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以为“沙漠风暴”行动已经全部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化、生能力,然而,伊拉克一位叛逃者提供的情报令西方大吃一惊。这位叛逃者在伊拉克敏感部门长期从事核武器研究,他说多国部队的空袭仅炸毁了伊拉克的3个核设施,另有4个因事先未被探明而完好无损。为了彻底销毁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剥夺其拥有这些武器的权力,美国不断向伊施压,核查与反核查的对抗波谲云诡,险象环生。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无条件接受在国际监督下销毁所有的生物、化学武器以及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今后不准拥有或研制核武器以及生产核武器所需材料,将其现有的核力量完全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为此联合国成立了一个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此后,围绕武器核查问题,美国和伊拉克多次发生严重对抗。1997年10月,特委会主席理查德·巴特勒的一纸报告,又使“猫捉老鼠”的游戏上演了。
1997年夏,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上任后,多次表示要在对伊问题上保持中立。伊拉克认为这一立场有利于尽早实现摆脱经济制裁和武器核查的愿望,因而表示欢迎。
9月,伊拉克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充分、彻底、完全”的报告认为,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已经完全执行了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其所有的生化武器、核设施及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导弹已基本销毁,要求联合国根据687号决议第22款结束对其武器核查和经济制裁。
然而,10月中旬,巴特勒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不仅未提海湾战争后伊在执行安理会决议方面所做的努力,反而指责伊在销毁生化及核武器方面仍有隐瞒,且多次阻挠武器核查小组的正常工作,甚至威胁小组工作人员的安全。美国还为安理会起草了一项决议案,提出限制伊拉克官员出国旅行。
该议案以9票赞成、5票弃权在联合国获得通过。
在美英的授意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严格遵守联合国各项决议,尽快交出所有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后的、完整的”
资料,否则将对伊实施新的制裁。
这项决议犹如当头一棒,沉重打击了曾满怀希望的伊拉克,严重伤害了伊拉克国民的自尊心。伊拉克指责这项决议是在美国压力下做出的,伊拉克拒绝接受。
10月29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作出决定,不再允许特委会以及联合国武器核查组内的美国人进入伊拉克,并于10月30日和11月2日、3日拒绝美国武器核查人员进行核查工作。
伊拉克还对联合国利用美国U-2飞机对伊进行侦察活动表示不能容忍,要求用不对伊拉克怀有敌意的飞机取代美国的U-2飞机,同时威胁说,将要击落继续飞入其领空的U-2飞机。美方立即作出反应,多次强调将采取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明确而强有力”的行动迫使伊就范,使武器核查得以继续。
鉴于日趋紧张的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11月4日下午打电话给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希望伊拉克在联合国特使访问巴格达期间及其使命结束前,停止驱逐仍在伊拉克执行联合国武器核查任务的美国人。当日,在萨达姆总统的主持下,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就安南的要求举行会议,同意了安南的请求。
尽管联合国特使与伊拉克方面进行了多次会谈,但调解未能成功。为了向萨达姆施加压力,美国先是下令在印度洋活动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编队驶入海湾,做好战斗准备。紧接着从世界各地向海湾增派兵力,以加强对伊拉克“禁飞区”的监督,并随时准备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在海上航行在很短的时间内,驻海湾美军迅速增至2.7万人,各型战舰22艘、作战飞机300多架。英国为配合美军行动,将“常胜”号航母开到海湾。从11月15日起,英军、科威特部队与美军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政府警告伊拉克,不得阻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活动,否则将受到严惩,并声称“将不会是小小的打击”。
美国一方面不断向海湾地区增加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外交斡旋,寻求对伊动武的支持。然而,除了其盟国英国一家表示支持,其他欧洲盟国以及俄罗斯、阿拉伯国家等都未苟同,这就使美国有点骑虎难下了。
11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伊拉克坚持禁止美国人参加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进入伊拉克的强硬立场感到遗憾,希望伊方配合联合国的调解努力,以避免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进一步恶化。如果安理会认定联合国的调解努力失败,将考虑对伊拉克采取新的制裁措施。
当天,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呼吁安理会认真听取伊拉克的正当要求,并重申伊拉克政府不会改变拒绝美国武器核查人员入境的决定。
