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花木兰精神
7416900000030

第30章 花木兰精神带给我们什么

千年的岁月划过,花木兰身上所凝聚的勤劳、孝顺、勇敢、坚毅、机智、谨慎、淡泊名利、重情义的精神却依然留存在这世间,给现代女性精神一份纪念、一丝启迪。第八章花木兰精神带给我们什么花木兰,这个一生跌宕的传奇女性,她已经成为了很多女性心中的那一盏明灯。花木兰身上所具备的各种优秀的品质,照耀了一代又一代伟大女性的心灵。在这些伟大女性的心中,花木兰早已经不再仅仅只是织布机旁的那个小女子,也不再是驰骋沙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女中豪杰,她已经幻化成为了一种精神,随着时代流淌,亘古不息。

北魏时期,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比较安定。但是,与此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觊觎北魏的野心从来没有断过,他们不断地南下骚扰北魏边境。北魏为了抵御柔然的入侵,保卫国土,所以,要临时征召兵丁,规定每一家都要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抵御柔然大军的入侵。

可是,在花木兰的家中,父亲已经年纪大了,身体一直不好,弟弟年纪又太小了,也不能去打仗。于是,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以后,便开始了她长达十二年征战沙场的军队生涯。

在当时,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更何况花木兰不仅是一介弱女子,而且还要在军营中好好地隐瞒自己的身份,还要和将士们一起抗击柔然大军,浴血沙场。无疑,花木兰是聪明机智的,也是勇敢坚强的,她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十二年征战沙场的花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时的北魏皇帝想要赐予花木兰高官厚禄,但是,花木兰都婉言谢绝了。花木兰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继续躬耕织布,继续好好孝顺父母。

在当时的时代来说,花木兰绝对是一个不守常规的女人。古人讲究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花木兰却是习得了一身好武艺,也学会了一套好的兵法战略。古人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而且战场之上是绝对不能有女子的,可是,花木兰却是戎装上阵,代父从军。在花木兰的时代,女子们都是被封建礼教和陈规陋习所束缚着,而花木兰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朵奇葩,独自绽放。

当然了,花木兰也不是一个一反常规到底的人,在替父从军之前,花木兰也是一个勤劳贤惠、孝顺父母的传统女子。那时的花木兰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身怀绝技而自高自大起来,而是静静地坐在织布机旁,悠然地劳作,一点也没有恃才傲物的姿态。这时候,花木兰的平静,既不是一种庸俗的妥协,也不是无所事事的寂寞神态,而是一个心怀壮志的普通女子的收放自如,是言谈举止的胸有成竹,一切皆任自然,她从不做作,也从不聒噪。

著名作家李健吾笔下的林徽因便是正如花木兰这般。林徽因既能经受得住从事学术的冷清和寂寞,也能忍受得了生活上的清贫和艰辛。在沙龙上成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众星捧月般的簇拥着的是林徽因;在穷乡僻壤、在荒寺古庙,拖着病体,不惧艰辛地陪着丈夫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林徽因。出身名门,早年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林徽因;在抗日战争期间繁华落尽,被困居在李庄低矮破旧的农舍里,自己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去打油买醋的还是林徽因。年轻的时候旅英留美,习得了东西方艺术的真谛,英文好到连费慰梅都啧啧称赞的是林徽因;中年的时候一贫如洗、疾病缠身,却仍然固执地坚持留在炮火连天的祖国的还是林徽因。

在抗战期间,当李健吾知道林徽因身患重病却仍然不肯离开祖国的时候,激动地说道,林徽因,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她是梁启超的儿媳。后来,美国聘请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讲学,但是被他们夫妇俩拒绝了,他们的理由是这时候应该留在祖国和大家一起吃苦。

在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中,花木兰也曾有过一些愁思,她也曾听闻柔然大军的凶残,也曾时刻惦记着家国天下。在国家遇到危难,父亲已经年衰力竭的时候,花木兰挺身而出。花木兰的出走,不像是《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那样,只是为了寻求自由的生活,花木兰的出走是为了替父亲分忧,是为了保家卫国,她要做到忠孝两全。

