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7333300000054

第54章 体育霸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2)

除去人种的因素,美国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体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鸿沟正在慢慢缩小,更多的人已经不只是体育的观赏者,更是体育的参与者。参与者多了,就意味着专业体育有了更大的选才空间。以篮球为例,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美国有3万人具备参加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能力,而每年出现在NBA常规赛中的球员只有300多人,支撑美国篮球的基石并不是万众瞩目的NBA联赛,而是大学、中学篮球,没有NBA,美国篮球不会垮掉,而如果没有学校体育,他们的篮球大厦则早晚要塌下来。不光是篮球,我们在奥运会上看到的所有美国队的优势项目(尤其是田径和游泳),在他们的社会体育领域都能得到体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久而久之,这个国家民众的运动能力也就普遍提高了。

美国有着全民的体育传统。美国人爱体育,体育在美国人的生活中的地位如同牛排、奶酪和色拉,不可或缺。在热爱体育的这个国度里,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美国人最为热衷的休闲方式,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体育是人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7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在闲暇时都会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而其中60%的人的“业余爱好”就是体育运动。他们认为体育运动不仅能锻炼体魄,磨炼人们的意志,还可以振奋精神、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团队项目的体育运动,会让年轻人学会团结和协作,明白人生的很多基本道理。所以,美国社会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是体育狂热分子,前任小布什总统从来都骄傲地宣称他是一个体育发烧友。

但美国人并不像俄罗斯和中国那样在乎奥运会的奖牌榜,很多人认为奥运会的奖牌数多少并不重要。在后冷战时代,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多少对一个国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样深入人心的体育理念使得美国的体育事业很是强势。美国除了因为政治原因没有参加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外,参加了其他各届奥运会。他们在奖牌榜上一直位列前三位。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奥运奖牌榜上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北京奥运会他们派出了596名运动员,其中310名男运动员,286名女运动员,是仅次于东道主中国以外最大的代表团。出征前,美国奥委会CEO吉姆·谢尔说:“我们的运动员知道自己面临的挑战,他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们将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

在游泳项目上,美国队占据绝对霸主地位,这是他们重要的金牌和奖牌的保证。美国游泳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总共赢得28枚奖牌,是美国运动队在雅典奥运会上所赢得奖牌总数的22%,其中有12枚金牌、9枚银牌、7枚铜牌。在2007年的墨尔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美国游泳运动员共获36枚奖牌,其中有20枚金牌,这是他们有史来最好的成绩。他们还刷新了12项世界纪录。北京奥运会期间,迈克尔·菲尔普斯无疑是美国队最值得关注的运动员之一。他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上夺取8金的选手,他获得的巨大成功,打破了前辈马克·施皮茨保持的一届奥运会上夺取7金的纪录,而现在,无疑他已经成功做到了。

美国田径队也可以称得上是梦之队,他们拥有15名奥运奖牌得主、31位室外世锦赛奖牌获得者以及11位美国全国室外纪录保持者。在这个豪华阵容中,包括泰森·盖伊、菲利克斯、威廉姆斯、理查德兹、拉加特、尼尔森、瓦里纳、克劳福德等,这些名字在世界田坛都如雷贯耳。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田径队共夺得25枚奖牌,其中8枚金牌。在2007年大阪田径世锦赛上,美国队赢得了26枚奖牌,其中14枚金牌,追平了美国在2005年创造的单届世锦赛获得金牌最多的纪录。截至2008年7月,美国选手在国际田联排名榜上共有14个项目居世界第一,其中男子8项、女子6项。如此算来,美国队有望在北京奥运会得到12枚以上金牌,但是很遗憾美国的田径队让我们失望了。

梦八队无疑是北京奥运会最为引人关注的球队。篮球诞生于美国,同时也是美国人最热爱的项目之一。2004年在雅典,美国男篮仅仅获得铜牌,这显然与他们篮球王国的地位极不相符。为了重新夺回世界篮球的霸主地位,这次众多NBA的大牌们难得的积极为国出战。科比、詹姆斯、韦德、安东尼、霍华德、保罗、威廉姆斯、基德、普林斯、布泽尔、波什和里德,无一不是天皇巨星。其中科比、詹姆斯、韦德和基德这四个人的身价加起来总共有1.24亿美元。他们还仅仅是这支即将征战北京奥运会的“梦八”的三分之一,如此推算,美国奥运男子篮球队将成为参加奥运会的所有运动队中,最值钱的一支队伍。

除了上述这些美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以外,他们在体操、射击、网球,以及击剑、女垒、女排、女足等项目上有较强实力。

