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烈钧自述
7310800000022

第22章 誓词、宣言、讲演、祝词、谈话、文章等(4)

吾人多年奔走国事,虽鲜效可纪,此番来滇,国人对于吾人必有一种希望,滇中父老对于吾人必有一种期许。吾人对于此种期许,当然思有以副之。中国虽大,黑暗处多。西南共称护法,而真正护法者只滇、黔。现滇、黔、川既联为一气,唐会泽(唐继尧)总揽师干,吾人对于会泽,亦当然善为赞助,先谋地方幸福,用坚护法基础,再进而图大局进步。

辛亥改革,驱除胡满,还我山河,中外称庆。然执政失人,大法未立,连年戎马,民生凋敝,方切隐忧。而滇省迭次首义,护国护法,造福于国家者固无量,人民不免加重负担,闾阎即深受其痛苦。故吾人对于护法首区,尤应当加意。二十世纪以还,迄于今兹,环顾各国,罔不采国家主义、社会政策,以重民生。而立法行政,亦莫不以民意为本。吾人欲使滇南放大光明,自应尊崇民意,注重民生。进行之法,社会与个人当然自尽其力,求本身之发达,而政府维持保护以促之,其有为人民社会之力所不能逮者,则完全以政府之力,求其安全与进步。第滇南地瘠民贫,交通复不便利,人民之力既薄,斯难产有力之政府。故就滇南讲民生,与他省不同,有不得不借重外省之力与国家之力,以补助者。滇南援川援粤,卫国保民,其有裨于国与他省者已多,此后稍稍受国家与他省之酬报,亦不为过。此吾人所当留意者。今滇南政府与人民咸重民生,正筹适当办法,以获此良果,实为至幸。

苛政猛于虎,刘季入关,除秦苛法,约法三章,与民更始,而民困以苏。若政治不良,其予人民以痛苦,视自力薄弱为尤甚。故立国首宜立良法。本良法以施良政治,而造福于人民,此法治国所由盛也。会泽贤明,爱国爱滇,主持大计,维系乡邦,久为国人所钦仰,亦为滇人所爱戴。省区行政,渐称完善。然河海不择细流,其有未完备之点,吾人自当详加研究,因时陈述,藉收集思广益之效,用副滇人之期许。

我国形势,至为复杂,但现时立国,实最好机会。清政不纲,国人所最虑为印度、波兰之续者在外祸。自清室联俄,劝日本还辽东半岛后,各国纷纷借地。而各种划定势力范围,条约继续签订,国势以危。欧战甫息,大势一变,战败之国无论已,英、法诸国用兵数年,胜获虽厚,牺牲亦巨,培植元气,整理藩属,尚费经营。且顾战争之残惨,亦颇动仁慈之念。故在昔号称文明诸国,今颇渐具真面孔。曩以自由平等博爱三大主义宣扬于世界之法兰西,与今之力倡民族自决之美利坚两共和国,固为世人之敬仰,即英、日君主立宪诸国,外交方针亦一变其本来。观各国迩来对于远东态度,及两国之继续同盟,删除干预中华国事之条文,可以推知。北方各省,受满清政府之流毒,腐败势力植蒂太深,不自觉悟。中部民气开通较早,癸丑失败,北军所至蹂躏,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之恤。珠江流域,民情强劲,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粤东复多贤哲,本为国家骨干,足以矜式群伦,共维国事。然今则粤局为桂派所把持,无由自拔。吾人固不言省界者,时人多以桂派出自绿林,一切行动,无异土匪,毫无道义可言,言之固不免过甚。然其智识见解,实出他省人士之下,无可掩讳。可为人才一叹。此外足以维护国本,为前途露一线曙光者,决为滇、黔、川。虽地处两隅,交通未即完备,然民情物产,各有所长,合力图强,讵可限量。况西出新、藏、甘肃,可为之事尤多。故吾人今日欲融和西南局势,待北方觉悟,提携建树,宜从和洽整理三省入手。此时人所公认,会泽所孜孜不倦,而吾人当共努力者。

古人多重道义,今人则多背之。丙辰倡义,云阶潜赴肇庆,得桂助辽东半岛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这场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支持下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自1894年10月24日开始,到1895年3月9日结束,历时近5个月,中经鸭绿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田庄台大战,最后以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而告结束。

日军攻占旅顺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图为中日谈判现场。

任都司令,而军务院之设立维持,则滇、黔之力本多。丁巳之役,中山率海军南来,与滇军两师相策应,势力雄厚,帅府屹立,桂派本无可如何。然因解释纠纷,故国会倡改组之议,中山洁身以去。云阶来粤,陆(荣廷)、莫(荣新)宁有诚意,特利以抵制粤人耳。尔后云阶得为主席总裁,及军府之得以维系图进,实滇、黔之力。换言之,即会泽(唐继尧)、兴义(刘显世)之力,有以成就之。不然,陆氏之艳电,已足置云阶于死,此云阶所自知者。曾几何时,竟日谋压倒滇、黔。云阶在昔有刚正之名,不意其因人为善,因人作恶,而自鲜主宰,若此论数月前之局势,皆疑以云阶主持军府为最适宜。惜哉龙氏(龙觐光)寇滇,桂军拥兵后盾,云南护国第二军击龙逆于皈朝、剥隘,挺进军黄总司令(黄毓成)复击龙军白色,而广西独立宣言以出。及滇军战败龙军于北江,收复龙军于高雷,规南雄,平粤难,所赐于桂人者讵少,而桂人之于滇军则恒以怨报德。李印泉固素拥戴莫氏者,今则何如?若辈处世,夙来如此,本无足道,然不能不与世人共弃之。