而美国再次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以迫使萨达姆取消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人入境的决定。11月1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137号决议,对伊拉克实行进一步制裁。决议谴责了伊拉克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人员进入伊拉克和有关核查地点的行动。它要求伊拉克立即撤销其10月29日的决定,无条件地充分与特委会合作。该决议草案是由美英等9国提出的。
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伊拉克决议决定对与上述违反安理会决议的行动负有责任的伊拉克官员及其武装部队成员实行旅行制裁,禁止他们在各国入境或过境。这一制裁保持到伊拉克完全与武器核查小组充分合作为止。
决议还表示,如执行这一决议有需要,安理会将坚决采取进一步措施。
11月1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说,如果伊拉克继续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美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所谓进一步的措施绝不排除军事行动。五角大楼一些官员透露,美国已做好了一系列应急准备,一俟需要就将对伊拉克实施打击。
11月13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主持召开了革命指挥委员会和执政的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会议发表的一项声明宣布:立即驱逐隶属于特委会中的美国籍武器核查人员出境。这是伊拉克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加重对其制裁的1137号决议作出的正式反应。声明同时表示,伊拉克将继续同联合国特委会以及其他武器核查人员进行合作。同一天,应美国政府要求,安理会经过紧急磋商后发表了一项主席声明,对伊拉克驱逐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美籍工作人员的决定表示最强烈的谴责。
11月14日,除少数留守人员外,68名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离开巴格达撤往特委会的后勤基地巴林。这些武器核查人员是根据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13日作出的一项决定撤离的。与此同时,伊拉克也提出一项新的建议,即调整武器核查小组人员的构成,使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在核查小组中拥有同等权力。如果这一点得到同意、伊拉克将允许美国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
这一建议被美国方面拒绝。白宫发言人麦柯里说:“伊拉克无权决定武器核查人员的组成。”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则称,伊拉克的新建议是寻找外交途径解决危机努力的一部分。
11月18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将再次向海湾派遣6架B-52轰炸机和6架F-117隐形战斗机,以及协同这些飞机运作的KC-130空中加油机和其他后援飞机,以增强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
就在美国增兵海湾时,外交调解也进入关键时期。1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向新闻界宣布,俄总统叶利钦当天在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官邸会见了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双方就避免武力解决伊拉克危机问题制定了明确的计划。普里马科夫还表示,希望举行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会议,讨论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问题。
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代表在日内瓦结束关于伊拉克危机的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希望看到伊拉克“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人员重返伊拉克,根据安理会1137号决议的规定正常开展工作。
就在同一天,危机终于出现转机。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主持下,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和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举行联席会议,正式决定同意特委会和武器核查小组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所有核查人员从即日起返回伊拉克恢复武器核查工作。这项声明说,在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通过信件密切磋商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提出建议,希望寻求一条平衡的政治解决这场危机的办法。伊拉克接受了俄罗斯的建议。声明强调,通过对话解决目前危机所取得的结果虽然并非伊拉克的全部要求,但伊拉克对此仍表示满意。
