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7311000000036

第36章 李世民的功臣良将(5)

贞观六年即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摆筵席,宴请老部下,尉迟敬德也在邀请之列。古人很讲究礼仪,宴席的座次是按身份高低排列的,尉迟敬德发现有个自己讨厌的人席位居然在自己之上,火马上就上了脑袋,上前质问:“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上面!”当时在场的文武大员忙上来劝解,尉迟敬德怒气当头,前来劝架的李道宗迎头受了他一拳,弄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李道宗可是李世民的堂弟,这时的李世民哪里看得过去,一气之下罢宴离场。事后李世民找尉迟敬德谈话,说你的功劳我心里面有数,我希望咱们君臣和睦融融的;我以前一直嘲笑刘邦心胸狭窄,容不下立过汗马功劳的大臣,但是今天看到你这样,才发现刘邦杀韩信也是迫不得已。这次我可以开恩原谅你,你好好想想吧,不要再犯了。

被李世民教导后,尉迟敬德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从此之后似乎变了一个人,逐渐收敛自己的行为。

贞观十一年即637年,李世民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袭刺史。册封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并且改封为鄂国公。贞观十三年二月初七,当时尉迟敬德担任鄜州(今陕西富县)都督,李世民跟尉迟敬德说,大臣们都说你要造反,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尉迟敬德听后十分气愤,说我曾经帮陛下南征北战,现在天下安定了,我功高盖主,自然会有人更加怀疑我要造反。一边说一边脱掉衣服,露出战斗中留下的伤疤。李世民看着尉迟敬德身上的伤疤,又想起他对自己的多次救命之恩,不由得痛哭流涕。一边哭一边说,我从不怀疑你啊,所以告诉你这些。一时间两人哭作一团,着实令人感动。后李世民说要把女儿嫁给敬德,尉迟敬德推辞说,我妻子虽然丑,但一直患难与共,我虽是莽夫,但也懂得富贵了也不能丢下老妻的道理。李世民只好作罢。尉迟敬德不忘本的品质,让李世民对其更加赏识。此后,尉迟敬德又出任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都督。

贞观十七年二月,尉迟敬德请求回家养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每隔五天才上一回朝。二十八日,唐太宗让人把二十四个大功臣的画像画在凌烟阁上,样子跟真人的大小一样,其中就有尉迟敬德,排名第七。

尉迟敬德最后一次上战场是在东征高丽的时候,回来后,尉迟敬德仍然回家养老,不问世事。戎马半生的尉迟敬德晚年跟李世民有一拼,也开始幻想长生不老,炼制丹药。同时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谢绝见客,竟然有十六年的时间不跟外面的人来往。唐高宗显庆三年即65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家中去世,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四岁。

一代英勇善战的名将从此安息。留给后人的是他永远说不尽的骁勇和无畏,还有忠诚。

(第六节)勇武绝伦秦叔宝

姓名:秦叔宝

生辰:571年

忌日:638年

籍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镇压起义显神通

秦叔宝出生在一个父辈为官的家中,祖父在北魏时期曾担任过广年县令,秦叔宝的父亲曾在北齐王府里当过书记官。他长大后,人家称赞他“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

秦叔宝最初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帐下担任亲兵。后来跳槽到了张须陀帐下,镇压各地叛乱。当时张须陀手下只有一万多人,而起义部队的人数是他的十倍。张须陀在跟对方僵持十几天后,眼看着就要被饿死了,爱兵如子的张须陀征求大家的意见,“敌人看见我们撤兵,一定倾巢出动,全力追赶,到时候他们的大营必定空虚。此时用一千人偷袭敌人的营地,一定会成功,但这个计划十分危险,哪位将军愿意担此重任?”大家面面相觑,无人敢应,秦叔宝和罗士信站了出来,担此重任。

张须陀按计行事,弃营撤退,秦叔宝、罗士信分别带领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丛中,等待时机。敌军见张须陀撤军,马上追赶。秦叔宝、罗士信带着伏兵直扑义军营寨。对方城门大关,二人攀栅而上。敌人弓箭一块往下射,居然挡不住他们!二人翻越栅栏,一跃而下,手起刀落就解决了数十人。然后打开营门,让隋军进入,跟着四处纵火,焚烧了三十多个营栅。当时大火熊熊燃烧,敌军将领心知不妙,赶紧回救,但为时已晚。张须陀回军冲杀,斩敌无数。敌军将领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的全部作了隋军的俘虏。经此一战,秦叔宝名扬四海,声震天下。

接着,秦叔宝又跟随张须陀平定其他义军,屡建战功。在与孙宣雅对决的海曲之战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跃上城楼,打败了孙宣雅,被隋朝授予建节尉一职,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叔宝的第一个官职。但起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事儿,再怎么阻拦也是不行的。

投降李密瓦岗军

后来,张须陀与瓦岗军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决战,中了埋伏,被李密的义军团团围住。张须陀本来已经冲出了包围圈,眼见部下被困,又返身去救,四进四出,最终力竭战死,以身殉国。张须陀死后,秦叔宝率领残兵投靠了隋将裴仁基,听从裴仁基的指挥与调遣。

