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7333300000023

第23章 台海问题让美国举步维艰(4)

美国媒体认为,“日本官方首次公开表示介入台海问题”,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日本觉得“有必要与美国抱得更紧一些”,同时为了在亚洲事务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在军事上牵制中国,因此“不惜打破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模糊立场,触碰中国最敏感的政治神经”。《华盛顿邮报》同时也引用一位日本高级官员的话说:“日本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但是中国的行为不可预测。如果中国采取行动,日本不能站在一边当旁观者。”

就在美日宣布《联合声明》前一天,日本政府于18日发表了一份中间报告(阶段性报告),认为中国在东海开采天然气有可能越过“日中中间线”,获取日本的海底资源。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表示,日本将根据这一报告,再次强烈要求中国提供海底地质结构的有关数据,并要求中国停止单方面的开采行为;如果中国不答应日本的要求,日本将采取对抗措施。

除了在东海资源问题上表现强硬外,日本政府不久前还将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上修建的灯塔收为国有,并制定了“西南岛屿防御计划”,将钓鱼岛也列入防御范围,其目标显然针对中国。另外,日本政府还明里暗里与“台独”分子打得火热。2005年1月,台湾为日本建造的总投资为30亿美元的子弹列车举行了落成仪式;2004年12月,日本允许李登辉入境。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公开了其支持“台独”的面目,是一个很重大的政治事件,应该引起中国人民的警惕。就连美国媒体也表示:“这是1996年美日缔结安保联盟以来的最重大转变,也是对中国的严重挑衅,中日政治关系势将迅速恶化。”

台湾对美日战略意义

仔细分辨台湾对于美日两国的意义,就会发现二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台湾对于美国来说,主要意义在于牵制并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自身的重大战略利益并不倚赖台湾。

而对于日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两岸一旦实现统一,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钓鱼岛、黄海争端,中国都将处于远比现在有利得多的地位;更重要的,日本作为一个资源高度匮乏的国家,海上运输线对其来说就是“生命线”,而台湾正好处于扼住日本“生命线”的关键位置上。

如果说台湾对于美国的战略意义,主要在于“破坏性”的一面,那么对于日本来说,除了具有同样的意义外,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台湾只是美国牵制中国的一颗“棋子”,却是可以掐住日本海上生命线“脖子”的“卡子”。两岸统一对日本来说的“危害性”,远超过美国,日本也比美国更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

正因为台湾对于美日战略意义的不同,两国近来对台海问题的处理也出现了微妙变化。由于中方一再表示绝不能容忍“台独”,也由于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虽然从本质上说美国仍然希望看到“台湾独立”,但因为这种独立是要以美国卷入战争为代价的,所以近来美国一再向不断升级的“台独”言行施压。

而日本就不同了。由于台湾对于日本具有的多重战略意义,日本对台湾的觊觎之心由来已久。在台湾未开放“党禁”的时候,日本一直是“台独”分子的避难所。以“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之所以能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崛起于“闾巷之间”,日本的财力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由于日本顾忌自身的“历史问题”,也由于台湾问题的严峻性并不突出,过去日本对台湾虽偶有染指,但总的来说比较谨慎。近来,随着中国政府对“台独”动作打击力度的加大,日本助“台独”一臂之力的心态也显得有些急不可待。这次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执意给李登辉发放签证,就是一次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

对日本企图在台海问题上兴风作浪的严重性,我们必须保持充分警惕。由于日本曾对台湾实行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文化在台湾的影响至今余孽未消。尤其是,日本通过培养并重用“皇民”的方式,网罗了一批忠实门徒。这批人今天在台湾中上层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李登辉就是其中的总代表。他们具有天然的“亲日”情结,是日本插手台海事务的“内应”。

如果说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主要在于政治、军事等官方、公开层面的话,那么,台日之间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等民间、心理层面。前者发挥作用的方式虽然更为直接、明显,但完全受制于政府,可以放也可以收,后者虽然呈潜性状态,但却更具基础性、决定性,发挥作用的期效也更为长远。

而从政府层面上来说,日本的《周边事态法案》对于解决台海问题的危害性,也绝不容小视。2004年日本防卫厅曾明确将台海冲突列为威胁日本安全的三大因素之一。凡此种种都在警示我们,台海问题中的日本因素正在呈蹿升之势。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美国对台问题会浅尝辄止

台湾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台湾当局领导人极力推动台湾加入联合国的阴谋,台海局势一次又一次的严峻使很多国家都认为大陆会对台湾进行军事行动。

但是台湾人都认为当海峡两岸发生战争时美国会干涉,但是解放军根本不会把美军放在眼里,首先是因为美国曾经两次败在解放军手上。

第一次是在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志愿军一共发起了五次总攻,也五次把美军打回三八线,这是第一次战胜美国,后来美国克拉克将军(朝鲜战争时美军及所谓的联合国军指挥官)说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战争没有结束时签署停战协议的美国指挥官,由此可以看出解放军在朝鲜战争后已经掌握了美军的作战弱点。虽然美国拥有世界上第一的军事力量并且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装备,但是美国军队在作战时太依赖火力掩护,如果没有火力掩护美军就会变成一团糟,单兵作战能力很差这是一点。伊拉克战争就是很好的证明:刚开始时美军就对伊拉克的一些重要设施进行精确打击,伊拉克上空只有美军的战斗机并没有美国的士兵出现在伊拉克的陆地上。还有一点就是美军的士气很低。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有一个作风,总结了一下就是:打不过就逃,逃不过就降。这就是美军的作风可见美军的士气在不断下降,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的逃兵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

