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7333300000025

第25章 古巴的反封锁惹美国不高兴(1)

古巴,美国的邪恶敌人

国家不同,领导人不同,美国不可能将古巴与伊拉克等同视之。另外,考虑到卡斯特罗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以及古巴在“77国集团”、“美洲国家组织”、“不结盟运动”等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美国也不能贸然对古巴发动战争。而且,美国虽然口口声声说古巴支持恐怖主义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发动战争必然会引起国内和国际舆论的反对和谴责。

不能发动战争,并不代表不能颠覆政权。如果卡斯特罗下台,换成亲美者统治这个后院,美国就可以完全无后顾之忧了。

美古斗争50余年,美国对古巴政策的基调就是“压古促变”。在缺乏严肃理由的情况下,除非美国政坛出现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同时又恰巧碰到一个恰当的时机,使之下定决心采取强制行动颠覆古巴现政权。否则,就现在的时局而言,美国仍会以“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的政策,耐心地等待卡斯特罗老去,等待古巴自然转向美国,这项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伊拉克战争和全球恐怖主义报告发表后,布什政府于2004年5月公布了美国“援助自由古巴委员会”起草的一份对古政策报告,同时宣布于7月对古巴实施该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制裁古巴的措施。这份报告将反古浪潮推向了高峰。

布什政府强化封锁古巴的新措施实施,可以说对古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汇上升、外商撤资等严峻状况,迫使古巴不得不调整经济计划和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外汇紧缺造成的困难形势。美古关系的风吹草动,也使得古巴国内的反政府组织与迈阿密反古势力遥相呼应,蠢蠢欲动。

其实,古巴对小布什上台后可能会采取的新的干涉、挑衅活动和颁布新的颠覆政策,都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号召古巴人民提高警惕,并警告外国敌对势力,古巴对各种干涉、颠覆和侵略行为都将坚决予以回击。古巴对美国的战争行为和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行为感到担忧,在处理古美关系的时候也更加谨慎。但这个已经历经多年风霜的国家,在面对外来压力时,已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经验和气势,他们尽量避免给美国留下可乘之机。

无论古巴如何向“帝国主义”伸出橄榄枝,只要不改变古巴的现行制度,建立完全听命于美国的古巴政府,将古巴纳入美国的政策轨道,美国就不可能与古巴和睦相处。为了不让美国寻得挑衅的借口,卡斯特罗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政策与美国周旋,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对抗。卡斯特罗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扬古巴的和平立场。

在2002年10月举行的“古巴导弹危机40周年研讨会”上,卡斯特罗与有关人员重新审视了那场“与核战争擦肩而过”的危机。他暗示,古巴并没有核武器,古巴并不会因为不愿意挨打而接受前苏联的导弹,古巴人也不愿意古巴成为前苏联在加勒比海的基地。当时正值美国积极准备对伊拉克动武,卡斯特罗又特别强调要吸取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不要使世界陷入战争之中。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希望世界再次濒临核战争的边缘。

古巴抵制美国压力还有一个重要措施,那就是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自美国制裁古巴以来,国际社会不断有反对美国这一做法的声音,这让古巴有了一个逐步宽松的外部环境。美国没有将古巴孤立,反而将自己孤立了。

冷战后,古巴深知取得国际同情和支持才是抵制美国制裁的最好办法。于是,古巴在实施经济改革的同时,调整对外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古巴的遭遇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人民的同情。

1995年,卡斯特罗在联合国50周年庆典上《面对世界最强国生存下来》的演讲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1998年,教皇保罗二世访问古巴,并呼吁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封锁。联合国连续多年通过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制裁的协议。大多数国家和古巴站在一起,对美国的封锁政策表示强烈的愤慨和抗议。

但是,国际社会的压力与古巴的退让会对美国的对古政策产生多大的影响呢?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强国,只要它愿意,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好在,在与美国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古巴积累了丰富的反封锁、反颠覆的斗争经验,做好了相应的物质和思想准备,准备了切实可行、与其周旋的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古巴能够一如既往,挫败美国政府及迈阿密反古势力的种种阴谋,继续一个个不败的神话。

敢于在美国鼻子下骂娘的国家

震惊世界的美苏核大国在古巴的导弹危机冲突,最终以美国承诺不再入侵古巴为先决条件,前苏联赫鲁晓夫顺梯子下台阶将部署在古巴的所有导弹撤回前苏联境内而结束。如果追溯整个事件的起因就不难让人看出,美国1961年策动的对古巴猪湾入侵遭到失败后,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总想伺机对古巴进行再干涉。与此同时,古巴同前苏联的关系已是越来越密切,而美苏之间的摩擦却日趋严重。

