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为了寻找食物,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工作也一样,没有业绩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绩效——忙出个结果来
假如你是一个非常有执行力的员工,鄙视拖延和懒散的恶习,那么你忙得有结果吗?业绩又如何呢?
杰克·韦尔奇曾说:“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他的工作速度。”速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个工作速度快、处理问题快、适应环境快、对意外情况反应快的员工,无疑会做出优异的成绩。
然而,一个人要想快速做好事情,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工作。那些逃避现实或困难的人,困难将一次次地到来。所以必须勇于接受现实。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对现代职场人而言,勇于接受现实是敬业精神的表现。勇于接受现实就会去竭力完成任务,就会是一个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员工,他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一定会超出常人。
有个叫理查德的人,是美国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由于当时正值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衰退,理查德的保险业务开展得很艰难,再加上他生性腼腆,被客户拒绝一次,便不再上门,因此他的业绩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那时理查德最关注、最担心的是下个月是否会失业。
一天,公司经理问理查德:“年轻人,你认为在未来的三个月内,你的工作成绩会上长到什么程度?”
“哦,具体我没有想过,但我认为肯定会让您满意的。”理查德小心地回答。
“这我相信,”经理回答道,“可你想没想过怎样对待阻碍你工作进展的问题。”
“经理……我没有想过。”理查德低声回答。
“没有想过现在就好好想一想。”经理严肃地说,“不管你打算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何种水平,但只要你肯做,就能做到。每个人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不管情况多么艰难,只要他肯敲门、肯尝试、肯努力!”正是这次谈话,使理查德逐步成长为该公司高绩效的优秀员工。
大量实践证明,一名优秀员工必须做到认清事实、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否则,你的决策有可能变成不切实际的计划,你的行为就会因“盲目”而失去意义。从职场成功的深层次来说,敢于接受现实是解决困难的第一步,只有正确评价工作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障碍,客观地看待它们,才能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所以,在开始工作前找出那些前进的障碍是有必要的。但要想清除所有的障碍也不现实,我们不可固执地坚持这一点,否则我们的工作将永远不能开始。
实践中,优秀员工也并不是工作前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一点。问题是随着工作的进展而不断产生的,所以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遇到问题都应立刻想办法解决。
当然,面对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了解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目的地去解决,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首先,把工作进行分类。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都混在一起,效率是不能提高的,所以,把每天的工作进行分类是很重要的。罗贝塔·罗史说:“不要浪费时间做‘垃圾’工作,去做那些会增加你生产力的工作。”在工作中应养成循序渐进、主次分明、集中力量的习惯,从最重要的事情入手,不重要的事情可以缓办。
其次,每天定时完成工作。我们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杂乱烦琐,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出现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时完成工作。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处理这些事情,并且都安排在上午或下午工作开始的时候,除非另有要事,否则这种习惯不要被打乱。
再次,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这个知识和人才爆炸的时代,如果不使自己走在行业的前列,就会很快被行业甚至社会淘汰。虽然苦干的精神还被提倡,但聪明的工作方法更受青睐,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意识。
最后,为工作制订计划。每天面对大量工作,谁都不免丢三落四、忙而无序,如果有计划地工作,效率就会大不一样。制订计划的目的不是给你施加压力,而是为了一个有序的、有准备的工作安排。因此,不要为没完成预定的工作而懊恼,而是为这些工作做计划,并尽快去执行。
在企业中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都要提高工作效率。假设提高20%的工作效率,每周工作5天,无须加班,就能获得6天的绩效。实际上可以提高的效率远远超过20%。
千万别成为可有可无的人
端茶递水,跑前跑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这都是职场新人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当然不够,它们只能保证你不被扫地出门而已。想要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的职场存活下来,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新人牌”外套脱下来,融入同事中,让人家不拿你当外人。
在工作中,你一旦用出色的成绩征服了老板,那么你就好比是趴在窗户上的苍蝇,虽然暂时没有出路,但前途是光明的。如果你成了老板眼中可有可无的人,那么你的职位就如同公交车上的座位,只要你一起身,就会被别人占为己有。
同样的工作由不同的人来干,效果会截然不同。有的人干得有声有色,业绩辉煌,老板对他刮目相看。而有的人做事懒散,冷漠处之,潜力也无所发挥。
你不关心工作,也就等于取消了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如果不懂得在团队中主动贡献,就算能力再强,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碍,成为可有可无的人。
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我又没犯什么错,”他沮丧地问同事,“经理为什么把我裁掉?”
