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305900000025

第25章 骊姬毒计杀申生(节自《晋世家》)

【《晋世家》导读】

晋国为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其先祖叔虞为周成王弟,被封于唐,以翼城为都。五代之后传至靖侯,始有年纪可推。至昭侯时分封其叔成师于曲沃,不久曲沃之晋势大于翼城之晋,六十七年后终于取代翼城之晋而为诸侯。这些在本篇开头都有清晰的交代。接下来,司马迁以极多的篇幅,以晋文公(即公子重耳)为线索,详细叙述了晋国中期的历史。公子重耳曾出逃各国十九年,回国即位后成为当时的霸主,与各国的外交活动甚多,故而这段描写也广阔地反映了那一时期全社会的风貌。文公之后,灵公、景公、厉公为中才之主,因守文公遗业,仍然得以与秦、楚并列。悼公曾一度雄起,未几而死。此后晋国六卿兴盛,至静公时,魏、韩、赵三家灭晋而三分其地,晋国不复存在。

本篇记事多本于《左传》,而《左传》记晋国之事最详,甚至有人怀疑它是晋人伪作,因此本篇述说也很详瞻,为世家中篇幅最长者。

【原文】十九年,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1]。”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骊姬佯誉太子[2],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二十一年,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太子速祭曲沃,归釐于君[3]。”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4]。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5],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境;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6]。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之他国,若早自杀,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7]。”

太子闻之,奔新城[8]。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太子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或谓太子曰:“可奔他国。”太子曰:“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注释】[1]骊姬:骊戎之女,献公五年,伐骊戎,得之。奚齐:骊姬所生之子。[2]佯:即假仁假义、表面上。[3]齐姜:太子申生之生母,时已死。曲沃:春秋晋地,齐姜庙之所在。在今山西曲沃县境内。归麓:祭神余下的肉。[4]胙:肉类祭品。[5]宰人:宫中的厨师或宰杀牲口一类的官。[6]祭地:人食之先,投食于地,以示祭之。境:向上突起。小臣:官名,掌事与太监相同。[7]自失于此:我自己的过失就在这里。[8]新城:即曲沃,为太子城。

【译文】晋献公十九年,献公私下对骊姬说:“我打算废除太子,让奚齐来替代。”骊姬哭泣着说:“申生立为太子,诸侯们都已知道了,而且他数次领兵打仗,百姓都归顺他。怎么能为了我的缘故,废除嫡长子而立庶出之子呢?你若一定要这样做,那我就要自杀的。”骊姬表面上假意恭维太子,暗地里却唆使人千方百计地诋毁太子,以达到立自己儿子奚齐的目的。

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对太子说:“国君夜里曾梦见你的母亲齐姜,你快去曲沃祭祀她,回来时,把余下的祭肉拿回来敬献给国君。”太子于是到曲沃祭拜他的母亲齐姜,回来时将祭肉送给献公。此时,正值献公出去打猎未归,便把肉放在宫里。骊姬叫人在祭肉里下了毒药。隔了两天,献公打猎回来,厨官将祭肉呈上献公。献公正要吃的时候,骊姬立在一旁制止,并说道:“祭肉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应该先试一试。”献公用祭肉祭地神,地皮忽然向上凸起来;又把祭肉给狗吃,狗便死了;又给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太子怎么这样狠心啊,他想做国君竟然要杀掉自己的生父,更何况其他人呢?而且国君已老了,是活一天算一天的人了,他也不能等待而要杀害他。”她又对献公说:“太子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请让我们母子躲避到别国去;或我们早些自杀,以免我们母子白白遭受太子的任意宰杀。当初,你君王想废除他,我还怨恨此事,时至今天,我才自知在此事上的过失。”

太子听说此事后,逃奔到新城。献公十分震怒,便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在祭肉里投药的人,就是骊姬,你为何不到献公那里去辩明此事呢?”太子说:“我的父王老了,如没有骊姬,他是睡不入眠,食不甘味的。就是去辩解,父王对我也还是十分愤怒的,不能去辩解。”又有人对太子说:“你可以逃往别国去。”太子说:“我背上这种罪恶的名声逃出去,谁人又肯接纳我呢?我还是自杀罢!”这年十二月戊申这天,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杀。

【鉴赏】短短不到五百字的文章,却生动地再现了晋献公之昏、骊姬之毒、太子申生之善,可谓言简而意丰,语朴而形象鲜明。

先说晋献公之昏。其“昏”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因宠骊姬,想废掉数次带兵打仗,战功卓著,百姓拥护,且早已确立的太子申生,而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这是因“私”而废“公”之“昏”。二是骊姬设计谋害太子申生之时,他不作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听信骊姬的谗言,杀掉太子的师傅杜原款,这是不辨忠奸之“昏”。

次说骊姬之毒。其毒之一是耍两面派手法。在晋献公表示欲废嫡立庶时,她佯装哭泣力阻,假意称誉太子,并表示“君必行之,妾自杀也”,装出一副“忠君”的样子;另一方面,她在背后又派人诋毁太子,为其子奚齐立为太子大造舆论。其毒之二是设计骗太子。她谎说献公梦见太子之母齐姜,要太子去曲沃祭祀,并带祭祀之肉以进献公。果然此计奏效。其毒之三是投毒陷害太子。她使人置毒药于胙中。当献公欲食之时,她又劝止,以祭地、试犬、试小臣,装出极关心献公的样子。当发现有毒时,她又进谗言,诬蔑太子,并悔恨当初劝阻献公废太子。这是以退为进,步步进逼,激起献公对太子的愤恨,从而达到她杀申生而立自己儿子奚齐之目的。

再说太子申生之善。申生本是有才能,有战功,深得百姓拥护的太子,确可为仁君。但他太善良、忠厚,对骊姬之私心与阴谋,毫无警惕,屡中其设计的圈套;被逼出走新城后,又顾及献公私宠骊姬之欲和已高的年事,宁愿自己受屈而不申辩,最终只好自杀于新城。

全文叙事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昏”、“毒”、“善”对比强烈,在骊姬阴险奸诈的图谋中,使人深深感到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王权争夺之残酷与惨烈,顿生对太子申生的同情与对骊姬之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