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正式磋商后,同意联合国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成员于21日返回伊拉克。当日,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特委会的77名武器核查人员从后勤基地巴林乘坐联合国飞机返回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1月22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正式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这次核查危机获得政治解决。
伊拉克这次以美国核查人员刺探情报为由,向美国核查人员下了逐客令,还威胁准备随时击落侵犯其领空的美U-2间谍飞机。这显然是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起挑战。美国感到,不给以严厉惩罚,就在会某种程度上动摇它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然而,美国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达到惩罚伊拉克的目的。一位美国前政府官员风趣地说:“大家无非是按照萨达姆的曲调跳了一场舞。”美国一方面在嘴上说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危机,另一方面却向海湾调集了大批战机和战舰,使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机猛增至300多架,战舰增至20多艘。整个伊拉克都置于美国机载、舰载战斧式导弹的射程之内。美国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以武力为后盾,以惩罚为目的,迫使伊拉克就范。
然而,正当美国开动军事和舆论机器的时候,伊拉克却回到了原先的立场,使美国一下子失去了对伊实施军事打击的借口。难怪许多美国人感到,这次他们分明是被伊拉克给耍了。
1998年1月12日,伊拉克政府宣布,伊拉克将从13日起禁止特委会下属的一个武器核查小组在伊执行任务,直到该小组重新组成并保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人员在小组中的比例达到平衡。
伊拉克所指的这个小组是由美国人斯科特·里特率领的一支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该小组包括9名美国人、5名英国人、1名俄罗斯人和1名澳大利亚人,于11日抵达巴格达。显然,在伊拉克看来,16人中14人来自英美的构成妨碍了检查的公正性。
伊拉克不仅对核查人员组成提出异议,还指出里特本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因此不能接受他们的核查。伊拉克媒介宣称,里特在武器核查中的行动“像条赛狗一般,对伊拉克的国家安全全然没有半点尊重”,并说他被派到伊拉克来是“为了制造危机,并且来执行特委会以外的任务。他在核查中的表现威胁着伊拉克的安全与主权,他是为了间谍任务而非禁止武器任务而来的”。
伊副总理阿齐兹则骂他是个“捣乱者”,说他“伪造事实、制造谎言、故意拖延核查进程以及给安全委员会提供假报告”。
伊拉克这次拒绝核查与上次不同,不是要驱逐核查行动中的所有美国人而是针对行动中的一个小组,而且矛头直指小组领导人斯科特·里特。与此同时,联合国其他小组的工作都在照常进行,并未受阻。
实际上,伊拉克把气统统撒在斯科特·里特身上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里特小组的任务是调查伊拉克采取何种手段来逃避武器核查,他盯住的目标都是一些伊拉克方面认为比较敏感的地方,而且里特经常不事先通知伊方就突然行动,曾多次激怒伊拉克人。1997年12月,他就带领一个小组突然搜查萨达姆总统经常去的哈巴尼亚湖边疗养地。那是一次未事先通知的突击行动,虽然一无所获,但伊拉克方面一直对此不满。
1月12日,伊拉克官方发言人说,自1997年11月发生武器核查危机以来,伊拉克就把特委会人员构成不平衡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他强调,由美、英控制的特委会将导致延长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阻碍安理会687号决议第22条款的实施。这位发言人还称,美国人控制了特委会在纽约总部和在伊拉克境内的核查行动,并在武器核查过程中一再捏造事实,制造谎言,故意拖延武器核查工作,并向安理会提交有关伊拉克执行687号决议情况的不真实报告。
美国和联合国方面当即对伊拉克的指责表示否认,说伊拉克此举无非是想转移视线、转嫁矛盾。美国总统克林顿当天在白宫说:“伊拉克无权来挑选谁参加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决定权在联合国手里。如果明天他们还不让工作,那么我希望联合国安理会能采取相应的强有力的行动。”
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记者招待会上,劝告伊拉克不要在联合国武器核查问题上采取鲁莽行动,以免激化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安南说,他希望伊拉克政府耐心等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下周前去巴格达,同伊方讨论并解决有关问题。
1月16日,英国耐不住性子了,外交大臣库克宣布英国的“常胜”号航母将驶入海湾,与已在那里的武装力量配合,摆出一副迫使伊拉克就范的架势。
1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纪念海湾战争7周年的一次讲话中,对联合国核查工作发出了“最后通牒”,表示如果在未来6个月里,联合国仍不能结束对伊武器核查及取消经济制裁的话,联合国核查小组则需离开伊拉克。
1月21日,伊拉克表示,有关联合国对包括伊总统府在内等敏感地区核查问题的讨论应推迟到4个月以后进行,因为到那时,联合国对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会有一个全面的评估。伊副总理阿齐兹批驳说,核查人员认为伊拉克国家元首的住处可能匿藏生化武器的说法是荒谬的。他还特别列出8个地方为核查禁区。
巴特勒访问巴格达期间,同伊方会谈的中心议题是劝说其尽快同意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无限制地进入伊拉克任何地点,包括总统府。然而伊拉克拒绝了巴特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