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7292800000012

第12章 教育篇(2)

所需资料:一、1、提交填写完整并贴有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半身白底彩色照片的申请表和相同照片一张(照片大小:48×33mm头部宽度:21—24mm头部长度:28—33mm);2、交验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并提交复印件;在居民身份证领取、换领、补领期间,可以提交临时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及复印件。3、未满16周岁的,应当由其监护人陪同,提交本人户口簿、监护人出具的同意出境的意见、监护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护照及复印件。4、国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交本人所属工作单位或者上级主管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后出具的同意出境的证明。5、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报经公安部出入境管理机构批准,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现役军人申请普通护照的,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后,由本人向所属部队驻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申请;6、提交护照原件及复印件以及需要作变更加注事项的证明材料。

办理出入境通行证,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办理程序:由申请人本人向居住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填写申请表→递交申请材料→回答受理民警的有关询问。

所需资料:

1、在国外出生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外国护照、近期正面免冠半身白底彩色照片三张以及填写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申请表》。我国驻外国使领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暂住地派出所出具的暂住证明及本人的情况说明。

2、在国内出生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外国护照、近期正面免冠半身白底彩色照片三张以及填写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申请表》。

3、未满16周岁的,应当由其监护人陪同,提交本人户口簿、监护人出具的同意出境的意见、监护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护照及复印件以及情况说明。

严禁户口空挂维护考生权益

“空挂户”是人户分离的一种现象,指公民户口迁入某地后,居住、工作却在另一地。“搭桥”落户、“空挂”户口、持假学籍、冒名顶替是异地考生惯用的伎俩。因此,解决“户口空挂”问题,堵住其源头关键在户籍管理。在一些省市,基础教育相对落后,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偏低,因而省外一些考生绞尽脑汁,用不正当的手段到该省参加高考,来争夺该省有限的重点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招生名额,直接侵害了该省广大考生的利益和合法权益。每逢秋季开学,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户籍警都会格外忙碌,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办理一批又一批户口迁移的申请,其中大多数人是为孩子上“名校”来办理户口迁移的。据乌市公安局透露,该市城区有近300万固定人口,人户分离者超过20万人,其中约有18万人是“为了孩子上学,户口跟着名校走”的“空挂户”。

“空挂户”现象破坏了招生规则,导致“名校”挤不进,普通学校招不满,似乎成了“千夫所指”。但是,我们还必须承认,这18万“空挂户”是“手续齐全,符合办理程序的”,想搞一次集中清理显然有点名不正且言不顺。警方依法办理的户籍手续,怎么能说清理就清理呢?再说,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名校那么少,学生那么多,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就近入学”,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警察管得过来吗?只要“名校”还存在,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公,那么,“挤名校”就必然存在,“空挂户”就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义务教育法》上讲,每个孩子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全民性的、公益性的、基础性的教育。但现实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大多数孩子没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和同时存在,使孩子从接受教育的第一天起就有了三六九等,这显然违背了教育法的要求。“空挂户”的出现,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渴求,更是对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无声抗议。

青海省招办和全省各级招生委员会上下联合审查考生资格。根据本省的相关政策,对于凭虚假材料报考的考生,一经查实,要按照规定取消其考试录取资格,已经入学就读的要取消学籍。省考试管理中心对疑似“高考移民”者进行严格审查,督促县政府、县招办、县教育行政部门对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查明考生的户口、学籍、高考报名审查等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资料漏洞百出,有信息不实之嫌。如果一经确认考生的学籍档案有伪造和空挂的现象,家长所在的工作单位、人事部门认定确实有问题,将被认定为“高考移民”。为了维护本省考生的利益和高考录取公平,在录取期间,省招办停止对考生的投档决定,并取消考生的高考录取资格。

高考资格审查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每年秋季赴省外借读的高一年级新生进行资格审查登记;二是审查考生在高考报名时的资格。考生报名时的资格审查,除省教育厅、省考试管理中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范围之外,还有省政府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其中指出,各级政府、招生委员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查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省招委会制定的报考条件和报名办法,采取户籍、学籍双认定,高中学籍电子注册、户籍底册核查,省外借读学生高一注册,报名资格公示、鼓励举报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对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在外借读、高中中途转学、在省内中学空挂学籍、冒名考试等情况,对为“高考移民”出具假学籍、假证明、假户口的以及审查工作出现失误的当事人,要严肃处理,同时,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相关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在外借读考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共分三个阶段,高考前为第一阶段,对所有报名学生的户籍、学籍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在青海省高考资格学生名单在发放准考证前,必须报到省招办予以注销;高考结束至建档前为第二阶段,重点审查上线考生在青海省考试和录取资格,不符合条件者不予以建档;录取审查过程为第三阶段,对预录取状态考生档案资料再进行全面核实,不符合条件者当即取消录取资格。

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对18周岁以下人员单独进行户口迁移和集体户口迁移等各类可能涉嫌“高考移民”的户口迁移事项要严格审核把关,对于从外省迁入本省学生及家长的户口迁移证、准迁证要严格审查。严防出现“一人双证”“一人双号(两省号)”的问题。对于违规落户、违规办证的违法犯罪案件,本省公安机关明确指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杜绝外来高考移民保障本地招生指标

“高考移民”是指利用全国高等院校招生中各省、直辖市录取分数的差异,以不当手段把户口迁移到录取分数相对低的省份,这种考生成为高考移民,移民的目的是为了高考,是属于不合法的户口迁移。关于“高考移民”的话题要数海南省高考状元李洋的最热,热在那里?热在海南省的决定让这个孩子进退两难,即便回湖北复读,明年还难逃“移民”的身份。李洋其实是一个合法迁移,他的年龄是16岁,属于未成年人,父母是其合法的监护人,依照法律他在湖北或者在海南都受到法律保护。海南省教育厅判定他是“高考移民”,取消其录取资格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