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黄兴自述(全集)
7332600000039

第39章 回到上海(1)

在驻沪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词

(一九一六年七月十日)

一九一六年七月八日,黄兴由日本抵上海。十日,驻沪国会议员分省公推代表八十余人欢宴黄兴,并邀唐绍仪、温宗尧、王宠惠、柏文蔚、于右任、胡汉民、钮永建等作陪。孙洪伊致欢迎词,本文为黄兴的答谢词。

今日与两院诸公集会一堂,不胜欣喜,又不觉有无限忧虑。欣喜者,袁贼造逆,暴力横满全国,非法解散国会,诸公被抑于专制之下,

黄兴于1916年7月8日由日本回国,临行前与日本各界人士合影。

千辛万苦,出死人生,以致得有今日之会谈。兄弟流亡于外,由日至美时,与他邦政治家、各新闻记者接谈,每述袁攫总统时,以重兵包围议会,民党势力已将就消灭,国会议员奋斗[1]场之内,由旦达夜,硬不选举。袁世凯以兵阻禁国会门前,议员不得出,饥饿竟日,决选至三次,始得选出。此其中华民国历史上最有光荣之事,亦可见国会议员有坚固不拔之精神,中国虽衰,不可侮也。兄弟闻此言,以为吾国必不可亡,袁逆必败。诸公履艰茹苦,为国勤劳,其近因固在同心戮力倡导之功,其远因实兆于前此奋斗之一日,即此可见正义可恃,公道不亡。忧虑者,以袁逆虽受天诛,祸首尚逍遥法外。千钧一发之时,诸公负责至重。三年以来,人心风俗,国家纪纲,败坏已达极点,一时救拔,殊不易易。

今日政治进行方法,可以官、民二字为标准。凡官僚中腐败而恶劣者,当极力澄清之。民党处今日情势,当互相亲爱,决不可彼离此贰。今日尚未制定颁布,政党颇不易运用。加以民国成立以来,各党受袁世凯离间操纵之痛苦,一时名流鉴于前事,盛倡不党之说。兄弟敢不谓然?今日谋政治之进行,固不可以党为界限,然精神当有直捷之觉悟。凡一国民权被制于恶劣官僚者,其国必危弱;民权伸张,官邪扫荡,其国必强盛。望诸公本前次奋斗之精神,引国家于轨道,不为利动,不为威劫。兄弟不敏,愿竭诚尽愚,以随诸公之后。今举杯为诸公寿,并祝中华民国万岁。

(据上海《中华新报》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二日)

在欢送驻沪国会议员北上大会上的演讲

(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三日)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定八月一日国会复会(指南京临时政府时的参院)。七月十三日,黄兴饯送驻沪两院议员北上。孙中山在会上讲话,本文为黄兴在宴会上的即席演说。

自癸丑失败,国会解散后.鄙人以为自此以往与诸君相见之事,几成绝望。何幸天祚吾人,犹得与诸先生重集一堂。居今思昔,不禁感慨系之矣。今国会行将开会,诸君不日北上,不可无一言以相赠。兹特略述鄙人对于国会诸君之所欲言者,诸君其留意焉。夫此次政变,简单言之,乃新势力与旧势力之争,官僚派与民党之争。然使混言之,曰新,曰旧,曰官僚,曰民党,则犹有未尽。盖新派与民党不必皆善,而旧派与官僚亦未必尽恶。故以正确之义言之,实正义派与非正义派之争也。旧派与官僚,换言之,即非正义派。至袁世凯未称帝以前,热焰熏天,目无民意,以中国之大,几无新派与真民党容身之所,可悲孰甚?幸正义不没,民权获伸,袁逆自毙,帝孽潜逃,可谓正义派战胜非正义派之第一幕。虽然,邪正不幸并立,正义派苟不团结一致,则非正义派之势力,不惟不能打消,反将乘隙潜进,死灰复燃,国家前途仍有可虑。鄙人今以至诚挚之意,切望凡属于正义派之人,宜结合为一,进而推之于前,以为国内势力之中坚,不致使非正义派仍有恢复旧势力之一日,则吾国前途其庶几矣。尝念此次举义以来,从前政党竞争全归乌有,悉进而集于正义之下,此为一极可庆之现象。但党派在今日虽不可有,然须将官党,民党的界限,分别的清清楚楚,不可有丝毫的蒙混。对于该党则排斥之,对于民党则结合之。今日诸君北上就职,甚望诸君此后不树形式上之党别,而为精神上之结合,此鄙人之第一希望也。

