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三夜幽谈
7382200000005

第5章 第一夜(五)

第一夜(五)

“楚少今日竟有此等闲情逸致,居然能在茶楼这种清闲地儿看得见你的身影。”谢少牧应楚幼安之邀到了品清阁,一见面就毫不客气地讥诮他。

茶肆品茗,酒楼美餐,阔少爷的日子从来都是赏玩殆无虚日的。

“山珍海味吃腻了,偶尔也该刮刮油水。”楚幼安推开窗子朝外望了望,目之所及并没有寻觅到景恒的身影,方才记起他现在另有新主。

谢少牧一眼瞟到站在楚少身后新宠,一双魅惑上挑的眼睛,比那熙春楼的花魁娘子还要勾人:“看来楚少确实换口味了。”

楚幼安并未阖上格窗,目光顺着那里一路向外望去,放得很悠远:“肃清的事,我听说了,”从外头传来坊间里巷的俗曲吴歌,百姓间传唱的这些曲谱大多不知从何而来,可不问老幼良贱,就是朗朗上口,“让他下狱的肯定不是你父亲的意思,肃清和谢大人无冤无仇,犯不着因为他得罪兵部那些老滑头。”

楚少口中的肃清,曾是二人求学时的同窗好友。

楚幼安在学堂里就已经开始瞎混日子百般玩耍,害得景恒成日追在他屁股后头收拾烂摊子。比起楚幼安,谢少牧的性子更为顽劣。学堂里有个大块头的孩子把一个叫“小豆芽”的推进水塘,“小豆芽”浑身湿的通透,回家后被他的娘责骂一番,胳膊上被打得青一道紫一道,谁知第二天,那个大块头的孩子不知道被哪里来的毛孩子揍得鼻青脸肿,但学堂里没人知道是何人所为。

书声琅琅,德高望重的夫子手握书本背在身后拗着脑袋晃晃悠悠来回走着,缓慢的诵读声悠昏昏长到催人入睡。谢少牧对这些“之乎者也”之类的向来嗤之以鼻,把毛笔夹在努起的嘴上静等着好戏上演,等先生一转身,背上贴了张毛笔画得王八图,引得学堂里一片哄笑时,顽劣不堪的脾性早已经把学堂的先生气得肝疼。富家的金贵少爷骂也骂不得,打又打不得,最后只能拿着戒尺吓唬他:“你啊你,看看人家尹肃清……”先生后头要说尹肃清什么,谢少牧都能倒背如流了。是,学堂里功课最好的的是尹肃清,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的也是尹肃清,家世不如他和楚幼安显赫,穿得不如他和楚幼安华丽,一身月白色的长衫四季都是一个色,消瘦的身板说成是骨瘦如柴也一点不为过,顶着一张不苟言笑的冰块脸,哪怕是后来踏上仕途也依旧如此,刻板到眼里容不下沙子,怪不得不讨人喜欢。先生让背的文章,尹肃清第二日就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不多一个字,也绝不少一个字。

先生罚谢少牧和楚幼安留下来背文章,背会了才能去玩,楚幼安自然是当作耳边风,脚底下跟抹了油似的,跑得比谁都快。空荡荡的学堂里,只剩谢少牧和尹肃清两人,二人面对面,谢少牧将那文章看来几遍就会背了,可偏偏故意假装背不出来:“燕燕于飞,差池其……其……其什么来着?”尹肃清专注地看着课本,眼睛跟着谢少牧背的位置一字一行的仔细盯着,看他背不出来才抬头,一张不带任何表情的脸真是打娘胎里就不会笑吧。

“是‘差池其羽’。”

“哦,其羽、其羽,什么意思来着?”谢少牧为难他。

“意思就是‘飞舞的燕子,羽毛长短不齐’。”尹肃清虽然神情严肃而漠然,可依然是耐着性子的。

“老古人可真是无聊,这不是废话吗?”

