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力
7416400000027

第27章 一路向前时,勿忘凝思人生(4)

人生无处不是机遇,决定命运的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某个时刻、某件事,而是我们自己。人生中重要时刻有很多,也许你会因为各种事情而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决定人生质量的还是自己。

有一次,苦于买不到衣服的胖女士南茜走出第六家服装店,真的有些绝望了,难道偌大一个新加坡就真的买不到一件适合自己穿的时装吗?从生下第二个孩子开始不到3年的时间,南茜的体重增加了80磅,到处也买不到像她这样身材的女人可以穿的漂亮时装。时髦的新款没有大号码,有大号码的款式既难看又过时,那些时装设计师和商人们只注意到那些身材苗条的女人,真的有些忽略了为数众多的肥胖女人。

无奈的南茜只好自己动手做起各式各样的时装来。好在对于曾经是服装设计专业高才生的她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一天,买菜回家的路上,南茜遇到了两个和她差不多胖的女人。她们惊讶地问她的衣服是在哪儿买的。当得知是南茜自己做的时,两个胖女人摇着头失望地走了。南茜回到家中,突然涌出来一个念头:能不能开一家服装店,专门出售自己为胖女人设计制作的时装。第二天,南茜就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新店开张后,生意出乎意料地火暴。原来,竟有那么多胖女人渴望着能买到专为她们设计的服装。没有多久,南茜的时装公司就拥有了16家分店及无数个分销处。

她每年定期去欧洲进布料,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巡视业务,名车、豪宅也随之而来。最让南茜高兴的是,她每天都可以穿一件自己设计的漂亮时装去逛街。南茜创办的那家时装公司的名字就叫:被遗忘的女人。不久,美国内华达州举行“最佳中小企业经营者”选拔赛,南茜赢得了冠军。南茜夺冠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把服装尺码改了一个名称而已。一般的服装店都是把服装分为大中小以及加大码4种,南茜唯一不同的做法就是用人名代替尺码。玛丽代替小号,林思是中号,伊丽莎白是大号,格瑞斯特是加大号。他们都是女强人。这样一来,顾客上门,店员就不会说“这件加大号正合你身”,取而代之的是“你穿格瑞斯特正合身呢”。南茜说:“我注意到,所有上店里来买大号或加大号服装的女性,都呈现出很不愉快的表情。而改个名称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况且这些人都在挑选店员时,南茜也别具匠心,站在大号和特大号服装前的店员个个都是胖子,无形中又使顾客消除了不好意思的感觉,因而顾客盈门,利润滚滚。

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机会就在我们的身边,这种观察要带着思维去观察。观察我们周围的机会,并同时洞察细节,不让身边的机遇悄悄地溜走。

信念是最坚定的从容

女作家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

的确是这样的,有一位老教授带领科考队在原始森林中考察时迷失了方向,经过多次努力都没有逃离出来,无论他们如何改变方向行走,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那个地方。更糟糕的是,老教授的心脏病突然发作,危在旦夕。队员们这时也是疲惫不堪,绝望的情绪也越来越浓。大家都很清楚,倘若连一丝希望的转机都没有,蔓延的不再是绝望而是死亡。就在人们惊慌失措,失去信心时,奄奄一息的教授指着身边的小皮箱有气无力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一生的心血,我把它视为比我生命还重要的珍宝!你们一定要把它带出去。记住,把它交给咱们的领导后才能打开!”

老教授讲到这里,充满着期待看着身边的队员,直到他身边的队员们点头默许之后,他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科考队员在掩埋了老教授之后,背负着老教授的小皮箱,再次开始了生命的探索之旅。最后,队员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原始森林中走了出来。当他们回到自己的驻地,把小皮箱交给领导时,大家都怀着好奇的心想看一看小皮箱里装着的是什么。小皮箱终于被打开了,出乎意料的是,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大家都疑惑地面面相觑,继而恍然大悟。

老教授真是用心良苦,为了让他们建立一个求生的信念,用一块普通的石头装在了皮箱里。正是老教授建立的这种信念让他们走出了原始森林。如果没有信念,他们将会被绝望吞没,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信念是一切成功和奇迹的源泉。信念往往也是支撑我们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的生命,带给我们无限希望。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相信命运总有出现转机的时候,不被绝望的情绪所控制,不对眼前的困境惊慌失措,对自己充满信心,奇迹就会发生。信念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

哈佛大学的一位博士曾经研究了信念对身体的影响。他把100个医学院的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宣称第一组分配的红色胶囊包装了兴奋剂,第二组分配的蓝色胶囊则包装了镇静剂。实际上胶囊里的药粉相互掉了包而并未让学生知道。结果吃了红色胶囊的第一组学生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第二组学生则很平静。结论是,他们的信念压制住了身体服用药物的化学反应;信念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比治疗本身还重要。

信念可以创造奇迹,因为愿意相信才会相信,而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运用这神奇的力量。

在非洲发生了一件真实的故事。九名矿工在很深的矿井下采煤,突然,矿井倒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这种事故在当地并不少见,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氧气,井下的空气最多还能让他们生存三个半小时。九人当中只有一人有手表。于是大家商定,让戴表的人每半小时通报一次。当第一个半小时过去的时候,戴表的矿工轻描淡写地说:“过了半小时了。”但是他的心里却是异常地紧张和焦虑,因为这是在向大家通报死亡线的临近。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不让大家死得那么痛苦。第二个半小时到了,他没有出声,又过了一刻钟,他打起精神说:“一个小时了。”其实,时间已经过了75分钟。又过了一个小时,戴表的矿工才第三次通报所谓的“半小时”。同伴们都以为时间只过了90分钟,只有他知道,135分钟已经过去了。事故发生四个半小时后,救援人员终于进来了,令他们感到惊异的是,九人中竟有八人还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表的矿工。