癸丑之时,凡官僚派人,动以“捣乱”二字讥弹国会,国民不察,亦往往附和之,此至可慨叹者也。彼等之意,谓因有国会自身之捣乱,而后有袁氏之解散国会。然平心论之,国会并非捣乱,真捣乱实为袁世凯也。夫国会对于国家负有重大之责任,当此袁氏行政屡屡违法,国会之据法相争,正所以尽其职守。不过议员之争民权、抗暴力,自野心者官僚派无识之人方面观之,遂见而为捣乱耳。故求国会之能尽其职任,不患其为正当之捣乱,而患其与暴力政府之捣乱噤若寒蝉耳。平心论之,先有袁氏之违法,而后有国会之抵抗,而有非法之解散,故袁氏之违法为因,即国会之抵抗为果。今若曰国会捣乱,而后袁氏违法,不通之论也。今者诸君又将行使职权矣,所望仍尊重责任之观念,勿轻背神圣之职守,即不幸有与行政部争执之事,亦视为职守之当然。吾意国民今日经此大教训后,断不致仍任非正义派人复以捣乱之名词加之诸君,是望诸君勉之者也。虽然,癸丑之冲突,全以袁世凯一人之故,今总统黎公平和坦直,为诚心欢迎国会之人,以诸君之爱国,总统之忠诚,吾信此次开会后,国会与政府必能十分融洽,断不至复有癸丑之事。前言云云,所以察是非之真,明责任之辨.而非有疑于今日之政府者也。

鄙人尚有希望于诸君者,即此后对于借款问题须特加注意是也。今人往往有一种谬论,谓袁氏实为强有力之人,谓中国非袁氏不能维持。今袁氏虽死,而误此论者尚属不少。实则平心论之,袁氏何尝有真正能力。癸丑之役,彼之所以成功者,惟赖有二千五百万镑耳。及金钱既尽,能力全销。故袁氏之能力,不外金钱之能力也。鄙人因袁氏之先例,知金钱为物,足以启野心者之图谋不轨,甚望国会开后,对于借款问题特加注意。然此并非谓借款绝对不可为也,亦非对于今日之北京当局有戒心也,亦以促国人之注意,勿令非正义之人更得借金钱之能力,行政治之罪恶,此则区区之微意矣。

犹有言之,自袁氏盗国,酿成战祸,于是一般国民对于今后之国家,犹有惧逆党之复活者,此实过虑之论也。夫经此次义战,共和制度在中国亦证明为真理,而自世界观之,民主潮流日益普遍,君主制已成为过去之废物,吾国今后断不容再有第二阴谋出现。兹所望于诸君者,惟对于共和政治之前途为积极之建设,而不必更鳃鳃焉以预防帝制为事,或生无谓之风潮。前途方长,惟诸君勉之而已。

(据《黄克强先生全集》)

在广东省驻沪国会议员举行的茶话会上的演讲

(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五日)

广东省驻沪国会议员为即将北上,于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五日下午,邀请孙中山、黄兴及他省两院议员、社会名流举行茶话会,孙中山发表讲话。本文为黄兴演说词。

