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黄兴自述(全集)
7332600000012

第12章 南京留守之时期(1)

致袁世凯电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临时政府公报》第二十四号(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刊有此电。

北京袁总统鉴:起义以来,兴等本意全在扫除专制,拥护人权,以立国本。现时南北统一,共和成立,建设方殷,公素着伟抱,此间军民企盼甚切,前已连电劝驾,谅蒙鉴察。兴素不习兵学,于戎马仓皇之际,猥以菲材承乏陆军,久荷重任,日夜惶悚。兹值和平盛会,战事告终,才智之士,飙举云集。自惭学谫,无补平时,亟思引退,以避贤路。惟是南京自光复以后,军队屯驻颇多,现正从事整饬,将经手事项一律检清,使各安堵,以待公至,一星期内即可完竣。兴便当遄返故林,长享共和国民幸福。务恳速简贤能接充,以重军务,实所深感。比者外间言论,或疑临时政府诸人意欲恋据要津,此中误会,未免太甚。在北方未实行宣布赞成共和以前,兴等以为大业未竟,各省同胞尚有隔阂,民国基础或致动摇,睹此危机,责无旁贷,则诚不能置身事外矣。今南北一家,总统得人,民国从此万年,迥非当日比也。吾辈十余年兢兢业业以求者,真正之和平、圆满之幸福。今目的已达,掉臂林泉,所得多矣。区区此心,惟亮察焉。黄兴。敬叩。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二年三月三日)

复袁祖成书

(一九一二年三月上旬)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五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关于各部总长人选问题,各省都督多表示意见。陈其美通电对陆军部总长一职尤为关切,三月一日电中云:“当此军政时代,陆军部尤关重要。总、次长非有醉心共和、威望道德学术经验确为全国军界所信仰者,不能胜任。”袁祖成(时任江北第二军徐宝山部参谋长)认为这是把持军政,曾于是年三月四日致电黄兴对陈其美进行攻击。又是年一月,张謇曾致函黄兴,称“军事非亟统一不可,而统一最要之前提,则章太炎所主张销去党名为第一。”袁祖成亦袭此说,致黄兴电中要求取消同盟会名目。故黄兴复书予以批驳。

