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7291400000052

第52章 食物中毒(3)

形态:菌盖宽3—9厘米,初期为半球形,以后平展,呈灰色或灰褐色,稍有丝光,有很多黑色角锥状或颗粒状鳞片,湿时稍有发粘,干燥后鳞片常密集在一起似块状,边缘平或有不明显条纹。菌肉薄,里白色。菌褶较密呈白色。菌柄呈白色至灰白色,长约4~10厘米,直径为1~2厘米,下部呈灰色并有纤毛状鳞片,有时有花纹,基部膨大。菌环生在菌柄的上部,呈下垂状,呈白色膜质,具有条纹。菌托由4~7圈黑色颗粒组成。孢子呈白色,表面光滑,形状为宽椭圆形,大小为(7~9)微米×(5~7)微米。

产地:多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河南、四川和云南等地。4~8月份单生或群生于马尾松及杂木林中的地上。

毒性:在有些地区有食后中毒的案例。大多食后发病较快,很短时间内便出现恶心、头晕、神志不清或幻视。最后病人处于昏睡状态。病程较短,病人多在1~2天后即可恢复清醒,但有的腿脚疼痛和行动不便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10)红网牛肝菌。

别名:褐黄牛肝菌。

特征:菌盖呈茶褐色,有平伏的细绒毛,菌柄呈橘红色,有紫红色网纹,菌肉受伤后变蓝色,与菌管层连接处带红色。

形态:菌盖宽6~17厘米,幼时呈扁半球形,后平展,呈浅土褐色至茶褐色。表面干燥或稍带粘性,覆有一层平伏的绒毛,老时若遇干旱气候常龟裂成小斑。菌肉淡黄色,受伤后变蓝色。菌管离生,呈黄色,受伤后会变蓝色,菌肉与菌管连接处带红色。管口小,呈圆形到略成多角形,橘红色。菌柄肉质,实心,近似柱形,长约3~11.5厘米,直径约1.3—2.2厘米,上部呈橘红色,下部带紫色,受伤后也变蓝色,有橘红色网纹。孢子青褐色,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显淡黄色,大小为(11—14.3)微米×(5~5.7)微米。囊状体近似梭形,大小为5.8×7.5微米。

产地:多产于河北、江苏、安徽和河南等地。夏秋季节群生或混生于阔叶林或混交林中的地上。

毒性:此种蘑菇有毒。病人中毒后表现以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有毒蘑菇中毒呢?

为了正确预防有毒蘑菇中毒,卫生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向当地有采蘑菇经验的人调查本地区可食蘑菇资源,绘制出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的图谱,广为宣传,从而提高群众的识别能力。应该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有组织地采集可食蘑菇。若是遇到识别不清或过去没有食用过的蘑菇新品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无毒后方可采集食用。对于干燥后的可食用蘑菇,必须明确规定其加工处理方法。如马鞍蕈要等到干燥2~3个星期以上才能出售。对于新鲜蘑菇,则先在沸水中煮5~7分钟,弃去汤汁后方可食用。

不能吃发芽土豆

土豆学名马铃薯,另外有些地方叫洋芋、香芋、地蛋和山药蛋等。土豆的营养成分很全面,所含的蛋白质质量也较高,其中赖氨酸含量十分丰富。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也叫糖分)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属于优质淀粉。土豆中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其中特别富含钾和镁。土豆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在北方蔬菜淡季,土豆是膳食中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有些专家认为,人只要每天吃全脂奶和土豆,就能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素。

土豆本身并没有特殊味道,既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又可以用来代替谷类作为主食。土豆有多种烹调方法。目前全世界加工烹调土豆的方法多达四五百种。土豆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便秘患者的理想食物。临床营养学家往往把土豆作为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在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不像南方四季常绿,一年到头都能吃到新鲜蔬菜。北方冬天,风雪漫天,冰雪铺地,大地一片白茫茫。居民鲜见绿色蔬菜,天天与白菜、萝卜、大葱和土豆打交道。甚或有的地方还把土豆当主食。

(1)土豆中含有一种叫作龙葵素的物质。土豆未发芽时,龙葵素含量甚微,每100克中约含2~10毫克。土豆如果保存不好,容易发芽,发芽后皮质变绿发紫,龙葵素含量迅速增高,尤其集中在芽内及芽眼附近的皮质和腐烂处,有时每100克土豆中龙葵素含量可达35~40毫克。严重发芽的土豆皮质每100克含龙葵素高达420~730毫克。人若一次食入0.2~0.4克(200~400毫克)龙葵素即可引起中毒。龙葵素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并可以引起脑充血和水肿。急性龙葵素中毒若不及时救治,则会引起严重后果。

