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强为争夺欧洲,刚刚结束了“柏林危机”,时隔不久,又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这就是1960年曾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的“U-2间谍飞机事件”。
1956年7月4日,俄罗斯的天空一片和平宁静的气氛。然而,一个“黑色幽灵”的突然出现,给俄罗斯大地投下了不祥的阴影。
“发现不明飞行物!”雷达值班员一声报警,防空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斗准备”。
“不明飞行物”大摇大摆地张开长长的黑翅膀,向苏联的纵深腹地飞来。
“射击!”高炮团上校团长发出命令。数十门高炮同时开火,惊天动地,从下面看,密集的火网已将“不明飞行物”团团围住,马上要被撕成碎片。可是它仍在火网中悠闲地穿行。原来它飞得太高,高射炮弹对它无能为力。
两颗绿色信号弹从空军基地升起。最新“米格”喷气歼击机编队起飞,犹如闪电直插蓝天。可惜,它也只能在“黑色幽灵”的肚子下面嗡嗡,奈何不得它。
发射地空导弹。防空司令不惜血本,命令10发弹连射。没料到,导弹也是徒劳无益。
能用的都用上了,苏联的卫士们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黑色幽灵”在自己的领空里,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暴跳如雷,国防部长,苏联元帅朱可夫气急败坏。盛怒之下,高炮团上校团长,“米格”机少校机长,导弹营中校营长被撤职查办。国防部长还觉不解气,又严令全军:“今后再出现此类失职行为,拿各级指挥官是问!”
军中无戏言。官兵们一个个竖起一身汗毛,严阵以待。
“黑色幽灵”又飞来了!一次、两次、三次……庄严的苏联领空成了“幽灵”
随意进出的娱乐场所。强大的俄罗斯变成了“不设防”的国家。取代朱可夫担任国防部长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又狠狠地撤掉一批又一批的尉官、校官、将军。然而第一书记并未就此饶恕这位新上任的国防部长。
“马利诺夫斯基同志,您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令人无法容忍的局面?您没有听见俄罗斯大地母亲在哭泣,在责骂她的不孝子孙?”矮而粗壮的赫鲁晓夫挥着两只短臂,情绪激动地吼着。
“第一书记同志,我们已尽了力,可是,高度……”
没等他说下去,赫鲁晓夫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高度高度,这个该死的‘高度’,我早就听够了!你就不能让你那些科技少将、中将、上将们造出飞得高点的飞机、导弹?”
“要达到那个高度,至少还要3年。”马利诺夫斯基愁眉苦脸地说。
“3年,”赫鲁晓夫突然冷笑道,“亲爱的,用不着3年,我们的国防部长同志和情人在花园幽会的照片就会被拍下,登在《华盛顿邮报》,变成美国明星了!”
马利诺夫斯基尴尬地苦笑着,无言以对。
那么,这个让苏联举国上下诚惶诚恐的“黑色幽灵”究竟为何物呢?
