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305900000038

第38章 陈涉太息垄上(节自《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导读】

本篇记述了农民起义英雄陈涉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全过程,表现了陈涉的果敢精神和农民起义军的强大威力,高度评价了陈涉在灭秦过程中的历史作用。篇中也总结了陈涉失败的原因在于功成之后忘本,以及信用小人造成众叛亲离。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叙诸侯传世事迹的,而陈涉是一个农民,因此,封建时代的史学家对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多有批评。例如曾为《史记》作过注解的司马贞认为,陈涉“时因扰攘,起自匹夫,假托妖祥,一朝称楚,岁历不永。勋业蔑如,继之齐鲁,曾何等级,可降为‘列传’也”。司马迁却认为:“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在《太史公自序》中还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道而陈涉发迹。”甚至把陈涉比做商汤、周武王、孔子这样的古代大圣人。在本篇,司马迁特意记下了陈涉那句发聋震聩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贞等人正统迂腐的史学观,更反衬出司马迁历史观的进步。

【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1]。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

【注释】[1]陈涉:名胜,阳城人。秦二世元年,与吴广起兵反秦,并自立为楚王,其声势浩大。后被其卫士所杀。垄:即田埂,田与田之间的小路。怅恨:因不如意而感到不愉快。[2]燕雀:一种小鸟。鸿鹄:天鹅。因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译文】陈涉少年时,曾经被别人雇佣耕种田地,累了,他停下耕作到田埂上休息,心中不愉快了很长时间。他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将来富贵了,切莫忘记我们这些人今天的艰苦处境。”旁边的被雇佣者笑着应答他说:“你一个被雇佣来耕田种地的人,怎能富贵哟?”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小小的雀鸟怎么可能知道那高高飞翔的天鹅的远大志向啊!”

【鉴赏】陈涉(?—前208),我国最早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雇农出身,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赋役繁重,刑政苛暴,他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很快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后为叛徒所害。本文记述的是他少时被雇佣耕而抒发的大志。

文章用对比手法,将陈涉与其他佣耕者进行对比,以突出他的不凡之志。当他辍耕垄上,怅然而说:“苟富贵,无相忘。”其它佣耕者则笑而嘲之,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则长叹息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的“鸿鹄之志”即不要忘记天下穷苦百姓的处境,而要使他们富贵起来文章短小,行文流畅,对话明晰,陈涉之“志”鲜明突出,使人久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