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烈钧自述
7310800000017

第17章 孙大元帅戡乱记(6)

一、顾虑敌军之行动,求我军之进步,应以增城为作战枢轴,在省垣附近各军,迅速如左移动,分担责任为要。二、在石滩增城方面,第一线作战军,竭力巩固该线,待援转攻。三、滇军第四、五、六师,迅由广九铁路本道增援第一线。东路讨贼军主力,迅由龙门埔、神冈墟方面增援第一线。所有在增城方面作战军,统由许总司令指挥之。

杨总司令所辖滇军第一军(欠一部),在沙河及上元冈、下元冈附近,准备增援第一线巩固第二线左翼,由火炉山至上车陂村附近达江岸之线(限本日移动完结)。

朱军长所辖第一军及赣军独立旅,在龙眼洞集中,准备增援第一线,巩固第二线右翼,连接火炉山,占领焦写栋大芋嶂之线(限本日移动完结)。

西路主力集中太和市附近,准备增援第一线,巩固第二线,均在左翼地区作战(限本日移动完结)。四、卢军长师谛所部第三军,为东江南岸别动队,伺机突击,守备广九铁路石龙以南路线,巩固虎门。

五、东江左岸之警戒,由江防司令部派巡舰数艘,受李军长福林之临时指挥,妥为布置。广九铁道上段之守备,并由李军长派兵任之。

六、谭总司令所部到时,着先遣一部出从化,其主力集中英德待命。七、永丰舰任协助虎门作战,并监视东江江岸,联络长洲要塞,

协固第二线之责。八、由中流砥柱以西各江防,由江防司令部妥为布置之。九、广州卫戍司令部,任广州警备之责。十、各军之给养卫生,照核定向章,分别由军政部及各军筹理之。

十一、大元帅驻节广州。

方案拟后,接前方报告,范石生已率师旋,尚坚守前地者仅增城。帅府旋复于会议商定大旨,责成总指挥杨希闵统筹之。联军部署总指挥杨希闵奉令后,召集会议,决定方略,于十七日颁训令如左。

其一

滇粤桂联军总指挥部训令

十一月十七日午后三时于谢庐联军总指挥部

一、据报敌军洪兆麟所部,沿广九铁路向我右翼前进中,又敌军主力林虎所部,向我左翼前进中。据航空局长今日正午十二时报称,敌约千余人现在南冈附近停止,南冈以东尚有陆续而来者,南冈以西则不见敌踪。我友军谭总司令所部湘军万余人,已由韶州经从化方面,攻击龙门方面之敌。豫军樊部先头部队于明日可到广州。

二、我联军拟于短期间出,会同剿灭当前之敌,以肃清东江之目的。希望各军按照左开部署,于五、六日内,驱敌于石龙、增城之线以外。

(一)右翼军,以东西两路讨贼军及直辖第七军编成之,请许总司令汝为为指挥,由石牌沿铁道向石滩,石龙方面攻击前进。对于右侧方,应特别注意。

(二)中央军,以直辖第一军、滇军第二师及独立混成旅编成之,请朱军长益之为指挥,由瘦狗岭、白云山经龙眼洞、联合墟、竹篙园、余家庄、大和墟之线,向增城方面攻击前进。

(三)左翼军,以滇军第三军全部,四、五、六师编成之,归王总指挥秉钧指挥,由摩星岭、五雷岭之线,联络中央军经罗布洞、龙门埔,向增城方面攻击前进。对于左侧方,应特别注意。

(四)广东讨贼军第一师,由大和市经九佛墟、福和墟,向新墟急进,抄袭敌之右侧背。(五)海军由定功炮台前进,协助右翼军攻击。(六)江防舰队应由白鹅潭东南方江面,施行警戒。(七)直辖第三军卢军长所部,于各军前进后,沿广九铁道布置,以保护铁道线,并维持各军后方交通。

(八)东路第三军李军长所部,应于正面及左右前方、水陆各道与各要隘地方各派小部队侦查敌情,随时报告,并扰乱敌之后方,协竟全功。

(九)豫军樊总司令醒民(樊钟秀,字醒民)所部到省后,即位置于簸箕村附近,为右翼总预备队,相机增援。(十)滇军第三师为中央总预备队,位置于沙河附近。各军前进后,应随联军总指挥部运动。三、凡关于作战一切布置分配进行事件,由各翼军指挥官统筹指挥之。四、各军出击后,应互相联络,于必要时互相应援,并随时将敌情战况报告总部,通报友军为要。五、给养由各军原设兵站补充接济。各部应随时携带三日份之粮秣。