原来,它是一种美国最新研制的高空高速侦察机,代号U-2,人送绰号“黑寡妇”。
为了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后制定了“大规模报复战略”。为了推行这一战略,需要确定核袭击的打击目标,这就需要掌握苏联尖端军事科学的核心情报。为此,美国情报机构派出许多间谍四处刺探,但由于苏联的保密工作做得较好,对于美国来说,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始终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谜中之谜”。
美驱逐舰与侦察机在大西洋上监视运载导弹的苏联舰艇怎样才能打开苏联这个“谜宫”?美国情报机构终于想出派遣一种间谍飞机,秘密窜入苏联领空进行摄影侦察。这种飞机要飞得极高极远,使苏联的地面武器和飞机都无法击中;它必须具有强大的续航能力,能够飞越辽阔的苏联领空,到苏联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摄影侦察。
根据这一设想,美国政府拨出巨额资金,洛克希德公司一个下属的保密工厂很快试制成功一种新型高空侦察机,取名U-2(效用机二型)。
此机形状特殊,颇似滑翔机,翼展24米,几乎比机身长一倍,全机呈银灰色,机身无任何识别标志。它为喷气推进,可装载飞行10多个小时的燃料,飞行高度可达2.3万米,比当时最先进的飞机的飞行高度高出一倍多。所以,苏联的高炮和米格飞机对它无可奈何也就不足为怪了。
生产U-2飞机的工厂,还有个译名,叫“臭鼬工厂”(臭鼬是美洲的一种小动物,生性十分机灵,每当它遇到强敌的攻击时,就会从肛门里喷出一种臭不可闻的气体,把对手熏跑,自己趁机逃跑。)这个“臭鼬工厂”生产的U-2间谍飞机,在高空执行侦察任务时,如果被导弹瞄准攻击时,会放出电子干扰波,使导弹偏离方向,而自己则逃之夭夭。这种方式与臭鼬很相似,由此看来,给这家工厂起个“臭鼬”的译名倒是很贴切的。
由于U-2飞机是用于从事空中间谍活动,自然不能把真相公诸于世。1956年4月下旬,美国以全国航空咨询委员会发布新闻的方式,宣布U-2飞机试制成功。但是为掩人耳目,谎称它将在美国空军气象局的后勤和技术支援下,“用来研究湍流及气象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宣称:“驾驶U-2飞机的飞行员也是从洛克希德公司借来的非军人。”而实际上,U-2的驾驶员全是从空军精选出来的军人。
虽然苏联打不下U-2飞机,但是无孔不入的“克格勃”却很快揭开了U-2飞机神秘的面纱,掌握了U-2飞机上述全部秘密。不仅如此,他们还获悉美国在苏联的邻国土耳其的一个空军基地组建了一支番号为10/10的神秘部队,而U-2飞机就是由这支部队派出的。他们甚至还弄到一张U-2飞机在20000多米高空拍摄的高尔夫球场照片,送交赫鲁晓夫。
看到这张照片,赫鲁晓夫大吃一惊:照片上,两个小小的高尔夫球清晰可见。如此看来,他讽刺国防部长,说他和情人幽会的场面将被U-2飞机的侦察拍摄登上《华盛顿邮报》,并非无稽之谈。
赫鲁晓夫几次想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但又缺乏令人置信的可靠证据。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保持沉默,苦思良计。
一天,赫鲁晓夫突然把副官格兰尼托夫召进办公室,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并要他火速行动,不得怠慢。从赫鲁晓夫那狡黠而诡秘的神色上看,他已想出了破敌的“锦囊妙计”。
1960年5月1日,莫斯科。
气球在空中飘荡,白鸽在头顶飞翔。红旗和鲜花铺满广场。
穿着节日盛装的游行队伍欢呼着从检阅台前走过,站在检阅台上的赫鲁晓夫不断地向游行队伍挥手致意。
奇怪的是,参加这一庆祝活动的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竟然迟到了。什么事情使他在如此隆重的场合迟到?不一会,只见马利诺夫斯基急匆匆来到赫鲁晓夫身旁,低声耳语一番。赫鲁晓夫侧耳听着,先是表情严峻,继而眉开眼笑,再则沉默深思,然后转头附在马利诺夫斯基耳边说着什么。随后,他抖擞精神,声音洪亮地向集会群众发表演说。
