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7333200000034

第34章 朱元璋是个幸福人(2)

后来郭子兴同夫人张氏谈及朱元璋的军功,张氏说:“朱元璋的才能,我不太了解,但看他的相貌,一般没有人能长这么丑,这样长相的人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我们应该加以厚恩,使他感恩图报,这样他才肯为我们出力。”郭子兴说:“我已经提拔他做队长了。”张氏说:“依我所见,这还不够,听说他已经二十五六岁了,还未成家,何不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一来啊能使他对我们更加忠诚,二来也能让我们的义女有个最后的归宿,也了了我们的心头大事了。这可是一石二鸟的妙计。”郭子兴思虑了一会儿,觉得夫人的话非常有道理,就挑了个机会,告诉了朱元璋,这时候朱元璋开始为难了,自己跟马小妹有过盟约,现在要是答应了,那她怎么办?于是支支吾吾地不答应,郭子兴见朱元璋没有爽快地答应,很是奇怪,于是问他原因,朱元璋将自己跟马小妹的事原原本本地讲给郭子兴听。郭子兴听完之后对朱元璋的人品更加赞叹,更是执意要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他,说自己的义女也姓马,只不过叫秀英,朱元璋无奈,只好点头。

不过,郭子兴也没有这么执意勉强朱元璋,他说你可以先看看我义女,如果觉得实在不顺眼也可以不娶。要说这个郭子兴也真是应当赶时代潮流的人,在那个年代主张子女先见面也是很有划时代意义的。朱元璋知道郭子兴这是缓兵之计,将来就算自己看着不顺眼也还是一定要娶的。这就是属下不如意的地方,如果你的领导过分热情,那你也能自认倒霉,谁叫人家是领导呢?你要是执意不从,估计你的前途也就到此over了。

历尽艰辛终成眷属

朱元璋抱着郁闷的心情跟郭子兴的义女见了一面,这一见不要紧,你猜来人是谁,正是朱元璋日思夜想的马小妹啊!

原来马小妹被人救起来之后,一直在那家做丫鬟。那家不是别人家,正是郭子兴的亲戚家。郭子兴是地主出身,自然没有穷亲戚。某日,郭子兴和亲戚商量起义的事来到了自家亲戚家,在那儿小住了几日,马小妹人乖巧,做事也稳当,很得郭子兴喜欢,郭子兴的夫人只生了两个儿子,做梦也想要个乖巧的女儿。郭子兴一看,这个马小妹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于是跟自己亲戚说了一声,就把马小妹带到了自己家。认作了自己的义女,改名马秀英。

马小妹在郭子兴家跟郭子兴的夫人非常地投缘,郭夫人非常喜欢她。在郭子兴这儿,郭子兴教她看书认字,刘氏教她针线女工,马小妹人聪明,一经指导,无不立会,到了二十岁左右,既出落得一副好身材,又知书达理、勤劳贤惠,可谓是秀外慧中。郭夫人一直想给自己的义女找个好婆家,但是每次说起这个,这孩子就哭个不停,说什么也不答应。郭夫人也只好作罢,将马小妹留在自己身边,也算是个伴儿。

这次郭子兴提起朱元璋,马小妹也是老大不乐意,但是念在义父一直对自己那么好,也实在不愿意违背他的意愿,于是答应跟朱元璋见一面。

朱元璋跟马小妹见面是抱头痛哭,这一哭,郭子兴跟自己媳妇懵了,这是唱的哪一出?二人不顾他们夫妻俩的疑问,直哭得天昏地暗,等到哭累了才一五一十地将他们的往事跟郭氏夫妇讲了一遍。