国民今尚在知识幼稚时代,固知专制之害民,尚未知共和之福民;固知维持共和之必要,尚未知官僚政治之未除。欲与之以觉悟,实赖言论界负有觉后之责者。约法为吾国共和政体之根本法。此次流血半天下,所争者只此。袁世凯死,吾国民声嘶力竭以请于政府,而政府既服从民意,恢复约法,今乃尚有全无心肝、反对约法之恢复者,此言论界所不可不注意者一。自袁世凯捏造民意而后,彼第二等野心家逞其辩口谲词,犹欲本其开明专制之抱负,申谬说于国中,此言论界所不可不注意者二。

顾吾今日欲有贡献于两院诸君者,中国军队纯统治于私人,以私人之军队,而加以国防军之外鞹,无知识无学问,宜乎为私人所利用。然则将因是而尽废之乎?则又不然。军队之罪恶不在军队之自身,而在政府之不能厉行国民军教育。何则?吾国生产力之薄弱,军费之不能得大宗供给,此为事实上无可免者。自欧战开始而后,战线之军队动以百万、数百万计,是非仅各国军队之发达,乃其生产力充足,故养此巨额军队而有余耳。以吾国现在之生产力论,实无此养育巨额军队之能力,故今后宜注意于军事的国民教育,自小学以上,于普通教科中加入军事教育,则国中多一就学之儿童,即多一曾受军事教育之国民。一旦有事,征集令朝下,夕可得国民军在千万以上。此为军事上之改革,仆素抱而未发。两院诸君此去,对于军事的国民教育,宜注意及之。

惟欲提倡军事的国民教育,当先提倡国民教育。今国内之教育状态如何乎?仆曩在乡里,百里以内有小学四十余,取诸公款者为多。不及三年,闻所存不及七、八所,资以办学之经费,皆消纳于筹备帝制及抵抗民军中。用知政治不改良,必无教育发达之望。而吾所谓军事的国民教育,尤将等于梦呓矣。孙先生顷言衣食住为政府对于国民施政之主旨,无适应之教育,则衣食住三字仍不易平均。何则?中国之所以穷,穷在贫富不均耳。欲均贫富,当令全国人民无一不有谋生之智能。欲全国之人民有谋生之智能,非普及教育不可。美国现在多有形似教育捐之一法,凡有恒产而具瞻济教育之能力者,无不奔赴于提倡教育之旗帜之下,是则仆于两院诸君以外深望国民者。

(据上海《时报》一九一六年七月十八日)

在上海报界茶话会上的演讲

(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二日,上海报界为欢送国会议员北上举行茶话会,黄兴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茶话会由邵振青主持,邵氏在讲话中提到:“回思二年以前,国会惨遭蹂躏,言论界亦自兹暗淡无光,几与国会同其命运。……以言既往,报馆与国会为忧患之余生。”议员马君武也发表了讲话,以报界、议员协同一致巩固共和政体为主旨。故黄兴在演讲中加以引用。

兄弟参与盛会,无任荣幸。顷主席所言,报馆、国会同为忧患余生。此言非常沉痛。顷聆马君武所言,尤有感动。自民国成立以来,报馆、国会同为代表民意之机关,在国中非常尊重,不可不就往事以勉将来。昔日之国会、报馆,因随世界潮流,为有党之结合,不免互相误会,舍政见而为私争,不商榷大计而攻击个人。今往事已矣,重振旗鼓,脱专制之束缚,以建共和民国,当一本良心之主张,以谋国是,尽舍私见而谋国政,此实第一要义也。天下事,作始者简,将毕者巨。袁之为帝亦由渐而来,始将一切巩固民权之政次第推翻,然后将“大总统”三字易为“大皇帝”。自其解散国会以后,报馆亦莫能倡言攻击。若早防微杜渐,舍去私争,当不致有此。今中国已渐开攻击之旧,惟当舍私见而谋公众,官僚党固所必除,民党亦当共图结合;否则,其结果想更不如辛亥。盖前有袁逆一人为众矢之的,得以激起国人公愤。今后若合多数官僚,假共和美名,隐为盘踞,则永无廓清之日,此不可不亟为省悟者也。数月前之《亚细亚报》,今已死矣,今后愿不再有变相之《亚细亚报》。更愿国会议员,亦本其良心以救国,此实吾人之天职所当然者也。

