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上最优美的励志美文
7331400000030

第30章 分最终的目标(7)

所谓“生命成长”,就是日新又新,人生在每一刹那都有新的改变,每一时刻都有新的生命在跃动。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理解,旧的东西灭亡,新的东西诞生并取而代之;一切事物没有一刻是静止的,它不断地在动、不断地在变。这是不可动摇的宇宙哲理。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由生到死就是一种生命成长。死就是消灭,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又一个个地诞生出来。为了实现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对死亡必须有从容不迫的态度,即信奉所谓“生死有命”的人生观。死,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它只是自然向完美成长中的一种机制或法则。

明白了生命成长的真谛,我们也就不再畏惧死亡了。因为,死亡,既不可怕,也不可悲,是生命成长必经的过程之一,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象征。死亡合乎天地法则,其中包含着喜悦和耐心。

当我们不再惧怕死亡,敢于直面死亡时,自然会明白如何面对每天的现实生活,每天的生活也就会经常保持新的创意和发明。至于“十年如一日”,并不是说在十年里不要有任何进步,而是说十年中每一天的努力都要像第一天的努力那样起劲,旨在强调勤劳、努力与毅力的精神。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一定会产生非常新颖的创意和进步。但是,假如大家的工作十年来没有任何变化,千篇一律,那绝对是违反了生命成长的原理。

明治维新时,西乡隆盛和功臣之一的坂本龙马常长谈。西乡隆盛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话题,坂本的谈话内容和观念每次都有一点改变。于是,西乡就对他说:“前天,我遇到你的时候,你所讲内容和昨天、今天都稍有出入。你既然是天下驰名的志士,受到大家的尊敬,应该有不变的信念才行。所以我对你的话有些怀疑。”坂本龙马常就说:“人不能有不变的信念,即使志也是这样。孔子说过‘群子从时’,时间不停地流转,社会情势也天天在变化,昨天的‘是’成为今天的‘非’,乃是理所当然。我们从‘时’,便是行君子之道。”接着又说:“西乡先生,你对一个事物一旦认为是这样,就从头到尾遵守到底,将来你一定会变成时代的落伍者。”

人世万物始终在替换更新,但在转变中,唯一永远不变的就是真理,这也就是从宇宙中产生出来的力量。

因此,所谓转变及更新,便是因时因地活用这种力量。若以为真理是不变的,就不再活用变通,真理就等于死了一样。

就生意而言,店铺是愈老愈好,但如果让产品及经营方法维持老样子,即使再老的店铺也会被时代淘汰。

佛教也是一样。佛教的教义是永远不变的,但教化的方法必须随时代而改变。释迦牟尼以前常说:“诸行无常。”一般人认为这话的意思是:“这个世界像昙花一现,很不可靠。”如此看法好像否定了现世,使人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也对人类追求繁荣、和平与幸福打了很大的折扣。其实则不然,所谓“诸行”就是“万物”,“无常”就是“转变”;“诸行无常”是指万物流转、生命成长,也就是要求我们日新月异。

整个社会也一样,不论教育、经济、政治等各层面或每天的工作,人人都应该以追求更新的精神谋求改善,否则,希望无止境的繁荣、和平与幸福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终的目标

池田大作

我曾听人如此评述当代:既是“饱食时代”和“空闲时代”,也是“颓废的时代”和“欺诈的时代”,还是“自私与不负责任的时代”。的确,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放纵的时髦风气。

每个人的人生观各不相同,想来也未尝不可。但是,一想到要无所作为地度过这漫长人生,就使人感到无比的空虚无聊。

《涅盘经》说:“人命之不息,过于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知。”

意思是说,人类短暂的生命,比滔滔而下的山溪更为迅速,转眼之间就消逝了。今天虽然平安,可谁也无法保证明日的安定。

《摩耶经》中有一节谈到,人生的旅程就是“步步近死地”。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接近死亡,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法华经》中也有一段名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充满众苦,甚可畏怖。”其中,所谓“三界”便是凡夫所居之现实世界。它就像失了火的房子,烦恼在里面熊熊燃烧,充满了各种苦难。正如经文所说,人生的确离不开烦恼。儿女、家庭、事业等等,细思起来,没有一件事离得开烦恼。

生活被这纷乱的烦恼所束缚,何时又怎样才能摆脱走向“永乐清新”的世界?也就是说,怎样才能从人生的悲观主义中解脱出来呢?怎样才能确立正确的法则和人生观,依靠坚韧的乐观主义生活下去呢?

