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学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7291500000041

第41章 把握良机(11)

第三点在于,核心竞争力可以很容易地变成"核心束缚力"。也就是说,原来的核心能力经过不断的磨炼、完善,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套路,但这种套路的弱点在于成型之后非常难以改变。对于这一点,比较形象的比喻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改变了,钥匙就不灵光了。你可能要另外打一把新的钥匙,但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一个好的想法,经过多年的磨合,最终形成一个好的体制、好的文化。但是到了关键时刻,是继续把这个体制、文化发扬光大,还是应该扬弃,大力转型、改变?这是一个很难的判断。如果变早了,就有可能放弃了优势的东西,变晚了,就是固步自封,新的挑战者就有可能以一日千里的态势飞速发展起来。但挑战者同样也无法逃脱两个周期的轮换,当挑战者真的把领先者打败的时候,可能就是他开始面临危机的时候,所以为什么说能够从优秀到卓越,保持基业常青的企业特别少,就像人一样有自然的生态规律,你成长的时候是挑战者,你会有很好的文化,愿意经常与他人合作,但是真正成功之后,你会骄傲,会有利益分配的问题,会有各方面的因素阻碍你向新的高点攀登,这也就是为什么道琼斯指数从设立到现在只有GE一家公司一直保留在名单中,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企业和市场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企业所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延长个体的生命。而市场遵循的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如果不能保证一直处在巅峰状态,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不断的再生,凤凰涅槃,是超越自然规律的奇迹。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最终的使命就是挑战不可能。能不能够跨越自然衰落周期的规律,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你能看得见,在别人看不懂的时候,你能看得懂,这是对企业家大智、大勇的最终挑战。

最大限度理解决策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发展即质变,即创新。企业发展战略不是对企业怎样干的谋略,而是对企业怎样变的谋略。谋略是大计谋,是对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计谋。计谋不是主观想象,不是常规思路,不是知识堆砌,不是经验搬家,而是对问题科学、实际、新颖、独特、简单的解决办法。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科学、实际、新颖、独特、简单的解决办法。

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战略体系。在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中,每一项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必定有这样一项战略,它对企业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指导作用,对其他战略具有特别重大的带动作用。我把具有这种作用的战略称为"企业发展核心战略"。企业发展核心战略是相对于企业发展一般战略而言的战略。如果说在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中每一项战略都是重要的,那么企业发展核心战略就是最重要的战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首先要研究好企业发展核心战略,善于用核心战略统帅其他战略,用其他战略保证核心战略。核心战略是纲,纲举目张。

研究企业发展核心战略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就是木桶理论中所说的最短的那块板。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任何企业在任何时期也都存在一种主要矛盾。企业主要矛盾不仅是最大的整体性问题,而且是最大的长期性、基本性问题。主要矛盾能不能准确地抓住,能不能有效地解决,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那么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如果这个主要矛盾得不到解决,那么其他问题就难以解决,即使解决了也没有很大意义。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主要矛盾是经营方向不准,那么即使再折腾也赚不了多少钱;如果一个企业的主要矛盾是营销工作不力,那么即使产品再好也卖不去多少;如果一个企业的主要矛盾是体制不顺,那么就更可想而知了。总之,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应该首先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并针对主要矛盾提出科学、实际、新颖、独特、简单的解决办法,而这套解决办法就是企业发展核心战略。

研究企业发展核心战略还要善于抓主要扬长点。许多企业往往面临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虽然存在主要矛盾,但主要矛盾并不突出。木桶中虽然有一块木板比较短,但并不是特别短,比如只短一厘米。短一厘米虽然也是木桶的主要矛盾,但毕竟问题不大,以至于照样挑水。如果企业的主要矛盾不突出,那么即使解决了也不会使企业发生很大变化。二是虽然存在突出的主要矛盾,但是这种突出的主要矛盾在一定时期很难解决。例如:有些体制问题在一定时期是很难解决的,有些技术问题在一定时期也很难解决。如果非要解决很难解决的主要矛盾,那么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了,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要是面临上述两种情况之一,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就不一定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了,而应该集中精力抓主要扬长点。要灵活使用扬长补短与扬长避短这两大策略。对企业之短应该宜补则补,宜避则避。无论对那个短是补还是避,对那个长总是要扬的。扬长就是要发挥和再造优势,而发挥和再造优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任何企业在任何时期都会有若干优势需要发挥和再造。

发挥和再造优势也要突出重点,要善于用主要扬长点带动企业的各项发展工作。抓主要扬长点要灵活机动。那个主要扬长点究竟是在经营方向方面,是在技术开发方面,是在市场营销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一定要把需要与可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选定。如果抓住了主要扬长点并相应提出了科学、实际、新颖、独特、简单的解决办法,那么这套解决办法同样是企业发展核心战略。

应该承认,提出一项富有价值的企业发展核心战略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它不仅需要一般战略研究能力,而且需要对各种战略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不仅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或主要扬长点,而且需要拿出一整套解决主要矛盾或实现主要扬长点的有效办法。总之,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广大企业家应该勇敢地接受这个挑战,因为加快企业发展离不开它。发现主要矛盾或主要扬长点需要智慧,相应提出科学、实际、新颖、独特、简单的解决办法更需要智慧。任何企业领导的智慧都是有限的。智慧越有限,越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其中包括社会各界专家的意见。要舍得花大精力研究企业发展核心战略,因为一旦把这个核心战略制定好了,就能够事半功倍地展开许多工作,从而加速企业的健康发展。

全球大公司衰败6大病理

大公司为什么会衰败?可以运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病理分析法对中外大公司的衰败进行分析。

