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海外征战记(全集)
7322700000081

第81章 一手持刀一手举起橄榄枝 尼克松体面结束越南战争(2)

1970年3月18日,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施里玛达政变,并于4月30日悍然出兵侵略柬埔寨,妄图以“短期决战”一举摧毁柬越边境人民武装主力和补给基地,结果两个月后又不得不将美军撤出柬埔寨。

1970年4月24日,印度支那人民高级会议在老挝、越南和中国边境进行。

会议谴责美国侵略柬埔寨,最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印支三国要加强团结,共同反对美国的侵略,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军事进攻不力,尼克松又打起谈判牌。1970年7月1日,当最后一个美国兵撤离柬埔寨的第二天,尼克松就任命曾历任美驻德(西德)、法、英大使的老牌外交家戴维·布鲁斯为美国在巴黎的谈判代表团团长,以此向河内公开表示他准备谈判。

为了使谈判成功,尼克松和基辛格秘密制定了一个打破僵局的新方案-“停火方案”。供选择的方案有三:第一种停火方案要求北越军队全部撤出南越,这是美国一贯坚持而多年没有达到的目的。第二种方案承认无法让北越的军队全部撤出南越这一事实,这是美国对河内的“一大让步”。这个方案的中心思想是,让北越军队在南越某些指定地区重新集结。第三种方案是就地停火,它只要求北越人停止战斗,而允许它继续在政治上控制当时处于其军事控制下的所有地区。这实际上是不顾西贡的反对,接受了河内关于北越军队可以在南越全境行动的要求。基辛格认为,这三个方案最切实可行的是就地停火,它有希望争取到河内的同意,最后达成协议。但侵越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将军和南越伪总统阮文绍坚决反对就地停火的方案。他们认为,这个方案“风险太大”,“在军事上是无法接受的”。尼克松对此犹豫不决,直到当年仲夏,基辛格的就地停火方案才占据了尼克松计划的“中心位置”。

1970年9月,基辛格两度飞越大西洋同北越谈判代表春水秘密会晤,透露了就地停火的建议,10月8日,布鲁斯大使在巴黎谈判桌上正式提出了上述和平新方案。这个方案,除了第一次建议就地停火外,还包括四点重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总统第一次答应从南越撤出全部美军。

但是谈判未能取得多大进展。事后基辛格向新闻记者介绍情况时说:“我们虽然作了很大让步,但北越不为所动。他们不接受美国的新方案,尽管这个方案规定美国从南越撤军,允许北越军队留在南越。美国这次让步对他们来说还不够,他们仍然坚持,美国必须先保证他们在南方取得政治上的胜利,他们才允许美国人‘体面地’撤出去。”按照尼克松的处事逻辑,外交战线上既然出现了令人沮丧的局面,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又一回合的军事较量。这次尼克松把军事较量的战场选在了老挝。

老挝是美国军方认为“有油水”的打击目标。多年来,美国派军用飞机轰炸“胡志明小道”,但一直没能切断这条运输大动脉。从1970年夏天以来,尼克松不断收到高度赞扬南越伪军“斗志昂扬,面目一新”的报告。艾布拉姆斯说,“越南共和国军”已经在柬埔寨经受住考验,“杀出去了”。到了1971年年初,尼克松认为时机已到,于是让阮文绍的军队打进老挝,实践他的战争“越南化”

理论。

1月中旬,尼克松批准了进攻老挝的“蓝山619”战役。其战役企图是:切断胡志明小道,破坏北越军队的储藏所,阻止北越军队插入南越北部的几个省,以及为实施战争“越南化”争取更多的时间。

