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臣名儒家训
7375500000149

第149章 唐甄家训

【撰主简介】

唐甄(1630-1704),字铸万,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人。清初学者。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辞官后,流寓苏州。又一度经商,旋告败,致生计穷困,然仍着述不辍。其学术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王充以至张载的学说,否定程朱理学。着作有《毛诗传笺合义》《春秋述传》

《潜书》等。

为人应重品德修养

【原文】

昔杨介夫谓其子用修曰[1]:“尔有一事不如我,尔知之乎?”曰:“大人为相,位冠群臣之上,此慎之所不如也[2]”曰:“非也。”曰:“大人为相,三归而为乡人创大利三焉[3],此慎之所不如也。”曰:“非也。”曰:

“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伊尹[4]、周公之摄[5],此慎之所不如也。”曰:“非也。”“敢问慎之所不如者何事?”杨公笑曰:“尔子不如我子也。”

唐子曰[6]:“鄙哉!杨公之语其子也。多其子之为状元,而又有望其孙,请为更之。”谓其子曰:“慎乎,尔知尔之不如我乎?君子之道,修身为上,文学次之,富贵为下。苟能修身,不愧于古之人,虽终身为布衣[7],其贵于宰相也远矣。苟能修身[8],不愧于古之人,虽老于青衿[9],其荣于状元也远矣。我之教子,仅得其次;尔之教子,且不如我,我复何望哉!”

——节录自《潜书》

【注释】

[1]杨介夫:即明代政治家杨廷和,四川新都人。用修:杨廷和的儿子杨用修,明代文学家,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

[2]慎:杨慎。即杨用修。

[3]三归:按法令收取商人的税款。

[4]伊尹:商汤辅佐大臣。佐商灭夏,综理国事,连保汤、外丙、中壬三朝,被称为阿衡。

[5]周公:即姬旦。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称为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

[6]唐子:指唐甄本人。

[7]布衣:指平民百姓。

[8]苟:假若;如果。

[9]青衿:旧时读书人穿的一种衣服,此处借指读书人、作学问的人。

【译文】

以前有个叫杨介夫的人对他的儿子杨用修说:“你有一件事比不上我,你知道吗?”他儿子回答说:“您老身为朝廷宰相,官衔居群臣之上。

这是我比不上的。”父亲说:“不是。”儿子说:“大人是宰相,制定法律,收取税款,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这是我比不上的。”父亲又说:

“不是。”儿子说:“天子率军征伐南部之敌,您在朝廷料理政事,像伊尹、周公那样摄政理事,这是孩儿比不上的。”父亲仍说:“不是。”儿子问:“请问父亲,儿子比不上您的是什么呢?”杨老笑着说:“那就是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呀!”

我认为:“杨介夫对他儿子说的话,实在是肤浅之见。他称赞儿子做了状元,又希望孙子也能当状元。这种观点应当纠正。”我问问你:“你仔细想一想,你知道你在哪些方面比不上我吗?君子之道,首先是重视道德修养,其次是读书习文,贪图富贵乃是最不可取的。如果能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无愧于古人,即使一生做平民,也比当宰相的强多了。如果重视品德修养,就无愧于古人,虽然终身为书生,也比做状元的荣耀得多。我教育儿子,只不过是教育儿子怎样做人,你连这一点都比不上我的话,我还抱什么希望呢!”

【评析】

唐甄教育儿子,不要想着升官发财,而要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并努力读书习文,做一个无愧于古人的人。这样,即使一生清贫,也比当大官的强得多,光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