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海外征战记(全集)
7322700000095

第95章 卡扎菲向美利坚摆擂叫板 高技术战火燃烧锡德拉湾(1)

美国在格林纳达节节胜利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他们的逻辑是:谁敢不服从美国的安排,谁敢与美国作对,就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轻则经济制裁,重则武力解决。

这一方面可以起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另一方面,于对手苏联来说则是一种警告。

1986年,美国把战火引向地中海的锡德拉湾,对敢于与美国叫板的利比亚元首卡扎菲,实施了“外科手术”式的轰炸。这次典型的高技术战争,使得利比亚遭受了重大损失。

自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之后,仅两年多的时间,为什么美国又对中东小国利比亚大动干戈呢?这需要从头说起。

利比亚这个面积不过7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360万的北非国家,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地区。它的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到60%,石油出口占总出口的95%以上。

这个原为意大利殖民地的小国,后被英国、法国占领,并由英、法实行北、南分治。1951年12月,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合王国,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

美国在利比亚不仅有巨大经济利益,而且还建有军事基地。伊德里斯一世国王持亲美立场。

1969年9月1日,年仅27岁的上尉军官卡扎菲发动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后又改为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开始倒向苏联一方。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国家元首卡扎菲还真敢摸美国这只老虎的屁股。

他上台之后,不仅在人事上对亲美派进行了彻底清洗,而且采取了一系列与美国相对抗的行动:

——1970年6月,卡扎菲下令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了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这意味着美国失去了一个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一个与苏联争霸地中海的前沿阵地,一个直接监视苏联在黑海和地中海军事动向的关键哨所。

——1972年,卡扎菲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声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利、美两国的外交机构也由大使级降格为代办级。

——1973年,卡扎菲为了限制美国舰船的活动,宣布整个锡德拉湾是利比亚的领海。美国对卡扎菲的这一决定表示坚决反对。

——1979年底,利比亚支持伊朗反对美国,示威者焚烧了美国驻利比亚代办处,双方撤回了驻对方的外交人员。

——1981年,利比亚重申北纬32度30分线以南为“死亡线”,擅自闯入者必遭痛击。

美国政府对卡扎菲的做法极为恼火,特别是里根就任总统后,美国对利比亚的态度日趋强硬。不久就派出一支特混舰队前往锡德拉湾,伺机教训卡扎菲。

1981年8月18日,一支庞大的舰队开进地中海。这个由16艘各种舰船编成的舰队,有两艘航空母舰,一艘为“尼米兹”号,另一艘为“福莱斯特”号。他们很快开到距利比亚海岸只有140公里的锡德拉湾海湾边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例行”性导弹演习。

负责这次演习的指挥官是美海军第6舰队的詹姆斯·塞维斯海军少将。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演习实际上是对利比亚的一次事先准备的武力威慑。

美军“演习”的区域呈不规则形状,约有3200平方海里,逐步深入到锡德拉湾内。“演习”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利比亚起飞了35批次飞机,其中72架次飞入演习区。但这些飞机全部受到从“尼米兹”和“福莱斯特”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美机拦截。双方虽然没有发生冲突,但利比亚飞机发出可见信号,使其知道已进入危险区。美舰队则暂停发射导弹,直到利比亚飞机离开演习区。

整个白天,美国舰队的演习都受到骚扰。

第二天,演习“照常”进行。早晨7时15分左右,利比亚4架飞机又来舰队上空活动,受到拦截后飞走了。之后,两架美国F-14式战斗机从“尼米兹”号甲板腾起,升入600米高空巡逻。长机飞行员是克利曼中校,僚机飞行员是穆津斯基上尉。起飞不久,“尼米兹”号接到这两个飞行员的报告,发现两架苏-22式战斗轰炸机。詹姆斯·塞维斯少将意识到这次情况异乎寻常,因为这是被发现的唯一的一批该型号飞机。他随即命令F-14战斗机升空作战,最终击落了这两架飞机。

美方宣布“演习”胜利结束,同时承认,美军演习中的飞机与利比亚的飞机发生了空战,并击落了两架利比亚的飞机。美方还宣称,与利比亚飞机遭遇开火完全是“自卫行动”。这种“自卫行动”对美国上层人物来说正中下怀。