同事A说:“还记得上次他让你指导业务部门使用计算机,你坐在那没事干时正好被他碰到吗?”
“那时大家刚好都没有问题,我才上网的。我在一旁待命,有人发问我不也马上就去吗?”他反驳道。
同事B附和:“经理留下来的另一个工程师,那天帮人修计算机,修到整台机器都坏掉,经理没裁他竟然裁你,真说不过去!”
他们徒劳无功地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同事A终于说:“你可以去问问经理,如果真有错,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吗?”
同事A的话让他想了很多天,他终于决定亲自找经理谈一谈。
“我想了解一下这次裁员的原因。我知道这次为了精简编制,总得有人被裁掉,但我很难把裁员和我的表现联想在一起。如果真是我表现不好,请经理指点,我希望有改进的机会,至少在下一份工作上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他把在心里编排很久的话一口气全说了出来。
经理听完愣了一下,说:“如果你以前也这么主动积极,今天裁的人肯定不会是你。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也没犯过重大过失,唯一的缺点就是主观意识太重,缺乏合作精神。如果团队中某个人不懂得主动贡献,总是为了他费心协调,就算能力再强,也会成为团队进步的阻碍。”
“但我并不是难以沟通啊!”他反驳。
“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这方面,你给自己几分?”经理问。
“我明白了。”他说。
“你有专业能力为基础,如果你积极热心,懂得合作和运用团队的力量,你的贡献和成就会更大。”
他虚心接受经理的建议,也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假设某个被裁员的原因,怨天尤人。由于敢于发问,他才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
经理也很高兴看到他上进的一面,几天后亲自打电话给他介绍了一个更好的职位。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资源是合作关系。社会告诉我们要保护自己,多做可能会错,热心可能受伤,以至于我们宁可被动甚至漠不关心。
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得以积极热心来培养和谐的合作关系,无论多成功都得付出事倍功半的代价。不积极热心的人只会做被吩咐的工作,而愿意付出的人即使能力有限,也能带动团队,集结众人的力量,使工作顺利进行。
这位工程师在被裁员后学会了合作的第一前题: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当别人感到被关心时也会付出相应的善意,分享自己的资源,这就是合作的最大益处。
在职场中博弈,要想保住饭碗,就不要做那颗可有可无的“棋子”,哪怕你是“卒”,也要勇往直前永不后退。
世界上不缺有才华的人,没有人无可替代。如今,每年有百万大学生步入社会,生存的严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
由于很多人都对你的岗位虎视眈眈,所以你要懂得如何在工作中使自己无可替代。让那些惦记你位置的人只有想法,而毫无办法。
出勤+完成任务≠结果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一旦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建立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老板都了解什么是结果导向,这是因为员工每个月都要向老板要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工资。公司请了一帮人干活,到了月底不管经营好坏,工资都要按时发放,这就是结果导向。
对下属来说,结果导向强调的是“结果”二字,意思是以达成目标为目的,不因为困难而放弃;以完成任务为标准,不找任何理由和借口。
在过程面前你可以有一千个理由,但在结果面前只有一个简单的问题:销量完成了吗?定单能拿下来吗?
