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未解之谜之奇闻怪事
7434300000014

第14章 奇闻怪事--奇特的世界民族

琉球风葬

琉球群岛上有一种奇特的古代葬礼--风葬,流行于琉球群岛的外岛上。在历史上,有人认为这种葬礼起源于中国南方。这种葬礼起源于中国南方。这种葬法是,将死者的尸体安装在一个洞穴中,任受风吹雨打,日暖夜凉,使自然腐烂。而后把死者的尸骨洗涤干净,放在一个缸子里。琉球人认为这是后世子孙对祖先一种最高的孝敬和思想的表现。

后来,风葬的习俗发生了变化,尸体通常置于棺木中,经过3到6年后,死者家人便去谒墓,把棺木从墓穴中取出来,家人再将尸体从棺木中移出来,随后,立即将棺木予以焚毁。

妇女们则一起聚在遗体的周围,开始把死者身上残余的腐肉刮掉,从脚开始,一直行到头颅。然后,将洗涤过的白骨按部位,放到新漆的葬漆缸里,再安放到另一个古冢中去。

古冢不限于安放一个家庭的白骨,有些地方,时常由一个地方的几个家庭,或者亲族集团,共同分享一个大窑,亦即所谓的大窑冢。

上流社会的家庭,把洗涤过的白骨放在大缸中,普通的家庭,则只把白骨放在一个架子上,架子放满时,就把年老的人白骨放到一个地窖里面。

如果坟墓中已经掩埋了一个死者,还没有到洗骨的时候,家中又有一个人死去了,这个家庭就得另外选择停柩的地方,而不得把坟墓挖开,提前洗骨。这种暂时的坟墓,通常是用石头堆至而成,地点是在永久古冢的空穴里头。

风葬仪式完毕,地窖再度封闭。这便是死者最后的埋葬。这家人,在回家之前,还得吃一顿风葬餐:有米饼、蔬菜、水果、糖果和米酒。

二次世界大战后,琉球群岛的人口,已经增加了一倍,死亡人口也大为增加,老式的葬礼,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都以火葬为流行方法,取代了古老的风葬。

为死人换衣

马达加斯加伊梅里纳地方的土著居民,每年都要举行称为“发丝迪亚纳”的仪式,以告慰亡人之灵。

每到9月,他们就把近亲作骨者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给尸体更换新衣,然后再葬入原处,或者移葬到比原来更好的坟墓中去。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怕死人复活时衣服坏了不好吧。

美国的“天葬公司”

美国乔治亚洲比利市的特宝林。嘉芙莲夫妇,最近开设了一间“甜蜜马车公司”,专门提供“天葬”服务,就是用直升机把骨灰撒向天空。

特宝林夫妇开设“天葬”服务,除了因特宝林是飞行员,有此方便之外,主要是受到一个亲属丧事的启发。两年前,特宝林的叔父逝世,他把他的骨灰洒在乔治亚北部人迹罕见的一个淡水湖里,因为他的叔父生前最喜欢去那里钓鱼。为此,他从中受到启发,决定也为其他人提供类似服务,“天葬公司”就这样建立起来了。特宝林在经营中坚持一个原则:顾客指定要把骨灰撒到什么地方,就一定要撒在什么地方,除非直升机飞不到。他说:“大多数人会选择火山、名湖作为最后安息之地”。特宝林太太嘉芙莲说:“我们是很严格的,例如原定到一个湖面上空撒骨灰,如果刚巧有人在那里捕鱼,我们就会停止工作,第二次再来,如果有顾客愿意把骨灰撒到球场上,我们就会预先向有关部门联系,申请批准后,才选一个没有举行球赛的时间去进行。

发鬢里的“坟墓”

北非加那利群岛中的索纳岛人,在父母等长辈死后,总要拣一块豆子般大小的锁骨用布包好,嵌在发鬢里,叫做“合身”。表示父母和儿女又在一起了。男人头发短,就将遗骨嵌在帽子里,每天戴在头上。人们称这种头发里的遗骨为“发鬓里的坟墓”。如果做小辈的没有这样做,人们会指责他忘了自己的亲身父母,而被看成是可耻的人。

有生命的耳环

众所周知,妇女们佩戴的耳环,通常都是用金银珠宝、钻石之类制作的。然而,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艾莉小姐却独出心裁,她佩戴的耳环竟是两只活蜥蜴,活蜥蜴怎么佩戴呢?原来艾莉斯利用蜥蜴咬住东西就不松口的习性,让它咬住自己的耳垂,这样,除非硬把它拽下来,否则是不会自己掉落的。

树上旅馆

在东非的西南,在尼安达鲁瓦山脉茫茫林海中的野生动物园里吗,有一座别致的建筑,那便是闻名于世的“树上旅馆”。因旅馆的房屋盖在一棵大树上而得名,许多旅客慕名而至,但求一宿为快。

“树上旅馆”原是英国退伍军官埃里克。沃克在肯特定居后,于1932年11月为狩猎和观赏动物而建造的。新建时只有3间卧室,一间餐厅和一个狩猎房。1952年2月5日,当时的英国公主,即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曾下榻这里观赏野生动物。当天夜里,英王乔治六世突然去世,英国王室当即宣布伊丽莎白公主继位。六日清晨,伊丽莎白就返回伦敦登基。人们说伊丽莎白上树是公主,下树成女皇。此后,“树上旅馆”也就更有名气了。

