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画坛大隐李琼久
7444600000035

第35章 附录

李琼久年谱

李琼久别号九躬、九翁、会宗堂居士、离垢园客人。书斋号永好堂。嘉州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美协理事。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冬月初一),生于四川乐山五通桥蔡金乡。幼时上私塾。从小酷爱书、画、木雕、民间艺术。

1921年 在乐山县城上中学。

1927年 只身到乐山牛华镇靠卖木雕、字画、教书为生。

1931年 在成都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结识冯建吴并在刘继明、苗勃然等教师指导下学素描、色彩、油画。

1934年 返牛华镇靠教书、卖字画为生,并得《故宫周刊》数十本研究临习。

1942年 抗战时期在牛华镇,画漫画参加抗日宣传,观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关山月等名家书画,并与吴成之、梁鼎铭结为良师益友;先后在乐山、宜宾、自贡、内江、宜昌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联展。

1943年 在乐山公园中山堂举办《李琼久画展》。

1947年 与第二任夫人胡咏娴结婚。

1948年 移居乐山城郊,在城内开墨缘裱画店,并与钟道泉、张聿光、邓白、黄二南等在牛华镇分别举办画展。后到乐山师范学校任图画教师。

1958年 陪同冯建吴到峨眉山写生,得冯建吴指点受益匪浅,并结成良师益友。创作乐山《大办钢铁》长卷画作。

1961年 在成都初识陈子庄,多次亲密接触交流,合作花鸟画。

1962年 应峨眉山宽明大和尚之邀画丈二《达摩一苇渡江图》。

1963年 创作《旭日丹岩》参加四川、天津国画联展。加入四川美协。

1964年 参加由四川省文物局组织的乐山岩墓考察普查工作组,对乐山肖坝、柿子湾岩墓发掘考察,并双钩“王进墓”等百余字编制《南安石室》,送郭沫若。

1966年 整理乐山出土汉墓和墓刻,双钩《汉隶集录》。

1972年 “文革”中遭批斗,关进“牛棚”,后被解除公职,沦为城镇居民,逼迫流浪逃亡;到峨边、金口河写生后在周坝创作《金口河系列》巨幅山水五十多幅,经张正恒推荐寄到北京引起轰动,并拟调北京画院未果。

1973年10月12日 孙子李四生不幸罹难淹死。作品《春到彝家》《天堑变通途》等作品参加四川省《国画书法展》。

1974年 退职费耗尽,靠学生资助,画竹帘,在大佛寺做临时工艰难度日,撰文《略谈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1975—1976年 在峨眉山以“美工”名目打工度日。

1977年 初夏应西北大学校长郭琦之邀赴陕西考察并作《彩陶系列》。作品《江上明珠》《穿天达地通南北》《峡外风光》和《天堑变通途》参加全国美展。11月,赴北京参加由文化部组建的中国画创作组,在中央美院讲学示范。

1978年 南行上海、江苏等地写生,创作《南行纪游系列》。

1979年 组织学生创作国画作品百幅,在大佛寺举办《乐山中青年国画习作展》;落实政策安置在乐山市群众艺术馆并退休。

1980年 筹组嘉州画院并于3月15日成立,任院长。同年,夫人胡咏娴去世,续弦第三任夫人何国曦。

1981年 双钩《古代陶盌文字》《东汉崖墓碑铭》。同年与弟子盛志中、黄仲新为人大会堂合作《泸定桥》巨幅山水画。5月9日加入中国美协。6月重游陕西华山、茂陵,会晤石鲁。

1983年 为伦敦博物馆作《山鬼图》。秋,率门人在峨眉山写生半年并作《十六应真图》《瑞雪图》等。

1984年5月 香港《文汇报》专版介绍画家李琼久。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五幅,山水画作品《瑞雪图》为日本山梨县美术馆收藏。

1985年 《李琼久画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12月28日《李琼久画展》在四川省展览馆举办;5月为京西宾馆作画四十余幅;6月在上海会晤明旸法师,并组织门人为全国残联创作一批画作。同年,李琼久作品在日本展出。

1986年3月 在西安作《彩陶系列》二十幅;5月,率弟子赴上海、福州、厦门写生考察;12月,参加四川美术家代表团赴日考察。自撰“峨眉三绝顶,富士五合目”联,并作泼彩画《青衣别岛》,用自刻印“半日东来半日西”以纪其事。同年底赴洛阳考察洛阳博物馆、古墓博物馆、龙门石窟、千唐志斋。

1987年5月 率弟子创作一批作品,参加《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画展》,全部作品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88年3月 参加北京全国重点画院会;《嘉州画院作品展》在乐山举办;《嘉州画院作品集》出版。

1989年春 人民日报社社长高迪访问日本,向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赠送李琼久山水画《青衣别岛》一幅。

1990年5月 登泰山写生后移居成都,准备赴中国香港和泰国、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创作;11月10日晨6时,因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在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辞世,享年八十二岁。

(盛志中、郭志全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