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蔡锷自述
7310600000014

第14章 自述:云南光复纪要(14)

四曰提倡工商。反正后即拟订表式,通令各属,调查全省工艺出品及全省商业状况。复因前清劝业道设立之劝工总局所制物品,半属无益玩具,而成本太巨,销售为难。乃改设全省模范工厂,分为金工、化学工、染织、编造、缝纫、陶瓷、图印各科,就滇中原产物料及固有工艺品分配制造。又整顿商品陈列所,以资观摩沟通。尽忠寺、城隍庙两庙,筹设劝工场,以为开拓市场之计。其他业经计划而尚未施行者,则概从略矣。

第五,关于交通者。滇省交通要政,反正后所最注重者,铁道为首,电报、邮政次之,汽船、马路又次之。兹分述如下:

一曰滇邕铁路。滇省自前清时已设滇蜀腾越总公司,至宣统年间乃倡先修滇邕之议,曾由滇督奏陈经部派员踏勘。改革之际,事遂中止。反正后都督复电陈中央,略谓滇桂一线,较之滇蜀尤为切要,其路线以由曲靖经兴义、百色连南宁为宜。此线修通,厥有数利:一则路线较短,成功较易,需费较省;一则滇粤交通,互相策应,运输捷速,可固边防;一则与滇越路不平行,免滋外人口实,且离越较远,于兵事甚为安全;一则滇、黔、桂三省之地,可扩商业,可辟荒土;一则滇川、滇黔两线,将来便于延长;一则东川、个旧矿产,便于运输。

且此路一通,则滇越线路之势力顿失,既可阻其伸张之势,并可徐图赎还之机。惟锷前游两粤,近复来滇,足迹所经,详察形势,觉滇邕铁路尤以延长至龙门岛为要。查龙门岛去南宁不过四百余里,岛屿为泊船最良之海湾,而风浪不惊,较北海为善。海水深广,可泊兵轮,港口颇窄,间有暗礁,新到之船,亦难遽窥堂奥。若营为军港,以屯海军,将来铁路军港,首尾衔接,滇、桂不致坐困,庶可巩固国防。得交通部复电云,已派钱世禄、陇高显前往调查,俟复到再定办法。惟国有一节,中央限于财政,目前尚难筹及,望协同粤、黔、桂三省都督筹措,中央再设法维持。寻电商粤、黔、桂三省都督,均得赞成。惟路长费巨,就地筹款,力有不及,三省分担,亦尚无成议矣。

二曰延长电线。自四川铁路事起,自云南至泸州电线多被毁损。滇军反正后,出师援川,悉为修复。又筹设五路电线,一由省城至昭通;一由昭通至叙府;一由东川经会理至宁远;一由思茅至顺宁;一由丽江经中甸至巴塘。凡五千二百余里。后以财力不济,一时未能实行,乃先设丽江至中甸线四百余里,又续修至阿墩,与川省合力筹设阿墩至巴塘无线电报。旋又修永平电线,延至六库。

三曰添置邮政。滇有邮政未通,为威远、镇边、新平、南安、双柏、易门、罗次、禄劝、剑川、云龙、中甸等处,至是一律增设,全省消息渐灵通矣。

四曰创设汽船。云南山多水少,航业不兴,惟滇池、盘江间有船艇。然民船载货无多,且多危险。乃仿苏杭内河行驶汽船法,先于滇池制汽船一艘,开驶以来,商民便之。

五曰筹修马路。云南素号岩疆,道途险阻,工商业不能发达,职此之由。而雨后泥泞,行旅尤多不便。反正后乃倡修全省马路,颁发表式,令各属将所管地方应修道里,先行勘丈,并将应需修费核计报明,筹定的款,择要举办。

以上所述,皆就本省建设而言。至关于全国大局,都督蔡锷建议颇多,虽未尽见诸实行,而中央亦时加采纳。兹摄其要者言之。

当南京临时政府初成立,锷致电孙大总统暨武昌黎副总统、各省都督历陈三义,谓我国幅员既广,省界夙严,势涣情疏,每多隔阂。此次武昌倡义,各省响应,已除往昔秦越相视之弊风。惟改革之初,事权莫属,不能不各设军府,以为行政机关。然宜有通力合作之谋,不可存画疆而守之势。设用人行政,省自为谋,恐土豪寝起割据之思,边境又有孤立之虑,于国家统一障碍实多。今中央政府成立,缔造经营当先从破除省界入手,此宜注意者一。我国人士蜷伏于****政体之下者数千年,几以议谈国事为厉禁。自外力内侵,清廷穷蹙,国人激于时事,急图改良,于是革命、立宪,君主、民主各党竞出,虽政见不同,而谋国之心则一。今政体确定,全国思想皆将冶为一炉,即平日政见稍殊,果系杰出之才,皆可引为我用。现值肇造之初,万端待理,只宜惟贤是任,不可过存党见,使有弃才,益自树敌,此宜注意者二。清廷朽腐,弊政相沿,诚宜扫荡廓清,与民更始。惟外鉴世界之趋势,内察本国之舆情,必审慎周详,节节进步,庶全国得以按弦赴节,不致有纷扰碍滞之虞。若期望过高,变更太骤,恐事实与理想不相应,而人民未易举行,或法令与习惯有相妨,而急切难生效力。故新旧递嬗之交,目光固宜高远,而手法则不妨平近,此宜注意者三。