在很多人的眼中,家、女人,两者联合在一起,总会让人想到一幅相夫教子、其乐融融的幸福景象。但是,国、女人,这两者联合在一起的话,又往往总是代表着悲伤甚或是悲剧。但是,花木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破了这一传统的偏见,她决定要成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一分子。

花木兰身上还有一种抗争的精神。当时,她所要面对的是世俗的偏见,她没有因此而惧怕、懦弱,而是机智而直面地进行抗争——替父从军。花木兰为了掩人耳目,先是从不同的地方购置了打仗的装备,然后是踏夜而行。在此后十二年的战场生涯中,花木兰一直努力地掩盖着自己女扮男装的身份,从来没有暴露过自己的女儿本色,这样的辛苦,再加上战场征战的艰辛,花木兰的雄风绝对不逊于男儿。

在战场之上,也正是花木兰尽显自己的飒爽英姿之时。年少时期的花木兰,就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女红家事,而总是缠着父亲教授她武艺,听父亲讲自己当年打仗的故事,并且让父亲教授自己战争中的兵法谋略,在父亲的指导下,花木兰习得了一身武功,也学会了一套兵法谋略。花木兰虽是女儿身,却有男儿的骨气。到了战场之上,花木兰驰骋沙场,奋勇杀敌。

花木兰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保家卫国的夙愿,凯旋而归。花木兰在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朝皇帝亲自接见,并给予了她丰厚的赏赐,给她加官晋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但是,面对着突如而至的众多荣誉,花木兰却是宠辱不惊,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慷慨赴国难,为的是忠于国家,为的是保家卫国,为的是孝敬父母,为的是天下万民的安宁。所以,名利对花木兰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这时候的花木兰,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的家中。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的诗人都咏唱过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深深的思乡之情。柳宗元写的“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安石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魂牵梦萦的永远的彼岸。《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修斯常年在外漂泊,历经了种种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一直支撑着他,才让他勇敢地克服了一路上所有的磨难,抵御住了一路上一切的诱惑。最后,就在奥德修斯快要回到家的时候,女神卡吕浦索出现了,她劝说奥德修斯永久地留在她的小岛上。但是,奥德修斯坚决地拒绝了,他说道,尊敬的女神,我知道在你的光彩之下,我的妻子会显得黯然失色,你可以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走向死亡,尽管如此,我还是天天都想着回家,想着回到自己的家。

在征战沙场十二年之后,花木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这时候,不止花木兰的年纪变了,容颜变了,亲人的年纪也都变了,父母的双鬓已经斑白,弟弟也已经长大成人了,姐姐也变得更加成熟了。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于花木兰的那一份爱,“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在亲人的迎接下,花木兰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里,又坐在了自己的闺房之中,这时候的花木兰不再是战场是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勇猛的战士,而是重新回到了一个传统女性的角色。花木兰又开始将自己打扮成为了原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此时此刻的花木兰,她已经忘却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也远去了战场之上的烽烟滚滚,又只是当初那一个简简单单、柔情似水的普通女子了。

花木兰,虽为一介女子,胸中拥有的却是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这种力量,让她辗转于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之中,最后落脚在似水柔情之中。花木兰仿如小溪流一般地静静流淌,平平淡淡,但是又可以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磨平世间的一切坎坷,激起惊天的骇浪。

古人没有具体地为我们描绘一下花木兰的容貌,想来她并不是如古代的四大美女那样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至少在迪斯尼的电影《花木兰》中,我们看到的花木兰就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即便花木兰并不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的美丽,因为她的美丽来自她的朴实无华,也来自她的飒爽英姿。

美,并不只是表现在硬邦邦的外貌上面,也是举手投足间流动的一种精神。就像是寂寞时光中的张爱玲,这个映照着风花雪月的水做的女人,她的一点点思绪,就会凝聚成那些婉约的文字;她的一缕缕柔情,就能够感动冷漠的红尘。张爱玲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是,她的美丽却能够倾倒众生。岁月流逝,那些凝视着张爱玲的人依然没有收起他们崇拜的双眸,依然会在空空荡荡的文字里读着她、念着她。张爱玲,这样一个瘦弱的女人,她留下的不仅仅只是那字里行间的人情练达,还是撩人心怀的万种风情。她的那一缕忧伤,就好像是刻在人们心头的一缕阳光,永远挥之不去。

