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7373900000018

第18章 李皇后:生为帝王女,死为虏地魂(1)

她是一位公主,曾受尽父皇的宠爱;她是一位皇后,与一国之君伉俪情深。她曾拥有无上尊荣,却又经历了父死国破与夫死家亡。她见证了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和后晋如何兴盛,她又见证了它们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她跟着父亲登上皇位而接受荣宠和尊贵,她看着丈夫割让土地跪拜契丹皇帝而承载万人唾骂的耻辱。幸福和悲剧山一重水一重地此起彼伏,她收获着快乐的幸福,也接受了命运的拨弄,最终悲惨地被葬在最为痛恨的胡虏北地。她就是后晋高祖的李皇后。

◆无忧生于帝王家,乘龙快婿人尽夸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人默默无闻,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没有发出半点声息;有些人脱颖而出,造福天下,或为富贵,或因气节,青史留名,为后世万民所敬仰,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人;有些人同样为世人所知,却是因为残害百姓,因为卖主求荣,从而遗臭万年,如秦桧等人。

而对于仅仅存在五十三年的五代十国,四分五裂而又地方政权纷纷雄起,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更比一个强,这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因而显得更加精彩,许多英雄得以充分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造世之才,许多野心家也暴露出卖国求荣的可耻一面。前者如后周世宗柴荣,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治国策略为此后大宋开创盛世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后者如石敬瑭,他不惜主动割让“燕云十六州”,对契丹皇帝称“儿皇帝”,使契丹日后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影响了此后四百年的华夏格局,遭万人唾骂。

遥想当年,曾几何时,他也是意气风发的冲锋陷阵的一员猛将,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迎娶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儿;然而他最终反叛后唐,割地求荣,将契丹引入中原,铸成引狼入室之错,后患无穷。而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了他的妻子——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李皇后的命运。

李皇后,究竟名字叫什么,史书并无记载。然而欧阳修笔下的《新五代史·后晋高祖皇后李氏》清楚地记载了她尊贵的身份,“唐明宗皇帝女也”。唐明宗,即后唐庄宗李嗣源。

李皇后是李嗣源的第三个女儿,史书并未记载她的长相,但能够嫁给石敬瑭这个乱世枭雄,且一生恩爱,可以想见生得也是眉清目秀。更为关键的是,她自小受到李嗣源的偏爱和母亲曹氏的教育,长成了温良恭顺的性格和冷静智慧的头脑。

她的母亲曹氏是李嗣源的正妻,即后来李嗣源的皇后。曹氏是贤妃的模范,她与花见羞共同谱写了谦让皇后的佳话。李皇后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如同母亲一样,获得了多人的喜爱。

石敬瑭,892年生于晋阳,即今太原。他从幼年起就和后唐、和李嗣源确定了极深的渊源,预示了后来他们之间的纠葛。他出身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名叫臬捩鸡,也是纯正的沙陀族人,是李嗣源父亲晋王李克用的得力干将。石敬瑭自幼见惯了征战沙场的父辈们的威风,而他自己也天生具有沙陀族人的骁勇善战特性。《新五代史·晋本纪第八》载他“及长,性沉淡,寡言笑,读兵法,重李牧、周亚夫行事”,可见他性格沉稳,不喜言笑,但读兵法之书,可见其意在立有军功。而他喜欢的李牧是战国时期的大将,与王翦、白起、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周亚夫则是西汉初期的名将,他驻军细柳营抵御匈奴与平定七国之乱,是古代立志建功立业的勇士心中的典范。

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攻伐四野。他的箭术尤其高超,可谓百发百中,而在沙场之上从不畏惧,英勇杀敌,更是多次救李嗣源于危难之际,颇得李嗣源的喜爱。平日里,他极少说笑,而一旦遇到危急事件,他便会为李嗣源出谋划策,思虑颇为周全,两相对比,更显出他的稳重和睿智。因此,李嗣源更加器重石敬瑭,在日渐一日的相处中,对他是越来越满意。