复致电谓:虏氛未靖,战事方殷,琐屑者固不暇计,惟大纲所在,似宜先为规定,期于全国一致进行。窃观目前情形,当从数端入手:一、用人。各省军府分立,组织机关,互有不同,宜由中央参酌各省之现行制度,拟具大纲,颁布通行,以归一律。其上级长官由中央委任,次级官由本省呈请大总统委任,下级官由本省委任后报明中央政府。至关于外交、财政官应由中央遣派,似此办理,庶可统一事权。

将来地方制度颁行,亦不致多窒碍。二、财政。我国各省区域不同,丰瘠互异,往往省自为政,痛痒漠不相关。即以目前而论,有当边要者,有为敌冲者,若专恃一二省之财力以为支持,虽反正者十数行省,而实则力分而不厚,谓宜将各省岁入悉报,由中央视各省缓急情形,量为分配,庶可得酌济盈虚之益,不致以一部分而妨害全局。三、军事。现中央已设陆军部、参谋部,而各省北伐军队皆受节制于总司令官,是军事已有渐趋统一之势。惟反正之后,各省多添募新兵,略无限制,非临战区域亦有以一省而骤增五六镇者。枪械既缺,饷糈尤不支,恐将有不戢****之祸。谓宜由陆军部体察各省情形,酌定应编镇数,通令汰弱留强,勤加训练。已成之镇悉听中央调遣,庶全国军队联为一气,可以互相策应。

逮南北议和时,争论建都地点,相持不决。锷又通电南北京及各省,谓建都之议,章太炎、庄思缄两君已阐发无遗,而鄙意尤所虑者,果建都南京,则北边形势当为之一变迁,恐遗孽有乘虚窃据之虞,而强邻有蹈隙侵凌之渐,黄河以北沦入毡裘,甚非民国之利。尚望早定大计,建都燕京,可以控驭中外,统一南北。续电谓,共和成立,南北一致,惟建都之议未定,内则人心摇惑,外则强邻窥伺,大局岌岌可危。前陈建都燕京之议未审达否,伏望统筹全局,早定大计。至北京积弊,亦诚如议者所云,应请袁公于用人行政之际破除畛域,以协群情,痛扫弊风,以新耳目,使秕政余毒不致复生,民国基础得以巩固。

厥后临时政府移置北京,未及一年,唐、陆两总理相继辞职。锷致电谓数月之内,总理屡更,国势迍邅,何堪再摘。继自今深望举国一心。共图巩固,实民国无疆之庥。

时军人多入政党,锷电呈大总统,谓民国成立,望治方殷。海内士夫,咸思组织党社,以为促进共和、改良政治之地。惟军人入党,则锷窃有隐忧。此次改革,数月告成,军人之功,炳耀寰宇,惟审察现在国情,伏莽未靖,国防未固,此后整军经武,责任尤巨。专心壹志,并力戎行,犹惧不给,若复为政界分心,军事难期整顿,其弊一。凡一国内,政党分歧,政见各殊,各出其才力,以相雄长,每因竞争,而国家愈益进步。然以军人入党,则因党见之争持,或致以武力盾其后,恐内阁之推倒太易,实足妨碍政治之进行,其弊二。自军兴以来,各省多增募兵卒,市井无赖,溷厕军籍,呼朋引类,歃血联盟,甚至军队复为山堂,将领称为哥弟,拔剑击柱,军纪荡然。虽政党性质不同,而士卒有所借口,方且谓统兵者亦身入党籍,更何以禁士卒之效尤?会党军队混为一途,部勒偶疏,动生变故,其弊三。虽此时祸机未著,而流弊要可逆睹,锷私忧过计,以为国家进步,政党自然发生,然宜让政客之经管,而军人无庸羼入。非独消极的以限制军人之行为,实欲积极的以完全军人之责任,伏恳明颁禁令,申明条例,以振纲维,而杜流弊。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图为同盟会制发的党员执照。

《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每期6万至8万字。先后参与编纂工作的有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朱执信、廖仲恺、汪东、章太炎、刘师培等。图为《民报》第1号及发刊词。

组织綦难。政府现杌陧之形,国本有动摇之象,非必当世贤达置国家于不顾,实因政党为厉之阶。自改革以来,政党林立,诚心爱国者察世界之趋势,欲以政党趣国家之进步,用意非不甚善。无如标橥既揭,浅者不了,辄复剽窃名义,竞相标榜,是丹非素,伐异党同,如旋风卷地,一入其中,迄颠倒而不能自拔。常士固然,贤者不免。无是非之公,则泾渭莫辨,有门户之见,则冰炭难容。祸机伏于萧墙,乱象悬于眉睫,驯至强邻伺隙,狡焉思启,犹复争持意见,等国事于弁髦。嗟我邦人,莫胥念乱,谁为为之?孰令致之?以锷之愚,窃谓治化演进,政党自然发生,然政党之成,必几经陶养,始达健全,而不能为一时之凑合。吾国一般人士,岂惟乏政党之能力,抑且少政党之观念。

