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力
7416400000008

第8章 淡泊容天下,宁静身是福(3)

我们都是普通人,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做到不喜不悲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呢?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如果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么会患得患失。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不要过分看待成败,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烦扰算得了什么。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的诗句。

有位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说道:“大师,我是那样的孤寂、痛苦与寂寞,长途跋涉也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包裹里装的什么?”

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

“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们使生命得到升华,但念念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们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那样沉重的。

无际禅师的话无疑是给我们当头一棒——如果我们能放弃那些对痛苦、孤独、灾难等的执著,超越得失、生死、利害、安危,蓦然回头,你会发现自己已脱离苦海,“赤裸裸,净洒洒,无牵挂”。当你学会舍弃,反倒更有一番收获。

放下名利得失,才能容得下别人。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得意之时莫忘形

做人大忌,就是得意忘形。纵观历史,凡得意忘形者,必没有好下场。汉武帝刚刚即位的时候,舅父田蚧掌握大权,不把朝臣放在眼里,最后连汉武帝也对他忍无可忍了,最后落得个疯癫的下场。人生可以得意,但不能忘形。“弓满则折,月满则亏”,得意忘形者,最终伤害的会是自己。

石崇是西晋时期名震全国的富豪,他的富贵与奢华程度连当朝皇帝都自愧弗如。他忘乎所以地炫富,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却招来了嫉恨,最终命丧黄泉。石崇小的时候非常聪明,有勇有谋。他的父亲石苞在晋武帝时曾任大司马、骠骑将军。石苞去世之前,将家产分成了五份,分给了自己的五个儿子,唯独没有给小儿子石崇。他的夫人对此非常不满,石苞笑着回答说:“这孩子虽然年幼,却善于敛财,将来他一定会靠自己拥有万贯家财。”石崇此后出任修武的县令,以才能闻名。知子莫若父,石崇做了荆州刺史后开始疯狂地敛财。他在荆州独霸一方,指使手下拦路抢劫来往客商,杀人敛财。靠着这种血腥的手段,他掠夺了无数的金银珠宝成了西晋最大的富豪。

石崇的府第规模宏大,连门窗上的丝绣都缀挂着金银珠宝。在石崇家做客,上厕所是件让人难为情的事。石崇为了显示他的富贵,就让女仆在自家的厕所中准备了昂贵的甲煎粉和沉香汁之类的香料,几十名貌美如花的婢女在一旁伺候。每次有客人从厕所中出来,就给他们换上新的衣服,弄得客人们非常尴尬,有时连厕所都不敢上。一次,出身贫寒的大臣刘定拜访石崇,结果在石崇家里迷了路,不小心走进了厕所。刘定一见屋中香气扑鼻,还有美丽的婢女侍奉左右,还以为是女眷的卧室,急忙退了出来。见到石崇后,刘定连忙道歉,石崇听了他的叙述后放声大笑,解释说那只是他家的厕所罢了。

此时的西晋除了石崇,晋武帝的舅父、将军王恺也都是名噪一时的富豪。他和石崇一样,万贯家财在手善心善行全无,一门心思就是如何炫耀斗富。王恺用粮食当柴火烧,石崇就用蜡烛烧饭;王恺用紫色的丝布在自家门口做成一道40里长的帷帐,石崇就用锦缎围成50里长;王恺用香料刷墙,石崇就用红色的胭脂涂壁。几次斗富下来,王恺总是棋差一招,无奈之下只好向自己的外甥求援。晋武帝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实在有趣,就让王恺从皇宫内库中搬出了一株两尺高的珊瑚树。得意扬扬的王恺带着珊瑚树回到家里,接着派人请石崇和一大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把珊瑚树摆了出来让大家欣赏,众人见珊瑚树枝条匀称,色泽鲜艳,又高达两尺,都非常惊叹,纷纷恭喜王恺得到了这样的宝贝。一旁的石崇不但没和众人一样艳羡,石崇不发一言返身回屋,返回时手里多了一柄铁如意。王恺正在纳闷,不提防石崇用铁如意向珊瑚树砸下来。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皇家奇珍击成数段。王恺看到自己的王牌宝物毁于一旦,当即暴跳如雷。石崇从容一笑,说了声“区区薄物,值得发那么大的火吗?我赔你损失还不成吗?”转身命人返家取出家藏珊瑚树任王恺挑选。家仆捧出的珊瑚树有几十株,高大的三四尺,次等的两三尺,似王恺所示的珊瑚树要算最次等的。周围的大臣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就这样,石崇越来越骄奢无度,最终引来了别人嫉恨的目光。永康元年,掌握西晋朝廷大权的赵王司马伦听从了谋士孙秀的鼓动,不但派人抄了石崇的家,还将石崇全家处死。临刑前,石崇感慨地说道:“这帮人是贪图我家的财富啊!”行刑的刽子手对他说:“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不早点散尽家财,多帮助别人呢?”

