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7290200000011

第11章 懵懂启蒙篇——接受心灵的洗礼(9)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几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学着妇人的样子搬起砖来。起初几次还真有点吃力,怎么也没有妇人做得自如,砖总是很不听使唤地掉到地上,但慢慢的他就做顺了。他开始一次只能搬两块,后来就是三块,到最后抱在怀里就能搬五块了。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这时他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他看着自己满身的灰尘,等待着妇人,心里有了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妇人给他递过来一条崭新的毛巾,乞丐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接了过来。他很小心地擦洗了脸和脖子。妇人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夫人,没想到我也可以用上这么新的毛巾,还可以得到这么多的钱。”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对我太有意义了。就把这条毛巾送给我做纪念吧。”说完他深深地给妇人鞠了一躬。

过了几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妇人的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那堆砖对他说:“你把这些砖搬到屋前去吧,我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鄙夷地看着妇人说:“你想让我给你干活?你还是等着吧!”说着就不屑一顾地走开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是一阵在屋前,一阵又跑到了屋后。

有人不解地问妇人:“你这是在干什么?一会儿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一会儿又让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前,还是放在屋后?”

这位妇人说:“砖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可对于一个乞丐搬与不搬可就不一样了。”

五年后,在一天早上,有一个很体面的人远远地下了车,径直走进了妇人的庭院。他见了妇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时妇人发现他只有一只左手,右边的衣袖空空的,在那里一荡一荡地飘着。妇人记不起他是谁了,也似乎不曾认识他。

来人抬起头,彬彬有礼地望着这位妇人,十分感激地说:“夫人,非常感谢你让我有了今天,如果不是当年你让我搬砖,给我那个自立的机会,我可能永远都还是个乞丐。”原来这个人自从妇人让他搬砖之后,他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废人,自己还有能力来养活自己。他也感受到了靠自己付出劳动所得来的收获,比得到施舍更有意义。于是他开始了创业,如今他已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了。

妇人看着眼前这位当年的乞丐,淡淡地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为了感谢妇人当年的恩情,想要把她全家人都迁到城里去住,让他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成果。

妇人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就如同当年你不可以得到我的施舍一样,况且我们都有两只手。”

盲目的物质施舍只能扼杀人的命运,助长人的惰性,这不仅不能有助于人,反而还是在为虎作伥。对于任何有劳动能力甚至是劳动意识的人来讲,劳动都是生存的首要条件。董事长坚持着说:“夫人,这一切有你的功劳,这一份是你应该得到的啊。那房子仅仅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这样也让我心里得到一些安慰。”

妇人笑着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是的,正如哲学家们那样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两种能力,第一是劳动,第二是思考。放眼望去,或者巡视周遭,又有多少健全的人不具备这两条基本能力呢?不劳而获,怜悯乞求的人生永远都是灰暗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不能做,而是我们不愿意去做。

走出心狱

文/佚名

有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位公主,头上披着很长很长的金发,长得很俊美。可是公主一直和一个老巫婆生活在一起,巫婆天天都在念叨公主长得很丑,于是公主自幼就被囚禁在古堡的一座塔里。

有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他被公主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以后,为了一饱眼福,这位王子天天都要到这里来。公主从王子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终于有一天,她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进古堡的塔中,把她救了出来。

原来囚禁公主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是她的心里迷失自我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不愿见人。

其实,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也会像这位公主一样,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捆绑,把自己囚禁起来。

在生活中,我们凡事都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把别人的想法牢牢地套在自己的心头,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停滞不前,这就是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抹杀自己的创意,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告诉自己,难以成为配偶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孩子,这也是自己心中的枷锁……

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就犹如一只游动的鱼,本来是自由自在的,可以去寻找食物,去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去享受生命的情趣。可突然有一天,我们遇到了礁石,然后就认为自己动弹不得了,并且呐喊着说自己陷入了绝境。这时也就是自己给自己营造了心灵的监狱,把自己囚禁了起来。

人的一生确实充满许多坎坷、迷惘与无奈,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灵监狱所囚禁。心狱,是残害我们心灵的杀手,它让我们的心灵陷入困境,走向凋零。

彩虹也在肥皂沫里

文/佚名

彼纪儿·戴尔在她的《我希望能看见》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只有一只眼睛,而且还布满疤痕,我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可是在她这瞎了的50年里,她拒绝接受任何人的怜悯,她不愿意让人认为她“异于常人”。小的时候,她想和其他的小孩儿一起玩跳房子,可是别人都不愿意和她玩,因为她看不见地上所画的线。于是她就在其他孩子都回家的时候,趴在地上,把眼睛贴在线上瞄过去瞄过来,把这一块地方的每一点都牢记在心,不久她就成为玩游戏的好手了。虽然她看书时需要把书靠近到碰到眼睫毛的程度,但她还是得到了两个学位: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

她曾在明尼苏达州双谷的一个小村里教书,而后又到南德可塔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专业做教授。她在那里教了13年书,也在那里的很多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还做过电台主持谈书的节目。后来她写道:“在我的内心深处,常常有着一种要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总是采取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来生活。”

然而在她52岁的时候,上天给她带来了一个奇迹。她在梅育诊所手术成功了,她的视力提高了40倍。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可爱世界为她展开了。

她把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都看得是那么精彩,她非常开心地写道:“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沫,我把手伸进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阳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的彩虹闪出明亮的色彩……”

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能否会像彼纪儿·戴尔那样在肥皂泡沫中看到彩虹呢?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时,还是想想像彼纪儿·戴尔这样的人吧!也许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学到点儿什么。用心去感受我们眼中的可爱世界,阳光下洗碗盆的肥皂沫都是那么五彩缤纷。

