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1世纪的中日关系
7334300000035

第35章 区域合作与中曰关系(5)

第三,提出东亚共同体应包括经济与政治两方面内容,这与小泉上任后提出的将经济、政治并重的“新亚洲政策”相吻合,前者是后者的体现。其背后隐含的动机是,日本不能只做经济大国,而且要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在地区安全方面谋求主导权。

但总的看,小泉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对于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仍有其积极意义。这也是东亚各国中较早提出有关“东亚共同体”的一个构想。事实上,日本的这一构想除了接纳澳、新两国这一条外,其余内容已基本上被东亚国家所接受。

3.日本正式倡议和推动“东亚共同体”

2003年12月11-12日,在东京举行的“日本一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日本正式提出与东盟共建“东亚共同体”的倡议。这次峰会虽然是日本与东盟的双边会议,但日本却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倡议,这也反映出日本欲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发表了《东京宣言》(全名为《致力于新千年富有活力而持久的日本一东盟伙伴关系东京宣言》)。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就是东亚共同体的提出。《东京宣言》指出,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将是一个“外向的、生机勃勃的富有创造性和活力,以及成员间能相互理解并且既保持亚洲传统和价值观、又尊重国际通行规则和原则的大家庭”。但对于东亚共同体的内涵,《东京宣言》并没有作进一步的阐述。看来,这更多地表达了日本在推动东亚共同体上的一种积极姿态。同时,《东京宣言》对东亚共同体的描述也明显地带上了东盟观点的色彩(如强调亚洲传统与价值观等)。

在2004年11月老挝举行的东亚领导人会议上,日本接着提出推动东亚共同体的三点建议:(1)东亚各国应超越地区文化、宗教、经济发展阶段、政治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的活力,包括FTA、金融合作,以弓进欧盟的制度框架作为中长期目标;(2)继续以“10+3”为中心,强化与其他地区伙伴合作的同时,确保开放性与透明度;(3)尊重区域合作的普遍规则。

这是继小泉首相2002年1月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2003年12月《东京宣言》写入“东亚共同体”倡议后,日本官方第三次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有关主张。第一次是“构想”,第二次是“宣言”,第三次则是“推进”。虽然内容都不太具体(“东亚共同体”概念仍在讨论中),但却表明日本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已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推动。毫无疑问,日本希望在构建东亚共同体进程中掌握主导权,使未来的东亚合作朝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

4.日本民间的“东亚共同体”蓝图

小泉首相于2001年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后,日本民间为配合政府的政策制订,对东亚共同体构想作了全面的研究。2003年6月,日本民间外交智库“日本国际论坛”向小泉首相提交了题为《东亚经济共同体构想和日本的作用》的献策报告这虽然是以民间身份提出的,但日本外务省官员也到场发表看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官方的某些看法。其要点如下第一,提出“东亚经济共同体”(ECEA)的目标和步骤。该报告认为,东亚经济共同体(ECEA)的最终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东亚单一货币。其步骤为:(1)2005年形成ECEA条约文本;(2)争取2007年条约生效;(3)条约生效后,即创建ECEA总部机构,可称为东亚组织(OEA);(4)2015年把各国分别缔结的双边自由贸易区统一起来,成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结成关税同盟(5)2025年实现东亚单一货币,ECEA最终建成。ECEA的成员为“10+5”,即除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外,再加上台湾与香港两个地区,并强调保持ECEA的开放性,“条约生效后不拒绝新的国家和地区加入”。

第二,强调由日、韩、新加坡三国发挥主导作用。这三国在2005年创立自由贸易区,作为未来共同体的先导,并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希望中国“发挥部分主导作用”。

第三,东亚组织(OEA)可发挥多种功能。作为东亚共同体“总部机构”的“东亚组织”(OEA)不仅仅是一个秘书处,而且还可以成为具有行政职能的官方组织。在OEA之下,可以设立农林水产中心、环境发展中心、能源组织和产业技术开发中心,以助、调东亚各国在这些领域中开展合作。