敬启者:顷奉执事致鄙人电,议将同盟会名目取消,改组政党,并指摘陈英士都督通电,以为把持军政之据,词旨严正,无任感悚。惟再三反省,尊论虽不为无见,而误会之点似亦甚多,用是详为奉答,特掬诚悃,借释疑团。同盟会初为秘密结社,原带政治性质,无非为联合民党、推翻帝制起见。成立之初,其会员人数即达数百人以上;嗣后支部遍设,会员愈多,盈千累万,不可殚纪。方今帝政虽倒,民国未固,本党尚多遗憾,必期克竟全功,既无解散之理由,复无取消之办法,自应改造政党,发阐政治。惟宜仍沿本党名称,留为国人纪念。昨经宣布政纲,刊登报纸,愿执事留意披览,无待赘述。盖政党活动,以国利民福为目的。现在双方和解,南北一律,兄弟一家,彼此岂复猜忌?所有党员,自当各尽其职,各摅其诚,以建忠于本党,而建忠于民国。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各国政党大抵如此。至党员之行动,视乎个人之道德,少年血气用事,咄咄逼人,间或不免,既非全体意思,亦非本党宗旨,即他党亦多此病。欲祛斯弊,在严党规,或能稍望补救。执事谓宜取消名称,因噎废食,似非根本之解决。盖党员贤否,党魁或应负责,从而纠正,党名何能任咎,不必加诬。此次民军起义,同盟党员虽效微劳,而全国同情,成功乃速,结果乃良。如何论功分赏,出于国家之激劝、社会之报酬则可;亦不过表示人心之未泯,公道之昭彰,与党员何多荣誉?若借此贪天之功,为主张个人权利地步,吾党领袖固已现身说法,力辟其非,执事何庸过虑?至鄙人志望,前电袁大总统解职电文,早经表白。盖束发读书以来,即知立志自爱,凡一切谋利禄、争权势与夫寡廉鲜耻、卑鄙阴贼之念,不待禁革,早能自绝于心,奔驰内外,固非一日,生平似已略有公论,亦无须斤斤辩白于执事之前。陈君通电,内有“若非醉心共和威望素着之人,不能执掌军务”一语,固系忧时爱国切中肯棨之言。际兹国家残破之日,万方多难之秋,凡身任国务者,责任既重,关系尤大。设有奸邪杂羼其间,一旦根本动摇,国家危险,即袁大总统且无容足之地,遑论执事?遑论鄙人?民国前途,何堪设想!言念及此,令人战栗!惟鄙意,今日任国务者,固不仅以醉心共和者为能尽责,要必以醉心共和者方能与选。陈君立论,实有颠簸不破之理由。惟陈君身为都督,分治军政,专注军事,若谓为思不出位,范围稍狭,辞意未完,犹或近理。乃竟疑为有非常可怪之目的,并以鄙人阳表退让,阴示把持,直视陈君为鄙人嗾使所致,则诚风马牛不相及也。陈君为同志伟人,行事有条,立言不苟,颇能自树一帜,非碌碌依人者可比,非能受人鼓动者也。执事发表来电,即有人奔走相告,谓为乘此新陈代谢之际,私心揣测,肆口雌黄,无非有意挑拨,为将来见好夤缘之预备,并受他人运动,排斥同盟会员,俾无发言之权,专为便私之计,云云。此盖不可必能之事。执事贤者,亦无忍破坏大局,一至于此。不待执事置辩,鄙人早嗤为道路不经,不愿入耳。鄙人无所怀疑于执事,而执事能否见谅于.鄙人,则非所敢计也。事言庞杂,观听混淆。敬布区区,伏维鉴察。专复。敬请勋安不备。黄兴拜启。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致各省都督等电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各省都督、各军长、各师长、各旅长转知各省军队均鉴:为布告事,自北方赞成共和,全国一致,平民政治略具雏形。惟以政府地点主持各异,解决较难。近日双方内怵变故,外鉴时势,佥认暂驻北京,早定大局,统一政府,指顾告成。从此南北一家,兄弟一体,凡我军人,犹当各表诚敬,悉化猜嫌,群以国利民福为唯一之宗旨。溯自武汉起义,各省风从,我军人冒险进取,身临枪弹,气壮山河,如撼岳家之难,竟继朱祖之武。金陵一役,有众二万,克期兼旬,无取铁锁之沉江,已见降旛之出石。凡兹凯捷,皆军人遐迩之声援,前后之仆继所致。精忠所贯,感动万方,已足判专制之余威,为共和之先导。迨北方罢战议和,昌言反正,相与倒戈,遂令帝政告终,民国确定。故今日共和成立,虽北军实为后盾,而南军实为前驱,震慑古今,惊动中外,微我军人,曷克臻此?俟新内阁完全组织,必录当时之勋业,俾增后世之光荣。虽目下军队如林,数逾百万,然将来如何编练,如何配置,如何归并,如何调遣,必有一定办法。常备之非[1],或屯田开垦,或移民实边,或建筑工程,或改编警察,新内阁统筹全局,将见次第设施,凡我军人,何患无效用国家之地。惟欲行将来之计划,必须保现在之治安,故兴负一日之责任,即思尽一分心力。念我军人,实有不敢缄默者,谨掬诚悃,略有忠言,惟我军人察之。军人遵守国家之纪律,服从长官之命令,乃为当然义务,切勿误解自由独立,出于民国范围之外。观国者辄谓吾国现象,大乱方始,莫知所终。兴言及此,不禁寒栗。凡我军人,尤当猛省。无论如何,毋紊秩序,毋残种类,一隅糜烂,全局动摇。前者京津构乱,列强环伺,稍一纷扰,外足以酿干涉,内足以兆割裂,堕奸党鼓煽之术,中他人挑拨之谋,国种将亡,身家何有?生命莫保,利权何有?须知维持社会,保卫国家,为军人固有之天职。凡我军人所有衣食之给,身家之奉,何莫非国家帑款?何莫非人民膏血?若受其豢养,不予报酬,反加蹂躏,实是背人道主义,不特违我辈革命之初衷,抑且负我四百[2]万同胞希望之公意。况奸淫焚掠,罪在不赦,世界通例,民国何容有此?务望我军人,各革其心,各爱其身,各守区域,各尽责任,勿以无安扦而自惊,勿以有勋劳而自足,勿攘夺私利而操同室干戈,勿把持财产而蹙中央之命,勿遗同志之耻,勿动全国之愤。倘能共体此意,广行劝告,互相譬谕,俾我军人皆能为民保障,为国干城,庶几东西南北各省,满蒙回藏各族,民业从此无惊,国基从此永固。雄飞纪念,峙立环球,惟我军人实利赖焉。凡兹军人之利害,即系民国之安危兴亡,不禁涕泣陈辞,愿我军人反复注意。此令。即希转饬为盼。黄兴。删。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致唐绍仪等电

(一九一二年四月六日)

唐总理、黎副总统、各省都督、各部总长鉴:奉大总统电,允兴辞参谋总长,命充南京留守,统辖南方各军。兴以菲材,久思引退,乃再四坚辞,竟未许将一切责任概行脱卸,殊觉进退为难。顾念留守一职,专为维持南方现时军队起见,原系暂设。兴此心尚存,亦诚恐遽将经手未完事件均置不顾,或于大局转致违碍,负我同胞。惟有暂羁将去之身,勉随诸公之后,藉效棉力。俟布置略定,仍当归息林泉,以遂初志。除电呈大总统暂行就职外,已于本日将敝署组织成立,启用关防,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又名绍怡,字少川,汉族,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山东大学首任校长。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之后在广州军政府、国民政府担任不同职位的官职,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政府军统局特务暗杀于上海。

孙中山提出解职后,黄兴于1912年3月31日就任南京留守府留守职,统辖南方军事。

文曰:“中华民国南京留守统辖南方各军之关防”。特此奉布。南京留守黄兴叩。鱼。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致袁世凯呈