市场近视症。这种病症存在于那些特别成功的公司里,曾经的成功,使他们忘却了即将来临的失败。如果一家公司总是沉醉在过去模式或者产品成功的回忆中,并且希望这些经验在已经变化了的市场中发挥以往的作用,那么他就患了近视症,就如同老年人津津乐道的是自己的过去,却看不到现今的变化一样。

分叉舌头综合症。公司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他们就得了该症。如果公司里那些使战略发生变化的人不考虑工作流程的变化,而因此不支持工作流程的改变或不支持那些努力实施新战略的人们,该综合症就要出现了。

战略中断。那些制定出好的战略,但是实施失败的公司会得此病。战略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分离,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存在着差距是造成这种病症的主要因素。

假想肢综合症。有些不幸失去一只手臂的人常常会感觉那只手臂依然在那儿,他们会继续想象自己的手臂并去感觉它。同样,当公司不能意识到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竞争者,而仍然对老的信号做出反应时,他们就是在对假想肢做反应,患上了假想肢综合症。

各自为政。此类公司的员工不明白自己对客户的贡献。当个人或部门不能在公司内进行交流或与客户联系的时候,公司就要得这种病了。尽管每个部门的工作都做得很好,但他们对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没有或很少有影响。

死人行路。一个公司协调不力,把它自己看作运营环境,从而失去了与客户、竞争者、商业环境的联系,它就走上自己的死亡之旅。

将管理纳入决策的体系下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的确定,市场战略、收购战略、全球化战略等概念纷纷提出,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仅对成本管理与营销管理两大方面,提出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

一、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获得竞争优势。在波特的通用战略中,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都极其重视成本的管理。前者的作用在于"开源",后者在于"节流",都是增强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手段。顾客在作购买决定之前,首先都会求得一个功能、质量和价格的平衡。这个平衡同时正是追求顾客满意的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是完全从市场出发的,绝不是传统观念下的低成本控制。

1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传统管理会计的重点是将产量作为几乎是唯一的成本动因,"产量成本"的概念一度为指导管理会计实务的原理。事实上,成本结构和成本业绩反映的是过去的战略决策--结构性动因和现在的管理行为--执行性动因。成本分析必须基于对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的深刻理解。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它可以决定企业的成本结构。它主要有:

(1)规模。是指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活动的效率提高。如在营销、研发等方面加大投资,可以降低单位成本。这与企业的水平一体化相关。

(2)范围。是指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业务领域更广泛更直接,在本企业业务流中向两端延伸至销售和原材料提供等。这与企业的垂直一体化相关。

(3)经验。企业价值链活动可以经过学习的过程提高作业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学习曲线运用到人工成本计量中。

(4)技术。技术包含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之中。只有那些能转变为率先行动者优势的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

(5)复杂性。企业的产品种类、服务范围与市场特性有关。不同的目标市场自然应有不同的价值活动。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作业程序的成本动因,多数不可量化。它主要有:

①生产力。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

②全面质量管理(TQM)。TQM强调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每一名员工都承担质量责任。要求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

③生产能力利用率。充分调动企业所有资源,优化资本配置,提高员工向心力是现代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

④联系。是指企业各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不单包括企业生产活动的关联,还包括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间的依存关系。

传统管理会计单单注意结构性或执行性动因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将它们综合在一起考虑。但是战略管理会计就不是一项静态的技术,而是一系列动态的分析决策了。事实上不是所有战略动因都同时同等重要,但其中一些确实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根据具体企业情况,每一个成本动因都有特定的成本分析法则。管理会计人员只有认真审视结构性和执行性成本动因,深刻理解成本结构的动态,才能使企业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战略动因分析的重要性。

通用汽车公司在整个80年代的销量是福特公司的两倍多。为了保持优势,通用依据传统管理会计的观点,单在生产技术方面大力投资,意图降低成本,而对规模范围、经验等方面未加注意。而福特认为一味追求产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产品种类上的不经济,在对通用的分析中,福特还认识到通用的技术进步不是因为它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线,而是生产能力的利用和质量管理动因。于是福特果断地削减大量车型,创造出质量和生产线复杂性动因更和谐的局势,从而在战略动因的利用上整体超过了通用。时至今日,福特的汽车销量已远远超过通用,位居世界第一。

作业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具体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是把价值链根据动因分成一个个的作业活动单位。尽量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在不影响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选用低成本作业,以优化资源配置。价值链在市场与竞争状况分析阶段已有所论及,那时它只对企业起一个初步的描述作用,现在随着成本动因加入,明确的作业概念出现,它将起实际的控制作用。

2目标成本管理

由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摸索出的系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是根据产品在市场上能接受的价格和预期利润倒推出生产成本。这是突破传统思维的战略思想。首先,设定"理想的"目标,代替"合理的"目标,意味着对成本降低无穷尽的追求。其次,用市场需求指导决策实际上是将顾客的需求体现在价格、质量和成本的平衡关系中。不光制造成本、设计方案、生产工艺都视为内部因素,连与供应商的关系等也包括在内。JIT生产方式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管理会计界通过对世界数百家大公司的调查发现,大约85%一90%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已被决定。因此这种追求极限的成本思想必须依靠战略构筑、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会计人员应被视为整个成本管理队伍中的一分子。数据的收集分析也应体现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而非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实践。总的来说,目标成本管理可视作一个动态的成本管理过程,而非一系列技术的简单结合。

我国邯钢于1991年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就是中国化的目标成本管理,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从产品在市场上被承认可接受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剖析其潜在效益,从后向前核定,直到原材料采购。可见中外优秀企业从实践中已认识到,运用战略思想指导企业微观活动是发掘企业潜力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