俄罗斯——昔日的体育帝国正在复兴

美国和俄罗斯历来是力量角逐的两大主角,无论是军事、政治、外交还是体育,两者之间的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两者之间的争夺战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莫斯科郊外几十公里的地方,静静地伫立着波多尔斯克体育训练中心。这座建成于五十多年前的规模巨大的体育中心,就像是冷战中其他的历史痕迹一样已显得斑驳破旧,它同样见证了俄罗斯体育的鼎盛与衰落的转变。

以俄罗斯为主体的前苏联,因为冷战的原因,与美国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里展开激烈的对抗,体育当然不能例外。从195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起,就几乎一直雄霸着金牌榜和奖牌榜。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但因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俄罗斯各项事业一度陷入停顿。国家对于体育的投入锐减,所有运动员都被推向了社会,运动员和教练陷入生活窘境,致使人才严重外流,各运动队青黄不接,后备人才缺乏。1992年以俄罗斯运动员为主的独联体队还能以45金的成绩排在首位;1996年,首次露面的俄罗斯金牌数锐减到26枚,被美国甩开了一大段距离;2000年悉尼奥运会虽然金牌数上升到32枚,但还是位列美国之后,到了2004年的雅典,俄罗斯只获得27金,连金牌榜第2的位置也无奈地让给了中国。

普京总统上台后,国内经济形势的大为好转,使得政府对体育倍加重视,他们希望在国家复兴的过程中,依靠体育凝聚民心、振奋精神。最近几年俄罗斯人在过去几年里投入的大量用于体育事业的资金,也正在逐渐产生显著效果。此外,俄罗斯为老牌体育强国雄厚的体育基础,使他们拥有先进的训练体系与方法,同时拥有世界一流的选手和教练,这也是帮助他们实现复兴的强大依靠。俄罗斯在雅典的退步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下届奥运会上也将是同样命运。

出征北京奥运会的俄罗斯军团由847人组成,其中包括467名运动员(男子运动员242人、女子运动员225人),337名随队官员,以及43名替补运动员及陪练。俄罗斯运动员来自俄7个联邦区的59个地区,其中莫斯科市对俄罗斯奥运代表团的贡献最大,共有121名运动员。2008年7月29日俄罗斯为奥运代表团举行了最为隆重的送别仪式,代表团全体成员均被邀请进入了克林姆林宫,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为他们壮行,随后俄罗斯国教东正教主教更是为代表团进行了祈祷仪式。

玛丽亚·莎拉波娃——这个操着一口美式英语的俄国姑娘曾一度被指责为半个美国人,但不容否认的是莎拉波娃不仅是目前俄罗斯网球的代表,同时更是俄罗斯体育的一面旗帜。当她终于披上俄罗斯国家网球队战袍出征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刻,她也成为俄罗斯人民心中的“英雄”。2个大满贯、11个WTA巡回赛单打冠军、3个双打冠军,最高排名世界第一,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人们把她列为伦敦奥运会女子网球单打金牌的最大热门人选。

叶列娜·伊辛巴耶娃——田径,尤其是女子田径是俄罗斯代表团夺金的重点项目,而其中伊辛巴耶娃绝对是最为稳定的夺金点。之前刚刚以5米04的成绩第23次刷新世界纪录的伊辛巴耶娃,是奥运会的卫冕冠军,同时她也是2005年国际田联最佳女运动员,2006年劳伦斯世界最佳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绝对是俄罗斯体育的领军人物。

安德烈·基里连科——作为俄罗斯体育代表团旗手的基里连科无疑也是俄罗斯体育的一面旗帜。目前效力于美国NBA尤他爵士队的基里连科,应该是俄罗斯代表团中最为著名的运动员,2007年他率领的俄罗斯男篮重返欧洲之巅,在2012年奥运会上,他们也是男篮金牌的有力竞争者。

德米特里·萨乌丁——1991年踏上国际赛场的萨乌丁,十多年来几乎是唯一能够让中国运动员感到紧张的对手,他成功地从中国军团手中夺走了两个奥运会冠军和6个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北京奥运赛场上,33岁的萨乌丁虽已不复当年之勇,早已将跳水视为生命的他,还是为自己心中的梦想拼尽全力,完美谢幕。

穆尔塔扎利耶夫·马哈奇——对于俄罗斯军团,拳击和摔跤是他们最大的金牌库,而马哈奇正是俄罗斯摔跤队的领军人物。2007年欧洲锦标赛冠军,“俄罗斯2007年度十佳运动员”,这些都抵不上奥运会冠军的头衔来的响亮,他将会在伦敦赛场上全力争胜。