(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兴于初九夜赴沪,与唐总理商议要事,十一夜专车回宁,至已天明,始知匪徒勾结江西军队暴动之事。随即入城巡视,幸赖各军队竭力弹压,未致蔓延。然实由兴德薄能鲜,镇抚无方,致有此乱。留守任重,决非所胜,务乞另选贤能,俾免倾覆,并严加处罚,以谢国民,无任感祷。至于此次出力人员,第三军长王芝祥、第四军长姚雨平、第六军长朱瑞、第七军长洪承点、第二十二师长林震、第三师长陈懋修,第二十六师长杜淮川、第八师长陈之骥、第五师长刘毅、第二师长朱先志、独立旅长田应诏、警备队司令长何元山、陈煦亮、要塞司令长官成鲲、巡警总监吴忠信、守卫队长林虎、吴洁、宪兵司令长茅乃封、宪兵营长成国屏等,或亲巡市街,或躬往捕缉,均能处置适当,力保治安。其余各将士亦皆奋勇用命,恪守军纪,对于驻宁各国领事馆及教堂、商民,尤能竭力保护,幸皆无恙,足以告慰。王芝祥年高望重,劳瘁不辞,热心毅力,深堪欣佩。洪承点接统廿七、八两团未久,已知该军气习甚坏,定十六日撤回赣省。此次扰乱,该员虽事先防范未周,然能单骑驰入乱兵之中,晓以大义,俄顷间卒令缴械回营,以弭后患,临机应变,实为难得之才。本府总参谋李书城、军务处长张孝准、副处长杨廷溥、参谋处长耿觐文、总务处长何成浚、副官长徐少秋,均称奉职无状,自请议处。惟该员等当兴未在宁时,变生仓猝,竟能调度迅速,布置周详,究应如何处置之处,仍候钧裁。兴自惭驽劣,无补时艰,既知该员等出力情形,未便缄默,合并呈明,伏维垂鉴。特此奉闻。

(据《黄留守书牍》)

致沈秉堃书

(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幼岚乡先生道席:敬启者,窃维谋国之道,首重谘询;非常之功,必资英杰。所以《诗》垂老成之训,《书》有好问之文,诚以欲为天下求治安,当先为一己求师友也。兴本湘上布衣,才识疏浅,忧心国事,湖海奔驰,南北东西,弥历年载,幸得追随豪俊,共睹光华。方将退处林泉,仍遂初服,乃以南方军旅整理需时,勉竭愚诚,承乏留守。功殊王导,愧领袖于江东;名逊周郎,谬经营于天堑。诚恐覆餗,贻民国羞,非得高贤,孰与共济?仰公硕望,夙着鸿猷。当中华光复之初,抗前清专横之政,缙绅之侣,实所难能。昨奉光仪,益钦矩臬,心焉响沈秉堃(1862~1913),字幼岚,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清末民初官僚,末代广西巡抚。1907年由成、绵、龙、茂道(即今天成都、绵阳、江油、茂汶羌族自治县等地区)迁甘肃按察使,寻调云南。1908年授云南布政使。1910年10月擢广西巡抚。1911年武昌起义后,在广西革命势力的推动下,宣布独立,被推为广西都督,旋因受副都督陆荣廷的排挤,到南京谒见黄兴,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府高等顾问。后死于北京。

往,未可言宣。敬请为留守府高等顾问官,藉以时亲教益,庶免愆尤。黄石如来,礼同进履;夷吾再出,功在匡时。临颖悚惶,不胜翘企,谨布衷曲,幸垂鉴焉。黄兴顿首。四月二十六日。

(据《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

南京留守公启

(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启者:鄙人承乏留守,实因南京军队尚待整理,故暂任斯职,俟办理就绪,即当归田。署内一切设施,概从简约。而怀才欲试之士,近多误会,以致远道频来,荐书盈尺。在诸君殷勤相与,意诚不薄,而鄙人迫于事势,未能一一延请,心实难安。况民国用人行政,务求实际,从前乾修诸名目,理应一律铲除。所有款项均属国帑军需,筹措极难,未便遽以私情移赠旅费。兼以军事纷繁,昕夕靡暇,复书接见,实未能周,徒使诸君旅馆淹留,益滋愧歉。兹特登报声明,嗣后亲族故旧,非经鄙人函电敦约而来者,恕未能一概招待。谨此奉布,统希谅鉴。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黄兴于1912年4月29日以留守名义发布通电,倡议劝募国民捐以助国家,减少对外借债。图画反映当时留守府捐薪助国的情景。

致唐绍仪熊希龄电

(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二日)

此间经济又已告罄,千万罗掘,敷衍至今。日来奇窘之状,几于不敢告人。不但各军积欠饷项无从发给,即目前伙食已无术支持,告急之声,不绝于耳。似此情形,一两日内必有绝大险象。务恳无论如何,请由尊处火速电知中国银行,立拨百万元以救眉急。万分危迫,立盼电复。黄兴告急。五月十二日。

(据姜泣群辑:《熊秉三先生政书》(甲编))

致袁世凯等电

(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