看到这一切的一位细心的西方记者当即向本国发出急电,介绍了检阅台上刚刚发生的一幕,并断言:俄国一定发生了什么与国防有关的重大事件。
这位记者的推断没错。就在这一天的凌晨2点钟,正在巴基斯坦白沙瓦机场睡觉的美国飞行员鲍尔斯被唤醒,来到他的上司谢尔顿上校的办公室。
“又该轮到你到俄国去旅游了。你很幸运,全美国只有你能和赤色的俄国人一起欢度佳节。”上校友好而幽默地说着,拍拍鲍尔斯的肩膀。
接着,上校又向鲍尔斯布置了这次间谍飞行的任务:飞过威海,经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基洛夫、阿尔汗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重点侦察对象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的火箭基地上的火箭架以及架上的新型火箭……听说又要飞越俄国领空,鲍尔斯显得很平静,毫无恐惧之感。
东方刚泛鱼肚白,白沙瓦机场上还是一片朦胧,鲍尔斯就在强烈的探照灯照射下驾驶U-2飞机起飞了,时间是凌晨4点30分。他计算好了,1小时后进入苏联境内,天已大亮,正好侦察拍照,大约下午1时左右可抵达此次飞行的终点-挪威的布德机场。
鲍尔斯进入苏联领空后碰到一片阴霾,他穿过层层云雾,到达威海上空,看见遥远的下方有架单引擎喷气飞机正对其进行监视,他冷笑一声在其上面远远飞过,然后对苏联的丘拉坦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场开始拍照,又向前飞过乌拉尔山,把发现的机场、油库、基地一一标在地图上,其后飞向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这时,苏联的“米格”机又追了上来,而且飞得出奇的高。
鲍尔斯连忙加大油门,驾机向上爬去,把“米格”机给甩了。他心中掠过一层阴影,觉得今天不大吉利。他把飞机升到68000英尺-俄国的任何武器、火力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按预定的航线寻找火箭发射阵地目标,然后进行侦察、照相、录音……鲍尔斯完成对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侦察飞行任务后,正向基洛夫方向飞去,突然一声闷雷,飞机一震,鲍尔斯回头一看,机尾冒出黄色火光,接着发动机熄火,飞机向下坠落。
他一面向挪威布德机场发出“小狗68”的紧急呼叫,一面发动引擎,但没有成功。飞机加速下坠,为了逃生,他只得弃机跳伞。
本来,U-2飞机上安装了自动跳伞装置,并有一个定时装置与其相连。飞行员只要一按电钮,弹射装置就可将飞行员弹出,同时,定时装置引爆电动雷管和炸药,将飞机炸毁,从而毁灭机上一切间谍活动证据。
可是,在此之前曾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架U-2飞机在作间谍飞行时,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失去控制,飞行员本可以跳伞,却不知怎的,没能跳出来,而是凌空一声爆炸,人机同归于尽。鲍尔斯凭自己多年飞行的经验猜测,这个定时装置,很可能是个骗人的把戏,哄着你在弹射跳伞时同时引爆身后的炸药,达到毁灭飞机、杀人灭口的目的。政府官员便可在记者招待会上信誓旦旦地让上帝作证,把间谍活动赖得一干二净。所以他这次遇险跳伞,没有按上级的规定使用自动跳伞装置,而是甘冒风险,用手拉开座舱盖,用自己的力量从急速下坠的飞机中滚跳而出,再拉开降落伞……鲍尔斯刚一降落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郊区的农田里,立即被几个国营农场的工人围住。他很识相,没有反抗,乖乖地举起了双手。
消息迅速传到莫斯科。马利诺夫斯基正是因为此事才在“五一”庆祝集会上迟到了。
赫鲁晓夫闻知此事,心中大喜。他严格交代马利诺夫斯基:“封锁消息,不准告诉任何人,尤其不能透露飞行员还活着这一绝密情况!”
