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7332900000016

第16章 武后始摄政(2)

这一年是麟德三年正月三十,高宗到泰山以南的祭坛,祭拜了昊天上帝。昊天上帝是远古时期人们就崇拜的神灵,传说他主管着自然和下国。祭完昊天上帝后,开始登山。第二天的时候,登上了山顶的“登封坛”,接着又祭了一次天,这次怎么做呢?就是把给天帝写的信放在一个玉匣子里,缠上金绳、封上金泥、印上玉玺,藏在坛下。其实就是祈求保佑的意思,古人还真能折腾。到了第三天,在社首山“降禅坛”祭祀地神。按照事前准备好的程序,由高宗先祭,其他人都退下,由宦官举着五彩缤纷的帷幕,武则天率领内外命妇登坛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这么多女人浩浩荡荡地参加封禅仪式,简直是古代一大奇迹。第四天,也就是最后一天,高宗、武后登上朝觐坛,接受朝贺。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奉献贺礼,礼毕之后,降诏立登封、降禅、朝勤碑,接着就大赦天下。再接着又改了一次元,将麟德三年改为乾丰元年,改博城县为乾丰县,用以纪念这个史无前例的封禅盛典。

一切礼仪都完成之后回朝,在路过曲阜时,赠孔子太师衔,以卿大夫礼致祭。在过亳州的时候,又拜谒老君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终于算回到了东都洛阳,在洛阳呆了些时日后,返回京城。这次封禅用去了四个月左右。

人们对封禅的评论不是很统一,有的人认为这是加强皇权的需要,也有的人认为是劳民伤财的举动。对于武后的这次封禅大典,古代史家多是排斥的,但是现在的史家给了一些积极的评价。武后封禅是一个旷世之举,女人可以参加封禅,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女子地位的提升,武后的行为是中国女性的骄傲。实际上,武后当时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并没有站在提高妇女地位的角度来进行活动,只是人们基于她的客观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泰山封禅以后,武后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再除情敌与武后避位

武后在泰山封禅期间,还做了一件对武后来说十分重要的事,这就是除掉了她的另一个情敌。武后的情敌是谁呢?就是她姐姐韩国夫人的女儿魏国夫人。

韩国夫人死后,家里留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贺兰敏之,另一个就是女儿魏国夫人。高宗很喜爱这两个孩子,在韩国夫人死后,也常常跑去看望他们。武后开始并没有留意,姐姐死了,留下两个孩子,孤苦伶仃的,李治看望看望也没什么好说的。贺兰敏之继承了武后父亲武士彟的全部爵位,改姓了武,被封了弘文馆学士兼左散骑常侍,这也算是高官了。魏国夫人还是个少女,长得清秀可人,没想到这女子竟然继承了她母亲的风流基因,与高宗发生了不伦恋情,而且有了床笫之事。这件事不是谣传,高宗确实把她纳为后宫的女官。

武后知道这件事后,伤心透顶。自己丈夫与姐姐有私情也就罢了,怎么姐姐的女儿也与丈夫发生了这样的事?爱情与亲情同时背叛,让武后心里很受折磨。但武后毕竟不是沉溺于悲伤的女人,她冷静下来之后,开始想办法对付这个外甥女。自己是怎么走来的,自己知道,这个外甥女说不定会走上自己的路,所以不能留个祸患。

泰山封禅时,武后的娘家人武惟良、武怀运以及诸州刺史们都到泰山去觐见,接着又随车驾回到京城。这期间,武惟良、武怀远曾经献过一次食物给魏国夫人,魏国夫人吃了武惟良的食物以后就死了。高宗这个心疼啊!这样一个娇俏的生命说死就死,太让人难过了。高宗气愤地把武氏兄弟给抓了起来,第二天就处死了。多数人认为投毒一事是武后教唆的。一方面,武家觉得家门中出了这样的丑事很难堪,恨不得魏国夫人死。另一方面,武后怕外甥女夺了自己的位子,便煽动武惟良兄弟动手。也有说是武后想要将武惟良兄弟几个和魏国夫人一起除掉,才想出了这么个一箭双雕的方法。不管怎么说,反正人是死了,武后的这块心病也就除了。武氏兄弟死后,武后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以及显示自己公正,将武惟良等人的姓改为“蝮”,就是毒蛇的意思。武怀运已逝兄长武怀亮的妻子善氏也被牵连,她过去对杨氏也很不好,事发后被送入宫内当奴婢,杨氏为了报复她,竟然用棘条把她给打死了。

