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7373900000020

第20章 李皇后:生为帝王女,死为虏地魂(3)

公元937年的冬天,石敬瑭的大军眼看就要攻入洛阳。此时,换作李从珂慌不择路。绝望的他,拿着传国玉玺,带领着曹太后、刘皇后等亲近之人,登上玄武楼。举目四望,已是回天乏力,想当初他挥兵而下,灭掉李从厚,是何等意气风发,而今却是如此狼狈不堪。他决不能做阶下囚,像当初的李从厚一样被人杀死,如果那样,还不如现在自行了断而一了百了!随后,他向着宫殿放了一把大火,并奔入火中,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也就此失传,此后的中国历史上,再没了传国玉玺的下落。曹太后则在见证了丈夫发迹称帝,而一个儿子被另一个儿子所杀,现在则是女儿、女婿与儿子、孙子相残,心中的愤懑与失望多过了悲伤,于是也自焚而死。

石敬瑭最终攻下了洛阳,他与妻子一同看到了被毁的宫殿,听闻了李从珂和曹太后自焚的事情。尤其是李皇后,一时间感到无比伤心。曹太后是她的亲生母亲,她知道自己丈夫亲自攻打后唐而致后唐覆灭,毁掉了她父亲所建设的一切,母后必然会悲痛不已。但是他们起兵也是无奈,她只想着丈夫现在取得了胜利,她要与母亲团圆,让母亲接着享受荣华富贵。不论是曹太后的儿子还是女婿为皇帝,她总是高高在上的母后。可如今李皇后所看到却是一具焦尸,李皇后不忍心看,她完全可以想象母亲死前的绝望与心凉、无奈与痛苦。母后竟然心甘情愿地跟随李从珂这个养子而死,也不愿跟随自己这个亲生女儿而生,这是在埋怨自己吗?可是她夹在娘家与夫家之间,又能奈之若何?人们都说“出嫁从夫”,可是如今竟然是以失去母亲为代价……李皇后日夜悲啼,数次昏厥。她悲痛地请求石敬瑭能够厚葬曹太后。曹太后本是石敬瑭的岳母,此前更为了自己多次向李从珂求情,厚葬她是理所当然的。于是石敬瑭派人将曹太后的尸骨安放到长春殿中,终以隆重的仪式将曹太后归葬,并追谥“和武宪皇后”。李皇后还是觉得不够好,石敬瑭又命人按时祭扫曹太后的陵墓,并不断安慰、劝解妻子,很长时间后,李皇后才从丧母的悲痛中解脱。

石敬瑭对李皇后是尊敬和宠爱有加,他之所以能有今天,与李皇后的理解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假如当年不是李皇后让曹太后一起为他说情,他就回不到太原,很可能早就遭受折磨而死;假如不是李皇后后来帮助他刺探后唐朝政底细,他就不能隐藏锋芒而获得今天的一切;假如不是李皇后的一路相伴,面临重重困难,他怎能支持到今天……在石敬瑭的心里,李皇后就是他的福星,是他的最爱。

可是当初他册立她为皇后时,只是下了册封的诏书,而并没有举行册封仪式。原来,当时一切未稳,兼之条件艰苦,所以就没有举行相关仪式。这让石敬瑭对李皇后充满了歉意,可是李皇后并不介意,她觉得只要有丈夫的宠爱,就比什么都重要。相反,她十分担心石敬瑭。她虽为妇人,但母仪天下,听了不少国事。虽然丈夫成为了国主,但是他割让土地,卖国求荣,使得流言四起,人们对他唾骂不止。李皇后与石敬瑭朝夕相处,她最明白丈夫心中的挣扎和遭受的苦楚,平日里便对石敬瑭是百般劝慰,石敬瑭也由此而稍稍缓解了心中的压力。

