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帝王将相家训
7375200000007

第7章 萧纲家训

【撰主简介】

萧纲(公元503-551),即梁简文帝。字世缵,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三子。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立为皇太子。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率叛军攻破台城,梁武帝死,他即位。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为侯景所破并幽禁,后用酒灌醉,用土囊压死。为太子时,常与文士徐摛、庚肩吾等友善,以轻靡绮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生活,时称“宫体”。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萧纲不仅是个皇帝而兼学者、诗人、文学家,而且对儿子大心的学习十分重视,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下面着重介绍他的《戒子当阳公大心》以飨读者。

戒子当阳公大心[1]

【原文】

汝年时尚幼,所缺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3]若使墙面而立[4],沐猴而冠[5],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6]。

——节录自《梁简文帝集》

【注释】

[1]大心:字仁恕,萧纲第二子,以皇孙被封为当阳县公,后封寻阳王。为侯景将任约所害。

[2]孔丘:即孔子。

[3]引文见《论语·卫灵公》。

[4]墙面而立:面对墙壁站立。《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5]沐猴而冠(gu伽n):沐猴即猕猴。猕猴戴帽子,比喻虚有其表。

[6]放荡:不受拘束,放恣任性。“文章且须放荡”,《戒子通录》作“文章亦勿放荡”,与“立身先须谨重”同而不异,恰与上文言“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相矛盾,亦与萧纲的诗文风格不一致,今不取。

【译文】

你年龄还小,所缺的是学习。可以长久地大有用处的,就是人的学习吧!孔丘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冥思苦想,却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哩。”人不学习,如同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又如猕猴戴着帽子,虚有其表,这是我所不赞同的。做人的道理与写文章不同:做人先要谨慎持重,写文章却必须不受约束,活泼跳荡。

【评析】

《梁书》说萧纲“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萧纲也自称“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萧纲成为学者、文学家,是和他自幼以来长期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分不开的。在《戒子当阳公大心》一文中,他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是可以长久地大有用处的,这实际上是他切身经验的总结,因此他憎恶和反对那种不学习而虚有其表、茫然无知的人。他教育儿子“做人先须谨重”,这和他平日的为人是一致的。

这篇家书篇幅不长,内容却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