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阳光下的罪恶:骗术大揭秘
7311400000010

第10章 伸向亲友的黑手——传销骗术(1)

幻想着一夜暴富的人实在太多,而站在金字塔尖的人又实在太少,所以,大家拼命往上面挤。

传销骗术在家可以当老板

因轻信“在家创业”的高薪诱惑,登录网站并留下联系方式,随后便几次三番被所谓的“创业指导”骚扰。

张先生收到一份“在家创业”的传单,上面号称是一个“总价值450亿美元的网络营销行业”,可以自己在家当“老板”。因为好奇,他便登录了传单上留的网址,完成了注册,留下了自己的信箱和手机号。

不一会儿,他就接到了一个隐藏的号码打过来的电话,一名自称创业指导的男子跟他确认了注册信息后,给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过来一份“创业手册”,并留下一个链接,只能在三日内登录。

张先生点开了这个链接,按照对方提供的“代号”和“密码”进行登录,随后出来的网页先是将这套“在家创业”的模式鼓吹一番,号称让人在6个月到1年半以后每个月收入达到2000—20000元。最后出来的网页上,要他将90元钱汇到一个工商银行账户内,方可获得“训练工具”和“教材”。

张先生立即想到了类似的办假证的骗局。随后,张先生便关闭了网页,不理会这件事了。

谁知,接下来的两天,自称“创业指导”的那名男子又给张先生用隐藏号码的电话打了两次电话,催他迅速汇款,张先生都没有理睬。

张先生想在他们提供的网站上找地址和联系方式,但什么都没有,不得不怀疑这是个骗局。于是张先生在网上发帖子求助,一名网友以亲身经历告诉他,这套号称“美国在家创业系统”先用高薪吸引人,随后诱惑对方一次次购买工具、接受培训,去发展下线。该网友在历经8个月、投入10000多元后,却没有获得任何回报,最后发现是个骗局,其实就是网络传销。

随后的几天,“创业指导”依然缠着张先生,继续给他发送短信和电子邮件,张先生感觉到非常厌烦,同时后悔自己不该轻信天上掉馅饼,给自己惹来麻烦。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非法传销者利用网络这一特征,借助高科技、电子商务等名义,遮人耳目,大搞“空手道”。从传销传统的实物产品发展为纯粹以发展会员获得奖金为目的,有些付费方式都是网上支付,完全“电子商务化”了。

陌生短信勿轻信

小汪接到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称“××日产人才中心”网站上有××日产汽车公司的招聘消息。小汪急于找工作,就在网站上投了简历。但他没想到,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其实都是引诱他一步步走进传销窝点的陷阱……

小汪接到一陌生人发来的短信,称××日产汽车公司招聘汽车专业相关工作人员,待遇优厚。小汪是汽车制造专业毕业的,就在该公司网站上投了一份自己的简历。

一自称是该公司工作人员的男子通知他上网参加笔试,小汪在对方提供的网站上下载了试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答案发给对方。不久,有人打电话告诉小汪笔试合格,让他在下午2点接受公司工作人员的口试,依据考试成绩决定他是否能够胜任工作。

果然,当日下午2点左右,小汪接到一女子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已经通过了公司的应聘,如果愿意到公司上班,要在14日前到某培训基地接受培训,逾期将被视为弃权。小汪“受宠若惊”,眼看着好运即将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也没仔细考虑,马上购买了车票。

此时,沉浸在幸福中的小汪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传销人员设下的圈套中。

小汪到了火车站,一自称××日产公司培训基地主任的男子前来迎接,将他带到培训基地宿舍楼。在楼上的房间里,小汪看到二十几个年轻人正在听课。培训基地主任说这些人都是参加培训的新员工。

第二天早上,培训基地主任来到小汪房间,叫他前去听课。在课堂上小汪发现,这里所讲的课程与汽车专业知识根本不相关,全都是销售方面的事情,周围人的脸上都是狂热的表情,小汪这才意识到自己落入传销组织的陷阱了。

想到这里,小汪马上要求离开。培训基地主任留给他两句话,一句是“做不做现在不能由你做主了”,另一句是“等你通过学习彻底了解了这个行业再做决定吧”。

接下来几天的学习过程中,小汪认识了几个与他谈得来的年轻人。他们中有大学讲师,有归国留学生,有研究生,还有退伍军人。和小汪相同的是,这些人都是通过网络招聘被骗来的。

随后,不断有人动员小汪购买一种3800元的商品,以便成为该传销组织的会员,但每次小汪都表示拒绝。多次拒绝以后,小汪被禁止外出,该组织一名男青年被派来专门监视他。

4天后,看到小汪很坚决,怕闹出事来影响整个组织,该传销组织的头目派人把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警告他不许将这边的事说出去。

事后,把整个事件串起来一琢磨,小汪才明白过来,最初发来陌生短信的其实就是传销人员,等他把自己的信息放在××日产公司的网站上后,传销人员再给他打电话骗他参加考试,以××日产公司的名义招聘他,最终把他骗去做传销。