戴表的矿工为什么会死,因为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真相,他相信自己已经没有机会生还了,是消极的信念让他过早地丧失了求生的意志,让他放弃了生命。不知道真相的人坚信自己还有时间,还有机会生还,信念让他们坚持到底,顽强地活了下来;同是信念,只因为正反面不同,产生的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时刻保持积极的、正面的信念,那成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毅然地向着成功的方向迈进。反之,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没能树立起一个坚定的信念,如果一味地采取消极的态度,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也不能做到那也不可能做到,恐怕我们的人生也只能以失败告终,我们的社会也会停止进步。就像还没有开始打仗,就开始打退堂鼓一样,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有一位年届70的老太太,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做。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用自己在别人眼里已是老朽的身体去亲近高山险峰,并成功地登上了几座世界有名的高山。就在95岁那年,她还成功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重要的不是影响我们的环境本身,而是我们的信念,当成功的信念在心理生根发芽,我们离梦想只会越来越近。信念就是一种意志,一种面对生命时的态度,信念有着如此的魔力,我们何不好好利用,让我们的生命体现它最大的张力。

把懒惰的时间挤给机会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定的计划,同时却依恋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昨天太累了,再睡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到最后还是迟到了。懒惰是阻碍人实现理想的大敌,懒惰的人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以致一事无成,唯有战胜懒惰,才能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

有一位美国女性,名叫雅克妮,她原本却是一位极为懒惰的妇人。后来,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家庭的全部负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不仅要抚养两个子女,而且还要按时付房租,在这样贫困的境况下,她被迫去为别人做家务来维持生活。每天把子女送上学后,便利用下午时间替别人料理家务;晚上,子女们做功课,她还要做一些杂务。这样,她懒惰的习惯被克服了。后来,她发现很多现代妇女外出工作,无暇整理家务,于是她灵机一动,花了7美元买来清洁用品和印刷传单,为所有需要服务的家庭整理琐碎家务。这项工作需要她付出很大的勤奋与辛苦。她逐渐把料理家务的工作变为专一技能,后来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店也找她代劳。雅克妮就这样努力地工作,终于订单不断。现在她已是美国90家家庭服务公司的老板,雇用的工人多达8万。

雅克妮的成功事例,说明了只有战胜懒惰才能够战胜贫穷。一个懒惰的人,得不到命运的眷顾,也很难摆脱困境,甚至会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要想战胜懒惰,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

有一个哲学家打算给学生上一节特殊的课。一天,哲学家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了一片荒芜的田地,田地里早已是杂草丛生。哲学家指着田里的杂草说:“如果要除掉田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们觉得很惊讶,难道这就是要上的最重要的一堂课吗?学生们于是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位学生想了一下,对哲学家说:“老师,我有个简便快捷的方法,用火来烧,这样很节省人力。”哲学家听了,点点头。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能够用几把镰刀将杂草清除掉。”哲学家也同样微笑地点点头。第三位学生说:“这个很简单,去买点儿除草的药,喷上就可以了。”听完学生的意见,哲学家便对他们说道:“好吧,就按照你们的方法去做吧。如果你们不能清除掉杂草,那4个月后,我们再回到这个地方看看吧!”学生们于是将这块田地分成了3块,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去除草。用火烧的,虽然很快就将杂草烧了,可是过了一周,杂草又开始发芽了;用镰刀割的,花了4天的时间,累得腰酸背疼,终于将杂草清除一空,看上去很干净了,可是没过几天,又有新的杂草冒了出来;喷洒农药的,只是除掉了杂草裸露在地面上的部分,根本无法消灭杂草。几个学生失望地离开了。4个月过去了,哲学家和学生们又来到了自己辛苦工作过的田地。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曾经杂草丛生的田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块长满水稻的庄稼地。学生们脸上露出了不解的神情。哲学家微笑着告诉他的学生:要除掉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杂草地上种上有用的植物。

要想成功,唯有用勤奋来驱逐懒惰。那些试图绕过勤奋而去追逐成功的人,总是会被排斥在成功的殿堂之外。因为懒惰永远无法实现理想,财富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获得。如果你渴望成功、渴望富有的话,就要做一个远离懒惰的人。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便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会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大师。

“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经常被我们用来形容勤奋和刻苦的学习。勤奋的人能够用自己的努力打通成功的通道,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说到懒惰,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谁都想让自己远离这个坏毛病,让自己变得勤奋一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一点。但是真正能够克服懒惰并不容易,我们可以从难度小或者自己爱干的事情开始,给自己定些小目标,然后争取完成。用忙碌来挤压懒惰的时间,逐渐改正自己的惰性。坚持努力一段时间,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自己。

细致不是人生的枷锁

“蝴蝶效应”的说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种微小差异带来的巨大影响: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扇动起来的小小旋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会引起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亚马孙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就可能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这并不是气象学家危言耸听,类似这样细节所产生的“魔力”也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历程中。

不经意间发生的细节,却可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细节常常不被人重视,但是却可能影响到整个局面。

国王理查三世和亨利公爵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三世让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铁匠飞快地钉好了三个马掌,但他在钉最后一个马掌时发现缺了一颗铁钉,而国王马上就要出征作战,已经来不及把最后一只马掌钉牢了。“但愿马掌不要掉下来”铁匠心想。理查三世骑着战马出发了,他冲锋在前,指挥士兵迎战敌人。敌军已经乱了阵脚,国王的队伍眼看就要获胜。这时,突然一只马掌掉了,奔跑的战马猛地跌翻在地,理查三世也被掀在地上。敌军看见理查三世落马,立刻反守为攻,冲上来俘获了他。从那时起,英国就流传着这样一首谚语: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