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独眼看禅机
7375300000007

第7章 机趣篇(7)

不久,柴太尉为天子,即周世祖。几年后,周世宗病逝,即由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这就形成了“主少国疑”的局势,也就为赵匡胤改朝换代提供了极好的“机缘”。

这时,赵匡胤早已兵权在握,成了御前“都点检”。又经过好几年的从政生涯,他已成为“一声令下,余者皆从”的领军人物。按说此时动手,是没多大问题的。

但有“缘”无“机”,机缘尚未成熟时就行动,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危险性,还不能稳操胜券。赵匡胤是一个老谋深算,极细心的人,他从不干没有把握的事。况且,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要把小皇帝弄下来,至少也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由头吧。

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是个心急火燎的人,他对赵匡胤说,干大事者做事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你只要站出来就是理由。

赵匡胤说,但天下人却需要理由,我总得给天下老百姓一个说法吧?不然就会授人以柄,背上恶名。

赵光义说,胜者王侯,败者贼。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道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干大事者就要心黑手狠……赵匡胤说,你别急,此事我自有安排。当天夜里,他独自一人,悄悄地去拜访麻衣和尚。

后周显德六年(959),即周世宗去世,由他七岁儿子周宗训继位登基的这一年腊月岁尽之时,赵匡胤冒风顶雪,飞马来到麻衣和尚的住地,同他进行了彻夜长谈。

麻衣道者,生平不详。有人说是四川安岳的陈抟老祖,他虽然与赵匡胤交情甚笃,但看来并不是麻衣和尚。一个是道家,一个是佛家,不可能同是一人。事实上,麻衣和尚正是陈抟的师父。

史家们都称麻衣是一个“和尚”,在潞州一个古寺中修行。此次赵匡胤深夜密访的正是他,《续藏经》等史料中均有记载,说“太祖密访麻衣道者”。他刚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问道:从前有毁佛的天子吗?

麻衣和尚说,何必问从前,眼前不就有一个毁佛的当今天子吗?

赵匡胤知道,他说的是周世宗柴荣。他去世前不久,周世宗曾下令将范镇州大悲菩萨铜像,熔铸为钱帛,还下诏毁灭佛寺,焚绕经书。赵匡胤对此颇有意见,但又无可奈何。因此,他问麻衣和尚,这样毁灭佛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麻衣和尚说,魏太武帝毁寺、焚经、坑沙门,故父子不得善终;周武帝毁佛寺、籍僧归民,遽萦风疹,仅36岁而死,周家也因此而亡;唐武帝毁天下佛寺,在位仅6年,黄巢勃起,天下大乱。总之,毁佛者都没有好下场。

但赵匡胤最关心的不是“三武”毁佛的结局,而是当今天子周世宗毁佛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因此他说,世宗在位时,神武聪明,日夜图治,又知人善任,以混一为心,颇有大唐太宗之风范……话未说完,麻衣和尚即扬手止住他,说将军何必自欺欺人,不必在贫道(和尚也可称“道”)面前装傻卖乖。你说他知人善任,那么他知道将军是什么样的人吗?

赵匡胤说,请高人明示。

麻衣和尚说,他视你为奴,是他豢养的一条狗。其实,他哪里知道,将军乃大泽龙蛇之物,即将成龙上天,开运华夏,创空前绝后之盛世,功超汉武帝,名越唐太宗。

赵匡胤听了止不住心花怒放,全身发热,连手都在抖,忙嗫嚅地说,不敢,不敢……麻衣和尚说,你还有什么不敢的?连天上的星月,你都敢摘下来玩。不过,打江山容易,坐天下则难。这里面藏有多少禅机啊!他向赵匡胤招手,待他凑到自己耳边时,这才对他说,让天下百姓都尝到你的甜头,有好果子吃。为此,贫不必不富,贱不必不贵,富儿更替做,旧第质于人。这叫风水轮流转,朝廷无世臣。

赵匡胤连连点头说,弟子记住了。然后又问,周宗训的天下还能持续多久?

麻衣和尚将拂尘一掸,说此木已死,小儿继位,这正是将军的“开运”之“机”呀!

赵匡胤又问,何时动手为好?

麻衣和尚用指头沾水,在桌上写了一个“正”字,说拈花微笑藏“杀机”,正月新年动刀枪,正好出人意料,剑走偏锋。

二人长谈不倦,不觉天光大亮。赵匡胤当即飞马回都,即同赵光义与赵普密谋,策划了“陈桥兵变”。这时,恰好是大年三十日之际。

次日,正是新年初一。正当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却传来边关急报,说是由于世宗灭佛,天降兵燹之灾。契丹铁骑挥戈南下,马上就要打到开封了。

朝廷闻报,都感到突然,但一时又难辨真伪,只好商议对策。其实,这都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

