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7333200000009

第9章 朱元璋的1号敌人——陈友谅(1)

男人背后的女人

当然在介绍陈友谅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陈友谅的军师,也就是他的夫人——张凤道。

人常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张凤道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沔阳人(陈友谅是沔阳人)有一种说法,陈友谅吃的是老婆的饭。为公正起见,大家还把另外一个小家庭也拿出来一块儿看。朱家两口子,朱元璋是真龙,马娘娘是假凤;陈家则相反,陈友谅是假龙,张凤道是真凤。

堂堂大汉皇帝,有这么窝囊吗?别笑!这话流传很广,流毒很深,大伙儿还都信了。传说陈友谅很听老婆的话,只要是听了,每战必赢,一次不听,就丢了性命。鄱阳湖决战时,陈友谅自以为有了必胜的把握,根本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就跟张凤道开玩笑:“老依你的,这次依我一回看看。”结果呢?一败涂地,后悔药都来不及吃。

我顺便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张凤道可是不得了,三岁就能背唐诗,能文能武不偏科。吟诗作对是一把好手,针线活也不马虎,一身好武艺,外加熟读兵书,精通阵法,是个不可多得的军地两用人才。最重要的是,她家有的是钱,光这一点,陈友谅就高攀了。

张凤道是沔城张员外的女儿。员外不是职务,也不是职称,是地位。没钱的时候叫老张头,张老头,变成大款就叫张员外了。员外的女儿不愁嫁,所以张凤道不慌不忙,按自己的意思找老公。

张凤道的办法很老套,就是比武招亲。不分贫富贵贱,不论地位高低,量才取人。文才武才各占一半,综合评分。一看条件这么宽松,打光棍的都踊跃报名,台还没搭好呢,张府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陈友谅自我感觉不错,也想碰碰运气。有钱人家没有不嫌贫爱富的,忽然出现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有点吃不准,就化装成乞丐混迹其中。其实化不化装都一样,陈友谅吃不饱穿不暖,人瘦成皮包骨了,破衣服一穿,浑身没有一处不落乞丐的形迹。

先比文。张凤道看着台下黑压压的年轻人,感觉很茫然,就出了一副上联:“黑白相间,此去不分南北。”陈友谅是黄蓬山私塾的高材生,这样的对子难不倒他,脱口而出:“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对得好工整啊!但是听话音就知道是乞丐。喊上台一看,还真是乞丐。张大小姐当然不乐意真的嫁乞丐了,不甘心,手握花枪摆了个造型,又出一联:“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陈友谅使了一招打狗棒法,不加思索地应道:“半截竹竿可驱恶狗三千。”

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不过张凤道还是看出来了,这小子是故意贫嘴,就算真是个乞丐,也是个有学问的乞丐,可堪造就。于是又来了一副:“蛰凤惊飞,万里风云从此始。”陈友谅这次没客气,回了一句下联:“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气势磅礴,隐隐有帝王之相。评委亮分,满分!

然后是比武。陈友谅又是独占鳌头,别人只举得起石磙,他一只手就把张府门前的石狮子给举起来了,还绕场一周,脸不红心不跳。天生神力,其他人不战自溃。

陈友谅以绝对优势当上了张家的倒插门女婿,老岳父走动走动,就把他安排在衙门混日子。说起来是县里的书记,却是最小的官,货真价实的公仆,那时候虽然是个九品芝麻官的职务,但放在现在公务员考试可是能挤破了头,再加上陈友谅的老丈人的权势,那可是从此吃香的喝辣的,前途无量啊。但可惜小陈同志没赶上好时候,在当时可是受了大委屈了。他平时除了抄写公文,还得做县太爷的私人秘书,兼营家信和情书,为他人作嫁衣裳。更难堪的是,小少爷拉屎的时候,他得在旁边站着,完了就替人揩屁股。薪水不多,受的气却不少,回到家还不能摆谱,一个吃软饭的大老爷们,哪儿来的发言权?所以成天牢骚满腹,机会一来就造反了。

