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蔡锷自述
7310600000005

第5章 自述:云南光复纪要(5)

十月中旬,援川滇军第一梯团各部队陆续抵叙,韩师长、刘参谋均入川境,而第二梯团又适出滇,滇中复组织第三梯团为北伐军,以唐继尧为司令官,并令姜梅龄办志愿兵队,备北伐之补充。时滇军声势大震,川中民军闻援至,乃大奋励,豪杰竞起。赵尔丰度不能抗,惧,乃交出政权,蜀人推蒲殿俊为正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旋擒尔丰诛之。而鄂军亦适自资州戕杀端方,相率而东,助重庆独立,举张培爵为都督。川中清军势减,汉帜已树,若无土匪骚扰,滇军至,可不复用武,与蜀军联合一气,东下湘、鄂,规中原,或出川北以救关陕而捣幽燕矣。惟蜀地盗匪麇集,假同志会肆行抢掠,郡邑无大小,争立都督。党分而力薄,政府不能制乱,于是群以联络哥老会为重要政策,公口、大爷诸名目,公然见诸文告。匪类缘之,揭竿而起,称大王、称千岁者时出没草泽。十月十八日,成都兵变,城内外劫掠一空,蒲、朱两都督皆逃,尹昌衡、罗纶代之,尤提倡哥会,直以成都政府为大汉公,复开协汉公。政府既以哥会组成,遂不能不向哥会应酬,自是各树党帜不相下,多以争权夺杀为务,带兵者非有大爷头衔,众不服。又借名同志会,互相指为匪,竞起相攻杀。蜀中光复著绩最伟之赵康时,为哥会所嫉,死于难。时陆军统领叶荃、参谋方声涛等愤不能忍,电暴成都政府罪,请滇济械,筹练中央民军代平乱。蔡都督以名义不协,虑启嫌,详电商之,谓蜀既独立,宜辅助之以戡乱,不宜另自成军与之抗衡。又曰:滇军援川,即以助鄂,请与我军联合,一致进行,共维大局。方往复商榷,期于事有济,而蜀政府为欲逐客军出境,乃阴破坏叶军,使不得行其志。又借口南警,促同志会党联资、荣、嘉一带兵阻滇军,川南因之大糜乱。滇军既驻叙,匪拥众数万,联结不解,淫掠民间无人理。联长张开儒亟请梯团长谢汝翼发令实行驱逐之。汝翼不欲用兵,先令巡按使陈先沅往与交涉,给遣兵钱八千串,令解散。既给,而啸聚如故。复向其各首领披沥开导,又不听。十一月八日,汝翼自督师击附城一带会匪,而令张开儒率邓太中大队并机关枪队渡江,攻吊黄楼匪巢,斩匪首统领关联升、罗选青及标统六人,管带十三人。匪众溃散,追击三十余里,即日取消胡棠都督,救出被掳妇女多人还民间,连日恢复全府秩序,叙州遂定,是为滇军入川攻匪之发轫,自是军威益震,蜀人咸知乌合之众不敌节制之师,自惭其哥会行为,民间有诅蜀军而颂滇军者。时周鸿勋占据自流井及贡井,亦称都督。汝翼复命黄毓成、顾品珍出军攻之,擒鸿勋斩首,逐会匪数万,井地悉定。旋又遣张开儒率一支队往剿犍为、五通各处匪众,平之,并击散南溪、屏山一带假同志会,留兵驻守各要隘,盐井保全。而富顺北枕成、资,南接叙、泸,东通重庆,为自流、贡井盐运必经之地。匪首张桂山、涂哲、文质彬等虎踞其问,运道梗,驻富渝军欲逐之,未能也。汝翼复命大队长李修家率步、骑、炮兵及机关枪队,往助渝军,迫令缴械。张桂山所部反抗,遂于二十五日击之,获其首要,余匪悉散。时川南各州县多就抚者,又闻傅华嵩率清军攻雅州甚急,汝翼复命张开儒率队由犍为、五通接出雅州御之。未几,傅降,开儒乃驻兵五通厂,派队游击盗匪。汝翼统军驻叙,先后以蜀状详电滇军政府,并言渝军有秩序,可与共平匪,其政府可为全国所公认,遂令陈副巡按使先沅赴渝议滇川军协约,且示之意,务以谋统一全川军政府为主旨。陈先沅至渝,订草约七条,其文云:一、蜀军政府请托援蜀滇军协力维持大局,驱除民贼。滇军到川之两梯团,关于饷项事件,蜀军政府有提助协任之责。但当运转不周时,得由滇军就地筹借各公款应给,日后统由蜀军政府筹还。并注明饷项每月约银五万两。二、滇军有赞助蜀军政府调和统一全川军政府之责。如蜀军政府有请托滇军赞助事项,滇军须竭全力以应之。三、援蜀滇军之进行方向,概以蜀军政府所请托参酌行之。但方向酌定后,其进行之战术计划,得由滇军相机行动,一面通报蜀军政府。四、援蜀滇军受蜀军政府请托后,滇军进行所过之后路,其各种行政机关,由蜀军政府自行建设。但于滇军之密切关系之地及运输粮草各事,得由滇军直接该地方行政机关筹办,务于滇军进行无所窒碍。五、援蜀滇军所到之地,有为蜀政府维持秩序之责。六、全川大局统一廓清后,即为本条约效力完结之日。七、本条约完结后,或未完结之前,蜀军政府及援蜀滇军,彼此如有他种要求,得另行协议。汝翼以电滇军政府请裁之,蔡都督电令改第一条为:滇军援蜀饷项,本应自筹,现财政奇绌,只能暂就蜀筹措。将来滇力稍裕,