“啪”的一声,尹肃清圈起书本,学着先生的模样,蹙着眉在谢少牧的脑袋上轻巧了一下:“不许无礼。”谢少牧看着他的模样,不禁噗嗤一笑,真是和先生越来越像了。谢少牧来了兴致,三番两次地要蹦几个字卡一下,背不出书故意惹他生气。学堂里的人同窗多年,就连和他最亲近的楚幼安也没有这个福气,板着张脸孔好似那庙里的活泥塑,今日终于看到他生气的模样了。

不知尹肃清到底清不清楚谢少牧在存心戏弄他,还是留了情面没有拆穿,两人的诗文一背就背到了太阳下山。

“我送你回家。”谢少牧说。

“不了,谢谢,我一个人可以。”尹肃清回绝。

谢少牧回想方才,他应该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存心戏弄他吧,若是意识到,凭他的性子,一定会当机立断转身走人。

那日,谢少牧头脑一热,悄悄地跟在尹肃清的身后,直到他平安回家,他才坐上小厮穿了大半个城前来接他的马车回去。

还有一次,又是那个大块头的孩子,指着尹肃清的鼻尖毫不留情地骂他:“你就是先生的马屁精!”学堂里的孩子跟着哄笑,有的还跟着起哄瞎喊,谢少牧也在笑,只是勉强地牵着嘴角笑,他看着角落里的尹肃清,绷着一张脸不动声色,手里握着书仿佛唯有那圣贤的老古人才能普渡他一般。没人注意到尹肃清的嘴唇咬得死紧,手指将那课本捏得更紧,指甲好似要将书本硬生生抠出五个洞来,只有谢少牧注意到了。翌日,那公然羞辱尹肃清的孩子豁着一颗门牙来上课,不敢张嘴乱说话,怕一张口就露出一个黑窟窿。先生问他缘由,孩子支吾半晌说是不小心磕掉了,学堂的孩子又开始哄笑,而谢少牧也在笑,比起昨日,他笑得更加洋洋得意。

不知何时开始,“尹肃清”这个名字在他谢少牧的口中变成了“肃清”,对楚幼安念叨他时,总是说学堂里求学时,先生的话于他尹肃清而言就是圣旨一般,句句有真髓,入朝为官后,如果可以,他尹肃清恨不得将“精忠报国”四个字也刺在那张骨瘦如柴的背上。

巧言令色,巧舌如簧的谢少牧跟楚幼安算得上是臭味相投,只不过,当谢少牧调侃楚幼安挥霍无度时,楚幼安亦会反唇相讥:“比起你为人处世时的心狠手辣,我这算不了什么。”楚少心知肚明,朝廷里的尔虞我诈,早就让他将一颗笑里藏刀的心隐藏在一张斯文温吞的表皮之下。

“楚少果然聪明,是我的意思。”

混沌度日的放浪楚少虽不食人间烟火,平日里与谢少牧这类损友相互讥讽以图口舌之快,可到头来真出了岔子,也只有楚少独独一人肯义正言辞地规谏他一番,而非事不关己闲在一旁看热闹。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谢少牧到底还是心生宽慰。

楚少用手指摩挲着茶盏,幽幽一声叹:“真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啊……”

“啧,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豪言壮语呢……你可知他一本奏折上书皇上指说国库亏空是兵部的失误。如果他再这样执迷不悟的话,迟早有一天会没命的,是,他一心为国,可现在是谁在试图把持朝政?司礼监那群混蛋个个迎逢皇上,多少像他一样的诤臣都含冤而死。以他那种一是一,二是二的倔脾气,我怎么能忍心看他重蹈覆辙?逼他入狱是为了保住他的性命!”

“那廷杖之刑呢?又是谁的过错?谢少牧啊谢少牧,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过喜欢他的吗?他可是你喜欢的尹肃清啊……”

“让皇上赐他杖刑的不是我,是司礼监的人!我原以为……这样可以保护他,可谁知、谁知竟被他们给利用了……”

当年新帝即位,下诏求贤,与普天之下访问笃行有学之士,登门聘礼,传至京都,又有谁人不知凭他尹肃清的学识才俊,会得不到圣上垂青?他若真是有心跻身于仕途,又怎会数年如一日在这无人问津的钦天监里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监正?一旦入仕,就等于如履薄冰,若不是眼前这个不识大局的谢少牧如今到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地步,他又怎么会冒不韪之名参兵部一本,以至于如今身陷缧绁?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都能想得清楚明白,你怎么就参不透呢……”楚幼安缄默,再无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