卡扎菲方面也声明与美机发生空战,并击落了美国飞机。事后,卡扎菲扬言,如美军再次袭击锡德拉湾,利比亚便袭击美国的核设施和制造“国际浩劫”。

从这次空战开始,美利双方态度都变得更加强硬,几乎是遇事便直接对抗。

因此,它为日后再次爆发冲突埋下了隐患。

这个隐患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1985年12月终于爆发了。这年12月底,在罗马和维也纳机场,发生两起恐怖分子袭击民航办事处的惨案,遇害死亡的20人中,有5名美国人。

美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利比亚美国大使馆内警戒美国一口咬定,这一事件是在罗马和维也纳隐藏的利比亚恐怖分子制造的。美国企图以此为借口,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报复。于是,里根派出多艘军舰,驶往地中海南部海湾,在利比亚湾域附近演习,施加军事威胁。

卡扎菲早已深知,利比亚这样的小国是对付不了美国的。于是,他进一步靠近苏联。在他第三次访问苏联时,苏联向利比亚提供萨姆-5型地空导弹100枚,并派出2000名军事人员赴利比亚,从12月起,帮助卡扎菲把这些导弹部署在锡尔特和班加西的空军基地。

美国空军预警飞机萨姆-5型地空导弹,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武器,最大射程为250公里,射高近3万米,装有半自动寻航系统,能有效地对付一般的战斗机、侦察机和预警飞机,但抗电子干扰能力比较弱,击落高性能战斗机较难。

美利空战之后卡扎菲就重申,沿海200海里海域为本国的领海,以北纬32度30分为界线,宣布此线为不可逾越的“死亡线”。谁敢侵犯必死无疑。至此,两国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

1986年1月3日,美国第6舰队所属的“珊瑚海”号航空母舰携带其战斗机群从那不勒斯驶往锡德拉湾。1月4日,驻在印度洋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和在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的“美国”号航空母舰及战斗机群也被派往那里。

按照里根的想法和看法,只要卡扎菲不下台,中东就无和平可言;只要时机成熟,就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制服卡扎菲。但是,真要采取行动,必须得找点儿借口。里根的智囊团根据80年代以来恐怖活动猖獗情况,准备打起“反恐怖”

的旗帜。据此,国家安全委员会制订了打击利比亚的行动方案。

里根经过考虑认为,不能一上来就采取军事行动,应先文后武,逐步升级,以争取国际舆论。于是,他首先宣布对利比亚实施全面经济制裁,冻结了利比亚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同时又撤回了在利比亚的1500名美国工作人员。他还派出副国务卿到西欧各国游说,以便采取共同行动来制裁利比亚。

然而,利比亚不仅没有因为美国的经济制裁而屈服,更没有被美国的军事压力所吓倒。卡扎菲坚信,苏联的武器是先进的,苏联不会把利比亚丢给美国不管;而且苏联不是好惹的,可以依靠苏联与美国斗下去。

美国之所以迟迟未动手,其原因之一正是担心苏联的军事于预。经过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发现,苏联人不愿介入这场冲突。于是,里根决定放心大胆地治一治卡扎菲。

1月22日,美国的间谍卫星从空中拍摄的照片提供了这样的情报:利比亚已将从苏联购买的萨姆-5型导弹在锡德拉湾海岸部署完毕。美国五角大楼的领导官员认为,这些导弹对在地中海活动的美国飞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应当立即除掉。

怎样除掉萨姆-5型导弹呢?国家安全顾问波因德克斯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向里根献出一个计策,那就是让美舰故意超过“死亡线”,诱使利比亚先开火,然后以此为借口,来好好教训利比亚。

这个主意一下子说动了里根总统,他当即拍板定案,并把这一行动命名为“草原之火”。

为实施这一计划,美海军在地中海调集了34艘舰船、240多架飞机,单是航空母舰就有3艘。随后,3个航空母舰编队劈波斩浪驶向锡德拉湾。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美国宣布:它的海军要在3月23日到4月1日期间在锡德拉湾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并扬言美国有权进入锡德拉湾。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说:“如果利比亚军队胆敢向美国军舰或飞机开火,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3月23日,常驻地中海的美军第6舰队,在旗舰“科罗拉多”号上的司令凯尔索将军的指挥下,开进了利比亚认为是领海、美国认为是公海的锡德拉湾。

