书城传记中国最狂的总裁
7484100000004

第4章 创业是一种人生情节(1)

◎创业之初别人都以为我是骗子。从那时起我就被许多人骂过:有人骂我是骗子,有人骂我是疯子。现在有人称我为“企业家”。

对这些称呼,我都觉得无所谓。我向来不管别人怎么评论我。那时候非常疯狂,非常执着。

◎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那一天一定会到。

困难是不能躲避的,也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

◎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要我们活着,不死就有希望。

◎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

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对马云而言,是否赚钱并不重要,别人怎么看他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很在乎自己怎么看这个世界。这句话,是马云的肺腑之言。马云创业,不为名也不完全为利,他只是喜欢“光着脚奔跑”的感觉,他只是被一种人生情节所左右,那就是“创业情怀”。

马云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真心感悟和盘托出,不为别的,只为告诫后来者:“如果要创业,你一定要有为它献出所有的准备。哪怕别人都骂你,都嘲笑你,都以为你不对。要记住:你一定准备好接受挫折和困难的准备。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绝大多数的人死在明天晚上。我们要永不放弃,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1.这个教师很敬业

1988年,度过了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后,马云面临着人生第一个重要的抉择——工作!虽然马云是个心思很活络的人,但是,当杭州电子工学院向他抛出 “绣球”后,马云还是毫不犹豫地接招了,从而成为了那一届毕业生中唯一一个到大学任教的学生。

教师,是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工作,稳定、清闲、社会地位高。但非常了解马云的杭州师范学院校长知道,这小子,是个不会趋于平淡的人。于是,当在校门口碰到马云的时候,校长忍不住对马云说道:“马云,你是唯一到大学里的,你去给我教五年书,不许出来。如果你出来的话,以后我们学校会永远没有人能到大学里去。”

马云拍一拍脑袋,回答道:“好!我五年不出来!”

马云不仅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而且非常敬业地遵守了这份承诺。在杭州电子工学院,马云兢兢业业地传道授业解惑,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总是能用自己独特的讲课方法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博得学生们的一致好感。那个时候,每逢马云上课,许多班级根本无法上课了,因为,大多数学生争先恐后地跑去马云的班级里当旁听生了。对于这段光彩的经历,马云非常得意:“我研究过李阳的疯狂英语,要是我加入进来,风头会盖过他,我的秘籍是真能叫人脱口讲外语。”

马云没有吹牛,那个时候,英语基础极差的学生,在他的辅导下,都能在课堂上洋话连篇。有过辅导学生快速提高英语的成功经验后,马云对英语教学的兴趣由此激发,决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建立一个可以交流英语的地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马云精心策划,在西湖边成立了杭州市第一个英语角。

英语角开办没多久,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就络绎不绝。那个时候,大部分学生和有学识的年轻人都爱到英语角来与英语爱好者们交流,大家在开放的地方畅所欲言,没有人会觉得害羞。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马云又广交了一大批朋友。其中有个年轻姑娘,是望湖宾馆的大堂副经理,每次英语角举办活动的时候,她都会非常积极、认真地参与,渐渐地,这个小姑娘完全被马云的个人魅力所征服,从而成为马云忠实的“fans”,一直和马云保持着非常好的朋友关系。许多年后,她在马云的建议下,加入了阿里巴巴公司,辅佐马云打拼江山,成为马云得力“战将”。

创建了英语角,马云还觉得自己的业余生活太过闲散,又开始蠢蠢欲动地重操旧业——给外国游客当导游,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还可以赚点外快。按理说,一个月100—120元的工资,加上一点导游外快,马云可以生活得比较惬意了。但是心思活络的马云,仍然不满足于现状,心中总涌现着下海经商的冲动。

1991年,在商海边徘徊了许多年的马云,终于忍不住,利用业余时间与朋友连手一起创立了一家翻译社,起名叫“海博”(hope的音译)。第一个月,马云创办的海博翻译社,迎来了第一个“冬季”——收入700元,仅房租一项却要支出2000元,不赚反赔,而且一亏损就是1300元,这对那时候的马云来说,可是将近一年的工资啊。

