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316100000064

第64章 清朝卷(3)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枉凝眉》(第五回)

【鉴赏】原诗中有阆苑仙葩:阆苑,传说中仙人的园林。仙葩,即仙花。这里指林黛玉。美玉无瑕:瑕,玉的疵纹。这里指贾宝玉。这是作者曹雪芹对《红楼梦》两位主角林黛玉与贾宝玉恋爱悲剧的咏叹。赞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他们在人世上奇遇,偏又无缘结为夫妻,只不过成了他人眼里的水中月、镜中花的虚幻罢了。同情他们“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现今人们引这三句话,多用作讽刺意义。

【原诗】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红豆词》第二十八回

【鉴赏】为心上人而流淌着不尽的相思血泪,为心上人而抛撒着无尽相思的红豆。为心上人洒泪,为心上人憔悴,为心上人相思。这句诗描写一份刻骨铭心的恋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难以忘怀。

【原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鉴赏】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所题的诗,感叹自己所写的红楼梦,看来全书都是荒唐的言辞;但在这些言辞背后,却隐含着一把辛酸痛苦的眼泪。通常嘲弄他人作品的胡言乱语,或谦称自己作品的平凡,都可以用“满纸荒唐言”来形容。若是说在自己作品的深处,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痛楚,就可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来表示。

【原诗】见“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出处】清·曹雪芹《黛玉葬花辞》

【鉴赏】现在我在这里葬花,人家都笑我痴傻;但是有谁能知道,他年我死后,又是哪一个人来葬我呢?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感伤花落而葬花,不禁想到自己身世的哀怜,更叹息生命有限,人事无常。

【原诗】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十二史曲第九[聪明累]

【鉴赏】机关:心眼,这里是指权术和诡计。卿卿:古时夫妇或朋友间的昵称。原曲意思是:把所有的“机关”都用上,真可谓聪明绝顶了;但到头来反而为聪明所误,连自己的性命也被算进去了。这是对红楼梦中四个旧式家族代表人物之一王熙凤的真实描绘。她耍弄权术,重利盘剥,狡诈毒辣,谋财害命,妄图总揽一切,统治一切。到头来上下埋怨,众叛亲离,恼羞成怒,郁闷而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话,现今常用来嘲笑、讽刺那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物,指他们耍阴谋,搞诡计,自以为得逞,到头来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得身败名裂,成为人们的笑柄。

【原曲】开头两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出处】清·龚自珍《漫感》

【鉴赏】带着一枝箫、一把剑,仗义行走江湖,本是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如今十五年都已过去了,当初的狂名也全让我给辜负尽了。作者描写自己当年一心行侠江湖,如今却失意、落魄,当年的壮志豪情早就给消磨殆尽了,“一箫一剑平生意”形容少年豪侠、意兴风发的豪情。“负尽狂名十五年”常用来形容那些早年颇具盛名,后来却平淡无奇的人。

【原诗】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九州生气恃风雷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鉴赏】这句诗读来真有雷霆万钧之感。“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意思是:整个国家需要有蓬勃的生气,这要靠雄风雷动,才能振作奋发。九州:是指中国,占人分中国为九州。青词:道士祭神时,献给天神的祝祷文。作者感叹:满清政府的阴沉暮气,以及僵硬腐化的制度扼杀了许多的优秀的人才,使得作者龚自珍当时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改革心愿无从实现,所以他便盼望出现一阵大风雷,冲破一切腐败的旧势力,以风起云涌的声势,带动全面的改革,激起无穷的生机。“九州生气恃风雷”也用来描写志士豪杰的雄风英气,急切盼望突破现状,扭转局势。原诗是说:要使国家生机勃发,必须来一场暴风雨加以震荡,像目前的死气沉沉,实在令人悲哀;我祈请老天爷重新震荡,降下有用的人才,更不要只有责备而把人才埋没了。万马齐喑:喑,喉哑,意思是千军万马都哑然无声。现代人常引用“九州生气恃风雷”以表示大破大立的决心,以振作的精神革新事业。此诗末还有一个绝妙的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

