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朴、平实的父母,造就了朴素、真诚的孩子,钱三强一家成为同事、朋友争相夸赞的对象,当时很多朋友还向钱三强夫妇讨教“教子经”呢。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钱三强夫妇正是看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子女品性和习惯的影响,所以从自身做起,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
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开始跟父母“咿呀”学语;一岁左右的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后,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都可能带有父母的痕迹。孩子的效仿能力是极强的,而父母又是孩子每天都接触的人,父母不经意间的言行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天大的事情,孩子会无意识地在不知不觉间就接受了父母的行为方式,并单纯地理解为按父母那样做就是正确的。所以,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用正确、合理的行为举止向孩子说明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与方式才是对的、好的和积极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就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父母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什么,在今后的岁月中就会长出什么。父母想要孩子具有怎样的习惯和品质,首先父母就得起到表率作用。
教育建议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模范和表率,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父母要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
1.以身作则
如果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一边却自己看电视、玩电脑,试想想会怎么样?这样的命令,孩子不但不会听从,而且还会激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认为父母是不讲道理。
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家长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首先要以身作则。
2.以身示教
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但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
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中,说教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比如:早晨起来,父母要有意识地向家里的长辈问早,向邻居问早;下班回家,向家人主动问好;带孩子出门做客时要轻声叩门,在做客时谈吐高雅,举止文明,主人招待时要说谢谢,临走时要说谢谢;家里来了客人,要带孩子到门口迎接并引导孩子把自己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给孩子带礼物时,让孩子表示感谢,客人告辞时要带孩子送到门口说“欢迎下次再来”“再见”。这样的行为举止,孩子看在眼里,就会对父母产生崇敬,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反之,如果父母不能以身示教,孩子便无从模仿。
3.言行一致
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父母一定兑现,否则,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随便承诺,但由于种种原因忘记了,这对孩子的情绪不仅会是一个较大的打击,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孩子内心带来伤害;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由于父母的失信次数增多而递减;孩子会下意识地效仿父母,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言行不一,不仅伤害孩子,也对自己不利,所以如果你经常有这样的“过错”,请你在孩子面前郑重其事地道歉,并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博得孩子的谅解。当然,这种道歉的次数越少越好。
4.勇于改掉自己的陋习
作为成年人,父母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对外界新事物、新观点缺乏敏感性,而孩子接受新事物却非常快,并且由于他们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吸收的角度和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也会另成人大吃一惊,这是很值得我们成年人去学习的。所以,父母要有勇气放下架子,让孩子帮助大人改掉自身陋习。
5.树立好的榜样
如果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如果父母用爱环绕着孩子,孩子就会去爱;如果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如果父母用微笑和闪烁的眼睛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懂得幽默;如果父母感谢生活的祝愿,孩子就会对生活满怀欣慰;如果父母表示出友好,孩子就会变得和善;如果父母的言辞充满进取的意志,孩子就会振奋他人;如果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失败和不幸,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父母的榜样表现在各个方面,父母要扮演好英雄的角色,不要让孩子失望。
要点回顾
1.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最形象最生动的教材,孩子可以感受到城市里永远感受不到的趣味、学到教科书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带孩子登山,可以让他领略山之险峻壮美,从而激励他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意志;带孩子去看海,可以让他感悟自然之伟大、个人之渺小,从而培养他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情操;带孩子游览古迹民居,可以让他了解历史与文化,从而启发他观察现在、思索将来……
2.父母无论是对孩子的溺爱,还是对孩子的不闻不问,抑或是恨铁不成钢而对孩子滥施惩罚,都是让孩子失去了作为“人”权力和尊严。孩子和成人一样,是有独立思想和能力的人,父母不能有意、无意地侵害他,而要科学地教育他,使他真正成“人”,成“才”,有自尊,能自强。
3.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是孩子眼中的“权威”,父母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是命令,只有听父母的话才是好孩子。但是,在融洽的家庭关系中孩子和父母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平等,更是实质上的平等。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和谐家庭,和谐家庭最核心的就是家庭成员的平等。父母必须给孩子充分享受家庭平等的权利。
4.大人之间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关系,何况是孩子呢?孩子更需要得到父母的信任。父母与孩子彼此的信任,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一旦父母与孩子之间能相互信任,即使孩子真的有了什么不良习惯,经过父母的提醒和指导,孩子也可以很容易地改正。
5.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情绪和情感,他们的行为不可能像机器人那样任凭父母按电钮操作。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情绪的支配,对他提出要求时,要给他一定的情绪转换时间,多等他一会。
6.鼓励能传递给孩子爱的信息,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鼓励能使孩子认识到有了问题行为,并不能代表他们的为人有问题;鼓励能让孩子知道他们的价值在于自己的独一无二……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
7.孩子犯错,当然不能不闻不问,但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多惩罚。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成熟,没有经验,很多事情需要父母的引导。孩子年龄虽小,但心理是健全的。假如孩子意识到父母尊重他,他是很愿意接受教育的。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越来越懂事,他需要的是更有说服力的道理,而不是以权威姿态实施压制和惩罚,他需要尊重。而给孩子制定一些有效规矩就是一条有效避免孩子犯错的途径。
8.当遭到父母责骂时,孩子心理上会受到很大伤害,会感到紧张、恐惧、没有安全感,从而产生自卑感,并对父母渐生敌意。另外,父母的责骂又在潜移默化着孩子,使得孩子会对他人产生莫名的反感,待人冷漠、粗鲁而不怀好意。父母要谨记这些伤害,给孩子保留最基本的自尊心。
9.身体上的缺陷无法弥补,但如果他们有强健有力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心理、战胜困难的毅力与决心,不自怜自惜,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后,会比在父母怜悯、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有能力和幸福得多,父母对他们的爱的意义也表现得要深远得多。
10.如果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就等于取消了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还会使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坏习惯,并且形成对别人的依赖性。
11.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也都应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12.当父母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时,孩子很容易产生与父母对抗的行为。父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还会压抑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懦弱自卑的性格。即使长大成人后,他还会依赖父母,遇事不能自主,使一生的生活质量都受到影响。
13.孩子的玩具不应该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因为东西太齐备会影响孩子发挥自身的能力,妨碍他们主动运用想象力。玩具不应该仅仅用于玩耍,而要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14.讲故事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通过听故事,孩子会学会想象,会战胜恐惧,会提高自控能力,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会增进与父母的关系等。
15.游戏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犹如生命那么重要,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没有游戏,孩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没有游戏,就谈不上孩子的幸福生活。游戏需要孩子,孩子渴求游戏。
16.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父母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有的生性内向,有的则活泼开朗;有的胆小,有的则生来就无所谓;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成天不知疲倦地跑跑跳跳,有的则像一只温顺的猫,总是静静待着。作为父母,除了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外,还应该注意从细小的方面观察自己的孩子,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以便更好地培养孩子。
17.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而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除了谆谆教导外,榜样的力量更是无限巨大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模范和表率,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