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马恩河会战开始。双方投入兵力约150万人,轻重炮1000多门,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伤亡惨重,仅几天的时间,法军阵亡2万多人、受伤12万余人,德军损失更为惨重,共有4万多人阵亡,17万余人受伤。9月8日德军战败,退守安纳河一线。这就是著名的“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国保住了巴黎,到年底,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各自挖壕对阵。
马恩河战役也使德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战斗一结束,毛奇就哀叹道:“我们输掉了整个战争!”“施里芬计划”宣告破产。9月14日,毛奇被德皇撤职。至此,原本“完美无缺”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灭了。
凡尔登战役
随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德军改变战略,决定集中力量先击败俄军,迫使其单独讲和,解除来自东方的威胁后,再来对付英法。但由于俄国幅员辽阔,气候寒冷,德军未敢深入腹地。1916年,德军决定重新把战略重心移向西线,重点进攻法军要塞凡尔登。
德军新任参谋总长法尔根汉把进攻凡尔登的计划称为“处决地”,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近900门大炮,辅之以飞机,向凡尔登马斯河左岸的法军阵地发起猛攻。法军被迫退至马斯河右岸。自2月27日起,法国用3900辆汽车运送援兵和武器。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反复冲杀,形成拉锯战。德军仅推进7千米。6月初,德军20个师第二次大举进攻,但始终未能突破。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10月24日,转入反攻,并发动了两次进攻,收复了原防守阵地。12月28日凡尔登战役结束。该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法军伤亡40多万人,德军伤亡近35万人。此次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德军战略计划破产,标志着其军力的衰落。
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第一次是1914年马恩河会战。此前,英、法联军在边境作战失利,撤军重新做了部署。德第一、二集团军因追敌而进入法军重兵集结地区。1919年9月4日。法军总司令霞飞下令反攻。双方在宽达200千米的地带展开激战。由于德第一、二集团军之间出现宽达50千米的缺口,英、法联军乘虚而入。10—14日,德军撤到埃纳河以北。这次战役双方共投入152万人,其中英、法伤亡22万多人,德军折兵25万多人。从此,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宣告德国速决战破产。第二次是1918年马恩河战役。1918年3~6月,德军在西线发起一系列进攻,形成若干突出部。马恩河突出部距巴黎已不到70千米。德军决定向巴黎方向迂回挺进。7月15~17日,德军的进攻遭到法军的阻挡,18-20日,法军转入反攻。德军伤亡惨重,遂于21日起后撤。至8月4日,法军推进40千米。解除了德军对巴黎的威胁。这次战役以德军惨败告终。从此,西线从长期相持转为德军节节败退。
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英、法联军在法国索姆河地区对德军发动的进攻战役。作战计划于1915年底制定。1916年6月25日英法联军开始炮击德军阵地,7月1日,英、法军队发起进攻。英军损失巨大,到7月10日伤亡近10万人。法军在河南取得一定的进展,形成消耗战。9月15日,英军首次使用新武器坦克发动强大攻势,德军拼命抵抗,致使英军未能取得战略突破。11月中旬,因天气恶劣和物资耗尽。战斗停止。该战役双方投入150个师、近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联军夺回240平方千米的土地。双方伤亡巨大,法军损失34万人,英军损失45万多人,德军损失65万多人。联军虽未实现战略计划,但显示了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并减轻了凡尔登的压力。德军兵员难以补充,士气从此低落。该战役与凡尔登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日德兰大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6年5月31日—6月1日,英、德在日德兰半岛附近发生的大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掌握着制海权的英国舰队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使德、奥的军舰长期被围困在波罗的海港内。德国为了突破封锁,扭转被动局面,决定和英圜进行海上决战。5月30日22时许,英国前卫舰队和主力舰队分别从基地出航东驶。31日2时许,德国前卫舰队由亚德湾出航北上,主力舰队随后跟进。当日14时许,双方前卫舰队相遇并发生日德兰海战。不久,德国的“公海舰队”主力和英国主力舰队都赶来参战。经过五六小时的激战,德国察觉英军势力较强,乘夜退回,英国舰队害怕深入地区遭到埋伏,也撤回基地。日德兰海战是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此后,德奥的海运几乎全部被封锁,英国依然掌握着制海权。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获胜而告终。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旨在建立世界和平体制的大会,其实是帝国主义列强着手拟订对德和约,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盛宴。27个战胜国共有10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全权代表70人。中国作为战胜国,当时北洋政府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等5人出席了会议。苏俄没有被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被拒之门外。
这次会议实质上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控制。因而有“十巨头”会议的说法。而到了3月25日,决策的10人会议又缩减为“四巨头”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后因意大利在大战中贡献不大,再加上本国实力较弱,也被美英法冷落一边。实际上“三巨头”操纵着大会的一切。英、法、美三大国各带着自己的一套方案来参加会议,都想损人利己,彼此矛盾重重。
1919年6月28日,列强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争吵中,勉强达成协议,在巴黎凡尔赛宫明镜大厅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人民群众的一片反战浪潮声中,与会各国提议建立国际联盟盟约。盟约规定:除德国集团国家外,其他国家都可申请加入。国联设有大会和行政院。行政院的权力最大,它由英法美意日5个常任理事圉和4个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共15部分,440条。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地区交国际联盟代管15年。法国有权开采萨尔煤矿。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东岸50公里宽的地带为不设防地区。德国东部的波兹南地区和上西里西亚一部分划归波兰。但泽市为国联管理下的自由市。德国的全部殖民地形式上成为国联的委托统治地,实际上是战胜国的殖民地。和会决定把坦噶尼喀交给英国,喀麦隆和多哥由英法瓜分,德属西南非洲交给英国自治领南非联邦,太平洋中部的岛屿归日本。德国强占的山东理应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但是英美法却通过私下交易让与了日本。如此一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当然不会同意。中国代表顾维钧等人却拒绝出席会议并签字。
和约还规定:德国在1921年5月1日前交纳第一期赔款200亿马克,但没有具体确定总赔款额。限制德国军备: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大口径的大炮,海军只能有6艘战舰和相应数量的其他舰只,不得拥有潜艇和军用飞机。
《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条款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而所谓的巴黎和会也没能真正给世界带来和平。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勒索,埋下了德国人复仇的种子。无怪乎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历史不幸被言中,就在距巴黎和会正好20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1939年9月。希特勒在欧洲又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等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在华盛顿召开了太平洋会议,也称华盛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在会议期间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合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其目的是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凡尔赛——哗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国际盟约》,以及会后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以条约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即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决议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是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凡尔赛体系未能包括的远东、太平洋区域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体系,它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两大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该体系包含着各种矛盾的因素,潜伏着冲突的根源。20世纪30年代,该体系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