这种“弃暗投明”的转变可谓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我之所以立足于悠久的生命观,走上信奉佛法的道路,理由也就在此。从无常的世界向永恒世界的转换,正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孜孜研究的课题。

小林秀雄先生在《莫扎特》一书中写道:

“对强韧的精神来说,恶劣的环境也是实在的环境,既不缺什么,也不少什么。”“生命力中有一种能力,可将外在的偶然看作内在的必然。这种思想均有宗教意味,但它并不是空想。”

这就是唯一能与自然界抗衡,并征服其他的人类之能;是精神的力量,能将外在的偶然性看作内在的必然性。这种无限的力量就蕴藏在自己生命之中,本人能切实感受并加以发挥,真正的人生之路就在其中。

如此恒久奋斗下去,不为任何环境所屈,总是忠实于自己,发展自己,于是便奏响了人生的凯歌。

佛法中有“梅樱桃李”这样的命题。

梅花绽放于年之初始,沐浴着春光灿烂;然后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它也尽显风姿;桃花、李花也都各领风骚。同样,人也应当让自己的生命开出美丽的花朵,不,催开绚丽鲜花的神力原本即存于生命内部。

那么,神力在哪儿呢?这便是对自身“使命”与“责任”的深刻觉悟。某些人以根本的“法则”为基准,始终坚持一定的生活道路,将使命和责任视为非己莫属的。这样的人就会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命,就和梅、樱一样,迟早会破蕾而绽,散发出阵阵清香。他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作用,并为此感到自豪、幸福和美满。

人无论善恶,都是带着某种使命而生于世上的极其宝贵的人。这种使命并不体现于外部相对立的世界中,而体现在与自己搏击、胜自己、贯彻自己信念之时。人生的每时每刻无不体现生命,无不映射生命、决不偏倚。我的恩师户田先生经常教导我们说:“要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千钧的分量,指出人生最终的目标之所在。

人生的意义

汤川秀树

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龄,你们有着非常长远的未来。从你们的年龄看来,你们今后平均将有六十年左右,你们的生命将跨过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这个期间,世界将发生哪些变化呢?

回忆20世纪前半期到六十年代中期,世界上发生的那些显著变化,就可以想象未来五六十年中将会发生的巨大飞跃。

人世间演变的起因究竟在哪里?有人说是由于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情况造成的。但这种自然现象的影响只是短暂的,即便是重大事件也不会产生永久性的影响。从长远发展来看,可以说主要还是由人类行为带来的世界巨大变化。

从交通的发展情况看来,现在汽车、飞机的数量在大增,速度在加快,再加上通讯事业迅速发展,电话、广播、电视也日益普及,这些都为世界带来了不少变化,像这样的变化还很多很多。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最大的变化因素是人类的知识和科技的进步。简而言之,即科学的进步引起了世界的变化。众所周知,科学是人类创造、思维的结晶,是人们有生之年辛勤工作的点滴积累。不光科学,人类还有许多其他活动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关键是今后的世界还要由活着的人们不断地推动向前迅速发展。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你们就是这活着的人群中的一员。如果有人说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不可能改变世界,所以自己除了顺应社会趋势,随波逐流,别无所能。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因为尽管每个人的力量是十分微薄的,但是不能否认正是这些个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才使社会得以发展和变化。

但变化本身也多种多样,朝什么方向演变才好呢?我们应当努力设法使世界朝着光明的道路发展,而不要走向其相反方向。要下定决心为把世界逐步引向光明道路,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们不光要有决心,更要采取实际行动。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样生活才最有意义。

为了建设这个世界,应当采取什么方法贡献自己的力量呢?那当然是因人而异了,即便定下今后努力的目标,选择出适当的道路,并已开始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或许会以失败告终。究竟成功与否,谁也无法预测,不可能先知先觉。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从而竭尽全力去干,这便体现了人生在世的真正价值。

人们总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比起前人现实多了。也就是说他们开始关心将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晚年过得更加舒适。这种考虑也许是人之常情,未必是坏事。但是如果青年人一味考虑个人生活的安逸,那就太令人失望了。而且,如果他们以为未来和现实不会有多大差异,因而只是考虑眼前如何生活得更好,那就不仅是令人失望,而且是幼稚可笑了。

有些人认为:“别人都考某某大学,所以我也要进某某大学。”“要是能进某某公司工作,将来生活就有保障。为了能进某某公司,大概先进某某大学比较合适。”这类消极想法如果充斥青年人的头脑,前景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日本全国都是这样的青年,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到那时日本人在这个地球上将会变得十分渺小,从而失去影响。不仅如此,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特别是创造文化价值的竞争中,日本将成为十足的落伍者。这样,日本人的个人生活也会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双双遭到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