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凌鼎年游记
7330400000001

第1章 万里行路读大书(代序)

◎凌鼎年

近十年来,出版社、文化出版公司几乎都来约我出版微型小说集子、小小说集子,故而我连着出版了多本微型小说个人集子,还主编了多套微型小说选本。其实,我也写散文,也写随笔,甚至近几年我写的随笔、散文量已超过了微型小说,我手头已编好了几本随笔集与散文集,但没有出版社来约稿,只好让手稿躺在抽屉里睡大觉。

也是机缘巧合,最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正在组稿,我就翻出了早几年编好的集子手稿,那时出版社不要求电子版,所谓编集,就是把手稿、打印稿,或报刊发表稿复印一份,再编个目录就算大功告成了,最多出版社清样出了后作者再自己校一遍。但现在不行了,现在出版社的编辑大都是小年轻,他们习惯看电子版,习惯电子邮件来往,谁还给你打印,再寄来寄去。说实在,作者如果有电子版书稿,真的是大家方便,差错还少。我现在出版的微型小说集子都是发电子版的。但我查了编好的随笔集、散文集手稿,有电子版稿子只一半左右,前几年写的散文、随笔,大部分没有电子版,我只好重新编过。先把有电子版的散文、随笔一一找出来,分门别类排了排。把没有电子版的可以入集的稿也排了排,摊了一台子,算算作品还不少,足可编好几本集子。只是作品多了挑选余地虽大了,却又产生箩里挑花,挑得眼花的感觉,每一小辑名的确定,篇目的归类,很伤脑筋的。

刚好上个月我在台湾出版了一本《人文江苏山水情》的游记散文集,受此启发,干脆就再编一本游记散文吧。我这人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偏爱游山玩水,又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有幸走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还去了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游历之余,留下了不少的游记散文,大部分都发表过。

我理了理稿子,拉了个目录,光这些游记散文可以编两本集子,一本是写海外的游记散文,一本是写国内的游记散文。海外的那本我初定了书名为《域外游踪》,国内的这一本就定为《凌鼎年游记》。

我在过目这本集子目录时,发现九十年代去某个地方开笔会或讲学,回来后少则写五六篇,多则写十几篇,甚至二十多篇。但近几年走的地方越来越多,这种游记类的稿子却越写越少了。一则走的地方多了,眼界不一样了,一般的景色已难以激发我写的欲望,二则越来越忙,要写的东西太多,很难挤出时间去写游记稿。往往一回来,就要急着处理一大堆事,等忙过这一阵,再想写游记,已时过境迁,激情已没有了。还有一个就是新鲜感问题。十年前,“9·11”刚发生,我应邀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回来后一口气写了30来篇,要不是后来要完成其他约稿,我还会写几篇。去年,我第二次去美国,跑的地方比第一次多,看的东西也比第一次多,但写的兴趣淡了许多。还譬如2010年我去了新西兰与澳大利亚,我记了不少素材,准备写大洋洲游记的,但至今一篇没有写。2011年我去了欧洲5个国家,也记了不少素材,也是至今一篇没有写。千万别以为我是华威先生,忙于应酬而没有时间写作,快乐地死亡。其实,我2011年写了164篇,至少40万字。在同龄人作家中,我绝对算是勤奋的。

以前年纪轻的时候,看到啥写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入我笔端,但走的多了,看的多了,我更注意观察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的特色与个性,她的历史信息,她的文化意蕴,她的风土人情,她的人文内涵,她的与众不同,她的魅力所在。

我不会轻易动笔,如果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如实地写山写水,那与旅游指南有什么两样。如果能写出作家的独特的感受,一家之言的看法、想法,那才有意义有价值。例如,我到四川自贡市参加文学活动后,参观了当地的景点,了解了当地的文化,有了若干的想法,回家后,就写了《观自贡灯会想到的》,对发展自贡市的旅游产业提出了我的看法。还有,去东台市参观考察后,因当地电视台记者采访我,要我谈谈看法,即兴地讲相对比较简单,有意犹未尽之感,回来后,我认真思考后,写了一篇游记,把我对东台的看法、建议都写在了里面,供当地领导参考。虽然我不是旅游方面的专家,但我走的地方多,见多识广,有比较,就会产生想法,产生点子。当然,听不听得进,那是他们的事。

我是江苏人,出生于江苏最东南面的太仓,又曾经在江苏的最北段的微山湖畔的煤矿工作过,虽说没有走出江苏,却从江苏的这一端跑到了江苏的那一端,真正意义上的纵贯整个江苏省,使我有机会走遍了江苏省百分之九十的县市,故而写江苏的游记散文最多,我已编辑、出版了《人文江苏山水情》,凡收入过那本集子的,这次就不收了。不过在编这本集子时,又翻到了多篇写江苏的稿,未收入台湾版的集子,本想收入这本集子,但后来发现有十几篇已收入过我以前的散文集《春色遮不住》,所以这次写江苏的游记稿,只收没有入过集的。

我在校对此书稿时,很遗憾地发现,像东三省、宁夏、贵州、海南、安徽、湖北省、河南等几个省市没有稿子,我印象中东三省、宁夏、贵州我确实没有写过,但海南、安徽、湖北、河南等几个省市我应该或多或少写过,只是没有电子版,一时又没有找到原稿,就暂缺吧。像贵州,我去过两次,很有感慨,我想我会补写的,算是我的欠账吧。我走遍全国,却没有写遍全国,有点对不起那些欢迎过我的好山好水,我想我会写遍全国所有的省市,不能辜负了各省各市的山水与人文。

我原本想把这集子的代序定为《游山玩水长精神》,因为我流连、沉浸、陶冶在青山绿水、大漠风光,江南小镇,边陲荒原,确乎增知长识,开阔眼界,大有感受,大有收益,精神为之振,心态为之松,但写好后,有朋友说,游山玩水入题目不太好吧,想想也是,原本中性的一个词汇,如今弄得似乎带有贬义,被某些人误读误解了。我不能免俗,那就改为《万里行路读大书》吧。我曾经为学生题写过“自然为美”“大自然大美”的话,大自然这本书,山山水水这本书,我永远读不完,我还要读下去。

是为序。

2012年元月22日大年夜16:30于太仓先飞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