哪朝哪代都一样,没钱就没人跟你混。陈友谅造反也是靠张家的钱起家,张凤道理所当然就成了财务总监。跟一般的随军家属不同,什么都管,还过问军事。陈友谅耳根子软,老婆说摆长蛇阵,他绝不摆龙门阵;老婆说鸣金收兵,他绝不乘胜追击。也巧了,还从来没有出过差错。老婆是神奇教练,丈夫就懒得拿主意了,以后打仗,都是张凤道搞策划,陈友谅当总指挥。当然这是后话,还得转过头来说陈友谅。

前面已经说了,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地理位置很是优越,所以陈家祖辈都是打渔的,风里来浪里去,可是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后来与朱元璋打仗的时候也是因为在他熟悉的环境里打水仗才让他取得了一些胜利啊。

陈友谅不甘心一辈子做个小小的九品芝麻官,于是参加了起义。关于起义是老陈一直以来的夙愿,青年时代有算卦人说他家祖坟风水好,当出贵人,这使得陈友谅窃喜之余,一直怀有造反之志。刘福通起事后,1351年10月,彭和尚与麻城人邹普胜拥徐寿辉起事,攻陷蕲水和黄州路,彭与邹二人马上以蕲水为都城拥老徐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这个国号很有意思,天完者,大元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压”大元为主也。文字游戏,但是韵味十足,“天完”,天要它完,能不完吗?

再说陈友谅正当小县吏公务员郁闷至极,听此消息即刻投笔从戎,加入了造反队伍。他首先在倪文俊手下当小文书,不久自将兵出外发展,很快成为天完政权的一方将领。

话说这个倪文俊与徐寿辉相处了一阵,“君臣”不和,倪文俊自认为自己才华在那个除了长得帅点能吸引小姑娘目光多点的徐寿辉之上,在其手下干活属于屈才,遂生杀“皇帝”老徐之心,结果纸又一次没包住火,事情被捅了出去,倪文俊只得跑往黄州自己老部下陈友谅处。倪文俊可谓和陈友谅臭味相投,二人常穿一条裤子。此时陈友谅正愁自己手下人马不多,见老倪自己送上门,自是欢天喜地迎接。

倪文俊见到亲人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陈友谅一五一十的坦白了,陈友谅表面上在认真地聆听,其实心底在打自己的小算盘。陈友谅在县里做公务员的时候,是受够了气,那时候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出人头地,更何况长期在老丈人家白吃白喝肯定不会像是在自己家一样轻松自在,赶在现在还得要买房买车,那压力可是大着呢!于是陈友谅时时刻刻都在谋划着怎么能在这群人里脱颖而出。正愁无计可施之时,倪文俊跑来了,将其杀了,头颅送往汉王处,岂不是又是大功一件,这不是天助我也吗?想到此陈友谅想仰天大笑,抬头看见倪文俊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讲得动情,于是把即将喷薄而出的笑咽了回去,由此就可以看出这个陈友谅城府很深。没过几天,陈友谅就在酒宴上杀掉老上司,并其兵马,自称宣慰使,不久自称平章政事,也就是现在的副宰相,可见这个陈友谅是野心不小。

在金庸的书里我们知道这个陈友谅是一心狠手辣之徒,从他杀倪文俊就可看出端倪,倪文俊算是他的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师傅怎么可以大开杀戒?可见其内心深处情感是少得可怜了。

