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305900000053

第53章 伍子胥出亡(节自《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列传》导读】

本篇的传主伍子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在楚国遭谗,历尽艰险到了吴国,帮助吴王称霸天下,也报了父仇,可是在吴国又遭小人谗毁,结果浮尸江上。前人已经指出,本篇主要记载伍子胥报父仇的经过,篇中又涉及吴王夫差于越王勾践的父仇,郧公于楚平王的父仇,白公胜于郑国以及楚令尹子西的父仇,这些父仇不期而会,在篇中穿插凑泊,读之令人毛骨悚然。作者也在赞语中感叹:”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伍子胥的事迹在《左传》、《战国策》、《国语》及《越绝书》、《吴越春秋》中多有记载,后两书为东汉人著作,有伍子胥吹箫吴市、投金濑女等情节,这些传说在西汉也许就已产生,但司马迁以其近于小说,一概不取。作者删繁就雅,篇中穿插吴、楚、齐、鲁、郑等国之事,以及太子建、白公胜、伯嚭、申包胥、夫概等人物,事件虽然烦杂,而叙述头绪不乱,紧凑连贯。

【原文】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1],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2]。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3],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4],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5]。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诟[6],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擒,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7],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去,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8],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注释】[1]伍举:楚国大夫,封邑于椒,故也称椒举。[2]费无忌:也叫费无极,生性好谗。后被令尹囊瓦所杀并灭其族。[3]城父:楚国之城,故城在今河南宝丰县。[4]怨望:怨恨而有希冀。[5]考:通”拷“。拷打。[6]诟:耻辱、辱骂。[7]恐有脱者:害怕有逃脱的人。[8]贯弓:张满弓。

【译文】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叫伍员,他父亲叫伍奢,他哥哥叫伍尚,他的先祖叫伍举。伍举曾经用直谏侍奉楚庄王而很有名望,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便很有声誉。楚平王有位太子,名叫建,派伍奢做了太子的师傅,费无忌做少傅。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平王曾派无忌到秦国去替太子娶亲,那位秦国女子十分美貌,无忌立即回来报告平王说:”那位秦国女子美艳极了,大王你可以自己娶了她,可以为太子另外娶亲。“于是,平王自己娶了那位秦国女子,而且极其宠爱她,生了个儿子叫轸。并另外为太子娶了亲。

无忌自从用秦女谄媚平王,便离开太子而去服侍平王。他又担心一旦平王死了,太子即位,要杀了自己。于是,他又在平王跟前谗言太子建。建的母亲是蔡国的女儿,不受平王宠爱,平王便慢慢疏远建,派建去守城父,统领防备侵边之兵。过了不久,无忌又天天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他说:”太子因为秦国女子的缘故,心中总免不了怨恨你,而且还怀有篡位的野心,希望你要自己防备着些。自从太子在城父领兵,对外交结各国诸侯,想回朝来作乱。“于是,平王便召见他的太傅伍奢进行拷问。伍奢知道是无忌在平王面前谗言太子,因此说道:”大王你怎么相信进谗言的奸贼小臣,而疏远骨肉亲情呢?“后来,无忌又对平王说:”你现在不制止他,待他的事业成功了,那时你就要被擒了。“于是,平王大怒,把伍奢囚禁起来,而且派城父的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奋扬还未到达太子那儿,他便派人先告知太子,要太子赶快逃走,不然,就要被杀。太子建立即逃亡到宋国。

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干,不把他们杀掉,楚国就要遭到危害。你可以把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去召他们来。不然,他们始终是楚国的忧患。“于是,平王派使臣对伍奢说:”如你能叫你的两个儿子到来,你就能活命;否则,就是死。“伍奢说:”伍尚为人很仁慈,叫他,他必定来;伍员为人刚直乖戾,能忍受屈辱,他能够成大事业,他能猜想到来了就会一起被擒拿,看情势,他是必定不会来的。“平王不信,派人召见伍奢的两个儿子。说道:”如来,我就让你父亲活命;如不来,现在就杀了伍奢!“伍尚想前往,伍员说:”楚国之所以召见我们兄弟,并不是要我们父亲活命,而是害怕我们有逃脱的人,给他们以后带来忧患。所以要以父亲作为人质,来骗我们二人回去,如我们二人去了,那么我们父子就会全被杀死,这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我们去了,就使得杀父之仇不能报了。我们还不如投奔别国,借别国的力量来报父仇雪父耻。如全都死了,那是没有一点好处的。“伍尚说:”我知道我们去了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然而担心父亲召我们去以求得生存却不去,如以后又不能雪耻,终归要被天下人笑话呀。“对员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回去送死。“伍尚既被捉了,使者又来捉伍子胥,伍子胥张弓拉箭向着使者,使者不敢走近,伍子胥于是逃亡。他听说太子建到了宋国,便前往宋国去了。伍奢听说伍子胥逃亡了,便说道:”楚国的君臣,从此,你们就要为兵祸所苦了!“伍尚到了楚国,楚国便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杀了。

【鉴赏】伍子胥(?—前484),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奢被楚平王屈杀,伍子胥逃亡,经历宋、郑两国入吴。后帮助公子光(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强。不久,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他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渐被疏远。后,夫差赐剑命他自杀。本文记述的就是伍子胥在父亲伍奢被诬之后,拒捕而逃亡至宋的情况,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见识。

文章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说明伍子胥逃亡的原因在于伍氏一家受谗臣费无忌的陷害。(一)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本来他与伍奢同为太子建的少傅与太傅,他奉命去秦为太子建娶妇时,发现秦女”绝美“,便献媚于楚平王,要他自娶。这种背伦之举,充分表现了他趋势慕利的奸佞品性。(二)费无忌挑拨楚平王与太子建的父子关系。他以秦女之事,怕太子今后即位杀他,便设计陷害太子。一是使太子守城父,备边兵。二是诬蔑密告太子在城父”将兵,外交诸侯“,意欲谋反。当伍奢向平王指出这是谗贼小臣的诬陷时,费无忌又在平王面前火上浇油,认为”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这样,引出伍奢被囚之事。

为了断绝后患,费无忌又在平王面前进谗言,设计,以伍奢为人质,诱捕其二子伍尚、伍员,共诛之。伍尚为人仁善,愿往;伍员刚直,识破了楚平王的阴谋,拒捕而逃,前往太子建逃亡的宋国。

文章就是这样层次分明地交代了伍子胥出亡的缘由,较好地展示了费无忌奸佞小人的卑鄙恶劣的行径,以及伍子胥刚直、有见识、敢作敢为的品格与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