在平定后梁的过程中,李嗣源曾因战功而被封相州刺史、代州刺史等。担任代州刺史期间,他的三女儿正是二八年华,却待字闺中。她一直都是李嗣源的掌中宝贝,受尽百般宠爱,他一心要为女儿找一个乘龙快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将三女儿嫁给自己的得力干将石敬瑭。

就这样,石敬瑭成了李家的女婿。这样的联姻无疑使石敬瑭拥有更大的靠山和更大的权力,而且妻子也长得俊美,石敬瑭十分高兴。他对李嗣源充满了感激,因而更加卖力效忠。

实际上,石敬瑭的军事才能在后晋众军士中崭露头角,不但李嗣源十分喜欢他,就连李存勖也对石敬瑭厚待有加。石敬瑭多次被李存勖派遣调动,四处征战。

旋即,李嗣源命令石敬瑭亲自统帅“左射军”的亲兵。这是李嗣源的近军,能够让石敬瑭统率,可见对石敬瑭的信任,更证明石敬瑭将会在李嗣源的生命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然而,石敬瑭真正一战成名是在晋与后梁的夹河之战。当时,李存勖率领晋军征伐后梁,所向披靡,最终获胜。此战之中,石敬瑭则仅仅率领十余名骑兵深入敌军,纵横驰骋,斩杀后梁的士兵如同切菜一般,其英勇之才使得李存勖极为满意。李存勖禁不住抚摸着石敬瑭的后背,说:“将门出将,言不谬尔。”石敬瑭的父亲就是晋的名将,现在石敬瑭又是打仗好手,可见将门出将才,这句话名不虚传啊。不仅如此,李存勖还将自己喝过几口的奶茶递给石敬瑭喝,俨然不分彼此。其时,石敬瑭名扬一时,为众人所称羡。

婚后,李氏对石敬瑭更加了解,看着他立下一个个战功,对这位夫婿是十分满意,而石敬瑭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妻子,两人举案齐眉,伉俪情深。李氏像她的母亲曹夫人一样,贤良而颇有沉思,可谓石敬瑭的贤内助。在这种情况下,石敬瑭对岳丈李嗣源更加忠心耿耿,常常是鞍前马后地相随相伴,尤其在战场上更加英勇。一次,石敬瑭和李嗣源在跟后梁军队的战斗中,一起冲锋在前侦察地形,一行人毫无防备。忽然,一队后梁骑兵从树林中冲出,枪刃直冲着李嗣源的后背扎下。就在这万分紧急之时,石敬瑭大喝一声,挥动战戟,将袭击者刺下马,从而救了李嗣源一命。这才为众人奋起反抗赢得了时机,最终剿灭了伏兵。

923年,李存勖在洛阳称帝,建立后唐。李嗣源作为攻打后梁的大将,而被封为太尉,石敬瑭也受到赏赐。此时的李嗣源和石敬瑭,以及后唐的众位将士及大臣,无一不是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以为自此后将迎来平稳而无限尊荣的生活。

然而,李存勖并不适合做一名皇帝。跟打江山的容易相比,李存勖守江山是异常艰难。称帝之后,他就丧失了斗志,而整日混迹于伶人和宦官之中,朝纲一片混乱。更有他听信谗言,杀害郭崇韬等重臣,终于众叛亲离。仅仅三年后,就引起了叛乱——魏博节度使赵在礼举兵。此时的后唐,举朝无大将,李存勖只好派李嗣源率兵平叛。当李嗣源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北方而去的时候,他没有料到,正是他的这道旨意,最终将李嗣源送上了皇帝之位。