美国的飞机和军舰大摇大摆地在锡德拉湾进行演习。

即日23时30分,凯尔索向行进中的舰队下达了冲破“死亡线”的命令。

顿时,一架架美国海军飞机分别从3艘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腾空而起;十几艘军舰的马达也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飞机和军舰列队向锡德拉湾平推过去。

几架F-14和F-18战斗机率先冲过“死亡线”……卡扎菲明白这其中的利害,没有让自己的空军采取任何行动。

24日下午1时,以“提康德罗加”号反潜航空母舰为首的一个战斗群也冲破“死亡线”,大约100架各种类型的飞机在不同的高度围绕舰队作圆心飞行。

美国防部的一位官员把这套空中掩护网称做“钢桶”。在最高层的是E-ZC型“鹰眼”式空中雷达侦察机队,较低一点的是EA-6B型“游荡者”式机群,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并扰乱敌方雷达无线电系统。水下,还有“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群。

“演习”已进行了15个小时,时针指向下午2点,锡德拉湾仍然很平静。利比亚为什么还没有反应呢?美国海军“科罗拉多号”旗舰的司令官凯尔索将军正在疑惑。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卡扎菲终于按捺不住了。下午2点55分,只见两颗苏制萨姆-5导弹,曳着两道火光,从利比亚沿岸的锡德拉城导弹基地朝着“提康德罗加”号舰载战斗机群中的两架侦察机射来。但是,这种萨姆-5导弹型号较老,在EA-6B“徘徊者”式飞机对它采取紧急干扰后,偏离了轨道,双双落入大海,在离“提康德罗加”号200米的海域炸起两支冲天水柱。

这时,聚集在白宫秘密地下室里的几名高级官员都在焦急地等待前方的消息。国家安全顾问波因德克斯特说:“卡扎菲已经放了第一枪,我们就取得了第一个胜利,凯尔索将军知道应该怎样做。”

果然,“科罗拉多”号旗舰上,凯尔索拿起了指挥话筒:“各航空母舰请注意!

我是凯尔索司令,我命令执行一号方案,请立即行动!”

凯尔索所说的“一号方案”就是“草原之火”行动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美方将使用最先进的武器,摧毁利比亚导弹基地雷达设施,同时袭击直接威胁美军演习的利比亚其他军事目标。

24日晚9点26分,“草原之火”终于烧起来了。一架A-6攻击机首先从“美国”号航空母舰起飞,用“鱼叉”式空对舰导弹和集束导弹,向“正在高速接近”美国军舰的利比亚“战士”号导弹巡逻艇发起攻击,并将它击沉。

这种“鱼叉”式导弹是一种高技术武器,制导相当精密,在发射前可以将引导资料输入弹体,由雷达高度计和自动操纵装置控制,紧贴水面飞行,接近目标时,弹体内主动雷达自动锁住目标直到击中为止。所以,即便是躲避灵便的小艇也难逃厄运。

晚10点零6分,两架A-6战斗机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直扑锡德拉导弹基地,向它的“心脏”-制导雷达站发射了两枚高度抗辐射的“哈姆”导弹。据美方说,雷达站被破坏了。

次日凌晨1点54分,“提康德罗加”号反潜航空母舰上的雷达收到了利比亚锡德拉导弹基地雷达电子辐射信号。原来,利比亚的雷达并未被完全摧毁,经过修复又开始工作了。于是,两架“海盗”式A-7轻型轰炸机,接受命令后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又向锡德拉导弹基地发射了两枚导弹,再一次摧毁了它的雷达站……至此,“一号方案”所指定的报复任务已经完成。

26日,迫于国际国内舆论,五角大楼向凯尔索发出收兵的命令。即日16时,美国舰队全部撤出了锡德拉湾。

“草原之火”熄灭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片欢腾,他们将在这里举行胜利大会。身穿白色海军服的卡扎菲上校,打着“V”字手势走上主席台,大声宣布:“我们已经把美国第六舰队赶出锡德拉湾,我们胜利了!”

几乎与此同时,里根也在华盛顿宣布:冲破“死亡线”的“演习”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