当时,美、苏两国导弹数量的比例是5∶1,力量对比美国的优势极其明显,前苏联政府对此担忧不已。为了迫使美国从土耳其或靠近前苏联的其它地区撤除导弹,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苏式导弹,并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捍卫古巴革命成果。

1962年7月,古巴副总理造访了前苏联,时隔不久,前苏联就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同年10月,美国的U—2侦察机发现了古巴境内的导弹基地。肯尼迪总统立即向前苏联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马上拆除古巴境内的导弹发射设施,否则,美国将毫不犹豫地消灭这些直接威胁美国安全的导弹设施。前苏联方面对此的答复是:这些导弹基地纯粹是防御性质的。但美国却不依不挠,一口咬定从该基地发射的导弹足以摧毁美国各大城市。

1962年10月16日,肯尼迪总统组成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研究如何对付前前苏联的行动对策。执委会成员们提出了众多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一、空袭古巴导弹基地;二、对古巴实行封锁;三、诉诸联合国。肯尼迪总统认为:如果美军空袭古巴导弹基地,必然会引起核大战爆发,可能导致美、苏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而向联合国申诉,除了使目前这种争吵不休的状态延续,无济无事。因此肯尼迪总统主张对古巴实行封锁,因为这样必定会给赫鲁晓夫带来巨大的压力,并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演说,宣布美国将对古巴实行封锁。此后,大批美国海军军舰和20000名海军士兵开始执行封锁行动。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美国如此强硬的态度着实让赫鲁晓夫吃了一惊,于是他下令加快向古巴运送导弹及苏式轰炸机的速度。

美国毫不退让,一支由90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已经在古巴领海周围设置了警戒线,并开始拦截所有驶入封锁区的船只。在靠近古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及邻近各州,美国已集结了一支庞大的登陆部队。

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如果前苏联舰船遭拦截,前苏联将进行最强烈的回击。肯尼迪见前苏联态度如此强硬,便下令陆军第一装甲师进入临近古巴的地域,另外5个师进入紧急戒备状态,携带核武器的B—52型轰炸机振翼升空待命。

其实,肯尼迪并不打算真的发动一场战争,他只不过是想迫使赫鲁晓夫从古巴撤除导弹基地,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恫吓。肯尼迪一直努力不让赫鲁晓夫丢面子,不让前苏联人感到其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作出更强烈的反应,以避免危机升级。

同样,赫鲁晓夫的所谓“强烈反应”,也不过是色厉内荏的把戏,他亦不敢贸然将事态一再扩大。但肯尼迪的强硬态度却真的唬住了前苏联人。赫鲁晓夫最后宣布,有条件地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人也因此不得不作出了不再入侵古巴的承诺。一场核战争危机终于过去了。此次危机最大的受益者是古巴得到了一份美国不再入侵古巴的承诺保证。这也是长期以来,古巴在美国鼻子底下大骂美帝国主义几十年没遭美国人入侵修理的重要原因所在。

分析一下,古巴敢于在美国鼻子下骂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因为古巴有他们伟大的领袖卡斯特罗在,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政治上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并且一直有部分国家支持;

(3)美国要进一步扩张军事实力,需要在门口保留一个潜在的小威胁,以便每年都能向国民做危机警示,以及向国会申请巨额军费,否则,在和平时期的扩军理由就会被国民否决;

(4)在家门口保留一个威胁不大的敌对政权,以此显示美国并非以意识形态来纵横世界;

(5)美国在古巴有军事基地,不担心古巴的突变;

(6)古巴的幕后是前苏联,古美之间的对峙不过是苏美之间的冷战。

美国与古巴的曲折过去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宣布解除对美国公民前往古巴探亲及向其在古巴亲属汇款的限制,并支持美国企业打入古巴电信网络和卫星广电服务市场,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对古巴政策的重要转变。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对古巴一直采取敌视态度。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被粉碎后,美国和古巴断绝了外交关系。从此,美国政府开始对古巴实行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