六、各军野战病院由各军自行设置,本总指挥部野战病院在广九车站开设。

七、予在广九车站对面谢卢联军总指挥部,各军前进后,移驻沙河白云山附近。谢卢仍设总部。

其二

滇粤桂联军前敌总指挥部训令

一月十七日午后八时于广州总指挥部

一、前飞机所报告南冈一带敌情,顷据东江缉匪司令徐树荣报告,均属土匪,已为该部击散。又本总指挥今日赴前线巡视,正面及左右前方三十里以内,亦似无敌踪。

二、各军自明(十八日)早攻击前进后,若无敌踪。

三、各军若遭遇少数敌人及土匪时,务迅速驱逐之,继续前进为要。四、每日到着目的地后,或发现情况时,应互相通报,并报告指挥部为要。五、中央总预备队第三师全部,归范军长指挥前进,相机增援。六、予随右翼军总预备队前进,谢卢仍设总部。陈军反攻之始,即策倾全力以犯省会。将士闻赴广州令,欢形于色,意盖有在,故进速战勇,实利有以诱之。我军综合谍报得知敌人兵力编组及区分如左:第一军林虎第一师黄任寰约二千人第二师陈炯光约二千人第三师黄业兴约二千五百人警备游击司令吴宝功约五百人第一独立旅罗献祥约一千人第二军刘志陆第四独立旅杨秉维约五百人第五独立旅黎生约一千五百人第六独立旅张化儒约千人第七独立旅陈绍鹏约五百人第二独立团覃贵一约五百人第四军李易标约二千人以上共一万四千余人,归敌将刘志陆指挥,由联和市、龙眼洞前进,担任攻击徐洞、白云山、瘦狗岭一带。是为敌之右路。

以上共约一万人,归敌将洪兆麟指挥。沿广九路南冈乌涌一带前进,担任攻击车陂、石牌一带。是为敌之左路。此外钟景棠,练演雄等部,进窥虎门;谢文炳、陈修爵、谢毅等部,围攻增城;林虎统王定华、黄凤伦各部,驻福田墟,策应全军。

东郊大激战联军训令,原限各军于十八之晨开始运动,各军疲于征戍,复遭大挫,军队运动不免延缓,至午前八时始得稍集队。中央军总指挥朱培德督师前进时,则已九时矣!前卫方行,而敌人主力已越龙眼洞南进,以阵地战之准备,遭遇于上下元冈水田隘路中。故接触伊始,即短兵相接,群峦拥谷,呼杀应天。培德督队在前,恶战久之,死伤积野。已而敌人大队至,尽据龙眼洞东北及西北高地,瞰制我军于山麓。培德欲俟敌舍险出而击之,移军蹑后,令旅长顾德恒强袭敌侧,团长沈元镇占领其西侧最高地以伐之,令旅长朱世贵、李明扬夺右翼高地。旅长以次皆搏战,世贵且荷帜先行,均以受敌三面侧射,不易前进。敌攻益猛,预备队使用尽,而黄昏渐近矣!

右翼军运动亦迟迟。守前线者为粤、桂军,其作战以石牌炮台为支撑点,而选阵地于其以南诸岗阜者也。午前十时,敌骑至,战有顷,粤军、桂军退燕塘。帅令豫军、山陕军增援。豫军路经长堤,子弹粮秣兵皆自负,军容整肃,士卒强劲,一望而知其为有教育之兵也。总司令樊钟秀率精锐先行,据东山而军,敌至,钟秀纵兵击之。会旅长朱淮由沙河侧攻,永丰军舰由海岸扫射,三面兜剿,遂大破之,逐敌至车陂外。火炉山者,龙眼洞东方之重要阵地也,中路之敌据此,以扼制我军,援助其左路军之作战。故该地之得失,两军胜负系焉!敌人守之坚,我军攻愈力,肉搏相持,均不稍懈。此十八日午后六时以前战况也。

滇军第三军达集贤庄时,敌军之右路部队已进至戙旗峰占领之,我军则尚未成列。左翼总指挥王秉钧令师长李根潭急击之,不胜,增第五师克之。夺戙旗峰一隅战方酣,敌军至益多,鏖战竟日,不能下。根潭乞增援,秉钧弗许,第四师终未用。根潭虑有变,复思退不可,急攻敌垒。欲进仍不得,根潭自出搏战,率全力猛击,逐之,追奔数里。援军不至,而秉钧命退兵,根潭不解其奚以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