【原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难再得始为佳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鉴赏】这句诗的背景故事是:汉武帝时,乐师李延年为武帝唱一首《佳人歌》,并以“倾国倾城”的句子形容其妹的美貌。后来,李延年妹妹入宫,果然为武帝宠幸,在她死后,武帝还是对她思念万分。龚自珍便根据这个故事,写下了这句诗,认为人之所以“始为佳”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难再得”。不仅对人是如此,对其他的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往往在当初拥有它时,人们总是不加以珍借;一旦失去,才发觉它的美好与珍贵,可是追悔已来不及了。

【原诗】拊心消息过江淮,红泪淋浪避客揩。千古知音汉武帝,人难再得始为佳文字缘同骨肉深

【出处】清·龚自珍《杂诗》

【鉴赏】朋友聚在一起谈心论道,由于对文字的共同爱好而结成知己,这份感情就像兄弟骨肉间的感情一样真挚、深厚。文友相交,文字结缘,意气相投,情同骨肉。对某些人而言,拥有这样一份深挚的情谊,的确可以终生无憾了。

【原诗】多君蛑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天涯握手尽文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鉴赏】在这远离京城的天涯一角,一起握手相谈的,全都是一些擅于写作的文人呢!作者描写自己浪迹关山,心底原有的多少凄苦悲凉,全都在文人诗友的论文谈艺与饮酒欢笑中,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原诗】使君谈艺笔通神,斗大高阳酒国春。消我关山风雪怨,天涯握手尽文人。

亦狂亦侠亦温文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别黄蓉石比部玉阶》(蓉石,番禺人)

【鉴赏】不是我特别喜爱逢人就夸赞你,实在因为你的为人,有狂气,有侠情,却又温文儒雅。作者代借这两句诗描写自己对友人黄蓉石的衷心赞美。黄蓉石的亦儒亦侠,堪称是中国传统书生的典型。

【原诗】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但开风气不为师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鉴赏】这一句诗上承“一事平生无齿奇龁”,意思是说:我生平只有一件事,没有人能拿它来当做攻击我的藉口,那就是我只以著书立说来开启一代风气;从来不收学生或以老师的身份招党聚众。齿奇龁,读作以何,是指牙齿相咬,引申为攻击他人。“但开风气不为师”这是龚自珍的名句,常用来赞美那些开创时代风气的人,能够引导社会走进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原诗】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一事平生无齿奇龁,但开风气不为师。(原诗作者自注:予生平不蓄门弟子美人才调信纵横)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鉴赏】作者在这首诗下加注:“友人访小云于扬州,三至不得见,愠矣,箴之。”说明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的劝诫,也是作者对小云的才情骨气的赞美。这句诗语译是:那美人的才情格调,高雅超绝,不受任何拘束。原诗中的非将此骨媚公卿:是说这颗心不会用来取悦公卿大臣。“美人才调信纵横”通常用来形容有才气的人,他的特立独行与卓然不群。

【原诗】美人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筵拜盛名。一笑劝君输一着,非将此骨媚公卿。

美人如玉剑如虹

【出处】清·龚自珍《夜坐》(其二)

【鉴赏】美人貌美有如白玉,宝剑发光有如长虹。这一句诗可用来形容英雄美女的神采焕发,技艺超群;也可形容才子佳人的文采风姿,才情卓越。一般武侠小说,最喜爱用“美人如玉剑如虹”这一句诗来形容江湖儿女的侠骨柔情。

【原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三○

【鉴赏】千百年来,陶渊明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像松和菊那样的清高。但是,你们可不能相信诗人表面上的平淡恬静,事实上,他的作品风格却有三分之二像诸葛亮的《梁甫吟》,三分之一是像屈原的《离骚》。一般人都以为陶渊明隐居田园,生性淡泊;而作者龚自珍却认为陶渊明实际上颇具政治抱负,一心记挂天下苍生。“二分梁甫一分骚”常用来形容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的知识分子。

【原诗】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出处】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鉴赏】少年时代意兴风发,可是英雄也会衰老,到那时不住在温柔乡,又能住到哪里去呢?住:是指迷恋,留住。汉成帝宠幸赵飞燕姊妹,曾说过要终老温柔乡的话。因此,一般温柔乡都是指女人。“温柔不住住何乡”常用来形容对女色的贪恋沉迷。马君武有一首诗:“温柔乡是英雄冢”,意义也与此相仿。

