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海盗之谜
7311100000009

第9章 盛世海盗的维京时代(5)

格陵兰岛面积2,166,086平方千米,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名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再比较一下,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10倍的不列颠岛,约为美国面积的四分之一。

格棱兰岛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充满着春意。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交通也很困难。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是一个差异很大的岛屿:夏天,海岸附近的草甸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黄色的罂粟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但是,格陵兰岛中部被封闭在巨大冰盖上,在几百公里内既不能找到一块草地,也找不到一朵小花。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10世纪的时候,不安分的北欧人来到了这里。

公元982年,维京人的头领红发埃里克因谋杀罪被判处流放3年,必须离开冰岛。于是他决定西行。他出发的时候心里到不是一点没底,有个移民曾经在一次风暴中偶尔到达或者发现过一片土地。当他刚刚看到这片土地底时候发现除了浮冰就是荒凉的海岸,显然不适合居住。于是就继续西行,绕过法维尔角之后,向北部行驶,终于发现了类似他们祖籍地带的宜人的峡湾,看起来土地非常肥沃。他还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令人喜爱。

于是这位老兄马上又回到了冰岛,向大家夸耀自己发现了一片神奇的土地,他将这块土地命名为“格陵兰岛”,意即“绿色之地”。他宣称这是一片青葱翠绿的肥沃土地。于是这个地球最北最冷没有人烟的岛屿,有了一个欺骗欧洲无数人的名字“绿岛”,目的是吸引更多移民,正如红发艾力克在他的航海日记中写的:假如这个岛有一个动人的名字,那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定居。

来年春天,500名冰岛维京男女,乘坐25艘船向格陵兰进发,大家的心情与稍早中华同胞带着菜刀冬瓜远征美利坚差不多,船上甚至装载了建筑房屋的材料和家畜。出发时的万丈豪情并没有保证一路顺风,25艘船只中只有约15艘到达目的地,其余的因为浮冰和北大西洋上的风暴而沉没。

侥幸生存的殖民者在格陵兰岛建立了几个定居点,很快就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格陵兰岛纬度太高,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2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没有冰层,岛上的铁矿、木材都非常缺乏,维京人很快陷入困境。直到公元1000年,这里的居民不过3000人,生活在大约300个农庄里。

在小冰川纪来临之前,格陵兰确实也有过一段不错的日子。岛的南端和西端的局部地区不仅有草原,甚至有树林,欧洲人在这里开辟了牧场和农场,与冰岛和北欧通商,陆续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拓荒,还在1386年以主人的身份带着整个格陵兰岛臣服于挪威。

随着小冰川纪的来临,这里越来越冷,森林和矿产也被使用殆尽。大约从公元13世纪起,挪威移民开始和扩展中的因努伊特图勒文化(约于1100年出现在格陵兰北部)相互影响。然而,主要由于格陵兰的气候变冷,挪威殖民地于公元14世纪衰落,公元15世纪完全消失。“绿岛”这个诗意的名字并没有对命名者表现出任何的亲热与仁慈,这批欧洲开拓者在500年后的小冰川纪中全族灭亡(又说全体离开,总之是找不到一个北欧人了)。

公元992年,红发埃里克的儿子埃里克森率领35名男子离开格陵兰岛,起航向西航行去寻找新的土地。埃里克森发现了美洲,到达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海岸,并向南到达纽芬兰岛。次年,埃里克森返回格陵兰岛,并宣布了他的发现。此后,也有几队维京人到达新大陆,不过由于和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生冲突,不得不离开那片土地。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哥伦布再次“发现”了这片新大陆。

随后艾力克的兄弟托瓦尔德也到了美洲,还跟当地的印第安人干了仗。公元1020年,另一个维京首领带领600名男女也到了美洲。最终发现,寒冷和印第安人的骚扰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忍受了3年之后就打道回府了(纽芬兰遗址也证明殖民者在当地的生活时间不超过25年)。从此,美洲在欧洲人的记忆中也消失了。

浪子回头——维京人与基督教

西方的书里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有趣情节:遇到紧急状况比如吸血鬼以及其他涉及到邪恶力量的侵犯时,主人公总是能及时地躲到教堂里躲过一劫。由此可见西方人对基督教和对上帝耶稣的信任。

然而事情到了维京人这里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维京人在9世纪向海外扩张时还是“异教徒”,崇拜传统日耳曼宗教中的神灵,例如丰收神弗雷、雷神索尔和战神奥丁。奥丁是北欧阿斯神族的至高神,诸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王、战神、权力之神、魔法之神。在南方如日耳曼地区他的名字念成胡顿(Wotan)。风(Wind)、木(Wood)都和他的名字有关。传说他150岁左右,身材高大,失去一目,冰冷又严肃,他的皇座在神圣的克利塔斯克夫(Hidskialf)。

