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臣名儒家训
7375500000127

第127章 家颐家训

【撰主简介】

家颐(生卒年不详),字养正。宋代眉山(今四川境内)人。饱学之士。着有《子家子》。对子侄要求严格,其教子十章尤为有名。

教子十章

【原文】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1],自小律之以威[2],绳之以礼[3],则长无不肖之悔[4]。

教子有五:导其性[5];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6];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7],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8]。

人家子弟惟可使觌德[9],不可使觌利。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10],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11]。

子弟之贤不肖系诸人[12],其贫富贵贱系之天。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

士之所行[13],不溷流俗[14],一以抗节于时[15],一以诒训于后[16]。

士人家切勤教子弟,勿令诗书味短[17]。

孟子以惰其四支为不孝[18]。为人子孙游惰而不知学,安得不愧!

——节录自《戒子通录》

【注释】

[1]溺:沉迷;嗜好;过分。小慈:细微处的关爱。

[2]律:约束。

[3]绳:纠正。

[4]不肖:品行不好。

[5]导:引导。性:本性;性情。

[6]气:气势;气质。

[7]芝兰:香草名。《孔子家语·在厄》:“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8]滋润:湿润;润泽;培植。

[9]觌(d侏):见;相见。

[10]道:道德;道理;道义。

[11]守节:信守名分,保持节操。

[12]系:连结;联系。诸:犹“于”。

[13]行:行为。

[14]溷(h俅n):混乱;混浊。流俗:流行的习俗;世俗的人。

[15]抗节:坚持节操。

[16]诒:传;遗留。训:教诲。

[17]味短:味,此处可作“旨趣”解。短:此处可作“淡薄”解。

[18]四支:即“四肢”。

【译文】

人生最快乐的事没有比得上读书的,人生最要紧的事没有比得上教育子女的。

父子之间不可过分于细微处的关爱,从小就要用威严约束他,用礼仪纠正他,这样他长大以后就不会有品行不好的悔恨。

教子有五个要领:引导他的性情;开扩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励他的志气;克服他的弊病。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培养子弟如培植芝兰香草一样。用累积起来的学问来培植他,用累积起来的经验来润泽他。

对于一般人家子弟,只可使他们见德,不可使他们见利。

富贵人家教育子女必须重视道德和道义;贫贱人家教育子女必须注重信守名分,保持节操。

子弟们品行贤德或者品行不好与教育他的人有关,子弟们是富贵或者贫贱则是天意。人们一般不担忧前者却担忧后者,难道不是谬误么?

读书人的行为,不应该同流俗相混同。一方面要坚持节操于当时,另一方面要遗留教诲于后世。

读书人家一定要勤教子弟,不要让阅读诗书的旨趣变得淡薄了。

孟子认为四肢懒惰的人为不孝。因此,身为子孙放纵性情、懒惰而不知努力学习,怎么能不感到惭愧呢!

【评析】

家颐这篇家训,无论从其内容看,或者从其方法看,既有为人父母者如何教育子女并使之成人、成才的一面,又有为人子侄者如何在父母的教育下努力读书和做一个奋发有为的人的一面。因此,这篇家训对后世人们的启迪意义更大,借鉴途径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