郭子兴觉得地球一下子变小了,于是果断地宣布二人赶快结婚,别再浪费时间了,春宵一刻值千金啊!朱元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给了马小妹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朱元璋做了郭子兴的乘龙快婿,不久就被提升为镇抚,再加上他战功赫赫,大家都尊称他为朱公子。但是朱元璋此时没有对郭子兴有什么二心,因为郭子兴不光照顾了马小妹这么久而且让他们相遇,这份恩情朱元璋会永远铭刻在心。郭子兴见朱元璋威势日重,倒也没有多想,但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心里对朱元璋的嫉妒是翻江倒海,再加上朱元璋同他们称兄道弟,二人觉得自己成份比朱元璋高,就他一个八辈贫农,凭什么跟自己平起平坐?于是二人更觉得不满。于是,这弟兄两人就密谋想赶走朱元璋。

二人合计好了,把自己编造出来的中伤朱元璋的话说给郭子兴。开始的时候郭子兴不信,但是就他那软耳朵,哪禁得住自己亲儿子多说几次啊?而且自古就有疏不间亲的说法,兄弟俩编造的谎言在被说了几百回之后,还是起了作用,郭子兴开始怀疑朱元璋了,而且,世人都知道,郭子兴这个人心胸也就可以跟鸡胸相提并论,跟人的肯定是没法比。碰见这样的事,被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说,郭子兴信了。再加上本来郭子兴就害怕朱元璋权势日重,将来会危及到自己,而且在开会的时候,朱元璋总是把自己能想到的想到了,没想到的也想到了,对自己屡屡顶撞,完全不把这个岳父兼领导的我放在眼里。郭子兴是越想越来气,恨不能把朱元璋大快朵颐了。于是找了个借口,把朱元璋关了起来。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听说了,觉得害死朱元璋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便偷偷嘱咐厨房的伙夫,不要给朱元璋送饭,要把他活活饿死。

朱元璋自然不知道有人要在自己背后下黑手,下了班优哉游哉地往家走,路上还给马小妹摘了两束野花,想给她个惊喜。还没到家就被一群穿黑衣服的人打晕,带到了一个小黑屋里。但是马小妹的好人缘让她提前知道了此事。马小妹一听慌了,这可如何是好?她偷偷地跑进厨房,拿了一块刚刚出锅的热饼,准备送给朱元璋吃,谁知刚出门就撞见了义母,她怕被义母看破,急中生智把热饼塞进怀中,热饼烫在皮肤之上,疼痛难忍,甚至可以听得见滋滋声。马小妹一面向义母请安,一面眼睛瞅着别处,脸上也显出很不自然的神情。郭夫人见她神情有异,以为她有什么事,叫住她非要问个究竟。马小妹心里这个叫苦啊:亲爱的妈啊,别问了,烫死我了!后来马小妹实在被烫得不行就伏地大哭起来,边哭边跟郭夫人说了事情的原委。等取出饼来一看,都有熟肉的味儿了。马小妹的胸乳几乎都被烫烂了。郭夫人了解到这一情况,连忙劝告郭子兴,郭子兴也觉得关禁朱元璋显得有点过分,何况自己的两个熊儿子还在暗中加害朱元璋,于情于理怎么说的过去?于是放了朱元璋,对两个儿子大加训诫。朱元璋知道了马氏揣饼烂胸的事以后,大为感动,尤其是马氏以此打动郭夫人,再由郭夫人说动郭子兴,救出了朱元璋的性命,还能使他恢复原职,朱元璋更觉得马小妹德足可敬,才足可佩,于是更加珍惜。

1353年,朱元璋离开郭子兴单飞。没了朱元璋的郭子兴,事业是江河日下。由于彭大、赵均用两个将领的排挤,郭子兴光荣下岗,但是家中老小都指望自己的那点死工资,家里的田产虽然还有点,但是起义光买红头巾就花了不少,这样下去只会坐吃山空,要赶紧实现下岗再就业才是良策。于是无奈之下来到朱元璋这里。朱元璋等人共推郭子兴为滁阳王,当地的所有军马,都归朱元璋节制。但只过了一月,郭子兴就对朱元璋渐渐地冷淡起来了,周围的人大多都被郭子兴录用,就连朱元璋的记室李善长也得到了提拔,唯独朱元璋坐了冷板凳。老朱心里这个郁闷啊,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能独自生闷气。