当了副宰相之后,陈友谅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天完的实权。因而在几年的时间里陈友谅的实力是大大增加,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作战能力,更何况老陈同志志向算得上是远大,心机一重,想要有大的作为自然不会是难事。那么,陈友谅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作战,这时候他的敌人是两个,一个是元朝,另外一个就是悄然壮大起来的朱元璋。元朝可以边准备边打,因为元朝军队是全天下人的公敌,想要消灭元朝的人是大有人在,等到别人耗到精疲力尽,再一举攻之,到时候坐享渔翁之利,岂不美哉?现在当务之急是这个看似不显眼的朱元璋,一定要将他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安然地进行以后的事。这里边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话说当年陈友谅因起义受挫,走投无路准备投湖自尽,可是他心有不甘,对天喊道:“有我陈友谅便天亮,无我陈友谅便无明!”霎时间,只见那风云突变,风生水起,平静的湖面顿时变得波涛汹涌。这一幕恰好被刚好经过的世外高人——担子和尚看见了,他知道陈友谅应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于是将他救起并带回寺院。

说来也巧,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因为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在他的寺庙里还锁着一条龙。就这样陈友谅这条天命所归的真龙与寺院里锁着的另一条龙——朱元璋相见了。这是他们人生里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不像其他任何一次,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和平的见面机会,再见面就是要争个你死我活了。

虽然担子和尚已经一再告诫陈友谅,让他千万别放了朱元璋,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终于有一天担子和尚有事必须要下山,他在出门前语重心长地说道:“陈友谅,你可千万别把那条龙给放了,朱元璋可是条烈龙,你若放了他,天下必将大变!”此时的陈友谅自然是满口答应,等到担子和尚一走,他便径直向关朱元璋的院子走去。

边走边想,哼,既然我乃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区区的一个朱元璋我又怎会放在眼里!

但当他踏进那院子,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偌大的柱子上面真的有一条身红如火的烈龙被千斤锁链缠住,还有一排弓箭手,他们都拉着弓对准了这条龙防止它跑。

看到这样的架势陈友谅固然很惊讶,但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很快他冷静了下来。

“你——就是朱元璋?”

“对,我就是那个能与你争天下的真龙!”

“呵!好大的口气。”

“怎么你怕了?你怕我夺了你的天下?”

“我才是真名所归的真龙天子,怎会怕你这区区一条烈龙?”

“那你敢不敢把我放了?”

陈友谅犹豫了,担子和尚的话在他的耳边响起,于是对朱元璋说道:“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我是不会放了你的。”

“哼!就你这种捞鱼的杂种还敢称什么英雄好汉?”朱元璋故意激怒他,

陈友谅最怕别人提自己的家世,因为从小打渔身上的鱼腥味让他累积了20多年的卑微感,现在朱元璋往枪口上撞,陈友谅怎么肯依?陈友谅彻底的怒了:“你说什么?”

“有本事就跟我一对一的决斗!”朱元璋接着叫板。

愤怒已经让陈友谅完全丧失了理智,什么担子和尚的忠告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其实他要就这么杀了朱元璋也就算了,反正他又不是没杀过,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事。可他偏偏拔刀砍断了锁链把朱元璋放了出来。

此时的朱元璋终于获得了自由,他还没等陈友谅反应过来,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就这样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就放了朱元璋,就这样中原大地上就多了一个与他争天下的人。

这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了,但是每每想起来陈友谅都是后悔莫及,当初为什么不……唉!于是这些年的时间里,陈友谅都是暗中悄悄地招兵买马,就是期望着有一天能将这个自己当初不小心留下的祸根彻底地清除干净。

总之陈友谅和朱元璋的较量正式拉开了序幕。

陈友谅自立称王

陈友谅与朱元璋长大后首次“接触”,是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底即1357年的事情。常遇春、廖永安等人率军自铜陵进攻池州,杀天完将洪元帅。陈友谅兼并倪文俊部队后,一路进击,接连攻下江西隆兴、瑞州,并派遣部下猛将赵普胜率军猛攻池州。这个赵普胜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一名白手起家的水贼,靠着一双手打天下。并且武功了得,骁勇善战,人送绰号“双刀赵”,曾经归附过朱元璋,后来看到徐寿辉人多前途无量,于是跳槽归顺了徐寿辉。在徐寿辉处,可是战功卓著,在攻克了池州后,他又进袭太平。打得朱元璋有点找不到北了,老朱怒火中烧,心里话:你个臭小子,当年跳槽的账还没跟你算,居然现在又开始挑衅了?急忙派遣手下大将徐达等人趁赵普胜连日征战歇息的间隙,突袭赵普胜的栅江大营,并夺回了池州。