他肩披深灰的斗蓬,斗篷边镶着闪耀的星辰,头戴蓝如晴空的阔边帽子,反映着天际夕阳的余辉。他曾冒死以一人之力闯入冥界,为人类取得古文字而拥有大量知识,为此失去一只眼睛。他身披金甲,骑八足神马“斯莱布尼尔”,手持名枪“冈尼尔”,当这支枪被掷出时会发出划越空际的亮光,地上的人称之为“流星”,这支枪投出后必定命中。这枪是神圣的,一旦对着此枪发誓,便不能再反悔。这就是后世流传的对流星许愿的由来。他的手指上还戴着财富的象征——指环,这指环每隔九天便会复制一次。其宫殿被称作“金宫”。他的座骑毛白胜雪,有八只脚,是神骏的天马,名叫“斯莱布尼尔”。奥丁双肩上栖息着两只大的乌鸦,一只叫“海吉”,代表“思维”;另一只叫“牧林”,代表“记忆”。这两只大乌鸦每天环绕世界飞行,然后把所见所闻,毫无保留地向奥丁报告。奥丁的脚边同时躺着两只大狼,一匹叫“格利”,代表“贪欲”;而一匹叫“扶雷奇”,代表“暴食”。奥丁把人们献给自己的肉全投给这两匹狼吃。他居住在“瓦尔哈拉”的神殿中,让女武神收集死者的魂魄,为终末之战“饶纳诺克”即“诸神的黄昏”做准备。

这就是维京人所信仰的神,正是因为他们坚信,如果英勇战斗,死后就会进入“瓦尔哈拉”。因此,上帝和基督教在他们眼里就成了典型的异教,上帝的光环也只剩下了教堂里让人眼红的金银神器。于是,在维京人出现的时候,对基督徒来说,教堂的尊严和保护性荡然无存。上帝把他们抛弃了。

在流传至今的编年史和教士的手记中维京人留下了大量亵渎上帝的“罪证”。一位英国教士的手记中提到:“当时,大地卷起了旋风,天上的雷声隆隆作响,在闪电中出现了一条巨龙。维京人手持刀斧来到林第斯法恩的教堂,在疯狂劫掠时,将所有的东西都糟蹋殆尽。他们肮脏的脚印玷污了圣地,他们在神坛下使劲挖掘,抢走了教堂的所有财宝。他们杀死了一些教士,临走时,又捆绑走一批教友,教友们被迫赤身裸体,受尽了屈辱,有一些则淹死在海里。”

一个教士写到:“船只的数目不断增加,维京人有如潮水般铺天盖地地涌来,到处都有基督的信徒遭到杀戮和劫掠。”查理曼大帝的宫廷学者,同时也是牧师的阿尔昆描述维京人说:“像大街上的畜粪一样,在上帝的殿堂里玷污圣徒的身体。”一位法国教士则记载:“我们在睡梦中醒来,恐怖地发现,我们这些虔诚的忠实信徒可能已经被上帝抛弃了。”

维京人第一次劫掠教堂是在8世纪的时候,公元793年6月8日。来自挪威的维京人洗劫了英格兰东岸中部的诺森伯里亚的林第斯法恩岛,而海盗们的目标正是岛上那座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教堂。这次劫掠不仅标示了维京时代的来临,也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极其痛苦的回忆。

据记载,在这一骇人听闻的突袭事件发生之后,从公元793年至795年春天,这两年成为海盗们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北欧海盗又连接不断地袭击了许多毫无防备的修道院和教堂,而教士们怀着莫可名状的悲愤心情,把维京人对上帝的冒犯一笔一笔的记录在案。贾罗、蒙克威尔穆什、雷奇、圣帕特里克修道院和圣高伦邦修道院,这些修道院全都位于北海和爱尔兰的岛屿上。

但是海盗们显然不知道他们自己正在干什么,期待中的基督徒没有等到他们的悔改,洗劫的范围又进一步地扩大了。

在欧洲人的震惊中,维京人表现得十分无辜。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震惊的,再说他们也不是故意去冒犯上帝的,他们只是不相信上帝存在而已。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神灵。

