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1
7444100000073

第73章 柳玭:家训

【作者介绍】柳玭,生卒不详,柳公绰之孙,柳仲郢之子,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玭应两经举,释褐秘书正字,又由书判拔萃转左补阙,高湜辟为度支推官,次年,补右补阙;高湜出镇泽潞,奏为节度副使,入为殿中侍御史。高湜贬高要尉,玭三上疏申理。高湜见疏叹曰:“我自辨析,亦不及此。”文德初以吏部侍郎修国史,拜御史大夫。昭宗时拟任宰相,为宦官中伤作罢。后坐事贬泸州刺史卒。

【原文】夫门弟高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夫人生世,以己无能而望他人用,以己无善而望他人爱,无状,则曰:“我不遇时,当世不急贤。”亦由农夫鲁莽种之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弃义为凶人。肥家以忍顺,保友以简敬。百行备,疑身之未周;三缄密,虑言之或失。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去吝与骄,庶几减过。莅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廪禄虽微,不可易黎甿之膏血;榎楚虽用,不可恣褊狭之胸襟。忧与福不偕,洁与富不并。比见家门子孙,其先正直当官,耿介特立,不畏强御;及其衰也,惟好犯上,更无他能。如其先逊顺处己,和柔保身,以远悔尤,及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此际几微,非贤不达。

夫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惟乐戏谭,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销刓德义,簪裾徒在,厮养何殊!其四,崇好漫游,耽嗜蘖,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已难悔。其五,急于名宦,暱近权要,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群猜,鲜有存者。兹五不是,甚于痤疽。痤疽则砭石可瘳,五失则巫医莫及。前贤炯戒,方册具存;近代覆车,闻见相接。

夫中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一不足採。唯上智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苟异于斯,岂为君子?

——《全唐文》卷八一六

【译文】出身名门的人,只可心存戒备而不可依恃。之所以要心存戒备,是因为立身行事,假如有一件事没有遵循祖先的告诫,那么罪过就会大于别人。即便活着时也许可以凭借苟且取得名誉地位,那么死了又有何面见祖先于地下呢?之所以不可以依恃,是因为门第高就会骄傲,宗族强盛就会招来别人的妒嫉。有真实的才能和善良的品德,别人不一定相信;而有细小的缺点和轻微的过失,就会有许多人看见而争相指斥。所以能够继承世家的,修身就一定要勤恳,治学就一定要坚定。人生在世,以自己无才能而反希望别人重用,以自己无善行而希望别人喜爱,没有一点功绩,却说:“我生不逢时,当世不急用贤才。”这也就像农夫鲁莽地种田反而埋怨天雨不滋润一样,纵然不想挨饿,那是不可能的。

我幼年就听先人的告诫,讲论柳门家法。立身要以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为基础,以恭敬少言为根本,以小心谨慎为要务,以勤俭节约为法则,以识结朋友为小事,以违背仁义为恶人。要凭忍让恭顺使家族兴隆,要以诚实恭敬保持朋友关系。多方面的品德都具备后,还要怀疑自己修身未能全面;多次闭口少言而谨慎处事,还要考虑言或有失。广博地记忆仍然感到不足所用,追求功名应像获得了不经意得来的东西。抛开吝啬和自满,或许可以减少过失。做官要自明其身精简事务,之后才可以谈到守法,守法后才可以谈到教养百姓。耿直而要能避免灾祸,廉洁而不能沽名钓誉。俸禄即便微少,也不能榨取老百姓血汗;刑具假若要动,也不能因自己度量狭小而乱用。忧愁与福气不会同时来临,廉洁与暴富不能并存。近来看到某些家门的子孙,他们的祖先为官廉直,光明正大且品行卓异,不畏蛮横而有势力之人;到他们衰败的时候,只喜欢冒犯君上,并没有其他能耐。如果他们的祖先能谦逊恭顺地做人,和平忍让地保身,以远离悔憾和过失,到他们衰败的时候,即使有昏庸的子孙,人们也不知道谁是他们的祖宗。此中细致而深刻的哲理,不是贤达之人是不能明白的。

败坏声誉祸害自己,辱没祖先毁败家庭,这种过失有五大方面,应该深刻铭记。其一,自己贪图享乐安逸,不能甘于淡泊,如果有利于自己的事就干,毫不顾忌别人的谴责。其二,不懂得儒家之学,不喜欢古代的学术、政治、方法、哲理,对前代的经书懵然无知而不以为耻,议论当世的政事而眉开眼笑,本身就已经什么都不懂,却憎恶他人学有所成。其三,妒忌超过自己的人,而喜欢巧言奉迎自己的人,只是乐于嬉笑闲扯,不想学古代的学术、政治、方法、哲理。听到别人的优点就妒忌,听到别人的错误就张扬。这样渐渐变得偏邪不正,消磨减损了道德仁义,显贵的官服白穿在身上,而与那些卑贱的役人有什么区别!其四,崇尚喜悦浪荡遨游,沉溺嗜好饮酒作乐,以举杯喝酒为高尚的情趣,以勤于本职之事为庸俗之流,逐渐养成习惯而容易享乐过度,等到醒悟时已追悔莫及。其五,急于出名为官,亲近权豪高官,一官半职,即使有时得到,而人人愤慨群众猜疑,很少有能保住的。这五个方面的过失,比有了痈疮还要厉害。因为有了痈疮还可以用针石医治,而有了这五大过失即使有神医也难以治愈。前代贤人的明白训诫,保存在典籍之中;近代失败的教训,时时还可以听到见到。

包括中等才能和以下的人,其中苦读诗书、勉力而行的,一般是急躁地进取担心失去机会,想要一展宏图,为世所用;其中相信命运、知难而退的,一般是学业荒废而文辞凌乱,无一可取之处。只有上等才能的人则磨炼他的意志,扩大他的见识,坚守他的本性,精粹他的学业,为世所用就出来做官,不为世所用则退而隐居。假如和这些不一样,难道还算是君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