花样游泳及艺术体操——在这两个项目上,俄罗斯都拥有绝对的优势。而这些都能成为俄罗斯冲击美国的强大后盾。

美国体育或许正在欺骗全世界

多年来,兴奋剂问题始终困扰着世界体坛,奥林匹克精神与无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同时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各界人士为挽救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在同兴奋剂做着不懈的斗争。在反兴奋剂斗争中,美国体育界始终站在前面,积极主动地发掘和揭批他国运动员的服用禁药事实,并悄悄地从中获利。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后,美国体育迎来了久违的霸主地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举获得金牌第一。但实际上,在纯洁与辉煌的表象下,美国体育界深藏着黑暗与丑恶。良心发现的美国奥委会反兴奋剂检测的前主要负责人把长达3000页的机密文件曝光,卡尔·刘易斯等19位世界冠军、100多名著名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和被美国体育权威袒护的丑行露出水面。20年美国体育界对全世界人民的骗局在此被揭开了冰山一角,美国惯用的双重标准和虚伪的嘴脸也由此可见一斑。

20多年来,有数名美国运动员在世界重大比赛前服用兴奋剂,在兴奋剂检验中成阳性,却被他们的主管部门——美国奥委会或者美国田径协会袒护和宽恕。美国欺骗了全世界20多年!

关于美国这一丑行的铁证最早出现在2008年春天。1991年到2000年间美国奥委会反兴奋剂检测的主要负责人韦德·埃克苏姆博士将美国奥委会的机密文件发表在美国报刊上。长达3000页的文件打开了隐藏许久的潘多拉魔盒。114位运动员,19位世界冠军都曾经被奥委会反兴奋剂检测中心查出药检阳性,但并没受到任何惩罚。这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名字:九次奥运会冠军、美国奥运精神最完美和最强的代表者——卡尔·刘易斯;美国少有的几个世界级球星之一——拉拉斯;汉城奥运会200米冠军——乔·德劳奇刘易斯在1988年美国选拔赛时曾经3次药检呈阳性,但是他的丑行很快就在“无意使用”的借口下被漂白。

2000年,埃克苏姆博士从美国田径委员会离职。他明确表示:“美国田联毫不犹豫地鼓励运动员服用禁药,而从来不为他们的健康着想。最多只有50%的违法者受到惩罚。”而这一比率在最近两年甚至只有1/7。奥委会检测方式不诚实、隐瞒服药者的姓名、不施加任何的惩罚,这也就鼓励了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且美国这样的做法也受到了国际重要体育机构的宽容,比如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田联。

美国在兴奋剂问题上坚持的始终都是一种双重标准。他们表面歌颂体育纯洁,在前苏联解体后,他们努力揭发东德运动员服用禁药的事实,并为因此受害的美国运动员补发金牌,但同时美国人对内则是掩盖和袒护。就连卡尔·刘易斯也曾在媒体中说过:“一旦牵扯到奥运会,美国田联就总是掩盖服用禁药的事实。”相信刘易斯不会忘记,他自己也是美国田联这一做法的受益者。

在经历了蒙特利尔和莫斯科两次美国和前苏联的互相抵制行动后,1983年的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是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第一次盛会。国际田联在1983年1月建立了新的药检标准,共有38人被查出服用了禁药,美国人有17人,其中就有卡尔·刘易斯。这些美国选手太有名了,赛事组织者为了避免难堪,只得隐藏他们的名字。

丑闻在当年8月的泛美运动会愈演愈烈。在这次比赛中,国际田联采用了最新最先进的药检办法,派出了最铁面无私的药检官员。美国田联怕了,立即通知所有的运动员:“只有当你确保万无一失时,才能去参加药检。”结果,十几名美国运动员立即打道回府,先去拜访自己的医生,然后在药检中姗姗来迟。有9名不太有名的美国运动员留下来,按时参加了药检,结果无一例外的药检阳性。而其他所有的国家加起来也只有10个人。

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前一年,美国奥委会曾经组织了一次无惩罚的药检,让美国运动员们熟悉了药检的全部过程,名义上是让他们受教育,实际上却鼓励了运动员们服用禁药。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田径运动员表现突出,而且没出现禁药问题。但是幕后却是另一副场景:罗伯特·戴尔博士专门为运动员们开类固醇药方,他的顾客很多,其中单单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拿金牌的就有20个。

美国人在反禁药上面的犹豫很明显来自运动为国家争光的狭隘体育国家主义。美国对服用兴奋剂采用默许和暗暗鼓励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受到国家意志支持的行为。埃克苏姆博士的行为使他成了国家意志的反叛代表,他也因此被美国奥委会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