因此维京人在教堂里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教士们,将他们砍倒在地,活着的则用绳索捆绑起来,许多教士刚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甚至来不及穿上衣服,就这么赤身裸体地遭受到了羞辱。维京人对教堂的洗劫十分彻底,几乎是挖地三尺,神坛被掘得面目全非,能够搬走的东西全部被搬到了船上,而那些无法搬走或是他们不感兴趣的,则被毁之一炬。

在此后的整整300年里,维京人以他们特有的传统方式向上帝表达着他们的信仰。教堂里的所有圣物,无论是纯金铸造的十字架,还是镶嵌着宝石的福音书,都被维京人拿回北欧的老家。

基督徒们一直等待着上帝的显灵,然而终究还是绝望了。正如一位法国教士所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上帝遗忘了。在终于认识到上帝已经把拯救他们的任务留给了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开始了有组织的反抗,如蒙克威尔穆什修道院就在一次有组织的抵抗中,击退了那些野蛮的维京人,保护了教士及信众的生命。

事实上,当时的挪威维京人对基督教本身并无特殊的恶意。他们之所以把劫掠的目标定为教堂和修道院,有以下几个原因。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当时的北欧海盗还处于蒙昧时期,他们没有把教堂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也从来没有受到不应进攻这些毫不设防的圣地的道德和教义上的阻挠这一个原因之外,还有几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海盗们对修道院中的财宝垂涎不已;其次是海盗们袭击教堂时,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教士和信徒,他们从来没有因抢劫而受到抵抗,所以尽可以屠杀修道士,或驱使他们成为奴隶。再次,由于第九世纪的道路非常缺乏,所以维京人能够集中对付富裕的城镇或修道院;他们可以迅速地登陆且制服任何的反抗,并在任何有组织的武力赶到之前,便运走俘虏和劫掠品。

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维京人渐渐地消却了野性,被基督教湮没了。强盗的斧头毕竟无法和上帝的力量相抗衡,维京人征服着,他们高傲地将欧洲大地踩在脚下,可是基督教却慢慢地侵蚀了他们的灵魂,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他们融入了曾经被自己征服的文化——征服者变成了被征服者。

完成这一项工作绝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期间涉及到信仰、欲望、未来的方向与茫然中的选择,而且年代久远旷日持久——这就是欧洲人早期的认知。

也就是说,欧洲人认识到,要想感化这些北方强盗,他们还需要等待更久。

300年之后,到了11世纪的时候,维京人中的很多已经在基督教的地盘扎下根来。他们很快就入乡随俗,并且与当地人通婚,甚至皈依基督教。比如法国的诺曼底公爵与法国国王达成协议,取得诺曼底的领地,同时皈依基督教。在英国,阿尔弗雷德大帝也与维京人有类似的协议。他划定丹麦律法区,让给维京人居住,同时也提出条件,那就是这些人要皈依基督教。

而在俄罗斯,斯维亚托斯拉人的儿子弗拉基米尔与拜占庭联姻。拜占庭国王于公元988年拜访了俄罗斯的统治者,把妹妹嫁给国王弗拉基米尔,条件是弗拉基米尔信奉基督教。弗拉基米尔基于政治考虑接受了这项建议,于是在俄罗斯的赫尔松(Kherson)受洗。他用武力胁迫国民接受基督教。很快地,大批希腊东正教教士进入俄罗斯。斯堪的纳维亚人迅速融入这新的文化。

海外的维京人回家探亲时把基督教的福音也带了回去,斯堪的纳维亚的首领和国王认识到基督教有助于巩固政治稳定,于是这种新的宗教渐渐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兴起,一些首领甚至先于国王皈依基督教。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生根发芽的决定性事件是丹麦国王哈拉德蓝牙在公元960年将“官方”信仰改为基督教,挪威在公元995年也紧跟其后,瑞典在其后一个世纪也成为基督教国家。

自挪威改信基督教之后,海外殖民地如奥克尼、法罗、冰岛和格陵兰也纷纷跟进。其中部分是因为这些殖民地本身船只不多,贸易往来依赖于挪威的海运,另外由于挪威本土已经成为基督教国家,这些殖民地就无法继续以异教徒自居。例如挪威国王欧拉夫一世皈依基督教后,下令挪威人不得与冰岛异教徒进行贸易,并扬言如果冰岛不改信基督教,就将人质致残或杀死。公元999年夏天,冰岛议会同意并宣布立基督教为国教。大约在同一年,红发埃里克的儿子莱夫埃里克森也把基督教引入格陵兰。

随着各主要维京人国家部落向基督教的皈依,维京人,这一让欧洲人心惊肉跳的海盗民族,渐渐融入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文明中,终于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