今以数月之号召,遽纷纷树政党之帜以博名高,坝上棘门,皆儿戏耳。一哄而集,无稗国闻,万窍齐鸣,徒乱人意。其弊一。国体新更,人心浮动。如新潮出闸,横决四溢,如沙砾走盘,屡抟不聚。故欲齐一心志,维持统一,虽极力芟夷枝节,使群伦视听同规一鹄,犹惧弗克。若复多立门户,竞长争雄,感情所驱,不可遏制。竞争之极斯互相倾轧,倾轧之极斯敢于破坏,恐法兰西恐怖时代之惨剧,再演于神州。其弊二。政党者基于宪法,促国家政治之进行,而非必由政党之势力,可以制定良宪法。

法国革命后,以政党制定宪法,因政党迭相起伏,而政体之变更者九。北美建国后,以人民之公意制定宪法,虽政党时有消长,而政体仍定于一。今吾国宪法未定,党派已繁,正恐编纂不成,已起盈廷之聚讼,他日奉行不力,又作翻案之文章。机局转变,轻若弈棋,根本动摇,危于累卵。其弊三。锷初不察,亦尝与闻党事,今默观时局,熟审国情,窃谓此时以讨论为重,而不必强于主张。以培养为先,而无庸急于号召,较为得之。若广召党员,坚持党见,究之利也而不胜其弊,则有也而反不如无。今海内大党,无出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右者,锷妄不自惴,愿与三党诸君子首倡解散之议,以齐民志,而定危局。

继复迭陈军事、外交、财政三者,宜亟先谋统一之方,语至激切,中央皆嘉纳之。时四国借款及军民分治二事,内外龂龂,争论不决。锷复电中央,谓民国初立,肇造万端,建设改良,非财莫办。一年以来,全国注目于大借款,一若大债借成,庶政毕举。不知外债非不可借,然只能作特别计划之基金,至普通政费当尽内国财力支办。欲行此策,非中央通筹全局,统一财政不可。而统一财政,非仅以空言责令各机关枝节减削,宜确定大计,何项政务当注重,何项政务当减轻,一切计划先为筹定,然后准此编全国预算,量入为出,以巩固内国财政基础,而以借款扩张生利事业,则财政有整理之日,外债有清偿之期。若军队未能缩小,政费未能减轻,则今日借赀,明日告匮,台增筑,何有已时?埃及之亡,可为殷鉴。

又致******电云:修正官制原案,酌理准情,筹划精详,极深钦佩。惟锷愚意,此事关系国家经制,宜规久远。吾国省制,相沿日久,然幅员太广,治理为难。故前代于州县之上复置府道,府道之上复置督抚,层累而上,期于递相督察,耳目易周。然阶级既多,互相钳制,地方官救过无暇,无余力以考求民间之利弊,而谋地方之治安,政窳民疲,实由于此。今欲扫除此弊,惟有缩小行政区域,减少监督官厅,庶无鞭长不及之虞,亦无十羊九牧之害。至军事区域,则当视国防缓急,另为划分,而不必以行省为界限。将来军事区域与行政区域分别划定,则军民分治问题,自不烦言而解。若此时惟于都督、省尹之间,为迁就调停之计,意见既难一致,推行未必咸宜。故鄙意为目前计,可暂仍现状,以免纷议,而为久远计,宜别筹良法,以利推行。

及召集国会已定日期,锷通电中央及各省,谓民国成立,业已经年,临时政府不过草创时权宜办法。迩来内政纷如散沙,外交危于累卵,非从速组织正式政府,则对于内难实行开国久远之政纲,对于外无以促国际团体之承认。顾正式政府之组织,必以宪法为根据,宪法一日未经确定,即正式政府一日不能成立。现国会召集,为期已近,应请大总统于国会开会时,首先咨明两院,以宪法为第一议案,一二月内将民国宪法议决颁布,以便组织正式政府。否则纷争聚讼,不知临时期间将延至何日,国事危急,岂能久待。各都督、民政长对于民国宪法如有意见,祈早日提出,预为国会储备研议之资。

复拟具电稿约程德全、冯国璋、张锡銮、陈昭常、周自齐、阎锡山、张凤翙、胡景伊、唐继尧、赵惟熙、张镇方、孙道仁、张元奇等,联名致电北京研究宪法委员会,云宪法为立国根本,民国安危,视此为衡。诸公职司稗谌,责任綦重,自必有伟识卓见,奠定国基。惟编拟宪法所应采取之主义,及近日颇有争论之问题,不可不准量国情,详慎究商,期臻至当。某等深忧熟议,窃有所见,陈备采择。查吾国情势,非建设强有力之政府,不能统一内政。内政不统一,则国防、外交必因之废弛失败,此为势所必至者。民国成立迄于今日,省自为政,中央力薄,不能收指臂之用,以致财权损堕,政令纷歧,外患内讧,相缘以起。推求其故,则现政府法律上之实力不能发展国权,实为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