当初踌躇满志的朋友们都动摇了,纷纷打起了退堂鼓。但马云不同意,为了养活翻译社,马云不顾身份,不辞辛劳,背着个大麻袋,从义乌进一些小商品和小工艺品,满城的去推销,什么花啊、书啊、衣服啊,马云都卖过。更有甚者,马云到后来,竟然卖起了医药,这让很多朋友都哭笑不得,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但马云不管,他一心一意地卖药,全心全意地和大医院、小诊所,甚至赤脚医生建立各种联系,就为了将自己的医药卖出去。每当他从这些销售管道赚钱后,就义无反顾地将这些“血汗钱”投入到翻译社中去。就这样,马云拆东墙补西墙地、艰难地养活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海博。

当然,这些看似非常花哨、繁忙的工作,都是马云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的,丝毫没有对他的本职工作造成任何影响。就在他辛辛苦苦创业的时候,就在他辗转反侧坚持的时候,他一直牢牢记着自己对校长的承诺,不仅没有减少自己的授课课程,还做了比别人更多的工作——别的老师一个星期只有八节课的工作量,他竟然给自己争取了二十四节课的工作量。白天在高校教英语,到了晚上,马云竟然仍不让自己休息,还要一路奔波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夜校,去给渴求知识的年轻人上课,将自己学英语的心得体会点点滴滴地教给这些年轻人。

马云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忙忙碌碌地生活着,全然不在乎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俗话说,有付出就有回报。1995年,马云由于优秀的表现,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而学校为了表彰这位优秀的人才,破格将其提拔为讲师。学校领导甚至无比亲热地拍着马云的肩膀,许诺将来让他担任学校驻外办事处的主任这一职务。

那时候的马云,虽然身兼几职,却能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种角色中,在忙碌中充实自己的人生,马云的前途,在许多人眼里看来,繁花似锦……

1995年,30的马云,前途繁花似锦的马云,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经过整整一年的思索,马云决定离开学校,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非常简单,那就是去一家公司,不管做什么,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认准了这个行业,就下去,摸着石头,渡过自己的人生之河。

口才是成功的“秘籍”

“他的课是到课率最高的,他并不强制点名,但是学生们都喜欢听他讲,他经常给大家讲做人的道理。”曾是马云的学生,现在担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戴珊回忆道。

马云这份独特的演讲魅力,延续到了现在。

1999年至2000年,马云带领着自己的一班人马,不断地实施一个蓄谋已久的战略行动——用口才征服全世界。他不停地打着飞的,驰骋在国际因特网圈内,参加全球各地所有的商业论坛,疯狂演讲,痴狂宣讲,他用流利的英语,华丽的语言,挥舞着胳膊,大声宣告着一个世纪性的创新观点:“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每到一地,他总是不断向人们灌输着自己的思想,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节目,他相信自己是一台促销机器,在坚持不懈中,能将人们俘获,使其成为B2B的忠实民众。毫无疑问,马云做到了,每次演讲,总能博得满堂喝彩,慕名而来的人,拥挤在演讲大厅的过道里,聚精会神,时而微笑,时而沉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名扬欧洲,马云瘦小的身影见诸于《福布斯》、《财富》等国际上知名的财经类专刊,阿里巴巴的点击率和会员报名率都呈现惊人的增长。于是,马云凭借自己滔滔的口才,俘获了人们的关注,他处心积虑宣扬阿里巴巴创新性经营模式的“图谋”得逞。

对于自己的口才,马云从不认为是一种蓄谋,更不认为是一种刻意的培养,他认为,自己现在如日中天的演讲口才,正是在高校教书的六年中培养出来的。

通过在教师讲台上深入浅出地授业解惑,马云培养了自己正确表达心里想法的能力,在高强度的教书生活中,他能够胸有成竹地将知识一点一滴地灌输给学生,时间久了,就练成了侃侃而谈的“绝技”。

美国著名营销学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则需要我们在与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日益增进,口才,则成为我们融入社交场合的最有力的法宝。

当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有机会站在教师的讲台上,锻炼自己的口才,激发自己的勇气,培养自己的信心,但马云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那就是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敢于表达的能力,总有一天,我们能成长为像马云那样的“创业奇人”。

朋友是最珍贵的财富

马云曾宣称:“天下没有人能够挖走我的团队”。事实的确如此。

而马云的管理团队中,最普遍的一种关系不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不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而是同事、师生和师徒的关系。当初跟他创业的十八罗汉中,有好几个就是马云的同事、学生。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马云的夫人——张瑛,不仅是马云是马云在杭州电子工学院的同事,更是马云的大学同学,二人都是学英语的。可能正是志同道合,也可能是惺惺相惜,张瑛一直站在马云的身后,给予他最无私的支持。