【原诗】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著书都为稻粱谋

【出处】清·龚自珍《咏史》

【鉴赏】读书人最害怕听到有关文字狱的事,明知写文章容易惹祸生事,奈何读书人一无所长,终日忙着写书,全都是为了谋生而已。清朝政府为压制汉人的反抗,屡兴文字狱,大举捕杀汉族的读书人。作者这首诗是描写自己在异族统治下的悲伤心事,也是借咏史来发抒对清廷统治的不满。“著书都为稻粱谋”一方面是表示读书人生活艰困,必须依赖写作维生;一方面是说明写书只是为了谋生,并无其他意义。这一句诗也可用来讽刺那些毫无理想志向却偏爱舞文弄墨的无耻文人。

【原诗】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候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别黄蓉石比部玉阶》

【鉴赏】你待人的肝胆真情,就像秦时的明月一样高洁;你为我送别的情意,有如岭上的浮云一样绵长。岭上云:岭上的云雾缭绕,比喻情意的深长缠绵。秦时月:用来比喻人格的高洁,富有古代的忠义豪情。“照人胆似秦时月”常用来赞美忠肝义胆、重义气、尚豪侠的人。

【原诗】见“亦狂亦侠亦温文”。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出处】清·龚自珍《投宋于庭翔凤》

【鉴赏】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很幸运地与你握了一下手,使我的衣袖直到三年后还留有香气。描写对某人的敬仰尊崇,一次握手,衣袖三年留有余香。“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两句诗,常用来形容某人得到一份难得的宠遇,自觉受宠若惊,异常欣喜。

【原诗】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清·龚自珍《离京》

【鉴赏】那些凋谢的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即使落到地上化为春泥,还是依旧护持着枝上的花朵。作者原诗是在说明:他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使与“她”分离,也会化作春泥,依旧爱恋着“她”。现今有不少多情男子,爱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来形容他对心上人执著不变的爱意。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出处】清·谭嗣同《有感》

【鉴赏】这首诗的作者谭嗣同是戊戌政变中被杀的“六君子”之一。此诗是他在甲午战败后,见民族危机日甚,极感痛苦而作。四万万人:清朝曾作过一次户口统计,四万万是个大概的数字。这里指全国人民。原诗的大意是说: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排遣我心中的哀愁,真想要对着苍天痛哭一场!四万万人同时落泪,我们祖国将要沦亡了啊!神州即将陆沉,不知将要掉到天涯海角哪里去啊

【原诗】世间无物抵春愁,舍向苍冥一哭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出处】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鉴赏】我自己横拿着刀,仰天大笑,我的一片肝胆忠心,只有那两位英雄最了解。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失败后遇害的六君子之一,梁启超与他是至交好友。变法失败,梁启超劝他一起逃走,他却决心留下,以一死报答君恩,并劝梁启超暂时远走他方以图将来。谭嗣同以这首绝命诗,描写自己的心志,诗中洋溢着一片慷慨激昂的豪情。两昆仑:有的人说是梁启超和康有为;也有人认为是谭嗣同的江湖知己胡七和王五。

【原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人人要结后生缘,依只今生结目前

【出处】清·黄遵宪《山歌》

【鉴赏】后生:是指来生、下一辈子。依:就是我。原诗作者黄遵宪作了好几首山歌,这首山歌只是其中的一。首。这两句诗是说:人人都想要来生再结姻缘,而我只愿今生就能结合眼前的姻缘。来生太飘缈,来世亦太虚幻;诗人不愿空待来生,今生有缘,今世相结,情愿今生今世永远与情郎相依相随,何必管来生呢

【原诗】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

中年岁月苦风飘

【出处】清·黄遵宪《海上杂感》

【鉴赏】作者感叹自己长年浪迹异乡,人海奔波,大好岁月白白度过,飘泊的人生实在是痛苦不堪。

【原诗】中年岁月苦风飘,强半光阴客里抛。今日破愁编日记,一年却得两花朝。

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

【出处】清·黄遵宪《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