生活中的阴云和不测不知会使多少人活在自怨自艾的边缘,许多人早已习惯了用抱怨和悲伤去迎接生命的各种遭遇,由于自身内心世界的阴霾,使得原本明朗的生活都变得泥泞而毫无希望。

永远的进取心

文/佚名

1944年4月7日,在下萨克森州的一个贫民家庭出身了一个小男孩儿,就在他刚出生3天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战死在了罗马尼亚。为了一家三口的生计,母亲做了清洁工,但生活的艰难还是让母亲欠下许多债。

一天,债主逼上门来,债主的蛮不讲理和嘲笑深深地伤害着母亲。债主走后,他们一家人抱头痛哭。年幼的他抱着母亲的肩膀安慰她说:“别伤心,妈妈,总有一天我会把你从这里接出去的!”40年后,母亲终于等来了这一天。这时他已经是下萨克森州总理了,他亲自开着车把母亲接到一家大饭店,为老人庆祝八十岁生日。

他就是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由于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施罗德初中毕业后就到一家零售店当学徒。在别人的轻视和瞧不起下,他立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下定决心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为了学习,他辞去了店员的职务,来到一家夜校,一边学习一边到建筑工地当清洁工,不仅收入有所增加,而且也圆了他的上学梦。

四年夜校结业后,他又进入哥廷根大学夜校学习法律,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毕业之后,他当上了律师。三十二岁时,他成了汉诺威霍尔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通过对法律的研究,他对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积极参加政党的集会,最终加入了社会民主党。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很快就在政坛崭露头角,并一再得到提升。1969年,他担任哥廷根地区的主席,1980年当选为议员,1990年他当选为下萨克森州总理,并两次连任。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做联邦政治家的雄心,1998年10月,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联邦德国总理府。

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他说,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不是通过父母的金钱来使自己取得成功。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正是这种永不停息的进取心,激励着施罗德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进取心带来的激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它推动我们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的人生。但如果我们无视这种力量的存在,我们就只会变得微不足道。

不完美的美

文/佚名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位体态婀娜、面貌娟丽的太太,两人恩恩爱爱、情如金石,被人们称赞为神仙美眷。可这位性情温和美丽的太太,美中不足地长了个酒糟鼻子,这就如同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倾倒众人的精美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一样。

这位丈夫对于太太的鼻子终日不快。这一日他外出经商,路过奴隶市场,宽阔的广场上,人声沸腾,人们争相吆喝出价,抢购着那些奴隶。这时他发现其中有一个身材单薄、瘦小清癯的女子,正在眼泪汪汪、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决定她一生命运如狼似虎般的男人们。这位丈夫仔细端详着女子的容貌,突然间,他被那个端端正正的鼻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极了!他不计一切地买下了她。

以高价买下这个女子后,他就兴高采烈地带着她日夜兼程地往家赶,他一定要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回到家中,他用刀把女子那漂亮的鼻子割了下来,他拿着血淋淋的鼻子,大声疾呼:“太太!你快来啊,瞧我给你买回来什么宝贵的礼物了!”

太太高兴地从里面跑了出来:“什么样贵重的礼物啊,让你如此兴奋?”

“你看啊,我给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快把它换上吧!”

丈夫说完,从怀中抽出锋锐的刀子,一刀就把太太那个酒糟鼻子剖下了。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紧用双手去贴那个美丽的鼻子。但是无论丈夫如何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太太鼻梁仍然是血流如注。

可怜的妻子不仅没有得到丈夫为她买来的美丽鼻子,还失去了自己那个有点丑陋,但却实实在在的酒糟鼻子。这都是那位糊涂丈夫的愚昧无知造成的错。

追求完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做过头了,就会演变成一件更糟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居住的屋子,永远不可能如展厅那样整齐干净。如果一味强求,反而令居住者变得无所适从,很不自在,这就有悖于初衷了。

生活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有希望。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我们的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别让完美成了苛刻,完美是种尽心的做事态度,而不是恐怖行动!人生永远是充满缺陷的旅程,如果没有了这些缺陷也就停滞不前了。只有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人类才去不断地创造、追求,从简单的发明到航天飞机,从简单的词汇到庞大的思想体系,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

这不是给你的借口

文/佚名

1987年3月30日晚上,成千上万的人们在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期盼着,因为第五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将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达到了高潮。当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因主演《小上帝的孩子》而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时,全场立刻沸腾起来。

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从上届影帝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奖杯。手拿奥斯卡金像奖杯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太多的话要向人们述说,但她没有说出来,她再一次把手举了起来,她并不是在向人们挥手致意,知道的人会明白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她在向人们“说”:“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但我有很多话要向大家说。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感谢全体剧组同事们……”

原来,获得这个奥斯卡金像奖年轻的最佳女主角,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个哑巴,她还听不到任何声音。

玛莉·马特琳在她出生18个月的时候,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但这一切并没有让她失去生活的激情。她喜欢表演,在8岁那年加入了伊利诺州的聋哑儿童剧院,九岁时就在《盎斯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可是在16岁那年,她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能时常积极地去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的生活价值。她总是利用这些演出的机会,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演技。她从未因自己身体的缺陷而寻找借口,对生活作出妥协,相反,这使她更加努力地去拼搏。

1985年,19岁的她参加了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但正是这次演出,使她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小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却苦于找不到扮演萨拉的女主角。她用了半年时间,几乎找遍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但竟然没一个中意的。她在偶然一次观看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的录像时,忽然发现了玛莉的高超演技,于是决定起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萨拉。