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奉行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孤立古巴的政策。1992年4月,美国宣布不准许同古巴进行贸易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进一步限制古巴的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加紧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的措施。同年10月,美国又推出了《托里切利法》,禁止本国公司和美国海外公司同古巴进行贸易。此法还规定,在古巴港口停泊过的外国船只半年之内不得进入美国港口,美国将不向给予古巴财政援助和贸易优惠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同时也不允许为古巴运货的外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等。1995年5月,古美两国重新签署移民协议,两国关系有所缓和。

1996年2月,古巴击落两架美籍古巴流亡组织的飞机后,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同年3月,美国制定了《赫尔姆斯—伯顿法》,进一步对古巴实行报复性强化经济制裁,禁止美国公司及其在国外的子公司与古巴贸易;禁止在古巴进行投资或与其进行贸易的一切外国公司进入美国;凡从古巴进口蔗糖等产品的国家,美将禁止从该国进口同类产品;阻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对古巴提供任何贷款和金融支持。

2004年5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又提出在两年内斥资5900万美元资助反古巴活动、将古巴侨民的汇款金额缩减一半、控制旅美古巴人回国探亲的次数等措施,进一步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的加压计划。

美国企图让已经知道自由滋味的古巴重新像奴隶一样屈服于美国,重新接受鞭子和枷锁。

但是美国低估了这个国家的抵抗力,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2009年4月30日撰文抨击美国政府对古巴的政策。

但是,2009年4月30日美国国务院发表报告,继续将古巴、伊朗、叙利亚和苏丹等国家列入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

报告称古巴仍在为哥伦比亚等国的反政府武装人员和恐怖分子提供安全庇护,并称尽管美国没有证据显示古巴在帮助恐怖分子洗钱或者资助其从事恐怖活动,但古巴的银行系统依然是“世界上最隐秘和不透明的”金融机构。

报告发表后,古巴外长布鲁诺·罗德里格斯30日在哈瓦那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上述报告的起草者是“国际罪犯”。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道义上,美国政府都无权“在任何问题上开列任何名单”,也无权对他国评头论足。

在谈到恐怖主义问题时,罗德里格斯说,美国政府有着“从事国家恐怖活动的长期经历”,这种活动不仅是“针对古巴的”。

事情等奥巴马上任后有了转机。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的第一个百日中,奥巴马政府开展了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外交活动,其中包括主动同古巴和伊朗等国接触。2009年4月,奥巴马还宣布,允许美籍古巴人到古巴旅游和向在古巴的亲人汇款。奥巴马认为,美国和古巴两国关系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改善,但是他对重塑冻结了近50年的双边关系表示乐观。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古巴领导人表示可以与奥巴马进行对话。2009年3月1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关于部分解除美国对古巴制裁的议案,修正了极具争议的对古巴禁运法,放松对美籍古巴人和持有绿卡的古巴人回古探亲的限制,同时放松美国向古巴出口食品和药品的限制。这些举动被外界评论为美古关系“一个微小但却重要的”开始。

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问题高级顾问拉里·萨默斯表示,尽管美国和古巴之间的对立关系近来出现松动,但与美国结束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仍“存在距离”。

萨默斯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美国取消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取决于古巴的表现。此间媒体认为,萨默斯的这一讲话使得有关美古关系即将得到改善的热议有所降温。

实际上,美国对古政策的改变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古巴政策早已不满,联合国曾多次通过决议要求美国取消对古巴的封锁,美国一直置之不理。拉美30多个国家尽管在很多方面意见不一,但在古巴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美国必须取消对古巴的封锁,古巴应重新被纳入美洲国家组织。国际社会的这种态度是美国做出改变的考虑因素之一。其次,美国超过2/3的民众要求当局改变这一过时的政策,这也对美国新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奥巴马总统意欲先突破美古关系,随后与美洲34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而不是“前院与后院的关系”,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建立此种关系中,美国仍要起“主导作用”,拉美30多个国家是否接受,还需要仔细观察。

“三怕”让美国坐立不安

历经数十载惊涛骇浪,古巴革命政权依然“健在”,曾领导那场革命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也仍然健在。这种局面,自然是同古巴隔佛罗里达海峡相望的美国所不愿看到的。自古巴1959年革命胜利后不久,古美两国便一直形同陌路。美国在50年中,一直顽固地坚持实行对古巴经济封锁的政策。时至今日,美国不仅没有表露出愿意放松对古封锁的迹象,而且仍在加紧颠覆古巴政府的活动。强大的美国,为何如此“害怕”古巴这个人口仅1000多万的加勒比海岛国?

一“怕”:后院被染成一片“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