李嗣源同样没有料到。当他到达魏州后,尚未开始攻打叛军,自己所率领的军队就和城内的叛军勾结在了一起。原来,李存勖的无道昏庸已经让天下人激愤,这些将士便趁此机会一致推翻李存勖。哗变的士兵挟持了李嗣源,执意拥立他为主。面对这种情形,李嗣源一时间不知所措,尽管他明白此时的李存勖对自己也是百般提防,自己更有随时被杀掉的可能,然而他还从未想过与李存勖夺天下。仓皇之下的他,甚至哭着道:“形势如此,即便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一边假装答应士兵的要求,一边计划脱身回到洛阳,向李存勖陈述事情真相,表明自己的忠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石敬瑭站了出来,向李嗣源一陈此举利害。他冷静地分析道:“未闻将帅领兵,士兵哗变,而主将可以免罪的道理!不能临机决断乃兵家大忌,此乃天命,不如趁势南下!大梁是天下要害,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得之则大事可成。”听罢此言,李嗣源不禁冷静下来。一番思虑之后,他不禁对自己的这个女婿佩服至极。确实如此,此时即便自己剖心以白,李存勖也不会相信没有他的命令部下就会叛变。此时前去洛阳请罪,无疑是自投罗网,必然是有去无回。如此看来,当下既然已经是势若骑虎,那也只有冲向前去了。就这样,一念之间,李嗣源与李存勖彻底决裂,决意挥兵南下,一夺帝位。

冷静下来的李嗣源立刻准许石敬瑭率领三百骑兵先行,自己率领大军后面紧紧赶去。石敬瑭冲锋陷阵十分英勇,李嗣源谋略十分英明,而李存勖招致的民怨沸腾十分严重。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李嗣源的大军是所向披靡,一举夺下多座城池,很快就攻下了大梁。待李存勖亲自率兵抵抗,已是回天乏力。很快,李嗣源就攻到了都城洛阳。兵临城下,李存勖在城内是乱作一团,亲兵叛乱,最终在混乱之中,他被乱兵射死。李嗣源就此登上皇位,史称后唐明宗。是年,李嗣源已经六十岁,已是花甲之年;石敬瑭三十五岁,正值壮年。

称帝后,李嗣源对助力自己打下江山的众位将士及大臣论功封赏。最终,女婿石敬瑭的功勋最为显著,因此授石敬瑭为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并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任六军诸卫副使。六军诸卫副使为皇帝亲军的最高副长官,石敬瑭得到此职,可见深得李嗣源欢心。然而面临这样的极为重要的位置,石敬瑭却力辞不就。这使得众人大吃一惊,甚至妻子都对他的这个行为十分不解。

石敬瑭面对众人的不解并没有多说什么,但在心里,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十分正确的。不是这个职位不诱人,但问题出在六军诸卫正使为李从荣——李嗣源的儿子身上。李从荣十分骄横,而常以太子自居,对后唐的功臣大将根本不放在眼里。石敬瑭观察李从荣已是许久,他预判日后李从荣必反,如若此时自己接受六军诸卫副使这个职位,必然与李从荣纠缠在一起,日后必将受到牵连。石敬瑭就这样极为明智地拒绝了这个职位。几年后,李从荣果然为了继位而造反,最终被杀。

天成三年(928年),李嗣源下诏封三女儿,即石敬瑭的妻子为“永宁公主”,并命有司选定吉日,正式行册封礼。夫妻同贵,李嗣源又封石敬瑭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加封驸马都尉。此时,石敬瑭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外有无限尊宠,内有娇妻贤良,春风得意。

石敬瑭虽然内心极为喜悦,但并不恃宠而骄,反而更加兢兢业业。仅仅四年后,李嗣源就调任石敬瑭为晋阳尹、北京留守和河东节度使,兼云周大同军等地蕃汉马步军总管。至此,石敬瑭掌握了晋阳的军权,权力更盛。

李嗣源为五代十国屈指可数的明君,他在位的几年,反对穷兵黩武,而主张休养生息,恢复农耕。后唐的百姓得到了喘息之机,得以安心耕种,很快就过上了安稳而富足的生活。但即便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晚年的时候,也逐渐松懈。几年之后,将近七十岁的李嗣源也开始懈怠朝纲。犹如被传染一般,他也开始重用伶人,而国势见衰,各地方镇日益强盛。

