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电影小说之重生
7326800000001

第1章 序

多少年来,我都有去旧书市淘书的习惯。

其实去的越多,书底越厚,就越挑剔,越理性,最后很少出手,仅成为一种心理寄托和过程享受。

直到有这么一次,偶然碰到了那个“宝物”。

“看看这个,好东西啊,”已经半熟的书贩冲着角落里一大捆落满灰尘的白纸哝嘴说。

这捆灰黄色的白纸其实是上下两捆摞着,足有半米高。解开系成十字的白纤绳,拿起上面一本掀开首页,发现外面的白纸是裁剪过的挂历纸背面,里面是北京某大学信笺纸装订起来的钢笔字手稿。每本约一公分厚,每捆十多本。

奇怪的是每本扉页的标题前都标有“电影小说——”的字样,而其后的标题或影名几乎没听说过。蓝色钢笔字秀丽工整,偶有涂改。

“废品站收的吧?过时的笔记,没什么用场。”

“肯定是哪个名人的,好东西啊,将来值大钱……”

“嘁,连个人名落款都没有,这种废稿子哪个编辑部都成堆儿。”

“便宜给你!要不是老占着个地儿,我还想存几年呢。”

“几块啊?”我起身装出漫不经心抬脚要走的架势。

“几块?卖废品也不止啊!老主顾啊,我就为开个张——这两大捆儿就收你一百。”

“嘁!没开张就宰我?最多五十!”我收回五个手指,转身就走。

“哎呀七十、七十,都让让……”

自从我把两捆手稿提回家,就开始了一个多月的“废寝忘食”——这些既像小说又像电影临摹复述的手稿,在我生活和意识中形成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的黑洞,把我裹挟其中,不能自拔。

终于看完,我开始静心寻思。

无疑从风格来看这是同一个作者,一个奉行极简主义的作者。但这个没有署名的作者究竟是谁?

我把“电影小说”后面的标题或影名“百度”了一下,几乎没有重名的信息,个别重名的也是南辕北辙。也就是说,这些不知作者和创作时间的小说或电影都没有发布过——那他(她)费劲写这么些干嘛?

单纯为了练笔?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发表?或者……

惟一能确定的,就是我又去找卖主落实的信息——确实是废品站流出的货,至于那个废品站,谁倒出来的已无从知晓,他只记得是一个外面摆地摊的人扔他这儿半年多了,再也没来过。

以后我再也没有淘到这种书稿。

百思不解的谜团压在心里很久,终于有一次看到电影《无人区》历经数年解禁上映的新闻启发了我:作者很可能是个兼职审片的大学教授,看到很多没有通过的好电影觉得可惜,而像记日记那样保存下来;或者尝试创新一种电影小说新形式,因为不满意或其他原因没有发表……

这无疑是我目前较合理的推敲。但还有一个疑问,这位老教授是否健在?不是我乌鸦嘴,因为这么值得珍藏的作品进了废品站,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主人发生意外后,行外的旁人或后人才有可能将其当作废品处理掉。

我上网查了一下,提出“电影小说”概念的法国格里耶,只是把去掉专业术语的电影脚本刊印而已,人家还是钟情于电影形式;美国的多斯帕索斯、德里罗和墨西哥的富恩特斯等,只是在小说描写中吸取了电影的摄影机法和片段剪切,就急着淡化情节与人物玩“后现代”了。

而我眼前的“电影小说”,似乎是把成形的小说改成剧本,再运用电影语言技术在大脑中拍摄成像,最后用文字语言“放映”出来的。

而它描述的语言多动词和比喻,少形容词和副词,简快凝练,只露“冰山一角”,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其次紧随摄影镜头远近闪切,借用影视叙事结构,让一幕幕雅俗共赏的跌宕情节穿起了碎片化的动感画面。

有一天,望着眼前充满疑问的珍藏,我突然觉得自己挺可笑——现在网络小说这么火,随便发一篇投石问路,权当贴个寻人启事,发动读者来提供信息不就很快清楚了。

我最终决定,为了找到这位大神,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体验这种另类的小说,应该试试。但声明有三:

一,文字我打的基本没改动,日后产生的收益暂为原作者保管。

二,发表目的只为善意寻人,无意侵害他方版权,如发生类似事情请及时告知既停即止。

三,全部事情过程已告知各位,有任何知情信息请及时联系:jnjwl@126。com

我知道魔幻奇幻类的小说很火,所以第一部我选择了下面这篇看似戏仿但丁《神曲》的电影小说——重生。

故事讲的是在厦门爆炸案中死去的父女来到了地狱,在一个神秘老教授的帮助下,历经惊心动魄、闻所未闻的九层“奇葩”地狱,并鬼使神差地救出了千古恶魔——撒旦,并卷进了“再造亚当”、“地球毁灭”、“天平修复”等惊天计划,最后在撒旦的引领下登上炼狱终获重生。

这部具有魔幻风格的小说在写法上与当今盛行的写实技法不同,它摈弃了芜杂的背景介绍、抒情、夹叙夹议等传统,彻底隐藏作者自己,把笔变成摄影机眼式的冷叙述,所到之处几乎全部采用具有质感、色彩、声响的名词、动词、短句组成的镜头感语言来描述,情节推进干脆利落,遇到场景切换则直接空一行,并有意采用淡出、叠化、闪回等类似蒙太奇的手法。

可以说,这部具有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电影小说所描写的地狱、炼狱,亦实亦虚,光怪陆离,几乎超越了之前所有类似的文艺作品,和人们的想象极限。甚至读完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今道德沦丧的现实下,我应该随波逐流,还是重寻信仰,自我重生?

所以,千万别把它当一般网络小说看。

仔细想想,从父女重生、民族重生到人类重生,作者似乎在挣扎着进行一次信仰、人性的思想启蒙,一场灵魂世界的探险之旅。这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原因。

不过仁智各见,您先悠着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