(2)为了避免发生龙葵素中毒,收获后的土豆必须存放在阴凉干燥无阳光照射的地方,以防发芽。发芽过多或皮质已经变黑变绿的土豆千万不要吃!吃发芽较少的土豆时,应首先挖去芽及芽眼周围的皮质。由于龙葵素易溶于水,切后的土豆应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认真淘洗后再下锅。发芽土豆处理后,宜烧、煮吃,不宜炒吃,烧、煮时可放适量醋,醋对龙葵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不能吃腌不透的菜

有许多人爱吃腌菜,也有的人为图便宜,常买新鲜程度较低,甚至腐烂变质的菜吃。在蔬菜由新鲜变得不新鲜及腐烂变质过程中,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环境因素均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细菌能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蔬菜腐烂变质时,会产生大量硝酸盐。在腌菜的最初2~4天,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7~8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最高,9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下降,至15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才能降至允许食用的水平。科学研究证明,亚硝酸盐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长期吃腌不透的菜或新鲜程度较差、腐烂变质的菜会增加发生胃癌及食癌的危险性。

也有的人吃了未腌透的菜或腐烂变质的菜后,会引起肠源性青紫症。通常多在食后1~3小时突然发病,症状轻者口唇发青,指甲变成灰蓝色;重者则出现头痛、恶心、气短和血压下降等。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工具,但只有血红蛋白中的低铁离子才能携带氧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高铁血红蛋白随时转变成低铁血红蛋白,保持人体高铁血红蛋白不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1%。

许多蔬菜,如白菜、菠菜、卷心菜和韭菜等,腐烂腐烂变质或腌渍时间过短,菜仍保持青绿色,其中则含有大量硝酸盐,硝酸盐很容易被细菌转变成亚硝酸盐。人如果吃了腐烂变质或没腌透的蔬菜,大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将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中没有携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若是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10%时,人体便出现青紫,严重者还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任何人一旦发生肠源性青紫症,应立即去医院救治。轻者可静脉注射维生毒c,重者则需要注射亚甲蓝,必要时还需采用洗胃、输血等急救措施。

为避免发生亚硝酸盐中毒,不能未腌透的蔬菜及腐烂变质不新鲜的蔬菜。

生棉子油的后患

棉子油是食用油之一,生棉子油中含有一种叫棉酚的物质未被破坏,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熟棉子油中的棉酚已被破坏,食后不会引起中毒,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有人把食用生棉子油中毒称做麻病、特发性低血钾、软病和低钾性麻痹等。近年来有些专家将食用生棉子油中毒称为肾小管性低钾软病,人长期食用生棉子油后,生棉子油中的棉酚会损害肾脏,首先损害肾小管,使肾小管回收钾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人体排钾增多,引起低血钾症。低血钾症持续2周以上就会引起肾脏和心脏明显损害。

食用生棉子油后中毒可以是急性发病,也可以是慢性过程。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及皮肤有烧灼感等。有的病人还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皮肤干燥、闭经或男子无精子、性功能减退等症状。个别中毒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和瘫痪,甚至因心跳骤停而死亡。

我国目前尚无特殊治疗生棉子油中毒的方法。预防生棉子油中毒的根本办法是不吃生棉子油,需要吃棉子油时将棉子油熬熟,以避免发生中毒。

预防刃具示

食物中毒是人们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只要对食品的卫生管理稍一放松,就会造成大规模暴发流行。食物种类繁多,原料又来自不同的地区,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诸多中间环节,无论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即便是高度发达的美国,50年来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也几乎没有明显降低过。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最近卫生部发出的通报指出,2001年第二季度全国重大食物中毒的人数急剧上升,4~6月份共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39起,比第一季度食物中毒的人数增加了4倍多,已达2222人,其中死亡25人。为了防止各类食物中毒的发生,应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1)重视预防工作,各级卫生部门应该重视食物中毒的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2)应该抓住重点,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次数及中毒人数最多,约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80%以上,是控制和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集体就餐单位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对象。夏秋季气温高,有利于细菌在食物中繁殖,最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预防的重点季节,夏季赤潮期还应该注意预防有毒鱼、贝类中毒。

(3)加强从业人员体检,食堂工作和管理人员以及食品行业从业者应该定期检查身体,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4)及时抢救,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组织及时抢救病人,并及时查明原因,认直总结经验及教训。

(5)严格执法,对违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肇事者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