后来,裴仁基与瓦岗军作战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岗军,秦叔宝也顺势成了李密的手下。李密对秦叔宝和程知节十分看重,他挑选了八千名最勇猛的士兵组成“内军”,分为左右两军,分别由秦叔宝和程知节统领。主要任务是充当李密的亲卫队,李密曾说过“我这八千人可当百万大军”,可见李密对秦叔宝的赏识和器重。

武德元年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展开决战,双方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脚下杀得是天昏地暗,但最终没分出胜负。李密被箭射中,从马上摔下来,昏死过去。瓦岗军众人一看头儿死了,士气崩溃,宇文化及的大军又趁势追杀,眼见瓦岗军就要一败涂地。秦叔宝临危不乱,在千军万马中将李密抢救出来。随后,又集合散兵败将,向宇文化及反扑,终于将宇文化及击败。但是,瓦岗军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受王世充礼遇反归唐

这时,王世充就想坐收渔人之利,于是率领两万精锐对瓦岗军发起攻击。这时候李密却棋走昏招,坚持硬碰硬,在邙山与王世充的军队正面决战。王世充急于解决温饱问题,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战场上如同下山猛虎,结果瓦岗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大当家李密撇下部下,投奔了大唐,秦叔宝、程知节万般无奈之下,归顺了王世充。

王世充很赏识秦叔宝,封他为龙骧大将军。秦叔宝却不领情,很鄙视王世充的为人。于是就和程知节谋划着离开王世充,另投明主。

此时,李渊父子威名远扬,出师以来势如破竹,秦叔宝、程知节心中倾慕,决定到大唐去建功立业。619年二月,王世充军与唐军在河南九曲作战,秦叔宝和程知节假装向唐军冲击。一行几十骑跑出一百多步,一齐下马向王世充拜别,投奔了唐营。

跟随秦王平天下

秦叔宝和程知节归唐之后,被李渊指派到李世民帐下。这时,年方二十的秦叔宝和年轻英武的李世民一见如故,很快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秦叔宝被授予马军总管,程知节被授予秦王府左三统军。李世民亲自挑选千余精锐骑兵,穿黑衣黑甲,由秦叔宝、程知节等人统领,组成玄甲队,每战必为先锋,开始了扫平割据势力的征战历程。

619年,为平定刘武周,李世民率三万精兵渡过黄河,在柏壁与宋金刚军对峙。宋金刚是孤军深入,利在速战速决。李世民则再施拖字诀,坚壁不出,又派人截断宋金刚的粮道。等宋金刚弹尽粮绝的时候,再一举进攻。在尉迟敬德准备还军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的时候,事先埋伏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的秦叔宝,准备给尉迟敬德一个迎头痛击。尉迟敬德一时没有防备,双方交手之后,才发现此路唐军勇猛无敌,势不可挡,尉迟敬德左冲右突,奋力杀出包围圈,狼狈逃向浍州。秦叔宝部斩首2000余级,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唐军一面收复失地,一面继续与宋金刚对峙,到了620年四月,宋金刚快饿死了,于是撤兵回军。李世民后发制人,全力追击。唐军将士一天驰骋200里,连李世民都三天不解甲,两天没吃饭,终于在雀鼠谷(今介休西南)追上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一天之内连打八仗,俘斩数万人。宋金刚万般无奈,率领两万士兵在介休背城布阵,以最后的老本与唐军决战。

李世民派秦叔宝、程知节攻打大阵的北端,翟长孙、秦武通攻打大阵的南端。正面迎击的李世勣出师不利,李世民亲自带兵冲杀,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溃宋金刚军,斩首三千余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后来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尉迟敬德、寻相归降。

柏壁之战,河东收复,秦叔宝战功最高,李渊欣喜万分,加封他为上柱国,赏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还派人送秦叔宝一个金瓶,告诉秦叔宝,“你不顾自己的妻子儿女,远来投奔我,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如果我的肉可以吃,都应该赐给你,何况那些子女玉帛?你要以此为励,带领部下,再为大唐立新功”,秦叔宝当时深受感动,毕竟是皇上这么赏识自己啊!

李世民围攻洛阳,王世充困守孤城,弹尽粮绝,只得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分析利害后,决定联合王世充共同对抗唐军。武德四年三月,窦建德亲率十余万大军驰援洛阳,很快推进到东原一带(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李世民采纳郭孝恪等人的建议,继续用重兵围困洛阳城,自己亲率精锐步骑3500人抢占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西),阻止窦建德军西进。

五月初二,决战打响了,秦叔宝横枪跃马,手持唐军军旗,又从敌军背面杀到敌军正面。千军万马之中,纵横驰骋,勇不可挡。敌军一看完了,于是阵脚大乱。唐军一鼓作气,取得了最后胜利,窦建德被抓为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