1911年11月22日,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典礼摄影。

仍应如数归还。约遂定。渝军政府亦信滇军非抱侵略主义者,而蔡都督复迭电谕滇军务与渝军联络,共戡川乱,以副我军援川本意。凡攻克地方,悉交蜀政府接理,并令整顿盐务,保固饷源,且分济渝军,期与同心协力,谋入陕,以为山西声援,而牵北虏之势。其他蜀军中宗旨正而有纪律者,亦宜与联络,以释猜疑。而长沙谭都督适电请滇、蜀联兵入陕,荆襄招讨使季雨霖亦电告陕西紊乱,山西兵单,蜀密迩秦境,应速率师赴援。汝翼方与渝军新成约,乃集师叙府,并添募游击队三队,以厚兵力,计俟第二梯团长李鸿祥军到,即分道出秦中。筹备甫竣,而鸿祥已率所部步兵四大队,炮兵、机关枪各一大队,马四十骑,卫生队一队,由永宁沿途攻匪入泸州。汝翼派副官李德厚由叙率骑兵往迎之,两梯团自是始会合。

初,鸿祥率援川滇军第二梯团由黔道入川境,至赤水河,土匪猖獗,劫瓢耳井盐课数万。旋又击巨匪罗三三于磨泥镇,驱匪党数千人,救出妇女千余口归其家。及抵永宁,永绅密禀旧防营哨弁蓝荣卿为匪,

李鸿祥(1879~1963),字仪廷,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杯湖村人,早年屡经坎坷,遍寻名师。自幼读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干家诗》等,13岁考入五华书院,后又到西古城等地就读,遍览四部要籍,考取四属经古第一名,他亲历列强侵略中国领土,屠杀人民,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一步步丧失,国势岌岌可危的艰难世事,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

鸿祥遣人侦得状,立派黄毓英率队诱之出城外十里地,三面围剿。荣卿素习战斗,御黄军甚力,黄猛攻之,毙匪百余名,生擒数十,获荣卿。老君营亦有土匪盘踞,掳掠为民害,复命大队长王秉钧出剿,平之,杀其桀者。自是永城内外匪始靖,鸿祥留彭文治率兵两队驻其间,以资保卫,乃谋赴泸。泸政府照会滇军州城无宿营地,请取道江安先援成都,故尼鸿祥军。鸿祥志在扫荡哥会,欲乘势合并蜀诸军政府,又以泸州为入成都必经之地,固请之。而泸州人民适联名上乞救书于滇军,略云:自十月五日,川南宣告独立,各地汉流以为今日复汉,正吾侪得志之秋,于是向之沉埋隐匿畏官声而不敢动者,皆发扬蹈厉,明目张胆于市场村落间,千百成群,手刃背枪。始而抢劫,继而掳入勒赎,终而焚毁。土著之民,十室九空,中人之资,西逃东窜。又云:川南军府虽在泸州,而执政诸公救民之念轻,争权之念重。刘都督刚断不足,仁柔有余,川南孱弱之区,饷绝兵骄,不足以自存。又谓:土匪即地方分局保正、甲长各项执事人员,执事以土匪为护符,土匪以执事为羽翼,彼此狼狈为奸,生民受祸莫白。鸿祥因是必欲入泸调查其内容,以其详情电滇军政府。得命,遂长驱入泸。中道应纳溪官绅之请,留兵一中队驻纳城,命王秉钧率之,以资镇慑。及抵泸,泸人见滇军军纪严明,土匪渐敛迹,乃分兵解合江之围,及招抚古楼山民团。一面与谢汝翼军筹商归并渝、泸政府,以泸军归渝军节制。时胡景伊亦至泸,遂于泸城定议,取消刘朝望都督,自是川东、南始统于一。援川军第二梯团之设施,以泸为总汇,第一梯团军以叙为总汇,皆与渝军政府互相联络。而南京中央政府亦已成立,孙中山举为临时大总统,援蜀滇军对于蜀之进止机宜,皆电请本省都督及中央政府,得准许而后行之。