事实上,此时的后晋是内外吃紧,尤其是在契丹面前,可谓卑躬屈膝。石敬瑭本就是依靠契丹而获胜的,因此对耶律德光是不敢有违。除却称臣、称“儿皇帝”外,他还要每年送给契丹三十万匹的布帛——当时,契丹的全部人口尚未达到三十万。即便这样还是不够,石敬瑭还须不断地向契丹朝贡珍奇异玩,百般讨好耶律德光。原本契丹只是一个北方小族,中原大国根本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现在石敬瑭身为后晋的皇帝,竟然讨好一个蛮夷之族,他的这种行径使得朝廷上下都厌恶至极。更加实际的问题是,他每年向契丹送去如此多的财物,都需要从民间剥取。这就将压力转嫁到了百姓头上,以致民怨沸腾。

尽管石敬瑭如此恭顺,可是契丹的“父皇帝”耶律德光仍然不满足。石敬瑭不过是耶律德光进军中原的一颗棋子,他又怎么会真正帮助、慈爱“儿皇帝”呢?因此当石敬瑭请求建立宗庙的时候,耶律德光根本不以为然。宗庙是象征国祚皇威的标志性建筑,皇帝及后妃、皇子要在宗庙里祭拜、告慰祖先。可是耶律德光不点头,石敬瑭便不敢擅自建造。最终,后晋成为中国几千年的朝代中唯一没有建立皇室宗庙的王朝,而这,正是影响李皇后举行册封仪式的重要因素。册封皇后不但要有册封诏书,更要进行告庙仪式,而后晋没有宗庙,李皇后又怎能告庙?李皇后就这样成为了历史上罕见的不那么“正统”的皇后,与石敬瑭一同承受着契丹给予的耻辱。

天福二年(937年)的春末,有司上奏石敬瑭,请求册封石敬瑭的庶母刘氏为皇太妃。石敬瑭心里也是赞同的,可是后晋没有建立宗庙,又怎能册封?同样的理由,李皇后也没能被册封。

此时的李皇后已经不再奢求皇后的身份。石敬瑭面临的是国内未定,而北方的契丹虽然将“燕云十六州”轻易得手,却仍对后晋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同时发生,石敬瑭无暇应付,而此前见过了朝代变迁的李皇后早已对政局有了清醒的认识。史书载李皇后性格“强敏”,颇有见地,在此时给予了石敬瑭最大的支持。她劝解石敬瑭要全心处理政事,与丈夫休戚与共。这更增加了石敬瑭的惭愧之心,妻子如此情深意重,而自己身为皇帝竟然不能正式册封她为皇后,他始终欠了妻子。而李皇后见识和聪敏的性格,对待时事的议论一针见血,使得石敬瑭对李皇后是又佩服又害怕。

石敬瑭尽管是卖国求荣,但是称帝后的他在李皇后的劝言下治理国家确实尽心尽力。他作为皇帝,也讲究皇宫的规格排场,但在面对百姓的时候却不贪其财。据载,某地百姓在挖地的时候挖出了黄金,地方官便将其收来献给石敬瑭。石敬瑭却拒绝接受,他说:“地下的宝物,那并不属于国家,更不属于我,所以不用归公,还是返还给百姓吧。”当时,战乱四起,军粮、军用尚且吃紧,石敬瑭竟然面对主动送来的黄金也不动心,此举深得百姓认可。同时,他虽然确立了割舌头、肢解人等酷刑,但对于八十以上的老人很尊敬,免去其徭役。当国家发生旱灾的时候,他不会强征租税,反而下令免去五分之一的租税。这一系列行为,都表现了石敬瑭想要治理好国家的真实心态。

然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曾经的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割地而获辱使得四方的节度使并未真正臣服于他。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东都巡检张从宾等先后造反,更有侍卫将军杨光远拥兵自重,干涉朝纲,石敬瑭都不敢反抗。