老朱战功卓著,而且在军队中升迁的这么快,自然会招惹一拨对自己不满意的人的闲言碎语。老朱也没在意,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呢?就在朱元璋带领军队驻守滁阳(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时,忌恨朱元璋的人开始散布谣言了,说朱元璋手握重兵,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不肯出战,即使是出战,也不尽全力。郭子兴性情耿直暴躁,小肚鸡肠,将这些谗言信以为真,把朱元璋的得力战将都调到自己的部队,削弱了朱元璋的兵权,对朱元璋也日益冷淡起来,遇到战事,也不和朱元璋商议,致使二人的隔膜越来越深。

有一次,朱元璋打了胜仗,向郭子兴报功,郭子兴只是冷淡地敷衍了几句。朱元璋非常沮丧,回到自已家中,长吁短叹。朱元璋的妻子见了,就关切地问:“听说夫君打了胜仗,我正为你高兴,为什么夫君却闷闷不乐?难道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朱元璋说:“你怎会知道我的事?”马氏说:“难道是我义父薄待了你?”朱元璋被妻子猜到心事,更加烦闷,说:“你虽然知道,但是又有什么用呢?”马氏说:“原来真是这么回事。你可知道义父为什么这样对待你吗?”朱元璋说:“以前怕我专权,已削了我兵权。现在怀疑我不肯尽力,我现在争先杀敌。虽然打了胜仗,你义父仍然对我冷淡。我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

马氏想了一会儿,问:“你每次出征回来,有没有给义父带礼物?”朱元璋听了一愣,说:“没有。”马氏说:“我知道其他将帅,回来时都有礼物献给义父,夫君为什么不跟别人学学呢?”朱元璋忿然说:“他们的礼物都是掳掠来的,我出兵时秋毫无犯,哪里会有什么礼物!就是有从敌人那里夺来的财物,也应该分给部下,为什么要献给主帅?”马氏说:“体恤民生,慰劳将士,确实有道理。但你也知道,我义父的心眼不是很大,他见别人都有礼物,只有夫君没有任何表示,反而会怀疑你私吞金帛,因此心中就会不高兴,这才薄待了夫君。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你与我的义父前嫌尽释。”朱元璋问:“你能有什么办法?快讲出来!”马氏说:“我这里还有一些积蓄,把它们献给义母,请义母向义父说明情况,义父一定高兴,不会再难为你。”朱元璋觉得十分过意不去,说:“这样做太委屈你了,但是现在也没办法,只好先委屈你一下了,就先按你说的办吧!”第二天,马氏将自己积蓄的贵重首饰等物品一一捡出,送给义母张氏,并且说是朱元璋孝敬义父、义母的一点儿心意。郭夫人满心欢喜地告诉郭子兴,郭子兴神色怡然地说:“朱元璋这么有孝心,以前倒是我错疑了他。”自此以后,郭子兴对朱元璋疑虑渐释,遇到战事,都和朱元璋商议。翁婿和好,滁阳城从此巩固。

看到了吧?自己的领导一定要哄,再廉洁的领导只要你是用心送出的礼物他都会喜欢,何况你本事本来就高,因此很容易更得领导欢心。

然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还活着,他们依然想找机会兴点风做点浪。而且现在朱元璋的权力比以前更大了,威望更高了,他们心里的妒恨也是与日俱增了,更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找机会除掉朱元璋。不久,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邀请朱元璋出去饮酒,马小妹嘱咐朱元璋说:“这两个人几次三番想加害你,这次一定没安好心,你自己要小心谨慎,一定不能喝他们的酒。”经马小妹提醒,朱元璋想出了一个计策。等他和郭氏兄弟一起走到半路,朱元璋忽然从马上一跃而下,对天喃喃而语,若有所见,过了一会儿,翻身上马,驰骋而回。郭氏兄弟在后面追喊,朱元璋回喊道:“我不负你二人,你二人何故设计害我,如今天神告我,说你们二人,在酒中下毒,天神令我不要去!”郭氏兄弟听了,直吓得汗流浃背,自己偷着说道:“在酒中下毒,我们俩没对任何外人说过,他怎么会知道,难道真有天神助他?”从此,两人再不敢陷害朱元璋了,就是在郭子兴的面前,也不谈及朱元璋的功过。