几乎是同步强盛的,便是在晋阳握有重兵的石敬瑭。他的势力逐渐强大,也获得了更高的威望。李嗣源在位的八年中,政局稳定,石敬瑭在自己的职位上体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才干,尤其是他断案的才能,使得众人心服口服。一次,一个女人告状说一名军士的马吃了她晒的谷子,请求赔偿。但军士断然否认,说自己是冤枉的。双方各执一词,断案的官吏苦于没有证据,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石敬瑭听说后,告诉断案的官员说:“你把马杀掉,看看马的肠子里有没有谷子。如果有,则是军士说谎;如果没有,则是妇人诬告。”官吏听后立刻命人将马杀掉取证,发现马的肠子里并没有谷子,于是判定妇人诬告。原来这个妇人自以为说马吃了谷子官员无法取证,便想讹诈军士。孰料她遇到了石敬瑭,被识破了真面目。最后,官吏依法将这个想要占便宜的妇女处死。人们听说后,对石敬瑭的聪明才智很是佩服。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石敬瑭凭借过人的谋略和才干使得治内安定,加之他十分清廉,因而百姓对他是赞不绝口。

现今的史料并未记载,在这个过程中,永宁公主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但我们可以推测永宁公主在父亲和丈夫之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有的皇帝都担心属下功高震主,即便是亲儿子也会发生篡位之事,而女婿更是不可信。在此情况下,李嗣源唯有以永宁公主来牵制石敬瑭,用更大的恩宠来麻痹石敬瑭。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下诏,晋封永宁公主为魏国公主。这无疑是对石敬瑭的一种笼络。此时的石敬瑭与公主十分恩爱,他马上征战并为李嗣源效忠鞍前马后,所求正是这样的富贵与功名。妻子的贤惠和尊荣是锦上添花。而且,公主为他与李嗣源的沟通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李嗣源驾崩,年六十八。当消息传来,公主万分悲伤,她最慈爱的父皇去世,此后所能依靠的只有丈夫石敬瑭了。此时的石敬瑭也是痛哭流涕,他与公主一同认为能有今日的一切,都拜李嗣源所赐。李嗣源作为后唐的一国之主,给予了他们无限的尊荣,可如今李嗣源驾崩了,此后他们将要面临的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忽来变故无所措,如履薄冰心如火

继位的是李嗣源的第五个儿子李从厚,史称后唐闵帝。这一年,李从厚刚刚二十岁。不同于李嗣源的勇猛和睿智,李从厚既无胆识,又无谋略,性格十分优柔寡断。他虽是皇帝,可实际上朝政却由枢密使朱弘昭等人操纵。朱弘昭等人最喜排斥异己,乱赏滥罚,引起了群臣的不满,但是这些大臣因并无实际权力而只好忍气吞声。当这些人控制了朝政之后,便日日向李从厚进谗言,更想进一步除去实力强大的外臣。此时的后唐,外臣中权势最为强盛的便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和风向节度使李从珂。

李从珂,为李嗣源养子,长兴四年得封潞王。他虽然不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却长得魁梧高大,且跟随李嗣源南征北讨多年,很受李嗣源的喜爱。在此过程中,他确立起了自己的威望。李从厚即位后,本来并没有想要限制李从珂,然而谗臣一再进言,李从厚渐渐对李从珂心生疑惧,怕其拥兵自重继而造反。

历史的悲剧就这样不断重复上演,当年李嗣源之所以最终叛变李存勖,便是因为李存勖的猜忌。而现在,仅仅八年之后,李从厚就重蹈了李存勖的覆辙。更为相似的是,李存勖为李克用的亲子,李嗣源为其养子;现在,李从厚为李嗣源亲子,李从珂则为李嗣源的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