(据上海《时报》一九一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答上海《民国日报》记者问

(一九一六年七月下旬)

按汤芗铭在湖南人民群起驱逐之下,于一九一六年七月四日逃离湘境,省政陷于紊乱,各方吁请黄兴回湘,黄氏不应。湖南军政各界联合会议,推举地方绅士刘人熙为临时都督兼省长。至是年八月四日,北京政府黎元洪特任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都督。故本文时间,参照他书,当为一九一六年七月下旬。

自湘事发生,报纸载湘人邀仆与谭组安回湘而后,来寓问讯者颇多。仆之未徇故乡父老之请者,非恝然于故乡也。仆此次归国,见各国国力发展之基础,皆立根于实业与教育。故吾人所贡献于国家者,正不必垂绅拄笏,然后可以谋民福。譬如经营一良好教育之学校,得十百佳子弟以磋磨之,使成令器;或于一市一乡间刻苦经营,俾蔚成一自治之模范,皆足以告无愧于国家,何必定欲做大官、负大任,然后自愉哉?即如湘事,自汤芗铭督湘后,财政之紊乱,杀贼之凶暴(中略),为湘人所同愤。今汤已去湘,休养生息,自不可无人。然有此资望才力者正多,诚何必仆?故仆虽屡接湘电,均置未复。而外间揣摹影响者,何尝能喻仆意?亦有劝仆出以自由者。然仆方悠然南窗下,遐想将来如何启导民意,厚养民力,无暇辩,不必辩也。即如昨日有载冯华甫派人欢迎于车站,此事而确,今日已在皖、赣间矣!而诸君之晤谈,又为谁哉?

美国私立学校,千万倍于吾国,且其功课皆优于公立者,其故由于富家对于教育经费之资助视为天职,且名誉上之自动力,远过官立之督饬。吾国今后教育为立国第一要着,仅恃官力,恐非数十年后不能提倡,故私立学校,为仆今后所自勉。

其次则为实业。今姑举一事言之,各国长距离之自动车为交通利器,其影响兼及于实业发展及地方之整理。吾国欲收其利,当先从事于路政之改良。而路政之改良,实为吾人能力所及;且可容纳多数无业者,以与之生计。一方面改良路政,一方面自造合于经济的自动车,择繁要地点,如海口等,逐渐推广之,积时已久,推行益广,非特人可无行路难之叹,而间接及于社会生计、实业发展者,功用大矣。然此犹仅举一端言之耳。其实建筑之品,土木之属,陶冶之资,金铁之属,苟吾侪能出其坚忍聪明以事之,罔有不济,此亦仆今后所自勉者也。

(据《黄克强先生全集》)

致何成濬书之一

(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雪舟[2]我兄鉴:连函具悉。政局纷纠,杞忧未已,外患又相逼而来,其结果必致酿成内政之干涉,方始悔心,殊可叹也。尚望新进诸公随机应变,施大改革,庶有挽回一线之希望,否则同为鱼烂而已。段总理[3]通过以来,政象又必小生变动,可以意决。自京归者,无不以帝制派之活动为忧,究其实一饭碗问题,当轴诸公何不于此着想,免其捣乱?前总统以高等顾问相畀,情谊可感。惜以此眼光施之吾人,已具函辞谢之,由伯钊[4]带去,并请当面代申鄙意。乃不见许,兹又宠命重邀。在前清、洪宪时代想九叩首求之而不得,我今则九叩首再为谢之,

何成濬(1882~1961),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与刘镇华(字雪亚),陈调元(字雪暄)并称为“三雪”。先后参加了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北伐战争等重要战役。1961年5月7日在台湾病故。着有《八十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