石崇的张扬和狂妄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其内心所谋求的不过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富贵之后就这样昏昏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忽略了潜在的玄机和危险,如果他低调行事或许还可以保全性命。对金钱的态度,实际上就是对人生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未得志时,往往是清醒而理性的。一旦志得意满,却会一叶障目,因一时的得意而忘乎所以,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面对石崇,我们应有所沉思,有所感悟,读懂人生,善待人生。得意之时要留存几许担忧、几许理智、几许谦虚,几许矜持,切莫忘乎所以,招人嫉恨不得善终。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一则故事:一位刚刚得知自己中了大奖的乞丐,因其全部财产只有一根竹棍,为防止奖券遗失,他便把奖券藏在竹棍里。他心中一直为发财的事兴奋,实在是太得意了,心想今后不用再当乞丐了,还要这根讨饭用的竹棍做什么?一高兴便把竹棍扔到河里。当他想起奖券还藏在竹棍里的时候,不但钱已领不到,竹棍也弄丢了。本来,穷得只有一根竹棍了,因为得意忘形,结果连仅有的竹棍也失去了。

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是人人都向往的人生境界。春风得意之时为自己敲敲警钟,泼泼冷水,百利而无一害。越是得意之时,越要反躬自省,越要讲究低调,保持平常心,融入大众之中。

满招损,谦受益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弟子聚在一块儿聊天,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夸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片广大的田地。

当他吹嘘的时候,一直在旁边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一张地图说:“麻烦你指给我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得意扬扬地说。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找出一块儿来,和亚细亚相比,也实在是太微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个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一个小点说着。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指给我看,你那块广大的田地在哪里呢?”

学生忙得满头大汗也找不到了,他的田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

他很尴尬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找不到!”

苏格拉底用巧妙的方法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天地之大,一个人拥有的再多也显得微不足道,确实,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应该以一颗谦卑的心来面对自己的成绩,而不是通过到处炫耀,来赢得他人尊重,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谦逊是金,只有谦逊才能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不骄不躁的平和心态。一个真正懂得谦逊的人是一个真正积蓄力量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谦虚让人受益无穷。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并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也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已经很大了,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这老头真是莫名其妙。可尽管张良已很生气了,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帮到底,于是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

张良看着头也不回、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价值。这样吧,五天后的早上,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于是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晚生愿听先生指教。”第五天一大早,张良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先在桥头等候。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张良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话呢?”说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五天早上再来吧。”

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五天后再来。到第五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来到了桥上,可没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见张良,老头这回可是声色俱厉地责骂道:“为什么又迟到呢?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说完,十分生气地一甩手就走了。临了依然丢下一句话:“还是再过五天,你早早就来吧。”张良惭愧不已。又过了五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儿,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过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你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张良还没回过神来,老头已没了踪影。等到天亮,张良打开手中的书,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这可是早已失传的极其珍贵的书呀,张良惊异不已。从此后,张良捧着《太公兵法》日夜攻读,勤奋钻研。后来真的成为大谋略家,并做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名噪一时,功盖天下。

可见,谦虚才会使人进步,使人赢得机会。谦虚的人能够不断地反省自己的错误,加强自身的修养,宽容待人,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骄傲的人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自然就没有办法受教,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中,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难再成长。

张明自小就非常聪明,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做技术员。凭着自己的聪明能干,他很快成为企业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他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过于自负,从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有一次,他的一项结算被一个核算员发现估算错了5万元,幸亏发现的及时,要不然公司白白损失一笔资金。事后,老板把他找来,指出他算错的地方,请他拿回去更正,并希望他做人谦虚一点,工作再细心一点。没想到盲目自大的张明既不肯认错,也不愿接受批评,反而大发牢骚,说那个核算员没有权利复核自己的估算,更没有权利越级报告。老板问他:“那么你的错误是确实存在的,是不是?”张明说:“是的,可是……”老板见他又要诡辩,本想发火,但因念他平时工作成绩不错,就原谅了他,只是叫他以后要注意。

不久,张明又被他的老板查出了错误。老板把他找来,准备和他好好谈谈这件事,可刚一开口,张明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老板故意和他作对,态度傲慢地说:“不用多说了。我知道你还把上次那件事记在心上,这次特地请了专家查我的错误,借机报复。但这次我还是认为肯定没错。”老板根本没想到张明不但死不认错,还随便怀疑自己,便对张明说:“现在我只好请你另谋高就了,我们不能让一个不许大家指出他的错误、不肯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来损害公司的利益。”

我们应该吸取张明的教训,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同时还要认识到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谦虚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唯有谦虚才能得到他人的友善和关照,从而也为事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谦虚之人才会兢兢业业,从小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为事业打下顺利的通途。

很多人、事、物不必太执著

有一个即将要出嫁的女儿问母亲,婚后怎么样才能牢牢地抓紧丈夫的心。母亲让女儿抓起一把沙子,满满的一大把。妈妈说:“你试着握紧。”女儿使劲地握紧手,结果她握得越紧,从手指缝里漏出的沙子就越多,最后,留在手里的沙子只有一点点,而且被握成很难看的形状。很多时候,该松手的时候,不妨把手放一放,这样做反而会让你得到意外的收获。

一个人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用一生去追求,本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太过执著,反而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南岳和尚来拜访马祖和尚,问马祖和尚:“马祖大师,你最近在做什么?”“我每天都在坐禅。”“哦,原来如此!你坐禅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为了成佛呀!”坐禅是为了观照真正的自我,进而悟道成佛,这是很多人对坐禅的看法,马祖和尚也这么认为,因此才常常去坐禅。可是,南岳和尚一听到马祖和尚的话,竟然拿来一枚瓦片,一声不吭地磨了起来,过了许久,觉得不可思议的马祖和尚便开口问他:“你究竟想干什么啊?”南岳和尚平静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磨瓦吗?”“你磨瓦做什么?”“做镜子。”“大师,瓦片是没法磨成镜子的。”“马祖啊,坐禅也不能成佛的。”

瓦片是不能磨成镜子,南岳和尚用这个道理来告诉马祖和尚,同样的,坐禅也不能成佛。坐禅是修行的一种方法,但是为了悟道成佛而太执著于坐禅的形式,反而会让心灵受到束缚,自然也就不能真正地悟道了。一件事,如果过分地执著其中,反而会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所以不妨放下执著心,去还原生命中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