魏国夫人死了,贺兰敏之还活着。这个贺兰敏之也不长出息,整天里花天酒地,不干正经事儿。魏国夫人死后,李治见到他,对他说:“我今天早晨出去时,人还好好的,退了朝人就断了气,怎么这么快就死了呀!”贺兰敏之哭着不说话,武后看他这样子,知道他是在怀疑自己,不自觉地加强了对贺兰敏之的防备之心。武后的母亲杨氏死后,需要守丧。守丧期间,贺兰敏之照样寻欢作乐,更可气的是连寿服都不穿。武后见他这个样子,对他越加反感。贺兰敏之却本性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干出些流氓行径。最让武后气愤的是,杨氏家族杨思俭有个女儿天生丽质,清丽脱俗。武后和高宗已经把她定为太子妃了,结果还没到成亲的日子,就被贺兰敏之给强暴了。武后气急败坏,上书请求惩罚这个不孝子。本来李治还顾念他与韩国夫人以及魏国夫人的关系,不想把事做绝。但他一再地干出大逆不道的事,高宗忍无可忍,就打算给他点儿教训。于是,便将他发配到雷州去了,途中贺兰敏之被人用马缰绳勒死了。武后原本是怕贺兰敏之为妹妹报仇的,这样一来,连魏国夫人的弟弟也一起除掉了,真是大快人心。

高宗因为魏国夫人的死,不免有些畏惧武后了。虽然没有证据证明魏国夫人是武后害死的,但高宗心里不禁犯嘀咕,武后可真不是简单的女人啊!以后行事可要小心些才行。

公元670年,关中发生了一场旱灾。百姓们颗粒无收,到处逃荒。大唐朝廷也没有办法,百姓都走了,你还统治谁呀?于是也把家从长安搬到了洛阳。再加上唐朝讨伐吐蕃的军队全军覆没,有些人认为这是武后带来的灾祸,就对她横加指责。哪知道祸不单行,这时候对武后至关重要的两个人也相继离开,这对武后的打击非常大。

这两个人一个是自己政治的依靠,一个是自己的骨肉至亲。谁呢?朝廷中的战友许敬宗,家中的母亲杨氏。许敬宗我们前面没少提及,许敬宗从武则天当上皇后那天起,就一直为武则天鞍前马后的效力,是武后在朝中最为倚重的大臣。但是许敬宗也不是神,逃不掉生老病死的命运。许敬宗老了,不能再为武后扛大旗了,他需要颐养天年。武后再想留也得体谅他,于是就恩准许敬宗辞职。这么一来,武后对朝廷的控制力就下降了很多。朝中反武势力也渐渐抬头,武后在朝中面临着危机。

几乎与此同时,武后的母亲杨氏夫人也去世了,杨氏夫人去世给武后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多少年来母女几个相依为命,母亲是她这一生中最信任的人,也是对她最为体贴、最为真心的人。她的离世使武后在心灵上更觉空虚,从此,武后真的是孤家寡人了。高宗虽说因为要依靠她不能把她怎么样,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大不如前。他对她的关心,更多的是敷衍。母亲离世,自己就没了情感归宿,武后怎么会不感孤独!母亲在世,还可以帮自己与大臣们联系联系。如今母亲走了,谁还能为她拼死拼活地奔走呢?武后伤心地哭了。

在因大旱、兵败遭人非议,许敬宗、杨氏相继离开的情况下,武后想到了避位。避位就是皇后不垂帘听政了,皇上你单干去吧!人们对避位这一作法,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武后这个时候确实有避位的打算,她在朝中失去了爱将,势力不如以前,在家中又失去了老母亲。人总会有累的时候,她不是皇帝,不必坐堂上班,干嘛硬撑着干这个万人骂的活呢?也有人认为,武后这是以退为进的做法,她知道高宗离不开她,所以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让高宗放权。就人来说,武后的做法可以理解。她现在的情形是内外交困,那她有没有想过过得轻松一些,放弃到手的权力呢?正常人是有的。她也需要休息、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