且不说打下U-2飞机后俄国人如何扬眉吐气,再说美国一方此刻已是乱作一团。
当10/10部队派驻布德机场的指挥官听到鲍尔斯“小狗68”的紧急呼叫时,就预感到大事不妙。下午1时,U-2飞机没有按预定时间飞临机场。下午3时,U-2飞机仍不见踪影。按时间推算,它的燃油已经耗尽,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
心慌意乱的10/10部队指挥官立即用密码电报紧急报告美国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得到噩耗,飞报总统艾森豪威尔。
然而,总统外出度周末,不在白宫。
第二天,总统回来了。当他从杜勒斯那里了解到U-2飞机上弹射跳伞与自毁装置之间的奥妙后,放心了:“俄国人只能捡到一堆无法辨认的飞机碎片和几块飞行员的碎骨头。”便指示国家航空和宇航局发一个公报:一架从土耳其阿达纳基地起飞,由一名非军人驾驶的气象调查机,自5月1日以来下落不明……苏联在击落U-2飞机后几天之内,没作出任何反应。只是到了5月5日,赫鲁晓夫才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向大会代表宣布:一架入侵苏联领空的美国飞机被我们的导弹击落,但却略而不谈是架什么飞机,也不谈飞行员是死是活。
艾森豪威尔不知是计,他太相信杜勒斯说的U-2飞机自毁装置,没料到飞行员会猜到其中奥妙,死里逃生。因此,在发表公报后不久,又让国家航空和宇航局再次出面,发表气象飞行计划、飞机数目、仪器装置及飞行航线等资料,企图以另一个侧面证明上一个公报的真实性。同时又令国务院于5月6日煞有介事地发表声明称:美国“没有-决没有-故意侵犯苏联领空之事”。并说有人认为美国试图在U-2飞机的真正目的上愚弄全世界,这种说法是荒唐的。
美国的一些参议员也倒打一耙,指责苏联居然在美苏英法召开巴黎最高级会议前夕,击落没有武装的美国气象飞机,这是对最高级会议没有诚意的表现。
赫鲁晓夫看罢美国的这两份声明后,心中涌起一阵狂喜:他觉得到了戳穿美国人谎言的时候了。于是,5月7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的闭幕式上,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他说:“同志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在我上次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故意没有提驾驶员还活着,身体很好,我们还拿到了飞机的部件。我们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如果我们一下子把事情都说了,美国人就会诌出另一套说法。”
不过,为了大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他还是掌握分寸,留有余地,给了艾森豪威尔一个台阶。他说:“我准备承认,总统并不知道有一架飞机被派往苏联,而且没有飞回来。”对此,他在内部解释说:“我在谈话中尽量采用美国报刊的提法,也就是说,杜勒斯和美国军方的人士应为U-2飞机事件负责,我完全不提总统。因为把责任推给美国情报机构中不负责任的人,而不是总统身上,这样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只要艾森豪威尔总统不牵扯在内,我们就能够继续奉行加强美苏之间关系的政策,这种关系是我访问美国并和艾森豪威尔会谈后开始的。”
赫鲁晓夫的一番演说,在美国,在西方,在全世界都引起轩然大波。U-2飞机事件成为世界头号新闻,各大报社、通讯社纷纷抢发头条。对于这一切,美国政府尴尬至极。
既然赫鲁晓夫大发慈悲,网开一面,艾森豪威尔的僚属们自然都主张由有关部门承担责任,让总统脱身。然而,艾森豪威尔不想领赫鲁晓夫的情。几天之后,他亲自站出来发表声明:U-2飞机对苏联从事间谍活动,是由他自己亲自批准的。他还进一步用挑衅的口吻解释说:美国“被迫”采取这种做法,是因为苏联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不允许任何记者和美国人留在他们的领土上,作为“有责任保卫美国安全”的总统,除了采取这种侦察飞机收集情报外,别无他法。
并声称,“美国有权保卫自己的安全,今后仍将继续这类飞行。”
艾森豪威尔赤裸裸的承认和进一步的挑衅,使赫鲁晓夫大为恼火。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怒,他下令在莫斯科的高尔基公园举办U-2飞机残骸展览会,并把被俘的飞行员带去参观他自己的飞机残骸,以便让国内外新闻记者和成千上万的苏联人能亲眼看见美国侵犯苏联领空、人赃俱获的铁证。展览会从5月11日开幕,到7月15日才闭幕,长达56天,充分达到了赫鲁晓夫所期望的宣传苏联国力,揭露美国阴谋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