在面临契丹和藩镇的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石敬瑭仅仅做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他死于天福七年(942年)的五月。李皇后侍奉左右,眼见石敬瑭病逝,哭得死去活来。短短不到十年之间,她先后经历了丧父、丧兄、丧母的悲剧,她眼看着后唐灭亡,见证了后晋建国,她所有的尊卑荣辱都与丈夫息息相关。他凭借冲锋陷阵的勇气和战功而和她结为连理,他因为惧怕李从珂而日渐消瘦使得她与母亲为他求情,他用向契丹割地的耻辱保全了他们一家的平安,他因为灭掉了李从珂而导致她的母亲以身殉国。他给予了她皇后的尊贵地位却始终不能正式行册封仪式,让她承受了屈辱。他日日殚精竭虑,让她为之心疼不已……可是这相处的日子中,他始终都是她的依靠,即便承受着耻辱。她依然是心安无惧的。现在,他死了,她再也没了依靠。此后,她又将何去何从?别人又将如何对待她们母子?李皇后难过得无以言表。

可现在她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悲痛。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她要担忧自己和儿子的危险命运。石敬瑭本有七个儿子,但两个为养子,另外四个亲生儿子在战乱中先后被杀,存活下来的仅有石重睿这个幼子,而石重睿是石敬瑭和李皇后所生。因此,石敬瑭病重逝世前,便将幼子石重睿托付给宰相冯道。可石敬瑭所托非人,当他死后,无人可以牵制冯道。冯道细想一番后,做出了新决定。他找到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密谋,认为石重睿过于年幼,不宜立为国君。他们决意改立石敬瑭的养子齐王石重贵。石重贵本是石敬瑭的侄子,其父早逝,而被石敬瑭收为养子。他长得身材矮小,十分猥琐,但这一年他已经二十九岁。

面对冯道等人的提议,李皇后大怒,她没有想到,石敬瑭才过世几天,这些人竟然就这么对待自己。可现在她是一个妇道人家,而石重睿年幼无力,他们又怎能与群臣和石重贵抗衡呢?李氏为了保全自己和儿子的性命,只好同意石重贵继位。就这样,石重贵即位,史称后晋出帝。

◆老来无福连受辱,虏地孤魂夜夜鸣

天福八年(943年),石重贵册封李氏为皇太后。石敬瑭终其一生,没能为李氏举行册封皇后的仪式,却由石重贵正式册立其为太后。

石重贵父母早亡,很早就跟随石敬瑭和李氏生活,因此虽非李氏亲生,也对她很尊重。李氏被封为太后,尊崇无限,另一方面,这样也隔绝了李氏干政的可能。石重贵登基后,做出了一件有悖伦理纲常的事——他纳自己的寡婶冯氏为妻,并将其封为皇后。对于众人的议论,他不但毫不在乎,反而恬不知耻地问身边的人:

“我今日做了新女婿,怎么样啊?”李太后大怒,劝阻、训诫石重贵,无奈石重贵丝毫不听,执意如此。李太后一时之间也无可奈何。

早在石敬瑭在世时,石重贵就对叔父的卖国求荣的行为十分不耻。而今他登基了,便一改石敬瑭的卑躬屈膝,而对契丹只称孙而不称臣。耶律德光震怒,便兴师问罪。

开运元年(944年),耶律德光派遣数只军队进攻后晋。石重贵虽御驾亲征,却很快就发现与契丹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战争还没有真正开始,石重贵就派人向耶律德光表示求和之意。耶律德光严词拒绝。石重贵无奈,只好请求李太后出面。石敬瑭在世时,耶律德光就见过李氏。名誉上,李氏是耶律德光的“儿媳妇”。现在,儿媳妇来说情,耶律德光犹豫了。他并非跟“儿子”石敬瑭和“儿媳”李氏有什么深厚的感情,而是他明白,要想占领中原,必须有所依凭。此前,这个凭借是石敬瑭,石敬瑭死后便是李氏,因此在石敬瑭死后的日子里,耶律德光屡次致书李太后,表示对李太后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