虽然夺回了池州,朱元璋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尽管赵普胜在自己手下时日不多,但以老朱看人的眼光深知这个赵普胜不是一般人可以对付得了的。要想拿下赵普胜只能依靠《孙子兵法》的深谋远虑了,只能智取。

朱元璋派徐达等人秘密潜入安庆城中,以黄金百两收买了赵普胜的门客赵盟。中国人的贿赂之风由来已久,在任何时候钱几乎都是可以说得上话的东西,这次也不例外啊!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虽然花大力气整顿朝中正气,到头来还是于事无补,看来根基太厚重,不易撼动啊!赵盟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前往隆兴城中散布谣言,说赵普胜抵挡了朱元璋的重兵进攻,在陈友谅这里却得不到重用,现在后悔当年没有在朱元璋手下继续谋生,现在既然投靠朱元璋已经不可能,不如白手起家,自立为王。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小谣言一阵风就吹到了陈友谅待的地方去。城中百姓见面没有别的可说的,把原来的见面语“吃了吗?”直接改成了“听说了赵普胜的事吗?”张必先、张定边等听说之后,心中也是将信将疑。张必先言道:“细想起来,赵普胜于前年投靠我们之时,当时我就疑惑——巢湖义军头领几乎全部投靠了朱元璋,为什么赵普胜一人前来投靠我们呢?这不是很奇怪吗?”张定边听了,摇摇头:“有道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我就担心这是朱元璋施行的离间之计,目的是让主公自己除去咱天完东大门的门栓!”二人思来想去找不着头绪,决定还是赶紧禀报陈友谅。

且说这二人见了陈友谅将事情的经过是一一道来,陈友谅本来就对赵普胜每次见了他派去的人都是一顿胡夸自己的功劳,很有“舍我其谁”的架式厌烦得很,怀疑得很。现在的谣言更是锦上添花了。作为一个小部下一定要摸透主子的秉性,可不能头不抬眼不睁的,这样说不定就把小命搭进去了。陈友谅现在已经基本认定了赵普胜有谋反之心,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杀人对他来说比打死一只蚊子还要简单。还不忘大骂赵普胜:“好个赵普胜狗才,从朱元璋手中夺得座小小的县城,就像立下了盖世的功劳一样,到处张扬。好像天下尽在他掌握了一样,典型升级版的自恋,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陈友谅越骂越来气,一发不可收拾:“我和赵普胜初次接触,就看出他喜欢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滕王阁会议上又公然跳了出来,说一些不尴不尬的言语。好像没人比得过他双刀赵!”

陈友谅心生一计,他以会师为名,从江州领大军突然造访安庆。赵普胜当时没有听到任何消息,自然是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于是着急忙活地派人驾船,亲自带了烧羊美酒去迎接老陈。两舟交会,陈友谅一脸笑容现于船头,赵普胜连忙跨身上前见礼。老赵刚一低头,金光一闪,脑袋就掉在了自己双脚之间,刹那间,他还挺诧异:难道这一揖做过头了不成?

一代骁勇善战的双刀赵就这么惨死在陈友谅的刀下。当然,朱元璋的妙计得逞,赵普胜的死对他来说算是除去了前进途中的一根大稻草。

杀了如此勇将,对于当时的陈友谅来说算是一大败招。但是当时的他正在气头上,肯定是觉得杀了赵普胜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可是解了心头之恨了。他随即兼并了赵部,便挑选了精兵奔袭池州,结果被朱元璋手下徐达杀得大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