他先是制造了一个契丹南下,要攻打后周的假情报,后则是名正言顺地领军出征。当部队刚到离京都开封四十里的陈桥驿时,赵匡胤便下令大军驻扎下来,等候命令。

这时,军中便传出各种议论。有的说,小皇帝怎么能担当大任,不如就让点检当皇帝得了。我们都同享富贵,风光风光。有的说,立点检为天子,倒也合乎民心,他的人缘好。有的说这都是周世宗灭佛造成的后果,活该灭亡,新主必出,点检为王。舆论造足后,赵普又派人返回京城,通知早已合谋好的亲信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好内应准备。赵光义也将龙袍物件取了出来,次日天一亮,众将就环围在赵匡胤帅帐四周,大家齐声高呼:“立点检为天子!”喊了一遍又一遍,叫了一声又一声:“世宗灭佛,活该灭亡。新主必出,点检为王。”

赵匡胤这才披衣起床,撩开帐门,说你们这是干什么?但话还说完,早就有人把黄袍为他披在身上了。接着不由分说,众人便拜倒在他的面前,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因此他假装推辞之后便欣然接受了众人的朝拜,然后便发布诏令,宣布纪律,又派人去向宰相范质等重臣通报情况。一切都安排妥当后,这才率领大军返回开封。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三,赵匡胤正式登上皇位,定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而他当皇帝的这一机缘,则蒙发于老禅师和麻衣和尚对他的点化。

是谁帮赵匡胤夺得了江山(下)

天不下雨人下雨,天不赐机自创机。

敢于向命运挑战,命运就会向你低头。

富儿更替做,旧第质于人。

风水轮流转,朝廷无世臣。

(一)

赵匡胤登上帝位之后,他觉得要扫除后周余党的势力并不困难,“感化”后周旧臣和平定“二李之乱”,都相继顺利解决了。但唯独对待曾拥立他当皇帝的那些手握重兵的结义兄弟们,却一筹莫展,颇感麻烦。若放纵他们,必然要危及他的皇位;若铲除他们,却又于心不忍。想来想去,都找不到平衡二者的“契机”。

这时,他又想起老禅师说的“机缘就在你身边,打破自己,更能认识自己”。他先跳出自己的圈子,由己及人地想道,我因有兵权才敢造反;他人有了兵权,不是同样可以造我的反吗?想到这里,他便把赵普唤来,又策划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一日,赵匡胤把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召来,设宴款待他们。

席间,赵匡胤说,当初若没有你们的拥戴,我哪会有今天呢。不过,当皇帝也挺难的,烦死人了,我很难安稳啊!

将领们都抢着问:还有什么事让你睡不好呢?

赵匡胤说,皇帝的龙椅只有一把,但谁都想去坐呀!众爱卿,难道你们就不想去坐一坐?

众将官忙说,陛下何出此言呢?我们对皇上都是忠心耿耿,哪有半点非分之想呢?

赵匡胤说,纵然你们不想,但能担保你们的部下也不想吗?一旦当他们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时,那时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怕也很难了。

这时,赵普也插话说,是呀!真要是到了黄袍加身的时候,到时就由不得自己了。

赵匡胤说,当初我就是这样被你们逼上皇位的,现在想脱下黄袍也脱不下来了,看来只有等你们来帮忙脱下来了,是不是?不过,人生苦短,转眼即逝。倒不如安安稳稳地过几天好日子,想乐就乐,该玩就玩。依我看来,你们不如解甲归田,或者回去当个地方官,多买些歌女,饮酒作乐。再置一些田产,给后代儿孙,创立一份家业,风风光光地过一辈子。如此,你我君臣上下相安,别无猜忌,岂不更好。

话都说到这分儿上了,众将官哪有不从的,就是不依也得依。这便是历史上说的“杯酒释兵权”,可见赵匡胤的帝王之术,玩得相当老到、精彩。其中是否也充满了“禅机”呢?

事实上,这也是老禅师点化的结果。他知道人人都有可发之“机”,禅机就在你身边。你一旦错失“良机”,必然身陷“危机”。因此,先下手为强,当别人还没有来得及发“机”时,你便率先发机,一机击中要害,让对方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这叫要捉住狡猾的狐狸,你得比狐狸更狡猾。也可说,这叫打破自己,才能认识自己。先要打倒自己,才能战胜别人,保住自己,回归自己。

(二)

赵匡胤越来越相信老禅师的“禅机”了,他已感到自己与佛的缘分不浅,确信佛道禅机能帮他安定天下。

赵匡胤既然常得高僧帮助,借佛增光,他也就不忘记自己许下的承诺。因此,他一上台后,便下诏诸路:立即废除周世宗的毁佛政令,已毁寺庙,所留遗物,一律妥善保存,并着手重建修复。各地僧尼,恢复佛事活动,弘扬佛法。

建隆元年(960年),仅此一年便剃度僧尼8000多人。接着又派行勤等157人,前往西域求佛,各赐钱三万。

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在春节期间,诏天下沙门上殿讲经说法,各赐紫衣袈裟一件。不久又诏京城之高僧大德元超等人,入内诵金字大藏经,赐紫方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