周宝宝、彭蕾、戴珊都是从大学时代就开始“追随”马云的,在他们看来,马云完全具备一个领袖的气概,跟随着他,就算最终失败,过程都会是甜的。当马云决定创业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加入了这支创业大军,一干就是九年。至今,他们还活跃在阿里巴巴的各个岗位上,与公司不分彼此,为公司尽心尽力。

马云在杭州电子工学院教书的六年,结交了一批足以让他受用终生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组成了他创业队伍中最核心的力量,结成了最忠诚的团队。他们共患难,同欢喜,他们一起拼搏奋斗,一起积累财富,一起创造奇迹……

回忆起自己的教书生涯,马云说道:“事实上,在学校教书的5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能够当一个好老板的人未必是好员工,但要想当一个好老板他首先应是一个好员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个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一定不是好将军。”

马云做到了,虽然一直怀揣梦想,但马云从来没有丢弃自己应该履行的教书职责;虽然马云尽忠尽责地授业解惑,但马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创业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困难,也肯定充满了让人闻后辛酸的经历,但马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旦认准了,想要干一番事业,马云摆脱各种诱惑,保持前进的姿态,再苦再累,点着理想的灯光,照耀自己一路走了下去。

2.Internet,要说“爱”你不容易

1995年3月,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马云看着校长心情还不错,鼓足勇气,来到校长的办公室,微笑着却坚定地告诉校长:“我要辞职!”校长看着他,一头雾水:“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马云笑了,眼神精怪,告诉校长,他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建造一个Internet网,为了这个梦想,情愿放弃自己深爱的讲台。

思忖了良久,校长知道,这个充满牛劲的小个子,决定了的事情,谁都无法改变他。“好吧,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我一定同意!”

“我现在不会回来,如果要回来的话,那也是10年以后的事儿了。”

马云义无反顾地辞职,背着简单的行囊,下海了。

马云决定辞职,起源于一次特殊的、刺激的美国西雅图之旅。如果没有这次惊险之旅,或许,马云还在翻译界里摸爬滚打,挑灯夜读;如果没有这次冒险之旅,大概,马云还徘徊在因特网的门外看热闹。

1995年,杭州正在修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由一个美国人投资修建,其回报就是获得路费的收取权。但令杭州市政府头痛的是,这位投资者与政府和交通局谈判了快一年了,资金竟然还没有到位。“是不是沟通上出了什么问题?”双方决定找一个好的翻译参与谈判。

素有“杭州英语最好的人”之称的马云由此浮出水面,除了他,还有谁更合适呢?

看着工作了一年却“颗粒未收”的上千名建筑工人,马云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决定,把这件事情追踪到底,将美国佬拖欠的工资讨要回来。

美国佬对这件事情,另有一番解释。他说是因为香港的董事会不同意资金的调配问题,所以才会发生这些不愉快。没有办法,马云只好跟着美国佬来到香港,展开协调工作。

到了香港之后,马云发现,事情并非如美国佬所述。机灵的马云要求美国佬先折返杭州,再做商议。但狡猾的美国佬竟然又找出一个借口,说是因为美国的董事会不接纳。追债心切的杭州政府就委派马云跟着美国佬去趟美国,把事情彻底弄清楚。无奈,马云只有跟着美国佬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洋彼岸。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所有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发生了”,马云说道:“惨无人道”的生活开始了。

美国佬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他所安排和布置的一切商业谈判其实都是骗局。当马云查明事实真相后,美国佬露出了丑恶的真实嘴脸,他把马云软禁在自己位于Malibu的房子内。企图利用他再从中方企业那里骗取财物,谋取暴利。当他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自己的诈骗目的时,他竟然改变了方针策略,试图用巨额报酬来说服马云和他合伙,并许诺,如果肯跟他合作,每年给他10万美元。

善恶分明的马云,毫不犹豫,义正词严地拒绝了美国佬的非分要求。

恼羞成怒的美国佬继续将马云“保护”起来了,不管不问。缺吃少喝,眼看着自己的体力越来越下降,马云灵机一动,他对美国佬说:“如果你希望我回去跟你合作的话,光靠做这个不行,我们应该投资一些其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