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7333200000036

第36章 朱元璋是个幸福人(4)

古代没有香水,但是有香粉。回鹘商人偶然得到了新的香粉的研制方法,研制出一种香料叫阿剌吉,汉语叫蔷薇露,名字很美。而且,据说这种香料能够治疗心病,还可以调制香粉。朱元璋身边的嫔妃一听这个,当时就满眼冒火花,绝世香粉哦!朱元璋不顾这些媳妇儿们的七嘴八舌,坚决拒绝了回鹘商人的香粉,悄悄对回鹘商人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中国治心病的药物很多,这种东西除了能让人变得更吸引人,同时也能让那些女人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要是整天伸手跟我要什么CK、Dior怎么办?所以不能留下。”

朱元璋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外,对他的媳妇儿、太监们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朱元璋正在后宫溜达,看到地上有很多的丝线,有的还很长,可以订好几个扣呢,老朱就把那些做女红的宫女们喊过来,开始说服教育。他说,你们都是农民工的娃儿,你们爸妈在城里打工不容易,有的还在自己家啃着那一亩三分地,你们出来几年后,有钱了?还是给家里买房置地了?现在就把这些丝线随随便便地扔到地上,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百姓交来的赋税?百姓得到这一点丝线有多不容易,你们知道吗?早晨四点起,晚上十二点睡,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赶上忙的时候,整晚睡不了觉。见过纺车吗?有用手摇的,有脚踏的,这样起早贪黑地干,才一点一点地织成丝线,织成绸缎,用来交纳赋税。这都是血汗啊,你们就这么随便地把它浪费了。以后不允许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谁再犯,一定严惩!他立下规矩,凡是宫中再有人任意浪费东西的话,定斩不饶。

还有一次,他看见两个宦官,没事儿穿着靴子在雨中走,还一副心花怒放的样子。那时候家家穷得什么玩意儿都没有,别说是靴子都没穿过,很多都没有见过,虽然江南地区有很长时间的梅雨期,老百姓一般都是光着脚丫子踩水,不是因为喜欢,也不是因为凉快,而是因为没有靴子可以穿,买一双靴子的钱够一家子吃一年的饭,谁买得起?可是现在这两个小太监居然穿着靴子在雨里走来走去,这是多么奢侈的事儿啊?

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把两个如此奢侈的小太监喊过来训斥。你们现在在宫里面,有吃有喝的,但是你知道这靴子是怎么来的吗?现在我们国家的技术不发达,这都是纯手工制成的!一双靴子你以为一天两天就能作出来?错了!大错特错!今天就让你们俩了解一点常识,这要先种麻织布,然后裁剪做成靴子,这都需要时间,需要人力。你们现在倒好,不知道爱惜,反而穿着它们在雨里走来走去,靴子是不怕水也不能老是在雨里走来走去啊,现在一定要狠狠地处罚你们,这样你们下次就记住了!

对于不懂得节俭不知道珍惜的人,朱元璋一律予以惩罚,不管是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对于那些节俭朴实的人,朱元璋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赏赐。

洪武三年,有一位姓刘的典史进京朝觐。什么叫朝觐呢?就是各个地方官员定期到京城来跟皇帝见见面,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这叫做朝觐。这个刘典史来到京城,汇报完了工作,朱元璋就对他大肆表扬了一番,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看刘典史穿的衣服很破旧,袖子露出里面的里子了,领子也磨破了,十分高兴,觉得他不是那种贪图享受的官员。朱元璋说,不少当官的人为了装满自己的腰包,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刘典史今天穿着这样的服装,可见他应该很廉洁,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搜刮吃百姓的肉喝百姓的血。听到朱元璋这样说,了解情况的官员就来劲儿了,主动出来对朱元璋汇报,说这一位刘典史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家里住着几间破房子,什么家具也没有,衣服一般的寿命是五年多,为官十分廉洁,这在百姓中间是有口皆碑的。朱元璋听完之后更加赞赏刘典史,命令赏给这个刘典史不少衣帛,以资奖励一下。

济宁知府方克勤,在朱元璋下令垦荒三年不纳税的政策,一直严格执行这个决议,尽量减轻百姓的各种负担,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但他“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是简洁朴素的,一件布衣服一般要穿十年,基本能保持三月不知肉味儿的记录。”洪武八年(1375年),方克勤在入京朝觐时,得到朱元璋的称赞,朱元璋专门让大厨给这个方克勤做了点肉食,因为这正是方克勤第90天没有吃到肉了。

有了这样的奖励和鼓舞,很多官员都因为廉洁受到了朱元璋的表彰和赏赐。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官场上如行坦途。当然了,还是有很多的贪官的,这是让老朱郁闷的原因之一。

仁慈善良的本性

朱元璋刚开始制造纸币时,屡次试制都不成功。一天,他梦见有人告诉他说,如果想制成纸币,必须取秀才的心肝才行。这也真是奇怪,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梦醒之后朱元璋想:“这难道是让我去杀读书人吗?”马皇后听他说了这个梦,就对皇帝说:“照我看来,秀才们所做的文章,就是他们心肝了。”皇帝一听很有道理,立刻命主管的官署找来秀才们进呈有关文章,加工来用,纸币果然就制造成功了。

这也真是奇了!

