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305900000069

第69章 春申君巧让太子归楚(节自《春申君列传》)

【原文】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

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1]。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2]。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熟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

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3],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

【注释】[1]应侯:即秦相范雎,号应侯。[2]咸阳:秦国都城,故城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布衣:普通庶民。[3]徇:即殉。意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生命。

【译文】黄歇(春申君)与秦国签了结盟条约回到楚国,楚国派他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去到秦国,秦国扣留他们好几年。

后来,楚国的顷襄王病了,太子不能回去。但楚太子与秦国的宰相应侯范雎很友好。于是,黄歇便游说应侯道:“你相国与楚太子是真诚友好吗?”应侯说:“当然是!”黄歇说:“现在楚王生病,恐怕好不了啦。你们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如果太子继位为王,日后他侍奉秦国必定很厚重,而你相国的恩德是没有止境的。这是亲近同盟国,那就像储蓄了一个万乘之国呀!若不放他回去,他则是咸阳一个庶民百姓。楚国另立太子,必定不会侍奉你秦国,这样秦国不但失去同盟国,而且断绝了万乘之国的和睦,这不是好计策呀。请相国仔细想想吧!”应侯把黄歇的意思告之秦王。秦王说:“叫楚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视楚王的病,等他转来后再作处理。”

黄歇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就替楚太子设计说:“秦国之所以扣留太子,是打算用此谋求利益。而今你的力量还不能够给利益予秦呀!我为此十分忧心。而且阳文君有两个儿子在楚宫中,楚王若是大命归天,太子不在,那阳文君的儿子必定会继立王位,太子你就不能供奉宗庙了。你不如逃出秦国去,与回国的使者一同出走。我请求留下,用生命担当这一切。”楚太子因此更换了衣服,装成楚国使者车夫而得以混出了关。黄歇守在客舍中,常常称病谢客不出。他估计太子已走得很远了,秦国派人已追不到了,他便自己对秦昭王说:“楚太子回国已走出秦国很远了。我黄歇应当死罪,请赐我死吧!”秦昭王大发其怒,打算任他自杀。应侯范雎说:“黄歇作为人臣,能挺身而出为维护他的主子而牺牲性命,楚太子即位,必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将他无罪放回楚国,以便与楚国相亲。”秦国因而遣送黄歇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死。太子完继位,他就是楚考烈王。

【鉴赏】本文紧接《春申君说秦昭王结盟》一文,写春申君与太子完俱作为人质留秦数年之后,楚顷襄王病危,他如何设计巧让太子归楚,继承王位。要从虎狼之秦出走,谈何容易。所以,楚太子完的归楚,充分表现了春申君的聪明、智慧、胆识与对楚的忠心。

首先,春申君说动应侯范雎。他从太子归楚与否牵涉到今后谁当楚王的角度来游说:若太子完归楚,必继位为楚王,则对秦及应侯都会厚重之,秦国就可得万乘之国的友谊,应侯就会得到太子无穷的感恩;若太子完不归楚,继续在秦当人质,最后只能成为咸阳一布衣,无权无势。而楚另立太子,必然不尊重秦。春申君这种关于秦国利弊的陈述,已得到应侯的认可,但秦昭王只同意太子傅先归楚探视楚王疾,然后再处理。

其次,春申君设计。春申君感到事情不妙,于是献计于太子,叫他巧扮成使者的车夫逃回楚国,他留在秦国应付事变。果然,太子逃走后,他常称病谢客。估计太子已走很远,秦兵无法追赶之时,才到秦昭王那里去自请死罪。后来,在应侯范雎的劝解下,秦王才没有杀他,放他回楚。

全文围绕太子能否归楚展开了谋略的斗争,春申君从游说应侯到太子出逃,他那种为楚国、为太子而愿牺牲自己的耿耿忠心,以及有智有谋的胆略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写法来看,文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说理清晰,人情人理;虽以对话为主,但人物的声容音貌,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