元年一月十八日,梯团长李鸿祥自泸州遣马为麟率二大队进攻合江,并以黄毓英协助之。时合江城多存盐,假同志会围之将两月,占地延四五十里,城内营守莫敢出撄其锋者。为麟兵至兴隆场,与匪遇,匪殊死斗,为麟开机关枪轰击之,毙匪千余人,城围始解。滇军驻扎城外,突有川军司令黄方寻衅之事。二十三日,黄方率众由水路入城,多骚扰,民间多言军队抢劫,又不辨为川为滇。为麟、毓英侦知之,立派队弹压,复说黄约束其兵。黄不听,遂追之至河边,代民间索赃物,黄军先开枪击滇军,滇军还击之,毙百余人,黄死军中,余众逃回,任意捏诬滇军。会滇军司令官韩建铎、总参谋刘存厚至资州,拟赴成都商北伐事,韩所带武器,竟被扣留。刘则便服入城,电商尹昌衡,许带兵两队、机关枪二挺晋省。又巡按使郭灿,前在昭通道中受张开儒辱,蔡都督已电责开儒,撤其差,令张子贞代之以谢郭,而郭终因是衔恨滇军,回成都有后言,自是川、滇交恶。

渝、泸政府既合并,鸿祥欲溯江北上,乃留张联长子贞率步兵第一大队及弹药驻泸,而自率师赴富顺、自流井,筹议北伐,进谋合并成、渝,期以全力监督改造蜀政府,使其组织完善,确保治安,然后出救西北。谢汝翼亦函请韩师长、刘参谋向成都交涉,条陈四大宗旨:一、取消成都哥会政体;二、令同志军缴枪解散,另招新军,编练军队;三、不得排斥外省人;四、统一军政府。两梯团长将约赴资州与胡景伊协议,鸿祥抵富顺,侦者报尹昌衡自成都领大兵出发,资州、阳县军队络绎不绝,荣县亦有一混成协应之,前后共称六十余营,将以自流井为集中地,与滇军开衅。鸿祥闻报,一面调驻泸军队及子弹赴井防御,一面致书尹昌衡、刘存厚,重申滇军援川宗旨,劝勿怀疑贰,汝翼亦驰赴自流井侦察军情。而川军之抵界牌者,竟向界牌外卫兵猛攻,失利窜去。滇军以客军入境,易启猜疑,又虑仗义之师,反致阋墙之诮,力主逊让。而渝都督张培爵急电调停,滇都督屡电滇军,令和平解决,并饬北伐军改道入蜀防其后。旅滇蜀人电告滇军已公举王哲夫、张佐臣、周问余等回蜀,通滇、蜀两军之声气,务释群疑,复请王人文、胡景伊双方调处。张子贞等愤不能忍,电请蔡都督准许,愿以死力大搏一战,进取成都。蔡力阻之,谓连日接陕、皖告急电,大势甚危,宜以北伐为急,内讧为耻,虽衅由蜀开,我仍按兵不动,务始终顾持大局。诸将悉听命,停兵。未几,成、渝已缔约合并,张培爵被滇、黔代表举为四川副都督,川省渐就统一。韩师长以川滇北伐条约草案寄示援川军,援川军重大仇,轻小忿,事遂寝。