第二次败在解放军手上的是在解放军炮击金门岛时,美国军舰在掩护台湾商船时见解放军炮击船队时,就弃下蒋船逃去从而造成一个国际笑料。由此可见不可一世的美军也是有很多缺点的并不是无敌的。如果美国卷入台湾和中共大陆的对抗中那么只会造成玉石俱焚并有可能造成美国经济崩溃,因为美国现在已经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中。美国的军费开支已经造成美国经济下滑,如果美国卷入台湾事务的话,美国的经济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很有可能不会干涉台湾事物。毕竟美国要面对中国这一个强大的对手,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已经迅速崛起,军事上解放军的现代化也在加速,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兵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美国不同,对战争的厌倦已经造成美国的兵源越来越少,并且逃兵问题也很严重,就算美国干涉台湾事务,那也只能向台湾提供武器援助,不可能出兵帮助台湾。但是我们知道每一批武器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形成战斗力,否则是没有效果的,如果美国向台湾在战争爆发时提供武器那也为时太晚,只会浪费了这些武器。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有关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但是中国大陆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可能发动军事行动的。因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各项建设还不完善,如果要打仗就会造成中国的GDP(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从而造成中国经济的下滑,当今的中国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任何活动都要围绕着经济建设展开。

美国在国家利益上分成三等:一是最高利益,二是重要利益,三是一般利益。而台湾不是美国的最高利益最多是一般利益或者是重要利益。但是这个利益是可以让位于中国的,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再敌视中国是不现实的。例如这次台湾当局极力推动台湾加入联合国的阴谋,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必须是拥有主权的国家,而台湾的主权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它加入联合国是非法的但是也是不可能的。联合国规定在吸纳一个成员国时必须举行投票决定,在投票时只要中国一个否决票就无法成功。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还有一点就是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龟缩在台湾的一些台独分裂势力是永远不可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他们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台湾地区要发生战事,美国是不可能干涉太多,当然现在如果就下定义说美国不干涉台湾事务那也不可能。但是总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美国不可能出兵援助台湾的,但是向台湾提供武器是极有可能的。我们要时时警惕台独分子的每一个危险的举动,不能大意,也不能太轻视了台独分子。

奥巴马台海政策更反“台独”

美国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参选人奥巴马胜选后,其台海政策将更加反对“台独”。奥巴马的外交顾问、核心幕僚李侃如及蓝普顿均为著名知华派,重视中国大陆实力,希望台湾不要做美国台海政策的麻烦制造者;负责奥巴马亚洲政策的核心幕僚贝德则指出,不论哪一位候选人当选下任总统,都应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互信。

目前,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台海政策已经成型。很多人不知道,在奥巴马背后有一个15人的中国问题专家小组,甚至有一位来自上海的美籍华裔专家正在为奥巴马出谋划策,并对他上台后的对华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奥巴马曾经明确反对美国出售F—16C/D战机给台湾。当时,麦凯恩表示支持。但是,由奥巴马的外交幕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学系系主任蓝普顿出面解释了奥巴马的立场。蓝普顿说,两岸开始对话,有可能达成和解,这个时候,美国却提供最先进的战机,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或台湾的战略利益而言,没有任何道理。

民主党向来对军售态度保守,台湾未来要取得美国机密型武器难度增高。但奥巴马也强调会继续提供台湾必需的防卫性武器。

奥巴马在2008年1月3日晚以38%的得票率夺得爱州民主党党内初选第一名,当时爱州华人社区向奥巴马提问,奥巴马以书面方式详细回答。关于台湾问题,奥巴马的回答全文如下:

“藉由与大陆与台湾都保持良好关系,明确表示我们希望双方经由对话和平解决双方分歧,保证台湾海峡永远不会发生军事冲突。任何解决台海僵局的方式都应为海峡两岸的民众接受。”

奥巴马身边不乏经验丰富的“知华派”,必将推动新一届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向着理性、积极的方向发展。

克林顿政府时,有关台湾前途之决定,美国官方的说法通常是“应得到台湾民众同意”;小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的说法改为“应得到两岸民众同意”。奥巴马虽是民主党人,但在这个问题上,他显然采用共和党的说法。

奥巴马已经明确表示要延续布什政府后期的对华友好政策。在竞选过程中,奥巴马表态说明,他支持延续对华的接触政策,赞赏缓和台海局势的努力,肯定中日关系的改善,认同朝鲜问题六方会谈中美之间的合作,虽然美国在亚太有军事盟国,但亦乐见中美合作,推动地区稳定繁荣。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会较重视与中国大陆关系,原因就是奥巴马的外交幕僚群都倾向在台海问题上,必须照顾到中国的利益,以巩固美国在全球的地位,而且台湾传统战略价值因冷战结束明显下降。

中国是崛起的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第三大核武国家,打中国牌来平衡对俄关系,可能是美国未来选项之一。

美国对华、对台政策都是有延续性的,是有固定的框架的,不会因为哪一个人、哪一个党的执政而出现彻底改变的问题。前后七任美国总统,共和、民主两党轮替,基本上都维护了有关政策的立场和基本原则。其中难免有波动、调整,但是,不会改变政策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