贤内助上得厅堂

后来,郭子兴病死,朱元璋逐渐成为主帅,马小妹也晋升为朱元璋的重要参谋之一。朱元璋每次出兵打仗,军中的文书多半交给马氏处理。史书上说,马小妹操行高,人善良,对于各种事务有很强的判断能力,而且爱好文史,朱元璋每次出征,文书之类均交给马小妹管理,即使在紧张仓促之中,马氏也未尝丢弃过。看来朱元璋真的是娶到了宝贝了。

除了帮朱元璋处理文书一类的杂事,马小妹还很有军事谋略。1355年,朱元璋还处在夹缝中生存,左有狼右有虎,前边还有一个豹,没一个好惹的。在这样的时候,攻下太平这个全村富得流油的地方才能有个站脚的地方,算是有了一个窝,有了根据地才能更好的开展后边的工作,于是朱元璋寻思着带重兵去攻打元军把守的太平。

说干就干!

当年六月,饥饿已久的将士眼里闪着粮食的光,随朱元璋从和阳渡江攻打太平,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此时去攻打太平,几乎把全部兵马都带上了,和阳就成了光杆司令了,这不是脱光了衣服被人打?而且此时朱元璋已经带兵走了,马小妹料定元兵一定会来劫掠义军的家属,也没请示朱元璋,其实也没办法请示了,人早走远了,没有手机也没有掌上电脑的,根本联系不上。马小妹就率领义军家属渡过长江,寻找安全的庇护所了。果然不出她所料,马小妹带领的起义军家属队伍刚过完长江,元军就向和阳进攻。马小妹如此聪明,躲过了一劫。

如此有先见之明,真是难得!

还有一次,在1360年,朱元璋同陈友谅会战于集庆。当时,陈友谅的势力比朱元璋强大得多,很多人都认为很难取胜,城中人心惶惶,竟有人挖地窑埋藏金银。朱元璋的谋士们个个想的也是投降或者逃跑,把个朱元璋气得脸变成猪腰子,但是拿众人没有办法。马小妹一边安抚朱元璋,一边把自己的金帛拿出来鼓励将士,激励士气,另外刘基也在大堂之上训斥众人的妥协思想,终于,大家在他们二人的鼓励之下重新燃起了斗志。结果,朱元璋大胜,消灭了陈友谅建立的“大汉”政权。1367年,朱元璋又攻克了苏州,俘虏了张士诚。于是,在扫平群雄之后,朱元璋于1368年做了大明的开国皇帝,册封马小妹做了皇后。

好老婆下得厨房

马皇后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历尽艰险,不仅常常参与军事,在空闲时间,还带领妇女赶制军衣,很多军士穿的衣服都出自马皇后之手,取名温暖牌,可谓竭心尽智,劳苦功高,称得上是“开国皇后”。作为一个女人,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但更为难得的,是她在建国以后的表现。一个女人怎么能赢得一个男人的心,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效仿一下马皇后的所作所为。在她被立为皇后以后,朱元璋曾深情地对她说:“我们家是八辈贫农,现在能当上皇帝,在外边是因为有那么多的大将帮我打天下,在家里就是因为有这么贤惠的你,为我做文书,从来没出过纰漏,跟随我出征打仗,多苦都没喊过,还亲自给将士们缝衣做鞋,既省了钱又结实,你就是我的来福啊!古代有个比喻说,家里有个好老婆,就如同国家有个好丞相,现在我有这么贤惠的你,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喻的正确性。”马皇后听了,羞赧的低下头说:“我听说夫妻之间相处容易,但是君臣之间相处就没有这么容易了,现在你没有忘记我们曾经一起共患难,也不能忘记那些跟你同甘共苦的大将们。”多么的深明大义!马皇后的话,可谓语重心长而又适得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