花木兰没有留给后人只言片语,她所留下的,仅仅只是她那可以让人回味很久很久的人生旅程。豆蔻年华,女子初长成,本是最美的青春时节,可是偏偏遇到了战争,花木兰心中的愁思凝聚。花木兰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士兵,可是现在已经老迈,家中虽然也有男丁,可却是少不更事的年幼的弟弟。这时候的花木兰,心里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责任,也正是这份沉重的责任感,把花木兰推向了那喊杀声震天的战场,让她一介柔弱女子却挑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

其实,即便是到了现在,像花木兰这样小小年纪就要担起家庭重担的女子,也还是有不少的,香港乐坛和影坛的巨星梅艳芳就是其中的一个。

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出生在香港的旺角地区,家里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梅艳芳是家里排行最小的一个孩子,她的性格倔犟而且带点反叛。梅艳芳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一个人独自供养四个儿女,全家五口人就靠着母亲经营的破旧的“锦霞”歌舞团来维持生计,家里的生活条件一直很艰难。小小年纪的梅艳芳深受影响,再加上她自己本身也有音乐天分和表演的欲望,于是,在四岁半的时候,梅艳芳便和姐姐梅爱芳跟随妈妈一起登台表演。从此以后,梅艳芳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花木兰经过了十二年的战场拼杀,立下了赫赫战功。梅艳芳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为了耀眼的明星。成名后的梅艳芳,以自己“百变”的形象俘获了不少人的心。不管是短发男装、硬朗潇洒的“坏女孩”;还是柔情似水、哀怨缠绵的“似水流年”;还是卷发旗袍、一脸忧郁和柔弱的“胭脂扣”;还是艳妆华服性感冷艳,却寂寞无奈的“红唇烈焰”;还是戏妆戏服长裙水袖飘舞,痴迷诡异的“梦里共对”;还是在阳光下大摇大摆,真情率性地“放开你的头脑”;还是满腔柔情却又屡屡落空的“夕阳之歌”,都被梅艳芳演绎得让人叹为观止。

梅艳芳菲尽,花木兰归故里。不管成功是多么的闪耀,也会有落幕之时。梅艳芳燃尽了自己的浩荡激情,空把一个传奇、一份回忆留给了世人。每当我们抬头仰望烟花过后漆黑一片的天空的时候,我们依然还会记得烟花绽放那一刻惊心动魄的璀璨和美丽。花木兰无疑是幸运的,十二年的浴血沙场之后,她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且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古来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花木兰并没有枯萎。十二年的沙场岁月,反而让她显得越发成熟,让她有了更多的担当。时光的刀子,并没有削去花木兰的美丽,有一种美的韵味,弥漫在了她的唇齿和眉眼间。这时候的花木兰,不再是一名硬朗的士兵,反而是一片柔软的叶子,悠然的飘零,叶落归根,尽显其中的曼妙风情。

千年的岁月划过,花木兰已不再。但是,花木兰身上所凝聚的勤劳、孝顺、勇敢、坚毅、机智、谨慎、淡泊名利、重情义的精神却依然留存在这世间。这一样东西,不现发肤,不陈语态,却记挂在了女人的每一次踱步、每一次回眸之中。这一样东西无关乎青春美貌,也无关乎环肥燕瘦。但是,这一样东西,却有一种气场,把每一个女人都轻轻地萦绕,给她们增添了一些光辉、一些倜傥。这一样东西,便是花木兰身上缓缓流淌的那一份独特的精神,其中有温情,也有烂漫。花木兰的这一份独特的精神,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匆匆而过,而是跟随着那些懂得珍藏的女人,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了现在。这种精神是坚强的,其间又透出柔美,我们称它为花木兰精神,给千年之前的那个铮铮女儿郎一份永远的纪念,也带给现代女性精神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