癸丑后,余与锦帆、隐青、子奇、生、振洲辈,亡命南岛,游猎度日,本极无聊。会泽首义,以余之介绍,锦帆得以入滇,以会泽之任命,锦帆得以入川,以滇、黔之扶助,锦帆得以镇渝、以督蜀,赖滇、

黔两军之力,川人得以出水火。滇、黔之造福于川人及锦帆者,不为不厚。而锦帆之对滇、黔则何如?此虽半为政学会所愚惑,亦可为世道人心慨也。

冯华甫、段芝泉、王聘卿、陈二庵(陈宦,字二庵)辈,夙称项城死党。迨项城叛法,阴谋称帝,曾不瞬息,先后反颜,几成冰炭。朱益之、鲁梓楠(鲁子材字梓楠)、张君实、杨竹君,固亦李印泉之高足弟子,而所持以为羽党者,俶扰纲纪,崇尚阴谋,人咸耻之。会泽令下,而各师旅团长皆奉承惟谨。余与印泉交游素厚,亦素推重印泉,而印泉之用事,则恒逾意料。冷雨秋辈服务军府,其所以策云阶者,固足以误云阶,足以自误,然供奉颇能尽瘁,迨不见容于桂派,及政学会内部龃龉,则斥而去之。冷辈亦力谋反攻之法。人情若此,足徵以私结党,不若以公合群。且以私结党,尤虑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志士之所以不至也。

民主国与君主国殊。君主国家殆为个人所私有,共和国反是。贤者在位,群材辐辏,同心一德,庶政易举。在上者无垄断之嫌,在下者无倾轧之渐,秩序纲纪不紊,熙让可期。滇、黔、川局势宏大,吾人当力赞会泽,先立一好模范,庶足以慰国人,以副西南父老期许,而自问亦复无愧。愿与诸君共勉之。

据上海《民国日报)(一九二○年八月二日)

在厦门大学的演说

(一九二三年四月三十日)

刚才林博士(林文庆,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所说的话,兄弟实不敢当。林博士与兄弟在南洋同居多年,他对于办教育的热忱,兄弟夙所钦佩。兄弟于教育人才一端,知识浅,经验不多,不过以为国家之兴衰存亡,纯视教育之成绩为定。欧美各国对于教育,莫不特别注意。中国两千年前学术甚为发达,嗣后日趋萎縻。满清时代,更抱愚民政策。民国以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督军团变乱,内讧不已,百业凋敝,而教育尤为甚。经费为军队挪用,校舍为军队占据,因此服务教育者,不能安心研究,迫而钻营做官;为学生者,中学毕业后,即不想再求上进。今日中国文化之不及欧美,良有以也。兄弟近来经过许多地方,亲见许多学校或因战事,或因经费无着,迫而停课。今来贵校,独见诸君在此安心求学,兄弟不胜快慰。贵校既有陈先生(陈嘉庚)倾家维持,又加以林校长热心办学,希望定未可限量。兄弟有两句话同诸位说:(一)希望教员对于教育应视为终生事业;(二)希望诸君求学应求到十分,切不可达了五六分,即以为满足,庞然自大。中国的学术,非有人潜心研究二三十年,确有心得,万难与欧美并驾齐驱。还有一层,诸君能有机会去外国留学,愈多愈妙,因为一方面虽有人在国内研究固有之文化,一方面不可不多有人在外国吸收外国之文化。诸君努力前途,自强不息,兄弟有厚望焉。

在厦门大学欢迎会上的演说

(一九二三年五月)

兄弟今天适因赴看磐石炮台之便,参观贵校,谬蒙诸君不弃,开会欢迎,实深感激。兄弟奔走国事十余年,毫无建树,若言欢迎,实不敢当,只好言借此机会,与诸君作短时间之畅谈可也。

夫国家之强弱,视于人才之多寡;人才之多寡,视乎学校之多寡为断。是以教育为立国之本。欧美强盛诸邦莫不汲汲然以普遍教育为务。返观我国,幅员不下数千万里,人民达至四百兆,论教育则大学不过数十所,而中小学亦属有限;且因经费积欠,罢课索薪,充耳皆是。如此求人才之辈出,是犹缘木而求鱼也。今陈嘉庚先生有鉴于此,独慨然将辛苦所得之家资,悉数移充贵校及集美学校之经费,为毁家兴学者倡,诚古今中外不可多得者也。望诸君眼前须本此精神,而专心科学,将来则本此精神以服务社会,庶不负陈先生之初意也。