第四,推进东亚地区劳动市场的统一和自由流动。日、韩、新三国应率先形成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的相互承认体系,然后扩大到整个地区。日本应当开放外国劳工市场。

第五,推进资本市场统一,形成东亚金融中心,逐步实现货币统一。首先由日、韩、新三国统一货币;再视中国经济的成熟程度,与中国统一货币。

这份献策报告较之政府提出的构想,内容更为具体、全面。其中关于日本应当开放农产品市场、劳务市场及与东亚各国开展环保、能源、产业技术等多个领域合作,对于改变日本的保守态度,推动东亚合作都有积极意义。但报告所描绘的ECEA基本上是以欧盟为范例的,特别是提出在2025年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目标,对东亚合作前景过于乐观,脱离了东亚的实际情况。

另外,报告提出者“日本国际论坛”虽与日本外务省关系密切,但其报告对政府部门决策的影响力很有限。所以,报告中的许多建议能否为官方所采纳尚属疑问。

5“东亚共同体评议会”的出台

2004年5月18日,日本成立了由研究机构牵头、政府部门做后盾的战略研究机构“东亚共同体评议会”(CEAC)。该机构由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任会长,主要目的是为日本政府推动东亚合作出谋划策,以加强日本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据称,CEAC是迄今为止日本出现的阵容最强大的“产、官、学”三位一体的战略研丸体制-。其成员由四部分组成:(1)11冢日本最主要的研究机构代表,包括日本国际论坛、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国际交流中心等等;(2)13家主要企业代表,包括丰田、三井物产、松下电器、住友商事等等;(3)外务省、财务省等政府9个省、厅的代表;(4)社会各界名流代表40余名。用会长中曾根前首相的说法,该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出现了战前、战后从未有过的脑库网络”。

日本外务省高官在CEAC成立大会上就“东亚共同体”进展情况作了报告,并希望CECA要为政府献计献策,为“东亚共同体”设计理念,提出思想,并且要“引领日本国内舆论”。

CEAC的重要成员——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理事长佐藤行雄对“东亚共同体”提出三点见解:(1)对地理范围不宜作明确界定,应在保持模糊状态下优先推动可以进展的部分;(2)首先要推动经济领域中的区域合作;(3)要把“东亚共同体”定位为亚太区域合作的一部分。

会长中曾根也就东亚共同体提出了三条思路(1)建立中日韩三国首脑定期会议制度,由这三国沟通,然后再与东盟各国首脑对话;(2)把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发展成为东北亚合作框架;(3)要使FTAC自由贸易区)网络在地区政治稳定中发挥作用。

CEAC成立后不久,即举行了首次政策研讨会。外务省审议官田中均在会上作了“东亚共同体设想的现状、背景和问题”的报告,指出东亚共同体符合日本的长远利益,具有经济效果和地区效果,特别是“可以促使中国发生变化”。

2005年8月,CEAC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东亚共同体构想的现状、背景和日本的国家战略》、洋洋十余万字的政策报告。该报告基本上沿袭了迄今为止日本政府和民间脑库的思路,鼓吹坚持日美同盟的重要性,渲染防范中国意识,强调要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基础,基本认同“东盟主导”原则,主张按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与安全的思路推动东亚地区区域合作和东亚共同体建设综上所述,当前,日本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在积极研究东亚共同体方案,日本的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也将不断充实。但不管今后政策如何变化,其核心思想恐难改变,这就是((1)日本要在东亚合作中谋求主导权;(2)东亚合作要在亚太合作的大框架下进行,必须顾及美国的利益;(3)东亚合作要包括经济、政治、安全多个领域,以便让日本充分发挥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的作用。

笔者认为,作为东亚最大、最强的发达经济体,日本在东亚合作中理应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应该建立在排斥他国的基础上。日本必须改变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和排斥中国的偏见。东亚合作需要由中日两个大国共同推动。这两个大国中只要有一个态度不积极,东亚共同体就难建成;相反,中日两国如能携手合作,那么东亚共同体又何愁不能建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