人们喜欢结果,因为它简单明白,可以去衡量。但完成任务并不等于结果。
小张、小李、小王是大学同学,同一天进入了同一家公司,但他们的薪水却大不相同:小张月薪5000元、小李月薪3500元、小王月薪1500元。
一天,他们的大学老师来看他们,得知他们薪水的差距后就去问经理:“在学校他们的成绩都差不多啊,为什么毕业一年后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经理听完笑着说:“在学校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在公司却是要行动、要结果。公司与学校的要求不同,薪水作为衡量的标准,自然也不同。这样吧,我现在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你看看他们的表现,就知道答案了。”
经理把这三个人同时找来,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都要详细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一小时后,他们三人都回来了。
小王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的忙,明天给我结果。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着,小李把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汇报给了经理。
轮到小张的时候,他首先重复报告了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并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了下来。然后表明,他已向经理助理了解到经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于是他在回程中,又打电话向另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物的品质、价格等。
此时,经理会心一笑,老师恍然大悟。
在上面的故事中,小张显然是众多公司喜欢的类型。因为他不仅是去完成任务,而且更懂得给老板一个“结果”。完成任务不是结果,不仅不是结果,而且是结果的大敌。
有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
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得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得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撞钟是任务,唤醒沉迷的众生是结果,所以要真正用心去撞。有多少员工每天在做撞钟这个任务?只管钟响,不管钟声是否达到了结果——唤醒沉迷的众生。
我们应该用工作的结果来交换工资。这就像睡觉,躺在床上没有价值,睡着了才有价值,躺在床上睡不着叫什么?叫失眠。失眠不仅没有价值,而且还是一种病。
如果我们工作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追求结果,那就是失眠状态。所有执行力有问题的公司,一定有一部分员工或领导处于失眠状态。
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被“完成任务”这种完美的执行假象所迷惑。因为我们不明白:完成任务只是实现结果的一个过程,甚至只是一个开始,在因果逻辑上,他的确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没有达到你的要求。这种矛盾,会导致下属甚至整个公司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下级找理由对付上级,上级找理由对付老板。
如果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执行型人才,那么应明白,执行是要结果,而不是完成任务。
老板只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当你有建议要向老板请示时,你要明白老板只做选择题,不做问答题。作为下属,你能够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帮助老板解决问题,而老板要从做问答题过渡到做判断题,从做判断题过渡到做选择题。
“老板,我该怎么办?”“老板,您下指示吧,我一定完成任务”,这是下属给老板汇报问题的常见方式,这使很多老板自我感觉良好:“你看这帮下属这么听话,这么给我面子”,然后就用掌握了十多年的陈旧方法做指导,下属听得连连点头。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错误,分析原因、组织改进、追究责任时,发现所有的错误都是老板的,因为是老板要求这么做的。
“老板,您看我是不是应该这样做?”给老板出判断题,一般不会引起反感,但时间长了会让老板认为:这个下属没有主见,也是典型的不敢承担责任的体现。
日常工作中下属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向老板请示,并希望得到回复。很多员工在做请示时的确存在某些“硬伤”。例如:
老板,最近感觉大家士气不高,怎么办啊?
老板,这个月打折促销的效果不明显,您看咱们是不是该加大些力度?
老板,我们部门想搞个活动刺激一下销售,您看能否给我们一些预算?
老板,刚才接到客户投诉,认为所投放的广告没效果,要求咱们退款,您看怎么办?
下属们在请示工作时实际上是把一个复杂的、难解的“问答题”抛给上司来破解。
事实上,上司并不知道“问答题”背后发生过什么,隐藏着怎样的关系,他们也不具备进行正确批示所必需的完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和资料,然后再分析、判断,做出正确批复。尽管他们在经验和判断力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涉及某些专业问题,例如设备采购、财务核算等,还是需要各部门去解决。所以解决的过程,会变得更为复杂和烦琐。
下属应该用“选择题”的方式请示工作。所谓选择题,就是面对问题或状况,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预先提出各种应对方案,然后列出选项供上司选择。相比之下,那些抛“问答题”的下属则完全不会思考。
例如:“老板,最近感觉大家士气不高,怎么办啊?”这道问答题,现在我们用“选择题”的方式提出,看看会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