2月8日,大批南越伪军在美军的空中掩护和炮火支援下,大举侵入老挝境内。尼克松渴望通过此举建立“奇功”,但是战役的结局却使总统再次陷入失望之中。

阮文绍和他的僚属们都懂得,其政治势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指挥的部队的力量和士气。因此,他们都不愿为很长远的目标蒙受损失而对军队这笔政治本钱备加爱护。阮文绍这种心猿意马的心态表现得尤为明显。他曾于2月2日命令他的指挥官向西推进要小心从事,并规定伤亡达到3000人时立即停止军事行动。结果,尼克松发动的这次老挝之役,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不得不在战役发起后44天就提前结束。越南共和军匆忙撤退,美国记者把它描写为溃败。据老挝人民解放军发表的战报,在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力量的配合下,老挝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5000多人,南越伪军的4个旅、2个团、8个炮兵营被全歼。

老挝之役,不仅是美伪军事进攻的失败,而且还标志着尼克松战争“越南化”理论的彻底破产。

基辛格已经意识到,激战之后必有和谈。在入侵柬埔寨失败后他曾经搞了一次和谈外交;如今老挝战役已经结束,他又准备一试身手了。1971年春,他鼓动总统再次制订了一个和平方案。

这个方案基本上是把1970年10月8日布鲁斯在巴黎和谈拿出的方案加以扩充而成。其中有两点重要的新的让步。第一个让步是,美国保证在协议签订后6个月内全部撤出驻南越军队。这是满足河内关于美军限期撤完这个要求的重大步骤。第二个让步是,美国答应要阮文绍总统在南越举行大选前1个月内辞职。这是满足河内关于阮文绍必须下台要求的重大步骤。

为促使谈判成功,基辛格继1970年初4次会见黎德寿。

1970年9月2次会见春水之后,又于1971年6次横渡大西洋同北越的最高谈判代表举行会谈。重开的和谈,一次比一次有进展,用基辛格的话说“和平已经差不多唾手可得”了。然而,在第6次会谈于9月13日在巴黎近郊什瓦勒罗瓦举行后,美国又于10月11日秘密送了一份略加修改的和平方案给河内,并建议基辛格和黎德寿在11月1日会晤时,加以讨论。对此,河内先是说黎德寿不能在11月1日会见基辛格,后来又说黎德寿“病了”,把事情拖了下去,结果又一次使谈判停滞不前。

眼看和平在即,越南为何拖延谈判?这是因为,此时的印度支那战场,发生了有利越南人民武装的发展态势。

1971年深秋,柬埔寨军民粉碎了美伪发动的“真腊二号”战役,歼敌12000多人。

在柬埔寨军民向美伪展开凌厉攻势的同时,老挝爱国军民在雨季5个月的战斗中共歼敌7500多名,其中包括右派军队2200多名,王宝特种部队4100多名,泰国军队1200多名,以及西贡伪军、泰国和美国军官在内的40多名敌军军官,缴获敌人各种武器1900多件,击落敌机40架,击毁敌军车24辆,重创敌两个机动团和10个战斗营。

1971年2月8日,南越人民武装发动了着名的“九号公路战役”。当美军采取坦克、装甲车突击与直升机空降相结合的战术,以九号公路为轴线,向南越人民武装发动进攻时,越南人民武装集中5万余人的兵力,在老挝人民武装的配合下,歼灭了公路北侧的美军,粉碎了美军进攻益农和占领本邦的企图。战役历时43天,歼灭美军2.1万余人,击落击伤美军飞机500余架。

越南南方军民自1969年到1971年6月的两年半中,共歼灭和瓦解美伪军120多万人。

越老柬人民武装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敌强我弱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战争形势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强大的军事反攻行动正在运筹谋划之中。

1972年3月21日,北越人民军4个整师,在大批苏制坦克和远程火炮的掩护下,突然冲过了非军事区,开始了计划已久的春季攻势,这次进攻的时机和规模令尼克松政府为之震惊。

几个月来,越南北方一面为发动春季攻势作积极的军事准备,一面做出认真谈判的姿态吊基辛格的胃口。直到越南人民军进攻的隆隆炮声传到白宫,才使基辛格从想入非非中清醒过来:早在1971年10月黎德寿得了“外交病”时,河内就已决定诉诸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