界牌衅端既弭,迭接陆军总长黄兴电,言升允、长庚尚纵兵秦陇,盼滇往讨甚急。陕西都督张凤翙亦以潼关被清兵攻陷,乞援于滇军。于是滇军与蜀军政府仍践前约,联络一致以谋北伐。二月十八日,援蜀滇军总司令官韩建铎、第一梯团长谢汝翼、第二梯团长李鸿祥、自贡支队长张子贞会蜀军政府北伐团全权大使胡景伊、王绮、邵崇恩于自流井,商订北伐约,列其文八条:一、滇、黔各军组织北伐团分道前进,俟会师中原,认为必要时,临时由各上级官公推总司令官一人,统辖全军。二、滇军北伐所需薪饷,由蜀军政府担任,每月以十万为率。除先筹四个月分于重庆交纳外,此后均按月接济。三、北伐团所设兵站机关,由川军政府组织。其所需弹药、被服、器具、材料、马匹等项,统由兵站机关筹备,输送补充。

四、滇军出发日期:甲、自贡支队以旧历正月初五以前出发完讫;乙、五通桥支队以旧历正月十日前出发完讫;丙、随送刘参谋去之成都、简州各军队,于旧历正月初十日出发,到泸州集合;丁、叙、泸军队出发之前日,通告川军。五、滇军援川以后,北伐条约未结以前,在各地筹获之款,由滇军报告滇、川两军政府直接商夺办理。六、滇军援川时在叙府及自流井因一时权宜计,暂行派员代理行政事务,此后由川军政府斟酌办理。七、本条约经双方调印后,即作为有效。从前所订《滇渝条约》及各项草约,一律作废。八、此条约共缮四份,滇、川两军政府各存一份,缔约人各存一份。约成,推张培爵为北伐团总司令,以川军出陕,滇军径出荆、襄。汝翼、鸿祥各回叙、泸整军,韩师长电请解职,谋赴宁。刘存厚、郭灿、陈先沅皆以蜀人留籍供职。滇军拟候第三梯团至,即由唐继尧统之,与川军分道出师矣。旋奉中央电,清帝于二月十二日退位,南北统一,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是北伐军悉停止。蔡都督电商陆军部以滇军充中央卫戍,未成,议合川军共图西藏。尹督以藏事为川中之责,毋劳滇师代庖,遂止。未几,又以津京兵变,将令驰赴北方平乱,未行,而津京乱定,乃电召班师。会贵州匪势猖獗,遵义、大定一带悉糜烂,黔人屡乞援于滇军府甚急,蔡都督即电饬唐继尧以北伐军顺道援黔,继尧定黔乱,为黔都督。至是,又命在川滇军分兵往助之,并拨饷数万,以张子贞为支队长,率黄毓英、马为麟所部向遵义进发。余军由谢、李两梯团长率之,仍分道回滇。李军则留王大队屯扎威、毕,以镇压黔北路,与张支队相掎角,旋事定,班师。

五月五日,援川(军)凯旋,两梯团之师会于嵩明之杨林驿。明日,师抵滇垣,都督以下军、警、官、绅各界,齐郊迎之至承华圃,军容整肃,万众欢腾。随即筹划退伍事宜,军校士兵奖赍有差。兵除外籍沿途遣散外,本籍回滇者五千余人,人给银十元以上,悉退伍。都督下令饬各府州县派代表迎之还乡。是役也,自出师至凯旋,为期六阅月,劳师万余人,费款数十万。综计滇军在蜀筹借饷项,殆当平时协饷一岁之额。虽仅致力于川南二十余州县,然联络川东,沟通江路,与湘、鄂一气相应,赵尔丰闻风丧胆,交出政柄,扫除假同志会,复盐井于土匪之手还之蜀人,统一蜀军政府,傅华嵩倒戈降附,使川西北面清军不得逞志,滇军实有力焉。乃蜀人以一黄方之死,嫌疑莫释,终不直滇军。滇政府自问可告无罪,终亦弗悔,而锐意援黔,佥曰唇齿之邦故。援川军旋滇退伍毕,蔡都督电请中央,以第一梯团长谢汝翼为参谋厅长,第二梯团长李鸿祥为云南陆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务厅长。旋调任谢汝翼为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

(李东平整理:《云南光复纪要》,第77~87页)

援蜀篇(二)[7]

(第一章)援川军之起因

(第一节)四川变乱之概况

川省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