传销组织已开始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行骗。为此,提醒大家在求职时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获取招聘信息,以免上当受骗。万一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传销,请尽量寻找求救方式,可以拨打当地110或者通知亲属,避免发生不该发生的悲剧。

有财大家一起发

陈先生接到以前的同事张三的电话。张三告诉陈先生,他在河南经营水产生意,生意非常好做。只要五六千元的本金,如果经营得好,一年就能赚10万多元的利润,就算经营得不好,一年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所以,他邀请陈先生去河南一起发财。

刚开始,陈先生对张三的话并不感兴趣,没有听从张三的建议——去河南“发财”。后来经不住张三说打下手就有月工资3000元(包吃住)的诱惑,陈先生还是决定去了。

陈先生刚在河南的汽车站下车,张三和一名温州人就已经等在那里了。张三告诉陈先生,温州人是带他入行做水产生意的前辈。吃完饭后,他们会把他带到住处,那里集中了10多名经营水产生意的客商。

陈先生在吃饭的时候及去住宿地的途中,张三和温州人的一些举动使他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快到宿舍的时候,温州人打的一个电话使陈先生起了疑心。温州人打电话告诉在宿舍的人,陈先生快到了,请所有人一起来迎接陈先生。那时陈先生就想:对我一个陌生人,这样的热情太奇怪了!回忆起电视上播放的传销新闻,陈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骗局。

在发现自己可能遭遇骗局之后,陈先生就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在进入传销窝点之前逃出。因为一旦进去,他就可能失去人身自由。就在这个时候,陈先生发现前面有一家洗浴中心,于是,陈先生就对张三他们说:“天气太热,坐了一路车,我要洗个澡。”张三他们则劝陈先生可以到宿舍洗。不过,由于陈先生的坚持,他们还是同意了,并准备陪陈先生一起洗。就在他们脱衣服时,陈先生以买肥皂的借口走到外面。在出来以后,他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外跑,并且马上乘坐出租车前往郑州。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在途中陈先生还换了一辆出租车。而面对张三途中不断打来的询问电话,陈先生一个也没接。回到家后,陈先生打电话质问张三为什么要骗他。张三说:“我的确不是做水产生意的。他们都是这样拉人的,如果刚开始就说明我们在干什么,被拉的人一定不会来。我虽然骗你,但是不会害你的,干这一行的确能赚很多钱。”

当你接到邀约电话时,传销者会讲自己干得如何如何好,某某公司正招人,你要求他告诉你所说公司的名称、经营项目和电话号码,不愿留者即有疑点;若留下电话号码,你可以拨通对方所在地的114台查询有无此公司,或通过电话联系当地工商部门,查询有无此公司及该公司的经营范围。

传销者发展下线的目标是亲朋好友,俗语说得好:虎毒不食子。为何他们却频频在亲友中下手?其实,在传销者看来,这种行为根本不是欺骗,而是把发财机会留给亲朋,一起发财,“要不是亲戚朋友,一般人我还不介绍呢!”

墓穴也能被传销

一些外省市公墓单位租用大宾馆为办公地点,炒买炒卖、传销尚未建成的塔陵和骨灰存放格位。他们以招聘业务营销人员为名,以高额回扣或投资保值增值为诱饵,办所谓投资咨询培训班或称新闻发布会。

目前一些传销商,大都人为地设计或谎称国内著名塔陵、福位价格涨幅调查,给出骨灰存放格位涨价升值表,如1999年初2800元、2000年初5500元、2001年初5950元……还在传销宣传资料中,将购买骨灰公墓、骨灰存放格位与银行存款、债券、邮票、期货、黄金、房地产相比,自夸回报率最高可达到300%,不存在贬值的可能性。然而,从物价部门批准的殡葬单位现行的骨灰存放格位价格看,每年最低的存放费只要18元,中档为26元,最高的也不过87元。按国家民政部规定每一存放周期最长为20年,同样的骨灰存放格位分别只需花费360元、520元和1740元;如按国有土地使用期最长70年计算,也分别只需花费1260元、1820元和6090元。况且传销的骨灰存放格位,每年还要收取上百元的管理费或其它费用。如果购买后真的是自己亲人使用,这些附加费用,再加路途费,花销极大,还有何保值增值的可能?

依据民政部的有关规定,购买骨灰墓穴或骨灰存放格位必需凭当事人提供的安放者在殡仪馆火化的证明或骨灰存放证,经严格的销售登记制度,方可办理购买和使用,并取得规范合法的安葬安放手续,包括安放证和由市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殡葬服务专用收据,严禁销售活人墓或骨灰存放格位及建立家族墓、宗族墓、“寿穴”。

“网恋”原来是陷阱

小勇家住四川省,原在当地县城一家普通的私营企业打工。和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小勇既有对未知大千世界的无限憧憬,也有青春少年对甜美爱情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