次谓欧美为科学昌明之邦,教育自可模范世界,是以我国学生,莫不争趋焉。但以生活程度过高,用费甚巨,非家拥巨资者,鲜不有半途辍学之虞。愚意莫如于国内多设高等、专门学校或大学,聘请有经验之外国科学家前来教授。殷富之学生,既可免跋涉重洋之劳,而贫寒学生,亦不至抱向隅之叹,实一举两得也。幸望诸君斟酌讨论焉。

又谓兄弟以时间不早,且尚须往闽南自治促进会应诸同志之招,是以未能久谈,甚歉。

据上海《民国日报》(一九二三年五月二十二日)

《建国大纲》跋

(一九二四年二月)

甲子孟春,哲生市长(孙科,字哲生,时为广州市市长)出示元首孙公书授《建国大纲》,嘱为题跋。盥诵之余,既仰孙公用意之深,复佩哲生继述之善,盱衡俯仰,不能无言。第组安总戎,已有题跋,勉为属草,成数百言。鄙拙无文,不免有崔灏上头之愧耳。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是孙中山于民国13年(1924年)4月12日手书,简称为《建国大纲》,全文仅二十五条。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针对国家建设所提出的规划方案。大纲中以三民主义作为人民应有之“权”,以五权宪法作为政府施政的“能”。建国大纲将建设国家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军政时期、训政时期与宪政时期。图为《建国大纲》部分内容。

曩游欧洲,累瞻治化,所谓倡导文明,尊崇自由平等博爱三大主义者,如法兰西之国民党、社会党、自由党之在国会,恒占多数,其对于殖民地行政,及对于贫弱国之外交果何如?欧战和议,威尔逊倡民族自决之论,以博世界之欢迎,然其国政治,对于殖民地之政策果平等否?对于受压迫之民族果能助其解脱否?无何且有太平洋之会议,欲解决东方问题,以遂其侵略之谋。前后两人,相悬若此。故知世所谓文明者,实则包含无限之祸心,其主导之文明,或囿于一地,或利用于一时,要皆无真觉文明之脑海而为世界求幸福,可以概见。而世人以为世界主义即可以使各种民族受同等之福利,其愚甚矣。现世界既尚未进于大同,则国家主义自属世界进化之单位,民族主义自属人种进化之单位。

孙公中山恒阐斯义,心殊佩之。俄国革命百余年,成功于一旦,因果相循,固有自由。其国人所标帜之主义,实开新世界之一大纪元,较之倡导文明而不能行其实者,其相去岂非霄壤哉!然而列宁逝矣,余因之有感焉。有治世英雄,有乱世英雄,亦有有名与无名者,相辅为用,其业斯成。使俄而仅一列宁也,则今后之俄国必不可为,使世界而仅一列宁,或更无驾列宁而上者,则今后之世界亦必不可为。然而非也,孙公创国,垂四十年,微特倡导提撕,足为世表,而以万几总揽之身,履险如夷,出入于枪林弹雨之界,挽国基于既倒,促大业其将成,又奚媲哉!

今者党务重组,庶政并举,既创《建国大纲》,复书以授哲生。吁,善矣!“化家为国由尔,为国亡家亦由尔”,此高祖以诰太宗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此太宗以答高祖也。今孙公以此诰哲生者用意深,知哲生所以答孙公者必厚。受厘陈戒,昔贤所尚,余不禁于哲生深有所望,并为世界之崇戴孙公,而热心国事者,有所冀焉。李烈钧谨跋。

据广州《民国日报》(一九二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在中国国民党东京支部欢迎会的演说

(一九二四年十月八日)

今日蒙东京支部同人欢迎,至为荣耀。此次来日,奉有本党孙总理重大使命。所谓重大使命者,即吾党鉴于世界潮流,为统一中国计,不得不有一种远大计划。最近英、美帝国主义在东方活跃事实,诸君谅已知道。日本亦本为帝中国国民党党证国主义之一,吾人自无与接近之必要,故此次来日,并非欲与日本帝国主义谋妥协,乃是访问日本朝野名流及各政党对吾国之真正意见,同时借观日本一般国民心理之归趣,藉此团结东方民族,巩固远东和平。此即协和来日惟一之任务也。

据上海《民国日报》(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日)

与日本记者的谈话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八日)

敝国政府此次新内阁成立,已有几分着落,余亦颇为欣喜。然余来日之任务,大半尚未交涉,遽尔归国,深抱遗憾。在东京屡会见贵国政府当局者,及各政党之有力者,因意见交换之结果,深觉贵国国民之意志与执政者之意见,其间不免疏隔,未能完全融洽。率直言之,即漠视国民精神,迷信帝国主义之人,仍然不在少数也。由此一点观之,则中国除短时间所谓群雄割据之时代外,却易于上下一致,执政者即国民,国民即执政者,就政治言,实无论如何非官民一致不可。北京今后之新政府,假由比较头脑新颖之份子组织之,则较前内阁为有力,必不待言。余抵上海,当即访唐绍仪、章太炎等陈述余之意见,并俟孙文北上。孙文之北上将尽力统一全国,以发扬民众政治,自足深信。吴佩孚今后之行动,尚未能预断,然绝无纠弹之必要。

据上海《民国日报》(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与日本记者的谈话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