所谓“狡免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这一点,在朱元璋一朝表现得尤为突出,马皇后在谏阻杀戮、保护功臣方面,其做法也可谓前无古人。

在明朝建国初年,宰相胡惟庸谋反案应是最大的谋反案之一,其株连之广,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少见的。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洪武朝大学士、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因年纪已大,早已退隐林泉,离京师千里而居,但他的孙子宋慎知道胡惟庸谋反而未举报,就被株连逮捕到了京城。马皇后听了,连忙跑去对朱元璋说:“听说皇上要处死宋学士,不知是何缘故?”朱元璋说:“宋濂的长孙宋慎知情不报,形同谋反,是大逆不道之罪,按律当诛,且应祸灭九族!”马皇后求情说:“宋学士闲居浦江,早已不问政事,且离京城有千里之遥,山高皇帝远的,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孙子谋反的事,你以为他们已经先进到用上了诺基亚的手机,抗摔又好用,怎么能处他以死刑呢?”朱元璋对谋反之事恨之入骨,哪里听得进马皇后的劝告,于是拂袖而去。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只见马皇后直落眼泪,朱元璋很奇怪,连忙问她是什么原因。马皇后抽抽搭搭地说:“宋学士跟随皇上四十多年,德高望重,四海敬仰,又兼满腔赤诚,肝胆照人,天下谁人不知?现在岁数大了,居然要亲身体会一直在小说里听说的虎头铡伺候,我哪里还能吃得下这珍馐美味?”朱元璋听了这番话,被深深地打动了,就免了宋濂的死刑,改为发配茂州。

建国之初,明朝定都南京,但南京城墙不够坚固完整,朱元璋准备修建,因国库中资金缺乏,朱元璋就向民间募集资金。吴兴人沈秀是一位深藏于江南小镇的富商,用“富可敌国”四字形容,毫不为过。他一生精明盖世,老来却犯了两个极其没有眼力价的大错误:一是他自动捐款要求修半边城墙,二是他修的这半边比朱元璋修的那半边提前完工了三天。本来,朱元璋对沈秀主动要求修半边城墙就大为不满和嫉妒,觉得一个商人竟敢同皇帝平起平坐,且是用钱来修城墙,岂不是为沈秀自己立纪念碑,灭了他皇帝的威风?再加上比皇上提前三天完成,那就更是压倒了皇上,这是犯了“欺君之罪”!朱元璋虽然早年南征北战的时候心胸还算宽广,但是做了皇帝之后,这心眼是越长越小,哪里能容得下这么不懂事的人?就找了个借口说沈秀乱掘山脉,把沈秀捕入狱中,准备处死。马皇后知道了此事,急忙前去问询,朱元璋说:“民富敌国,这可是很不详的预兆。”马皇后抗言道:“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的人,哪里有要惩处不详的说法?现在沈秀胆子大了一点,步子快了一点,用诚实劳动和自己的血汗先富了起来,这是其他人的榜样,为什么要处他死刑呢?”朱元璋本来逮捕沈秀就非常地没理,现在被马皇后一问,更是理屈词穷,只得把沈秀改谪戍云南,沈秀最终死在贬所,从此,江南富人吸取教训,更加深藏不露。你看现在那些江南人,别看外表穿得不好,其实很富,这可都是从大明朝继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马皇后做了十五年的皇后,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病重,医治无效,群臣纷纷访求名医,督责医官,马皇后却很平静地对朱元璋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祷祀有什么用?世上有好大夫,也不能起死回生。如果我吃了药但是没有效果,那样就会连累医生,那不等于我害了他们吗!我太不忍心了。”这种宁静安祥而又慈悲的情怀使朱元璋及群臣大为感动。眼见着马皇后不久于人世,朱元璋就问她有什么遗言,马皇后说:“就剩最后一句了?那我就说点肺腑的。我跟皇上青梅竹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吃了不少的苦,因为认识你,英明神武的你,我最终做了皇后,世上能有几个人有我这样的幸运?我死了之后,希望陛下你一如既往地亲贤臣,远小人,允许别人直言纳谏,我也就可以安心地走了。”说完这些话,马皇后撒手人寰,享年五十一岁。

马皇后这番不是遗言的遗言真的是发自肺腑的,既朴实而又深刻。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九月,朱元璋葬马皇后于孝陵,临葬前风雨雷雹大作,朱元璋觉得这非常的不吉利,于是脸又化作猪腰子,闷闷不乐的。送葬僧人宗泐是个心眼多的人,眼珠一转,张口就作了一首诗: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朱元璋听了,才转忧为喜。

马皇后是个聪明的女人,尽管在那个年代,男人都是三妻四妾,但是,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没有哪个妃子可以跟她相媲美。她死后,朱元璋不再册立皇后,表示对她的敬重和怀念。这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妇,互相眷恋,互相体贴,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还是完满的。

一个女人能这样了结终生,夫复何求?

马皇后在世的时候,无论是群臣还是后宫的嫔妃、丫鬟,马皇后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们,各种关系处理得非常的好。马皇后死后,宫中有很多追忆马皇后的歌谣,其一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想对于朱元璋来说,马皇后的死真的是他莫大的损失。年少时候初相识,期间分分离离不知道多少回,最终历尽艰险终成眷属。各种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马皇后给了朱元璋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让朱元璋从此彻底远离了孤独、凄凉和苦闷。后来为了自己的事业,朱元璋带着她南征北战,她却从未有过怨言,还一直在朱元璋身边竭尽所能地照顾他。事业还是后勤,全都有条不紊。

马皇后去世之后,朱元璋经常想起她的种种,常常在角落里偷偷流眼泪。而他不再册封皇后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对患难夫妻的伉俪情深,这样坚固的革命情谊是多少金钱和外力都不能折损的!

朱元璋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拥有过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