这个旅馆曾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被烧毁,1954年在原址的对面,又盖起一座新的较大旅馆,这就是现在的“树上旅馆”。要在那里投宿,游客们须先在中央省省会尼耶里的一个“套马车”旅馆集中,放下行李,然后套上马车(从前坐马车,现在坐汽车),在手持猎枪的欧洲人的导游带领下,向“树上旅馆”进发。旅游车在林间小路上缓行,不时会遇到穿越公路的狒狒、大象、长颈鹿和羚羊,好像是来迎接游客一般。约莫过一个时辰,车子在一个山脚下停下,导游请游客下车并宣布几条安全注意事项,然后整队上山,步行约一二百米,写着“树顶”俩字的牌楼和掩映在绿树丛林中的旅馆建筑便展现在眼前。

这是个约有4层楼高的2层楼房建筑,全部木质结构,落在许多株大树的树干上,底层离地约10米,野生动物在底下可以自由穿行,不少作房柱的大树今天枝叶依然茂绿,有的穿过楼板或房间还继续生长着,给旅馆增添了生气。旅馆前面有一个大水池,供动物饮用。水塘周围是一块盐土沼泽地,这是给动物们准备的“食盐”。在导游的指引下,沿着室外螺旋式的单人梯,手扶栏杆,一级一级地向上攀登。楼梯是围着一棵大树盘旋的,因此给人以上树的感觉。

旅馆有单人卧室38间,还有一个餐厅,两个长廊式酒吧间,屋顶是个大平台,傍晚,成群的大象、野牛、牛、羚羊、野猪等野生动物便开始陆续汇集到水塘和盐土地来,它们或吮舐盐土,或在池塘边饮水,吃水草,下池戏水或互相逗耍,追逐、打架,甚至不断发出嚎叫声。喝足,吃饱、玩够了,它们又各自姗姗地回到大森林去。游客用完晚餐,手拿着饮料,站在平台或酒吧的长廊里,凭借明媚的月光和柔和的灯光,居高临下,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就是树上旅馆的迷人之处。

酒桶客店

在布拉格郊外的一座小山上,排列着30个咖啡色的大啤酒桶,走近一看,你会发现桶壁上有门,有窗,还涂上了鲜艳的红、绿色,画有诱人的泡沫四溢的大杯啤酒图案,原来这是一家别开生面的客店,这些啤酒桶便是客房。在这里住上一夜只需8美元,室内陈设极为简单:两张床、一张小桌和一盏灯,可是舒适、有趣,令人似乎走进了童话世界。

这些“客房”原来真是酿酒用的大酒桶,上面还贴有布德瓦啤酒厂的大字商标呢。这家啤酒桶客店开业已有15年了,每年来投宿的客人约4500人。人们还可以在此尽情享用布德瓦啤酒和便宜的饭菜。

不用房子的村子

在欧洲,有一个奇特的村子坐落在爱尔兰西部的小岛上。村子里没有一间房子,乡民把陈旧淘汰的70条海船拖到岸上稳固后,定居在这里。人们在上面居住,下面用来饲养家禽。当地政府费劲口舌动员他们移居楼房中,乡民执意不肯,理由是船上更舒适。殊不知最大的益处就是免交房租。

吊著的村寨

在坦桑尼亚一座山谷的断崖旁,人们可以看到断崖丛拦的树上,吊着一只只很大的“木箱子”,每只面积大的有4至6平方米,小的也有3平方米左右。这些吊着的“箱子”上,都有小小的窗孔,但没有门洞。原来这些“木箱子”都是当地集中族人的吊屋,这个地方位于峡谷中,十分潮湿,能致人死命的蛇和蚊虫很多,人们无法在地上住宿。集中族人以采集山崖上的石头为主,而断崖壁的一面固定住,开门在屋顶上,出入时由断崖下到大树上,再从软梯进入屋内。这里全村几十户人家都在这吊屋里住宿,所以游人称之为“吊着的村寨”。

奇特的房屋

风篱这是十分原始的房屋。以树枝插入土中,形成一道直墙或半圆形围墙,土覆短枝、树叶或者草,籍以防风避雨。常见于狩猎、采集或游牧为生的部落,像非洲的布须曼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人;印度的安达曼人、玻利维亚的查科人,他们随着要猎取的动物群移动,迫使他们用建拆方便的风篱为家。

雪屋格陵兰和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是住雪屋。建屋时,先把雪压成大块的雪砖,垒屋时把每一块雪砖都向里倾斜一点,形成一个拱圆的屋顶,然后用碎雪作灰浆砖缝,再在屋内烧火把表层的雪稍微融化,经冻后房屋就密封了。最后开一个防止冷空气大量进入的小门,四壁悬挂毛皮,防止散热。由于密封度高,屋内相当暖和。

窑洞这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住房。它是节省建筑材料,还有冬暖夏凉的特殊优点。根据本世纪初调查,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和美国的部分居民也以窑洞为住房。

水房秘鲁有座小城叫曼尼维克,房子都是用温泉水溶解了大量石灰石、石膏和石英等物质,成为一种胶状液体。当温度降低后,水溶液达到饱和时,其中的矿物质就会沉淀凝固。当地群众将泉水从地下引出。注入特制的模型中,冷却后做成一种坚固的砖块造屋。

盐屋我国柴达木盆地有不少房子是用盐块砌成的。如察尔汗盐场招待所就是用盐块砌起来的。哥伦比亚锡帕基睹市一座教堂,是1951--1954年利用一座老盐矿修建的。它的墙壁顶部、地面、廊柱、祈祷室以及雕像、绘画,全部用盐制成。

树屋美国加利福尼亚洲顿维尔比部树屋公园里,有一宋高75米,树龄达4000多年的大红杉树。人们在树内挖了一间高15米,面积为51平方米的房屋。可供几十人上课。

瓶屋日本一青年花了17年时间,集资23万只玻璃瓶,建成一所有5个房间的单层住房,除了主要构架用混凝土的以外,其余部分是用玻璃瓶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